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六百五十二章 荣盛隐深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六百五十二章 荣盛隐深危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29: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荣国府,凤姐院。

王熙凤说宝玉成亲支出,荣国府公中只出两千两的话。

五儿自然不会多嘴,如今王熙凤管家主事,再说她给三爷省银子,五儿当然没意见。

可是平儿跟着王熙凤一辈子,非常清楚她的性情,知道这两千两银子,必定还有另外说法。

如今虽二房已沦为旁支,或许将来会不可避免败落。

但如今老太太还在世,二房老爷可是老太太的嫡子,宝玉又是老太太最宠的嫡孙,光凭这两样倚仗,二房的体面还能维持不少年头。

所以用两千两办宝玉的亲事,从贾家的排场和实在用度,是怎么都不够的。

平儿说道:“奶奶既有这个盘算,只是老太太和太太那边不肯,那该要如何呢?”

王熙凤笑道:“我料到公中只拨两千两,肯定有人要不甘心,自己不说,也会挑唆老太太说话。

不管当初三弟不受待见,宝玉是怎么得宠,但今时不同往日,贾家两房正偏已分,有些规矩就要立起来。

三弟把西府的家当让我们打理,不精打细算过日子,迟早要坐吃山空。

二太太也是管惯家务的,最清楚家门开支用度的弯弯绕绕,如今又遇上宝玉成亲这种虚耗出项。

我们自己先把口袋扎紧扎实,人家即便来撕开口子,也就撕扯不开多少了。

按平儿说的依前例裁剪到五千两,倒也能站得住一些道理。

但我们自己开口可支五千两,老太太和二太太多半还是嫌少的,到时牵扯加码必定要六七千两,再弄些损耗出来,我们今年就不用过了。

所以我只一口咬死两千两,即便后续用度多了损耗,左右不过多上几百两,这就截住了源头。

银子只是一事,要紧是借宝玉成亲一事,敲山震虎,晓谕众人,大房的家业,大房来当家,该有的规矩都要有,谁也不能乱打马虎眼。”

平儿和五儿听了王熙凤这话,自然都明白其中意思,大房掌家之事,瞎子都能看出来,最不服的就是东路院二太太。

王熙凤是借事立威,先吓住人家的胆子,即便以后挑唆摆弄是非,心中有了顾忌,也就成不了气候。

王熙凤又笑道:“我也心里清楚,宝玉的婚事,两千两多半是不够的,但你们不要忘了还有老太太。

老太太当年可是尚书令史老太爷的嫡长女,嫁入又是一等一的国公门第。

我听家里老人说过,老太太当年可是正经的十里红妆,这等风光我们小辈都没见识过。

这么些年宫中赏赐、节庆拜礼、还有老太太那些家当,加上起来都不止一座荣国府。

老太太一辈子就疼了林妹妹和宝玉两个,林妹妹年纪还小,据我看也是三年后的事,眼下就宝玉成亲,老太太还不得出体己贴补。

老太太拔根寒毛都比我腰粗,她那些宝箱里扫些零碎出来,都不止两千两,所以宝玉成亲少不了体面。

还有二太太是我们王家嫡长女,根底也是厚实的很,出门除了嫁妆还带两间嫁妆铺子,腰杆子半点也不软。

她给宝玉物色的夏姑娘,可是桂花夏家的绝户独生女,夏家金银满屋,可比薛姨妈的家底都厚,宝玉这是娶了尊金菩萨入门。

二太太捞下这么一桩大便宜,总不能儿子娶媳妇,还一味到西府公中吸血,她自己怎么也要下点本钱,不然怎么说的过去。

你们就这样算算,宝玉这份亲事,东捞西凑一番,这不就近万两银子的花销,他可是体面的很,半点都不会吃亏。”

……

平儿听王熙凤调侃之言,忍不住噗嗤一笑,说道:“按奶奶这番说道,我怎么觉得公中出两千两银子,也算我们大方了。”

王熙凤笑道:“你们可别嫌我抠门,这家大业大,打理起来就要长十八个心眼,可是不容易的。

等以后你们两个接了印、掌了舵,进出的每一钱银子,都是你们男人的,只怕比我还要铁公鸡……”

五儿和平儿被王熙凤话音撩拨,都羞红了脸蛋,想笑又不好意思笑。

王熙凤问道:“五儿,这事你回去和三弟提一句,明日我就和老太太说这事,说不得老太太会找三弟说话,让三弟心中有数。

五儿笑道:“三爷把西府交给二奶奶打理,这种家事自然让二奶奶定主意,再说这几日老太太要找三爷,只怕也难遇到人。”

王熙凤问道:“你说起我倒想到,三弟自那次接旨升官,我就没见他来西府走动,都不见了人影,都是在忙些什么呢?”

五儿回道:“三爷这几日忙得很,每日大早出门,经常天黑才回来,好像在城外工坊忙要紧衙务……”

……

神京城东郊,火器工坊。

工坊附近数百步范围,都有刀枪鲜亮的禁军巡弋把守,工坊附近几处小山和土坡,都被换装便衣的禁军军士占据看护。

城郊之地,一旦有路过的游商、猎户、樵夫等闲杂靠近工坊,就会受到军士盘问。

连续几日这样的景象,已让东城郊附近百姓心生敬畏,但凡有出入过往,都远远绕开火器工坊的所在。

在禁军严密的守卫圈中,只打开了一处关卡,时常有满载货物的大车,夜间避人耳目,来往奔波,进出火器工坊重地。

偶尔也有装载人员的马车,在不知名官员带领下,经过多方核查校对,才被放行通过,最终进入火器工坊。

自嘉昭帝御驾亲临火器工坊,观摩新制后膛后枪试射演练,并商讨五百只后膛枪营造,且在本年年底前完成。

此事确定之时,朝野尚弥漫在春闱舞弊案阴霾之中,嘉昭帝也因此满怀焦躁忿怒。

但即便如此,皇帝依旧将后膛枪营造,当做眼下最要紧的政务。

他在从工坊回宫之后,便召集工部、户部两大主官,让他们抽调可靠的忠诚官员,立即着手配合后膛枪营造相关事宜。

根据火器工坊出具的营造材料清单,工部调集各类上等精铁、木料、柴炭、磨具等物,源源不断运入火器工坊。

户部调集精干人员,奔走各地,挑选技艺精湛的铁匠、木匠、烟火药师,并分批运送到神京。

但是这些人到达神京之后,并不是人人都能进入工坊,须由火器司监正与工坊大匠亲自盘问考核。

在这些人员筛选的程序之中,火器司监正贾琮的缜密细致,让任事的户部官员大开眼界。

这位年轻的过分五品监正,要求户部从各地筛选工匠,不仅要有基本的姓名、籍贯、户籍、住址、技艺特色等必要文牍描述。

甚至还要每人日常德行口碑,亲近眷属良善与否,本人及其血脉亲友,有无作奸犯科前例之类,事无巨细,都要知晓。

户部毕竟是普通实政明衙,而贾琮所要求知晓之事,已经属于庶民生平私隐,大概只有当地的县衙差役,地保乡正之流,才会清楚这等细密琐事。

这已完全超出神京户部,这种光明堂正衙门的处事范畴,已入锦衣密探之类的内衙手段。

而此时正当户部左侍郎徐亮雄落罪下狱,户部失去衙门次官,内事震动,官员不安,人心惶惶,不少徐亮雄一系的官员,都受到孤立排挤。

户部尚书等在接到圣旨之后,面对官衙内部风波鼓荡,还能紧急抽调可靠人员,数日内就从附近两州之地,遴选数十位优秀工匠,已算十分干练之举。

再让户部对这些工匠的祖宗八代,亲友眷属之流,都查问到底掉,实在已超出他们任事范围。

户部尚书对贾琮这等阴私晦暗的密探作风,也颇有微词,觉得缺乏光明正大之气。

他想到这位少年监正,曾数次下江南密侦大案,行事早有出人意表,诡异莫测之风,对比当下,似乎也有迹可循……

……

工匠遴选的重要性,被贾琮上书直奏宫中,嘉昭帝当日便下口谕,户部所有筛选工匠,暂时由户部择地安置,锦衣卫就地看护。

之后只是过去不到两日,户部筛选的这批工匠,就被剔除掉十之四五,其中少数几人直接下了锦衣卫大狱。

剩余工匠再经火器司盘问考核,又被剔除掉一些,最后只有十之三四进入火器工坊。

事后参与其事的工部尚书和官员,才从其他渠道得知惊人消息。

就在这批工匠被安置守护之时,据传圣上调集大批中车司密探,连夜奔走各地,盘查所有工匠履事私隐。

这才能及时剔除身份不靖之人,其中被下锦衣卫狱的几位工匠,据说有不轨之谋,具体为何就不得而知……

……

火器工坊坊区,贾琮带着副监刘士振、管事钱槐,在巡查坊内各工房的营造进度。

各处工房进出人员,明显比前几日多了不少,且都是生面孔,他们的表情各自不一,或兴奋、或忐忑、或平和。

这些新进工匠经严密筛选,虽最终得以进入工坊,但他们在加入之前,要和户部工部签订契约。

在今年年底之前,无工部火器司允许,不得离开火器工坊,一应吃住都在坊内,一旦违背逾矩,必受国法严惩。

这样的契约,对于这些技艺精湛,却活在市井底层的工匠,已有些苛刻和惊惧。

最后中选的工匠之中,就有少数人因此恳请退出。

但火器工坊优厚的薪银,安稳的食宿,以及官办作坊名头,对于生计不裕的工匠,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所以中选工匠的大部分还是接受契约,选择加入工坊。

眼下这批新进工匠,因需要时间验证,他们的家眷还未迁入神京。

工坊会特别安排,将他们每月部分薪银,寄回他们原籍,使他们可以赡养家人。

之所以寄回部分薪银,而不是大部分或全部,也是贾琮特意定下的措施。

因为给于工匠的薪银,远高于工匠在外谋生所得,一旦全额寄回原籍,时间已久,众口流传,必定要引起有心人物关注。

不免会出现被人按图索骥的隐患,甚至于牵连工匠亲眷的风险。

在经历过辽东火器营火枪失窃,金陵城郊火器私造作坊等事。

贾琮已能充分意识到,精良犀利的火器,对这原以刀枪箭弩为主的时代,将造成何等鼓荡和震撼。

一旦后膛枪的犀利卓绝展现世人面前,贾琮完全可以想象,那引发多少疯狂和不顾一切的觊觎,辽东和金陵之事难道不会再次发生?

他如今所做的一切,不管是筛选工匠的严酷,还是各种细节措施的谨慎,都只是想将这个过程,最大限度的延缓。

以便这种最大的延缓,所争取到的时间,可以让他始终占据先机……

……

贾琮一遍巡视工房,手中不停翻阅一卷文牍,详细记录各房分配的新人工匠,以及姓名、年龄、技艺、品行等描述。

他一边翻看文牍,一边对身边的刘士振、钱槐等人,随口吩咐新工匠的教培、出师、掌事、考绩、奖罚等要领,事无巨细,发人深省。

刘士振和钱槐虽早见惯少年上官的奇绝卓异。

刘士振正经三甲进士,钱槐也是功名出身,两人都不缺学识见地。

但每每和贾琮相处聆听,依旧还是心生惊叹,觉得他每一句话,细思皆有深意。

也不知他这些古怪学问和见地,到底来自何处,典籍不见,圣贤未传,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

贾琮一路走来,看到工坊的空地上,堆放了许多刚运来的营造材料,让原本不太宽裕的空间,显得多了几分局促。

工坊原先备有专门库房,但随着新入营造材料的增多,眼下已无空余,加之需为新进工匠安排宿地,工坊场所已不够敷用。

贾琮说道:“按照营造需求,工坊需新进五十名工匠,眼下还不够一半之数,我们的地方已不够用了。

前两日我已上书恳请扩建工坊,圣上谕令已下达工部,不知营建之事,接洽如何?”

刘士振说道:“昨日我已知会工部营缮司秦郎中,他知道是大人吩咐之事,言行十分热忱。

他说需要一日时间调集工匠建材,明日一早便能入场夯地建房。”

贾琮听到营缮司秦郎中,心中微微一动,金陵那边可卿和秀姐最近不知怎么了……

……

神京城东,宏德门。

夜幕低垂,天际黑蓝幽沉,星光闪烁不定,宏德门附近店铺,灯火璀璨,喧嚣吵闹,一如白昼。

城门洞人流车马川流不息,但却是进城的人多,出城的人少,因为不到一个时辰,神京九门就要关闭。

此时,贾琮的马车汇在入城潮流中,缓缓进入城内,在他的马车之前,是一辆宽大的工部送货双马驾车。

工部有不少这样的双马驾车,都是从神京城内车行租用,但驾车之人却不是车行把式,而是精挑的禁军军士。

工部按照贾琮的建议,为了降低声势,工部每日只运送三车,车辆在夜幕之后起运,城门关闭之前回城。

等到贾琮的马车,悠悠缓缓驶入城门,他半掀车帘,微微浏览车外景象,很快又放下车帘。

城门附近一座八仙酒楼,二层窗口一位相貌清正的中年人,正在浅斟酌饮,看向喧嚣热闹的城门口,目光专注在那辆送货双马驾车。

做事摆了美酒佳肴,还令添了一副碗筷,似乎他正在等候贵客。

此时,雅间的门被推开,进来个三十多岁男子,一身靛蓝暗纹团花长衫,身形健硕,只是微佝着背,脸色蜡黄,颇有憔悴之气。

这人进来之后,便回头关好雅间房门,说道:“刘大人许久未见。”

那相貌清正的中年人,脸色惊讶,说道:“赵掌柜,你怎么这等神色形容,昨日收到你的传信,心中就有奇怪,可是金陵那边出了事情?”

赵掌柜脸有苦涩,说道:“去年底属下返回金陵之后,刚开始几月都算平静,之后金陵城内便风波不息。

新到任锦衣卫千户王彰江,比起他的前任葛贽成,手段更加老辣精明,是个颇为不俗的人物。

他到任之后,对去岁金陵火器私坊之案,一直紧追不放,从没停止翻查,不过我们及时灭除隐患,他一时也查不出痕迹。

后来我收到消息,王彰江另辟蹊径,将追查方向由外到内,对关押锦衣卫狱的私坊工匠和护卫进行排查。

据说他不对这些人严刑拷问,而是派出大量密探,前往各地,目的不明。

当初我招揽这些人手,为了以防万一,从没有自己出面,都是通过周折错节手段,将这些人筛选引入金陵。

所以,这些人根本不知道我的存在,我探听到这等风声,还不算太过担心。

但是从上月开始,我发现药铺周围被人埋下暗桩,每次出门似乎都有人尾随,便知道事情不妙。

那日我安排人手,借赴朋友喜宴之机,中途脱身出城,没想到锦衣卫番子甚为机警,竟一路尾随城外,要强行缉拿。

无奈之下,双方火拼,我身边几个心腹,全死于锦衣卫刀下,属下挨了一刀,侥幸逃脱。

事后我本想南下逃匿,只是南下道路都被严密封锁,属下想着如果南下,金陵之事因此断档,无人知晓,其中颇有风险,便转而北上。”

那相貌清正的中年人,听了赵掌柜的话语,神情微微一凛,问道:“你说南下道路被严密封锁,所以你只能北上,可确定无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