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宋大丈夫 > 第1217章 因祸得福的苏轼(为白银大盟‘奣临天下’加更,2)

御史台内很热闹,官员们在激烈的讨论着。

“西夏使者和辽使斗殴,这分明就是内讧,于两国之间的关系影响不大。”

使者斗殴只是丑闻,对两国关系确实是影响不大。

“可三人断腿,一人昏迷不醒啊!”

“那又如何?不过是随从罢了,两国使者却只是鼻青脸肿,可见都有分寸。”

杨继年站在边上不说话,想着芋头如今越发的可爱了,回头去榆林巷看看。

有人却见不得他清闲,就问道:“杨御史如何看此事?”

杨继年摇头道:“老夫不知。”

这事儿涉及到了沈安,他不肯表态,这便是谨慎。

那御史笑道:“据闻西夏使者送了礼物去沈家,杨御史可知吗?”

杨继年的脸颊抽动了一下,这事儿他当然知道。

“杨御史……令婿乃大宋首富,不过某曾听闻过一番话,说是人心本贪婪,贪欲无止境,家财万贯,依旧对那些小钱伸手,这便是什么……蝗虫的腿上都能刮一层油下来……”

这是对沈安的攻击,杨继年冷冷的道:“你想说什么?”

当着老夫的面攻击老夫的女婿,你莫不是觉得老夫是个死人?

那御史笑了笑,“沈安收了钱财是真,难道说不得吗?”

杨继年冷笑道:“那你可敢和老夫赌一赌?若是沈安没受贿,你当如何?”

御史有些犹豫,众人就开始起哄。

这便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大。

御史咬牙道:“若是如此,某便当众道歉。可若是他没退……不对!”

御史突然一拍脑袋:“消息都到了咱们这里,沈安不退才是傻子。”

众人不禁一阵哄笑,有人看着杨继年的眼神都不对劲了。

这个杨继年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可刚才却差点就坑了人。

“苏轼来了。”

御史台的大才来了。

“苏轼,两国使者斗殴,此事你以为如何?”有人就问了苏轼。

苏轼皱眉,假装在沉思,然后一本正经的道:“辽人先是被大宋废除了岁币,这是大损失,更是大羞辱。而西夏人此刻翻脸,这便是趁火打劫。辽人跋扈百年,岂能容忍?某敢断言,两国盟约必然会形同虚设。”

有人说道:“你这话太绝对了吧?”

苏轼叹道:“某最近半年一直在琢磨大宋和辽国、西夏之间的事,为此废寝忘食,食不甘味啊!若是论对此事的了解,某敢说御史台无人能及!”

苏轼性情豪爽,所以才能说出这等话来。

那些官员们顿时一脸纠结。

操蛋啊!

苏轼这意思是说御史台的都比不过他吗?

杨继年走到了苏轼的身边,低声道:“别信口开河。”

苏轼的大嘴巴属性已经被杨继年知道了,此刻见他一竹竿就把御史台的同僚给扫了进去,心中不禁暗叹,觉得这厮迟早会倒霉在自己的大嘴巴上面。

苏轼忍着得意,低声道:“某刚才碰到了安北……”

杨继年心中一松,微微颔首,然后负手回去。

他缓缓走到了台阶下,然后轻轻一跃,就跳了上去。

“苏轼大话!”

“就是,他懂什么外交?不过是信口胡说罢了。”

苏轼性情豪爽,和谁都能聊几句,渐渐的大家就发现这家伙的嘴巴没个把门的,什么不靠谱的事儿都敢说。

所以一阵哄笑之后,众人就散了。

“阳春白雪啊!”

苏轼摇摇头,觉得很是寂寞。

“辽使回去了!”

一个小吏冲了进来,欢喜的喊道:“辽使在驿馆外,发誓要让大宋和西夏人好看,然后带着人回去了。”

刚走到各自值房前的官员们缓缓回身,看向苏轼的目光都变了。

这人莫不是个神仙?

“他不参加大朝会了吗?”

辽使来此的目的本就是参加新年大朝会,恭贺大宋新年。

现在新年马上就到了,他竟然走了?

这是啥意思?

所有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却不敢相信。

“那盟约……真的要废了?”

“辽人和西夏有了盟约,那时某真的担心他们会联手南下啊!”

“两国若是联手,大宋顷刻间就会风雨飘摇。”

“……”

苏轼!

众人想到了苏轼刚才的分析,不禁由衷的佩服。

“苏御史,此事是怎么说的?”

“子瞻,你竟然能一言中的,可见对外交多有琢磨,回头还请不吝赐教。”

“子瞻,今日下衙了某请客,咱们去喝酒,不醉不归。”

御史中丞唐介出来时,见到大家都围着苏轼,热情洋溢的让人不解,就皱眉道:“这是怎么了?”

唐介的脾气很硬,但凡见到不妥当的就会出言呵斥,所以大家都有些怕他。

有御史拱手道:“先前我等谈论辽使和西夏使者斗殴之事,判定对两国关系影响不大,可苏轼却说会导致两国之间的盟约形同虚设,我等不服,谁知道刚才来了消息,说是辽使痛斥大宋和西夏,随后就带着人归国了。我等对苏轼的判断深感佩服,所以就喧哗了些……”

“辽使走了?”唐介觉得这事儿真的有些稀奇,在宋辽两国的交往史上从未见过。

“是。”报信的小吏恭谨的说道:“辽使说大宋和西夏勾结,狼狈为奸,他此次归国后,定然要让辽国给大宋和西夏好看。”

“竟然是这样?”唐介不禁一喜,说道:“如此两国盟约当然是形同虚设……这对大宋有极大的好处,好啊!”

苏轼站在那里,微微昂首,看着器宇轩昂,可心中的得意几乎都要实质化了,恨不能大声的喊出来。

“苏轼……”唐介一直觉得苏轼不够稳重,“某一直以为你不够稳重,所以觉着你该多磋磨几年……”

别啊!

苏轼闻言连死的心都有了

他虽然不算官迷,可升官的诱惑却没法拒绝。

若是在御史台再磋磨几年,他觉得自己都要疯了。

“可你竟然能看穿此事,可见平日里没少用功。”

是啊是啊!

苏轼点头,努力装作矜持的模样说道:“下官只是在家中经常琢磨这些事。”

唐介点头道:“许多人归家之后就顾着享乐,可看看苏轼,他回到家中依旧在琢磨公事,若是御史台上下都有这等心,那还担心什么完不成弹劾?”

御史台也是有任务的,每年你完不成弹劾任务,自然会有处罚等着你,在上官的口中,你的能力也会受到质疑,升官啥的就别想了。

众人不禁都看向了苏轼。

苏轼负手而立,须发在微风中轻轻摇动,神色从容,恍如仙人。

谪仙人啊!

有人心中不禁暗赞,然后诚恳的道:“以往某也以为苏御史整日玩笑,耽误了公事,可今日某才知道,他竟然这般刻苦,哎!某此后当效仿苏御史,不说头悬梁,锥刺股,好歹也要弄些动静出来。”

唐介点头,“好。如此我御史台上下一心,明年就好好的大干一场。苏轼……”

“下官在。”这一刻苏轼连行礼都是洒脱的。

唐介心中暗赞,说道:“老夫往日对你也颇有些误会,此刻却悔了,正好官家令御史台派人去问话,此次你去。”

哦……

众人不禁发出一阵艳羡的叹息。

这是年底汇报啊!

一般这种事儿都是御史中丞去,可唐介却让苏轼去,就是委婉的告诉赵曙:官家,苏轼这人还不错,您给看看吧。

这便是得了登天的机缘。

苏轼带着一堆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一路进宫,等见到赵曙时,洒脱的行礼,让赵曙也暗自点头。

一般人在初次陛见时,多半会手足无措,紧张不已。

可苏轼却很是洒脱大气,这个就很难得了。

赵曙想起苏轼的诗词文章,不禁微微点头,却不知道苏轼就是个傻大胆,极端乐观主义者,按照沈安的说法,这厮就算是被丢在琼州,他也能自得其乐。

而且宫中的两位……曹太后和高皇后都对苏轼赞赏有加,特别是高滔滔,拿着苏轼的诗词文章就能看许久。

“御史台今年如何?”

赵曙当然知道唐介派苏轼来的意思,于是难得的笑了笑。

“官家,御史台今年……不大好。”苏轼一开口就让边上的陈忠珩差点跪了。

别人来陛见汇报自家衙门的事儿时,都是说好不说坏,你倒好,一开口就是不大好。

若是被御史台的人知道了,怕是会把你给生吞活剥了。

赵曙却心中大赞,觉得这样的臣子心中无私,方可重用。

苏轼不知道自己误打误撞的得了赵曙的青眼,继续说道:“今年御史台弹劾的人少了,而且有些无序……”

“你说说。”赵曙真的有兴趣了。

苏轼继续傻大胆加大嘴巴,“就说上次弹劾韩相,那分明就是捕风捉影之事,可御史们还是蜂拥而上,想的是什么?臣以为都是想着若是能扳倒了韩相,那便是青史留名的功绩……臣以为,这等好名的心思不可取,当压制。”

好!

御史台求名这没错,但分寸必须要掌握好。可这些御史哪里会理会这个?他们可是连帝王都能弹劾的人,一旦帝王被他们抓住了把柄,那弹章保证能让赵曙气疯。

所以苏轼今日这么一个大嘴巴,让赵曙的心中极为熨帖,看着苏轼就难免多了许多美化。

果然是好臣子啊!

苏轼突然想起了沈安以前说过的话,大意是要和同僚们搞好关系,不能成为众矢之的。

某刚才说了些什么呀?

苏轼想到自己刚才说的话,不禁脊背汗湿,然后正色道:“陛下,求名之心人皆有之,臣也有,臣和那些同僚一样,只不过在求名之时,尽量多想些朝政,多顾及些大局。”

这话极为大气,赵曙点头,含笑道:“御史台今年还算是不错。”

御史台今年没给他添堵,所以自然是不错。

于是苏轼的危机又莫名其妙的过去了。

“你好生去做。”赵曙看着他,见他神色依旧从容,不禁赞道:“若是有暇,可多做些诗词文章来。”

“是。”

苏轼告退,出了大殿就觉得身体一软,幸而扶住了栏杆,然后装作诗兴大发的模样说道:“某有了。”

擦!

送他出来的陈忠珩不禁艳羡的道:“苏御史果然是才华横溢啊!”

这才华不是横溢,而是奔涌。

随后苏轼就站在这里作了一首词,少顷被传到了赵曙和后宫之中,顿时引来了一阵阵赞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