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宋大丈夫 > 第1257章 衣冠冢

北宋大丈夫 第1257章 衣冠冢

作者:迪巴拉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什么?衣冠冢?”

沈安回到家中告知了这个消息,杨卓雪欢喜的道:“官人,阿舅若是在天有灵,定然会不胜欢喜,妾身这便叫人去大相国寺施舍……”

“哎哎哎!”沈安说道:“此事还早,等宫中那边把牌位弄好了再去。”

杨卓雪看着他,皱眉道:“官人,那样心不诚呢!”

呃!

好吧,沈安无语,然后说道:“此事某去。”

“这不好呢。”杨卓雪说道:“妾身嫁到沈家几年,虽然没见过阿舅,可官人和果果这般出色,想来阿舅更出色。可妾身却无法尽孝,心中不好受啊!”

果果在边上猛点头,“嫂子,我们一起去。”

熊孩子跟着起什么哄呢!

沈安瞪了她一眼,果果假装害怕躲在杨卓雪的身后,芋头见了就走过来,仰头看着自家老爹说道:“不许欺负姑姑。”

他一脸正气,让沈安想起了司马光,就笑了笑,“你小子倒是正气凛然啊!”

杨卓雪迫不及待的把这事儿到处传,可她才将回到娘家,李氏就喜滋滋的道:“皇室给立衣冠冢,卓雪,这是好大的荣耀呢!外面好些人都羡慕女婿,说是有子如此,沈卞也算是能含笑九泉了。”

消息比她想象中的传的还快,李氏都知道了。

“是啊!”

杨卓雪说道:“娘,我想先去大相国寺施舍些钱粮。”

李氏赞道:“你没进过孝,这是应该的,看来你确实是长大了,如此就去吧,只是多带些人,免得被人挤到了肚里的孩子怎么办?”

杨卓雪捂嘴笑道:“官人令乡兵们来了好些,说是护着我去大相国寺。”

李氏笑道:“这便是你嫁了个好人家的好处,那我便陪你去一趟。”

她突然问道:“那沈安的娘呢?”

杨卓雪想了想,“官人说是生了果果之后没多久就去了,葬在了老家徐州那里。今年还说准备回去祭拜一番,只是我这个肚子却不妥当。”

李氏皱眉道:“好歹去看看也好。”

“官人说既然要去,自然要一家子都去,也好告慰阿婆在天之灵。”

阿舅指的是沈卞,阿婆指的是沈卞的妻子,沈安的母亲。

李氏叹道:“他们兄妹以前艰难,自然要荣归故里才好,是了,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人活到这个份上才算是畅快。”

随后李氏就陪着女儿去了大相国寺。

几十个乡兵把她们母女围在中间,堪称是自由自在。

“好大的排场!”

有人在冷笑,然后京城多了谣言,说是沈安立功后跋扈,妻子出游大相国寺排场比帝王的还大。

这是后话,此刻杨卓雪进了大相国寺,找到了住持,说道:“妾身乃沈家妇,外子沈安。”

住持一听是沈安的娘子,就微微一笑,“沈郡公一直喜欢和道人打交道,怎地来了此处?”

沈安和出云观的关系那叫做一个铁,所以主持的话有些发酸也是正常。

杨卓雪正色道:“外子只顾国,无暇方外事。”

这话是委婉的告诉住持,我家官人和僧道的关系都一个样,目的只是为了大宋罢了。

住持看着她,突然微笑道:“沈娘子从容大气,让贫僧惭愧。如此请进。”

他只是微笑,等进去之后,神色依旧淡然。

李氏有些不忿,可赵五五在她的身侧低声道:“亲家娘子只管看着。”

什么意思?

李氏压下不满,等进去坐下后,就见女儿从容的微笑道:“刚才我看了一些殿堂,有的地方却是旧了些。”

住持颔首,“信众多,难免的。”

信众多了,每天人来人往,有些东西就摩挲的发亮,说是旧,实则却是人气旺盛的表现。

“如此……”杨卓雪含笑道:“我本是深闺妇人,只是也得了佛祖的保佑,这才嫁了好人家,这份恩情却不能不报……”

李氏看到住持的脸上出现了笑容,不禁也笑了。

女儿这是要干什么?

她想到了沈安最擅长的手段。

杨卓雪微笑道:“这些年风调雨顺,也是官家的洪福,佛祖的庇护……大相国寺乃京城名刹,沈家贡献也不甘人后,我此次带来了三万贯……还请住持收下。”

住持明显的一愣,显然是没想到杨卓雪的手笔会那么大。他看了一眼惊讶的李氏,说道:“此刻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沈家娘子的善心将会帮助许多贫困之人,贫僧在此多谢了。”

他起身郑重行礼,杨卓雪示意赵五五和陈大娘扶自己起来,福身道:“还请住持收下。”

“好说。”

随后就是一场捐献仪式,大相国寺的住持亲自出面,杨卓雪代表沈家捐助了三万贯钱钞。

铜钱一车车的拉来,堆积如山,最后是纸钞。

“多谢。”

住持再次行礼,随后第二天,大相国寺就开始了施粥。

新粮未收,旧粮却吃完了,这便是青黄不接。

那些人携家带口的来喝粥,大相国寺得了功德,沈家得了名声。

随后城外的衣冠冢完工了,沈安去看了看,找出了当年被自己从雄州带来的一件衣裳。

这件衣裳就是沈卞的,此刻被埋在了衣冠冢里。

沈安全家都来了,默然行礼,从此后,他们在汴梁就有了要祭祀的坟茔。不过按照沈安的安排,以后他去了之后,大抵会葬在雄州。

不葬在雄州,那叫做什么雄州沈?

夕阳缓缓落下,沈安站在衣冠冢前,静静的感受着落日余晖。

“为人子者,能做到你这么样的已经很不错了。”

包拯来了,一壶酒被他倒了半壶在坟前,然后他坐在坟前说道:“你沈卞当年在汴梁让许多人讨厌,君臣都说你疯了。后来你去了雄州,还操练了乡兵……你一心就想北伐,可那时的大宋谁想着北伐,等你失踪之后,安北和果果却因此而备受冷落。”

沈安站在边上,默然想着那些往事。

包拯喝了一大口酒,“那一路啊!他们兄妹才多大,从雄州到汴梁有多远?沈卞,你该庆幸你有个好儿子,他背着果果来了汴梁,然后一步步的走到了如今……如今的大宋变了,变得自信,变得凶狠。”

“如今的大宋和辽人平起平坐,大宋外患平息,这里面安北功劳不小。”

“这孩子是个有心的,他用功劳为你换取了今日的尊荣,让你能青史留名,为人父者,沈卞,你可含笑九泉了。”

“沈卞,你安心的去吧,剩下的就交给老夫了,老夫会看好他们兄妹。”

沈安躬身。

包拯仰头干了壶里的酒,大笑着远去。

沈安跪在墓前,低声道:“不知道您去了哪里,不过我想该是天堂。我会看好果果,让她一生无忧。您一定会记得大宋,那么我会看好大宋……直至那些威胁全部被消除。您……安心去吧。”

他不知道那位父亲是什么来历,但凭着那些话,他就有了些猜测。

沈卞急切的想鼓动大宋重振军备,可却被视为异端。

“这个大宋……你说什么都是白费劲,最好的法子就是慢慢的磨,一点一滴的把自己的想法磨进去。”

“如今大宋安好,该是如您所愿了。”

沈安起身,“我会继续努力,直至那个你所希望的大宋出现。”

他转身离去,身后夕阳落在衣冠冢上,金黄一片。

……

随后就是供奉牌位,沈安带着果果去了大相国寺,随行的赵五五带着芋头。

“见过沈郡公。”

住持很客气,沈安微笑道:“先父之事倒是劳烦了诸位,沈某感激不尽。”

“哪里哪里。”

住持的笑容中带着些许期待,稍后牌位摆好后,更是召集了群僧一起做法事。

这等规模的法事要做不少天,但沈家事先没这个要求,所以随行的赵五五好奇的道:“郎君,他们很客气呢!”

“是啊!”

在许多时候,客气就是提醒。

边上的一个年轻僧人在说着这个大法事的不平凡之处,大抵做完之后,沈卞要是不能升天,那就不算数。

沈安笑了笑,带着果果和芋头进去。

他跪在蒲团之上,边上是有些不安分的芋头。

稍后他起身牵着芋头出去,芋头好奇的问道:“爹爹,那里的是谁?”

“你翁翁。”沈安牵着他到了厢房,住持正在这里喝茶。

“翁翁……翁翁是什么?”芋头从未接触过这个概念。

“就是爹爹的爹爹。”

沈安坐下,有人送上了茶水。

“此事还请尽力。”

“沈郡公放心。”

自古以来,汉人对待信仰很是随意,但对待祖宗却格外的虔诚。

不管什么情况,不管到了哪里,只要安顿下来,汉人第一件事就是修建祠堂。若是没有这个条件,那么祖宗牌位也必须要供奉在家里。

祖宗祖宗,子孙们走到那里,就把他们带到哪里。

而唯一牵挂不舍的就是故乡,而牵挂不舍的原因同样是祖宗。

祖宗的坟茔在那里,远方的子孙会牵挂,会觉得心中不安,所以才会有了归乡祭祖。

沈安自然也是如此,他微笑道:“贵寺气势宏大,身处闹市之中却依旧能保持着那份宁静,殊为不易。沈某此次麻烦贵寺,心中着实不安,这里有些小意思,还请收下。”

他微微点头,身后的闻小种出去,再进来时说道:“郎君,已经带来了。”

外面刚才一阵密集的脚步声,而且很沉重。

住持垂眸道:“沈郡公为国立功无数,这些只是鄙寺该做的。”

沈安微笑起身,“如此沈某就多谢了,告辞。”

他牵着芋头出去,芋头嚷道:“爹爹,外面有肉。”

大相国寺的烤肉颇为有名,沈安笑道:“爹爹带你和姑姑去买好不好?”

此刻的规矩还没那么多,沈安也就当是亲子游了。

“好!”芋头很是兴奋,雀跃着想跑,却看到了乡兵们,就止步回身,躲在了父亲的身后。

外面放着几个箱子,那些乡兵们见沈安出来,就叉手行礼。

“辛苦你等了,回头让春哥带你们去喝酒吃肉。”

沈安颔首,然后左手垂下,果果上来牵住他的衣袖,他右手牵着芋头,三人就这么径直去了前面买烤肉。

一个乡兵冲着住持拱手,“我家郎君令我等带来了这些,还请住持清点。”

住持笑道:“沈郡公太客气了,来人,打开箱子。”

乡兵们一看就是要袖手旁观的,所以边上的僧人闻声过来,随手打开了箱子。

瞬间金光四射……

“天呐!全是金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