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玄黄天际 > 慧识魔心浮幻海 第九十八章 方凉道院

第九十八章 方凉道院

青苹州落马城,并不能算是一州之中很大的城池,但在整个太一道教统领的教区版图中,其地位却十分尊崇。玄黄天下的道教信徒,奉鸿蒙山为本教发祥之地。鸿蒙山下的西京城,是玄黄天下的道家圣城。

而落马城,则是玄黄天下的道家福地。

当年鸿蒙山天师奉天承运,创立道教,并统领兵家武道,驱逐蛮夷狂人之战,其实打得极其艰苦。先前各地氏族领地,与狂人部落犬牙交错,军队组建起来,却极难聚集成片。原先因地制宜订下按氏族领地分片区驻军征兵,成天女散花之势,对狂人部落实施各个击破的战略。

可惜当时战略,并不成功;狂人皮糙肉厚,钢筋铁骨,加上本来体型高大,力大无穷。至今仍有民间野史盛传,当年的狂人,一拳可洞穿城墙,一脚可横扫数十兵马。这其中当然有说书先生加油添醋以哗众取宠的成分,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可反映出当时的普罗大众对战狂人,确有以卵击石之危。

鸿蒙山天师洞悉各地战况之后,与兵家武院三方重定策略,先由兵家率领其嫡系军团主力,往东南开拔,直至狂人势力较弱,却是氏族领地较为密集的南荒越岭。兵家在南荒先开辟了几处战场,将几个较小的狂人部落击溃,建立军团领地之后,开始召集当地的各氏族兵马,统一加入兵家军团的战线。

按说当时的兵家军团,相对于南荒莽莽山野中的上千氏族而言,不算强大。军团数万的兵力,拢总算来,也只有地方氏族兵力的一成左右。但地方氏族都是一盘散沙,一氏一族之内,可做到精诚团结,人人死战。但一旦两个以上的氏族军马在同一战场遭遇,就成了互相扯皮,甚至是都是一副作壁上观的心态,等着一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机遇。

所以往往是一个氏族独自为战,对狂人部落还有些许抵抗之力,而一旦氏族之间联合作战,则多半要一败涂地。

如今有兵家驻扎南荒,成了战场的主心骨,一地一族的兵马,汇入军团之中,便犹如涓涓泉流汇入溪河,再一路推进,就慢慢形成了长江大河,奔流入海之势。

兵家军团一路征战,沿途兼并氏族兵马,高歌猛进,战场推进到如今青苹州平原的西部某地,原本并不开化的狂人各个部落,最终也开了窍,开始筹划组建部落联盟,伺机反攻。

据说当时势如破竹,步步紧逼的兵家军团,一旦得到狂人部落即将结盟,打算负隅顽抗的消息,兵家老祖宋元山即令全军落马扎营,坐等对方选拔盟主,形成结盟。

当时陪同宋元山巡察军营的铁流驿宗师顾万年对此十分不解,问为何不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宋元山笑道:“狂人部落虽然已经不堪一击,却是一盘散沙;战线太长,打起来十分麻烦不说,你就算一路杀过去,杀到血流成河又能如何?那些漏网之鱼的小部落,都自成体系,依然会感觉自己是天之骄子;就算最终退避北荒西漠,都仍有他日卷土重来的心气。为什么这么说?一盘散沙的时候,别的部族都灭得七七八八了,而我独存,不是有神灵眷顾的天之骄子是什么?”

“战争到了尾声,其实杀敌多少,已经全无所谓。真正有意义的,是杀人能否诛心。只有打到他们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觉悟;那这样的收尾,才算完美。”

顾万年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些狂人一旦完成结盟,那么一盘散沙的各个部族,也就成了一体。不但打起来可以聚而歼之,对那些日后的漏网之鱼,亦起到了诛心之效。”

这一场大战,果如宋元山所言,狂人部落结成联盟,组建盟军之后,非但没有止住颓势,反而一击即溃,一泻千里。从此地一路往北,狂人联盟所过之处,当地部落为了自保,纷纷加入强大的联盟;而联盟又被兵家军团撵着继续往北溃败。如此一来,狂人联盟的向心凝聚之势,无形中也帮了兵家军团的大忙。

若非如此,兵家每到一地,都得分出兵力对付散落地方的小股狂人部落。这种小股敌军,依仗地利之便,不但战法极其灵动阴鸷,且隔三差五的突袭,造成的伤亡也不小。关键是,没到一地都要分驻大量兵力,战场推进极慢不说,越到后来,就越容易产生兵力不足之虞。

兵家军团落马扎营,坐等狂人结盟之地,在大战启幕之前,原地的普通牧民百姓,还能跑的动的,都已经举家远遁逃难。但仍有不少老弱妇孺,或者贫苦牧民奴隶,无处可去。大军为了补充给养粮草,纷纷向这些牧民收购牛羊马匹,招募牧民和那些无主流散的奴隶收割草料,照看军马。

大军开拔之后,这些牧民和奴隶则占据了原来的军营驻地聚居,繁衍生息。那个地方,就逐渐发展成了后世的落马城。

落马城地处青苹州西部周界,自古以来,便是教化不兴的蛮夷之地。直至二十年前,从东南七百里外的桐川城,来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豪门公子。这位桐川望族方家的二公子方凉,十三岁之后,便是在桐川“誉满全城”的离经叛道之徒,历来狂放不羁,恃才傲物。

当时的桐川文坛盛极一时,尤以纵横杂家之作著称于世。玄黄天下虽无王国社稷之说,但各地宗门纷纷瓜分民间城池之后,各家各派的利益纷争,势力渗透从来暗流涌动,却又从来形不成兵戎相见,烽火燎原的地域之争。

这样的暗流涌动,勾心斗角,其实作为天下宗门之首的鸿蒙山,乐见其成;但若是下宗辖地之间,真正要形成互相屯兵边界,侵吞地域之战,则又很容易被强大的西京军团联合驻守当地的兵家强势镇压下去。

对于鸿蒙山而言,下宗之间互相牵制消耗,便无法形成某一家可以专心励精图治,尾大不掉之势;而一旦起了战火,互相侵吞地域,也难免会形成一家独大之患。

先前任平生曾置身其中的玉带山修士联合桐川城护教军团内线,袭击银池会商队,欲抢夺海山令,控制数州私盐贩运脉络一事,其实就是这种宗派之间明争暗斗的冰山一角。之所以要收买桐川城的护教军团内线,主要还是那高悬头顶的道法之剑。除了隶属鸿蒙山的西京军团,其他地方军团一旦越境,就是犯天下之大不韪的死罪。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剑魔血脉被唤醒之后,鸿蒙山只会动用嫡系的西京军团,满天下追寻剑魔余孽的踪迹。

在此种形式之下,出自桐川的纵横家杂家巨子,在整座天下都十分吃香。在桐川只要略有建树的文坛士子,无论出身贵贱,都极易成为天下宗门重金聘请的山头供奉,成为一座宗门的智囊谋士。

所以桐川城除了武有秦、方两家名扬天下的武院;各家学塾书院,声名远播者也不在少数。

但玄黄天下的文运,似乎是在近二十年来突然迸发。先是幽原各地,书院学塾犹如雨后春笋,盛极一时。不受道门管辖的诸子百家粉墨登场,各家各派,都出现了无数声名鹊起的门人弟子。这些门人弟子一旦被录入师门宗牒,成为传道人,则必须奔赴各地,自立门户,开设学塾书院。

幽原当下声名最盛的传道人,有东宫西凉之说。所谓东宫,即幽原东南部大河州鹤渚城长青道院的夫子宫季离;西凉,则是青苹州落马城方凉道院的夫子方凉。

如此一来,桐川城士子在文坛的泰斗地位,不说已经江河日下,起码已经不似一家独大之时的那种炙手可热。

方凉道院并不在落马城中,而是在城北二十余里外的白竹垌。平原旷野中,有数座罕见的丹霞峰林石山拔地而起,山下翠竹成林,至于此地因何而被当地人成为白竹垌,则语焉不详,也没个明确的说法。

白竹垌群山的主峰酒壶山下,有狗迹湖,湖面不过方圆十数亩,形如狗脚印。占地极广的方凉道院,背靠酒壶山壁,前临狗迹湖。

道院的门墙屋舍,并不奢豪,都是普通的青砖碧瓦屋舍,并没有那些大书院中常见的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甚至连瓦当都是极其普通的陶制莲花纹瓦当。院中却又绿树成荫,葡萄满架,整个书院给人的感觉,素雅清净,返璞归真。

院墙门楼外,湖边一棵数人合抱的老榆树,树冠亭亭如盖。此时的树下,有两人正在一张青石雕成的十九道棋盘上手谈。其中一人,是个十三四岁的白袍童子,头顶束髻冠,一看就是道院的学生。对面那人,则是个十七八岁的公子哥模样,容貌英武俊朗,锦衣华服,发髻上一根脂润莹白的玉簪,一看就是价值不菲的稀罕物件。

对弈两人,童子执黑棋,落子极快;在看那棋盘之中,黑子所成局势,攻防有致,在白子凌厉的攻势之中时有柳暗花明的妙手。而那英武公子,落子节奏平稳,不徐不疾,却每落一子,都如同千军万马齐头并进,天地撼动,气势逼人;只是面对那任你须弥压顶,我只当清风拂面的黑子局势,始终无法得一先手,更别说将对方杀个人仰马翻,四面楚歌了。(本人棋盲一个,此处请各位书友自行脑补。)

棋盘上诡风谲雨,杀气腾腾,但下棋的两人,却好像一点也不专心,手中落子不停,口中也在争吵不休。只不过两人争的,却都是与棋局无关的话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