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宋大丈夫 > 第1380章 王雱的准备,这就是兄弟

北宋大丈夫 第1380章 王雱的准备,这就是兄弟

作者:迪巴拉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未来的太子妃和皇后的老娘来请教怎么让人增肥……

这个问题自然不好请教沈安,于是杨卓雪出面。

“外子说了,身体要紧的是康健,饮食正常,力气都有,面色红润,身体无不适之处,这便是个康健之人,无需刻意调整。”

这是极为正确的观点,但耐不住向氏的老娘想让她胖一点啊!

于是杨卓雪只得说了方案,“就是要多吃肉,但同时要多吃菜蔬,牛奶最好,羊奶也行,还有,不可长久坐着不动,女孩子早晚快步走小半个时辰对身体极好。”

这个堪称是后世版本的锻炼计划,让向家欢喜了。

“这可是沈安给的。”

向氏的老娘回到家中,欢喜的道:“他和大王是兄弟般的交情,自然不会坑人。”

她狡黠的道:“最要紧的是他既然这般亲切,就说明咱们家此次就稳妥了。”

女人总是会这般多想,可在沈安的眼中,向氏就算是被淘汰了,真要来问个增肥计划,他也还是那个态度。

只是他有些担心。

“若是向氏海吃海喝,以后比你还胖怎么办?”

他的增肥计划赵顼很是赞同,“你懂什么,丰腴的女子最好了,那时候……”。

他想起了当初在青楼的第一次,那就是个丰腴的女人,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我此生就喜欢丰腴的女子!”

好吧,沈安觉得这厮像是老鸟了。

赵顼话锋一转,“元泽这几日在弄什么?”

王雱最近和大伙儿失联了,只有沈安知道这货在做什么。

“他在弄点小事。”

……

“某有些事,先回去了。”

邙山书院里,王雱交代了些事,然后急匆匆的赶去了皇城外。

稍后下衙了,里面涌出来不少官吏。

这里就是大宋的中心,政事堂,枢密院都在这里。

王安石作为知制诰,自然也在这里面办公。

他一出来就看到了儿子,木然的脸上多了笑容,加快了脚步过来。

“今日怎地来了?”

儿子来接老子,这个画面看的让人眼热。

韩琦羡慕的道:“介甫有个好儿子啊!”

曾公亮点头称是,也有些羡慕。

王安石当然欢喜,父子二人一路在御街上缓缓而行。

“爹爹,今日朝中有何事?”

王雱漫不经心的问道。

作为家里最聪明的人,王雱就是智囊般的存在,王安石也经常拿政事和他讨论。

“今日有人请立太子,官家不高兴。”

“官家春秋鼎盛,此刻立太子,难免会觉着暮气沉沉,此事尚早。”

王安石点头,觉得儿子剖析的一点都没错。

这几日王雱每天都问他政事,父子二人相互商议,其乐融融。

说了一会儿后,王安石随口说了一件事,语气很轻松,大抵觉得是小事。

“先前有益州路转运使杨靖安的奏疏,说是纸钞甚为便利,奏请废除了交子和铁钱。”

王雱的眸子一缩,但没吭声。

益州路就是蜀地,那里缺铜,所以铜钱不敷使用。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困难,蜀地开创性的弄出了交子,还有铁钱。

铁钱也就罢了,交子却是被承认的纸钞,只是流通范围不广,算是地域性的货币。

“爹爹,他们是什么理由?”

父子二人在一家店铺外排队,准备买些家里两个吴氏喜欢的吃食。

“说是交子繁杂,而且数额不够。加之铁钱太过笨重,蜀地人人叫苦,所以就想废除了交子和铁钱,改用朝中发行的纸钞。”

王安石也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

王雱的眼中却多了亮色。

“要几个?哎!这位郎君,要几个?”

已经轮到王雱了,他楞了一下,说道:“两个。”

回到家中后,吴氏见他们父子一路回来,就喜滋滋的问道:“今日怎么这般巧?”

王安石难道露出笑脸,“大郎去接为夫。”

吴氏笑道:“大郎越发的懂事了。”

王雱不禁满头黑线,“娘,孩儿都成亲了。”

我都成亲有媳妇了,你怎么还懂事懂事的这般形容啊!

吴氏拍了他一巴掌,笑道:“你就算是七老八十了,娘到那时若是还在,也依旧把你看做是孩子。”

她捂嘴笑了,王雱无奈,只得去了厨房。

左珍在厨房安排膳食,动手是不必动手的,只是要监督一下。

这便是儿媳妇的工作之一。

“辛苦了。”

小夫妻见面,眼中多了些热烈。

按照沈安的说法,刚成亲那会儿,有时间就那个啥……反正就没个够。

左珍说道:“原先整日炸鹌鹑也不觉得苦,如今只是在厨房看看,觉着想动手。”

王雱下意识的退后一步,然后才想起妻子说的是下厨。

“咳咳!你那个……以后……罢了。”

夫妻之间亲昵时,手脚难免动弹一下,别人家的夫妻没啥事,可左珍做惯了事情,力气大,王雱不小心就会挨上一下。

这等自带伤害属性的妻子,王雱却觉得最适合自己,两口子私下蜜里调油,亲热的不行。

吃完晚饭,父子俩在院子里散步。

风吹着有些冷,稍后两人就去了书房。

王雱去泡了茶来,然后两人坐着说话。

“爹爹,废除交子和铁钱之事,朝中怎么说?”

王安石喝了一口儿子泡的茶水,惬意的道:“此事来的晚了些,大概明日才会决断,不过几位宰辅没有异议,大概明日就会同意。还说益州路的转运使杨靖安的建言不错,准备调回汴梁,大概会去枢密院做枢密副使。”

此事同意的话老王要拟杨靖安进京任职的旨。

“爹爹,此事重大啊!”

王雱的眉间出现了让王安石头痛的轻蔑之色,“爹爹,交子也就罢了,铁钱怎能骤然停了呢?那些百姓会闹腾的。”

王安石笑道:“杨建安在奏疏里说,益州路的百姓都渴盼早日用上纸钞呢,为此还闹腾了几次,说是纸钞再不入益州路,百姓就要造反了……哈哈哈哈!”

造反自然是开玩笑,可杨靖安此举却深得赵曙和宰辅的欢喜。

“纸钞出来之后,朝中得了许多好处,而且缺铜的问题也缓解了许多,所以杨靖安此举被官家和宰辅大加赞赏,认为他为此做了不少准备。”

纸钞对大宋的好处当真数不清,但沈安一直建议要稳重再稳重,直至今年才放开了口子,可也依旧是兑换。

王雱的眸色微冷,说道:“爹爹,那杨靖安可是钻营之徒?”

“这个为父倒是不知。”

“爹爹,关于大宋的钱币,我们叫做金融,此事书院里有许多讨论,我和沈安私下也有不少看法。”

王安石问道:“怎么,不妥当?”

王雱点头,“爹爹,这极为不妥当!”

“为何?”王安石不解的道:“纸钞方便,而且安北当初弄的极好,比如说有一百文面值的纸钞,百姓就极为喜欢,就算是贫民也能用。”

王雱微微摇头,讥诮的道:“爹爹,官家和宰辅们哪里知道下面的事。益州路本就偏僻,进出坐船可谓是险之又险,所谓少不出,老不去,您说那地方有多偏?以至于货币都是用了三种,交子,铜钱和铁钱。那等地方,百姓对纸钞的认知不足,若是骤然停用铁钱,孩儿敢打赌,保证会出乱子!”

王安石皱眉道:“好好说话。还有,铁钱太重,且不值钱,出门在外带着铁钱都没法做事,若是买贵些的东西,还得挑着铁钱去,再多些就得用大车拉,百姓多有不便。杨靖安说了,百姓对此深恶痛绝,渴盼纸钞啊!”

铁钱和铜钱没法比,两者之间的比值也经常变化,最多的是十比一。

十枚铁钱当一枚铜钱,你上街买个金首饰,大抵你得挑着铁钱来买。若是你想买房子,全部用铁钱交易,那估摸着卖家得崩溃,就和后世你用硬币去买车般的崩溃。

“杨靖安……爹爹,孩儿出去一趟。”

王雱起身就出去,王安石喊道:“你去哪?”

“孩儿出去找人,估摸着会回来晚一些。”

王雱一路疾行,直至沈安家。

此刻天都黑了,沈安一家子正在屋里玩耍。

铁炉子烧的屋里暖和,上面放着个水壶在微微冒气。芋头在床上翻来滚去,不时叫嚷弟弟一起玩。

杨卓雪和果果在边上低声说话,中间是摇篮里的毛豆。

沈安坐在炉子边打盹,有人禀告后,他就去了前面。

“大晚上的你这是被娘子赶出来了?”

一见王雱沈安就取笑了一句,王雱却肃然道:“安北兄,还请帮个忙。”

沈安见他严肃,也没带他进书房,“何事?你说。”

“益州路转运使杨靖安,某要他的消息,此人的性格,过往的经历……”

王雱的眼神灼热,准备迎接沈安的问题。

“小种!”

可沈安却马上低喝一声。

闻小种悄无声息的出来了。

沈安吩咐道:“你马上去找在京的益州路商人,就说是某的事,问益州路转运使杨靖安的情况,性格,在百姓中的口碑如何,记住了,让他们噤声,不可把此事散出去。”

闻小种点头出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王雱拱手,“多谢了。”

“估摸着要两三个时辰。”

沈安说道:“要不你回家去等候,明早某给你消息。”

王雱摇头,“最好今夜就要。”

沈安微微眯眼看着夜空,“好,如此……陈洛。”

“郎君。”

“你去一趟王家,告诉元泽的父亲,就说某留元泽商议事情,三个时辰后归家。”

陈洛去了,晚些带来了消息,“说是让王郎君少喝酒。”

沈安和王雱此刻就在喝酒,闻言不禁都笑了。

两人慢慢喝酒聊天,说着书院的事,说着汴梁的事……

渐渐的,王雱有了些醉意。

“某不喝了!”

“好!”

沈安令人收了酒菜,两人坐着喝茶。

这一坐就坐到了凌晨。

“郎君!”

沈安在打盹,闻言睁开眼睛,闻小种已经进来了。

王雱靠在边上打盹,也醒来了。

“如何?”

闻小种的身上有血腥味,“杨靖安在益州路官场的风评不错,不过在民间却不好,其人不喜欢去体察民情,做事但凭自己的喜好,不过商人们却知道些他的事,说是此人喜欢奉迎。”

奉迎近似于溜须拍马!

王雱问道:“可还有?”

“有人说他一心想进京任职,为此多番搜罗了益州路的特产,令人送去京城,也不知道是给了谁,还经常送。”

王雱霍然起身,说道:“安北兄,多谢了。”

沈安也不问他为何现在要急着回家,吩咐道:“小种你再辛苦一下,送元泽回家。”

从头到尾沈安都没问他为何要查杨靖安,王雱也没主动说。

这便是兄弟。

王雱一路急匆匆的回到家,王安石正好刚起床。

“怎么现在回来了?”

王雱近前说道:“爹爹,官家若是要让杨靖安进京,那必然是您拟诏书,爹爹……”

他目光炯炯的道:“您信孩儿吗?”

王安石不知道他大晚上去了哪,但还是点头道:“你是我的儿,我不信你信谁?”

王雱微笑道:“那今日官家让您拟诏,若是让杨靖安回京任职,您就缴还词头!”

王安石瞬间一怔。

词头,就是赵曙决定了某件事,会给出一个决断,那个决断就是一句话,一段字,比如说:让杨靖安回京任职枢密副使,这便是词头。王安石等人依据这个词头来拟定诏书旨意。

而缴还词头,就是驳回赵曙的这个决定。

这事儿有,但罕见。

一旦缴还词头,汴梁官场将会为之震动。

……

第三更送上,还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