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朝伪君子 > 第六百五十二章 东阳致仕

明朝伪君子 第六百五十二章 东阳致仕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7:59:39 来源:蚂蚁文学

最煞风景的不是莲藕汤,而是明明只开个玩笑,别人却将这个玩笑出自哪里,人物是真是假,有什么典故一五一十全晒了出来。

秦堪老脸有些发红,哪吒的故事在前世可谓人尽皆知,黄口小儿都知道,也知道来源于封神演义,却极少有人知道封神演义是根据宋朝一本名叫《武王伐纣平话》的故事衍生而来,当然,这类无知的人里面也包括绍兴院试案首出身的秦相公……

没好气地白了金柳一眼,秦堪决定今晚惩罚过怜月怜星姐妹后宜将剩勇追穷寇,再接再厉摸进金柳房里,给这个女人一点教训。

想着想着,秦堪的笑容迷离起来。

今晚……似乎很忙啊。

似乎收到了秦堪那道充满了炽热欲望的目光,金柳的俏脸刷地一下红了,尽管已是一个孩子的娘,可她仍保持着少女般娇嫩的肌肤和完美无暇的身材,除此更多了一种独属于少妇的成熟风韵,此刻那一低头的娇羞平添了愈发动人的妩媚,令秦堪的心头渐渐火热起来。

水榭内,一股莫名的气氛悄然生起,在秦家几个女人之间弥漫,游走,一语一笑都充满了旖旎。

唯有秦家大妇杜嫣神经最粗,什么都没察觉到,仍旧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抬头见天色不早,杜嫣吩咐下人准备晚膳,当然,秦公爷想喝的莲藕汤更是特意叮嘱好了。

“相公今日没应差,用过晚膳便早早安歇了吧……”杜嫣说着脸蛋忽然一红,声音压低了一些:“……晚上多用把子力气,就不信不能给你秦家留个带把儿的种。”

秦堪嘴角一垮,歉意地瞧了金柳一眼,对秦家男主人的使用权这个问题上,秦家大妇无疑有着贵宾待遇,一直优先,从不排队……

…………

…………

芙蓉帐暖,红绡浪被,裹挟着两条白花花的人影,不知过了多久方才云住雨歇,厢房内的春情余韵仿佛还在悠悠回荡。

杜嫣满足地最后呻吟了一声,脸蛋儿透着嫩红的水色,仿佛还在回味刚才攀上高峰后的狂烈,一双堪比后世模特的修长白腿不住地在秦堪的腿上摩挲,像一只慵懒的猫刚刚享用过一顿精致的美餐。

“相公,京里那些官宦大户人家的夫人跟咱们家不一样……”杜嫣的声音仍带着几分喘息。

“怎么不一样?”

“相公伴驾出征江西的时候,我跟京中保国公朱家和武定侯郭家的夫人多有来往,每次我进他们家拜访时,那些夫人妾室们总是露出很不敢置信的模样,一副见了鬼的样子,真的好奇怪……”

秦堪懒洋洋地撇了撇嘴:“她们当然奇怪,除了咱们宁国公府,天下哪个大户人家准许正室夫人到处溜达?换了别的官宦人家,早就一纸休书把你踢回娘家去了,所以说,你嫁给我实在是你杜家祖上积德……”

杜嫣噗嗤笑了,一记粉拳捶在秦堪光洁的胸膛上。

秦堪吃痛咧了咧嘴,补充道:“……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祖上没积德。”

又是一记粉拳。

夫妻夜话,絮絮叨叨,没有明确的主题,全凭信马由缰,想到什么说什么。

说了一会儿闲话,杜嫣忽然直起身子,神情变得愤怒起来。

“对了,相公,我爹被人欺负了!”

秦堪一楞,心头也冒出了怒火。

尽管和老丈人相看互不待见,平日里能坑则坑,不过自家人关上门怎么掐都可以,被外人欺负就说不过去了。

“岳父被谁欺负了?”秦堪沉声问道,俊秀沉稳的脸上闪过一丝杀机。

“被我娘欺负了!揍得很惨。”

秦堪脸上的杀机瞬间消逝得无影无踪,而且态度也完全掉了个头,甚至脱口赞了一声:“岳母大人威武!不瞒夫人说,这事我早想干了……”

杜嫣又笑了一声,接着想到此举很不孝,又恨恨捶了秦堪一下。

“相公别闹,这事有蹊跷,我娘已经很久没揍过我爹了,这回事情却有些古怪……”

“岳父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

“就在前几天,我爹和几位朝中同僚约好饮酒论诗,本是一件雅事,晚上我爹回来时已微醉,我娘给他梳洗时发现他的腰带后面塞着一块香喷喷的丝巾,上面绣着一行表露女子情意的诗句,我娘当即大怒,当场便翻了脸,也不管我爹醉得迷迷糊糊,拎起来便是一顿痛揍……”

秦堪呆住了,久久没出声儿。

这桥段……好熟悉呀。

琢磨了许久,终于想起来,前些日子伴驾归京,百官城外被迫接驾,当时杜宏对他甩了脸子,弄得秦堪心情很不爽,发泄般给丁顺下了这道命令,没想到丁顺这家伙居然真干了……

“相公,我觉得我爹这次可能是被人冤枉了……”

秦堪心虚,声音都低了很多:“何以见得?”

杜嫣的表情分外笃定:“以往我娘揍我爹时,我爹只是双手抱头护住要害,不争也不吵,这次我爹却大喊冤枉,可见我爹是真被冤枉了……”

秦堪想笑,老家伙够窝囊的。

“不知京里哪个混帐东西不长眼,对我爹下此黑手……”杜嫣咬牙切齿,接着语气一顿,声音变得软软糯糯:“相公,你手下锦衣卫无孔不入,能不能帮我查查这事?”

“查!必须查!明日我便吩咐下面的人查个清楚,夫人放心,定还岳父大人一个公道……”秦堪表情和语气都充满了正义。

“相公真好,上天有好生之德,抓到那个杀千刀的家伙略施薄惩便好,挫骨扬灰吧。”

秦堪头皮一阵发麻,急忙道:“夫人啊,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岳父性子颇为风流,寻花问柳的勾当也干过不止一次,难说这次是不是真被冤枉了,诏狱里关的犯人还个个都喊冤呢,审一次什么都招了……”

“相公的意思是……”

秦堪的目光亮闪闪的,充满了真诚:“叫岳母大人再揍他一次,有需要的话,锦衣卫愿无偿提供刑具和用刑老手,如果岳父还喊冤,说明他是真被冤枉了……”

朝堂大部分时候是风平浪静的,每日波澜不惊的进宫朝会,不咸不淡的商议国事,一团和气的拱手作别。

大明的官员里面,除了少数几个内分泌失调的人经常大吼大叫情绪激动以外,绝大部分是正常的,或者说他们在绝大部分时候是非常理智的,可以理解为等待技能冷却,只有在真正惹到他们的时候,才能有幸看到他们面目狰狞的一面。

出海行商的事一直在秘密进行着,节奏不快也不慢,秦堪像一个独力推动巨轮的挑夫,用自己的力道和速度推动巨轮缓缓朝自己预期的目标前进。

不过还是无法避免地露出了一些迹象,比如最近从辽东运巨木至天津的车船多了起来,北镇抚司里秦堪的南京老班底也频频在京师和天津之间来往,传递着一道道命令和消息,行踪诡异得连本卫弟兄问起来都摇头沉默以对,而万众瞩目的秦公爷这几日则与京中勋贵们的来往也愈发密切。

有的消息根本无法隐瞒,天津东港太大了,大得藏不住秘密。

当东港的第五艘大福船正式完工下海,京中的文官们终于坐不住了。

三艘四艘都能说得过去,情当你兴之所至忽然对捕鱼有兴趣,但第五艘福船下海后,东港码头边五艘两千料的崭新大福船一字排开,气势雄壮逼人,无数新招募的水军将士在船舰的木甲板上操练喊杀,上千工匠紧锣密鼓又开始打造新船……

种种迹象合在一起,若京中文官们还以为秦公爷只是为了下海捕鱼未免太天真了。

于是文官们不安分了,开始私下频繁聚集,京师城内风平浪静的气氛被打破,城中暗流涌动,气氛诡异。

就在这个敏感得一根针掉地上仿佛都能惊得旁人抄刀砍人的时候,朝堂忽然又爆出一个惊天消息。

内阁首辅,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上疏请求致仕。

朝野哗然,议论四起,鄙夷者有之,嘲讽者有之,也有惋惜者,失望者。

内阁首辅致仕不是小事,李东阳事先也未曾与朱厚照沟通,突然一道致仕奏疏递进了豹房,冷不丁吓得朱厚照一脸苍白。

大明的官场风气很虚伪,说穿了就是矫情,一件直来直去的事非要绕好几个弯子,比如请辞致仕这种事,大部分时候请求致仕的官员内心里不是真的想走,而是皇帝因为某些事情与他政见不合,或是惹到他了,心下一横索性上疏致仕,然后皇帝挽留,大臣再辞,在这一留一辞的过程里,君臣之间完全相背的政见慢慢地扭转方向,经过一番含蓄的讨价还价之后,最终达成一致,君臣皆大欢喜之时,大臣则悄悄地拿回自己的致仕奏疏,聪明一点的皇帝则微微一笑,当作什么都没瞧见,君臣依旧一团和气,演技好一点的干脆再来一出抱头痛哭,以示君臣基情澎湃,鱼水情深。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种既虚伪又矫情的官场成规,居然贯穿整个明朝的历史,只有变本加厉,从无改善。

所以朱厚照看到李东阳的致仕奏疏后,第一反应便是反思自己最近是不是什么地方惹到这老家伙了,好好的请什么辞呀。

思之再思,三省吾身之后,朱厚照理直气壮了。最近朕除了禁中演武不小心伤到一名军士的手臂,还有在宫中放烟花差点把太庙点着了之外,根本没做任何出格的事呀,老家伙找事呢吧?

直到派太监去李东阳府上再三询问之后,朱厚照这才赫然惊觉,李东阳这回是真的要走了。

李东阳是四朝老臣,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不折不扣的朝中元老,把他和古董摆在一起,他绝对比古董值钱。这样一位老臣正是国之瑰宝,现在竟然要致仕告老,朱厚照真心难舍。

朱厚照本也是皇帝中的异类,从不顾忌所谓皇帝的面子和威仪,派太监挽留数次无果后,朱厚照索性亲自登了李东阳的门,君臣二人面对面聊了很久,朱厚照什么招数都用了,奈何李东阳去意甚决,无从更改,最后朱厚照红着眼眶离开了李府。

按规矩,朝中大臣如李东阳这等分量者,致仕可不是一道奏疏送上去就完事,大臣正式上本,皇帝正式下旨挽留,然后大臣再上,皇帝再留,大臣三上,如此三请三留之后,皇帝才会准允致仕。

李东阳的告老决定颇为急切,礼仪里的三请三留过程非常仓促,短短三日便尘埃落定,朝中无数官员这才如梦初醒,失望也好鄙夷也好,总之李东阳这回是真要离开了。

…………

…………

京师又下起了大雪,鹅毛般飞扬飘洒,天地苍茫如水银泄地,无休无止。

朝阳门外十里亭,早早聚集了上百位大臣,各自穿着厚厚的皮髦,站在寒冷彻骨的亭外。

李东阳的身躯微微佝偻,卸下朝服的他已不复当初内阁首辅,柄国执宰的威严形象,此时的他只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和所有普通人一样会老,会病,也会毫无意外地走到人生的终点。

送行的人群里有李东阳的门生,有相厚数十载的同僚,甚至连朝中曾经势不两立的政敌都亲自来与他共饮临行酒,一笑泯恩仇。

在其位时不共戴天,离栈归乡不寻仇,大明朝堂的君子政治此刻正绽放着独特的魅力。

不知领受了多少祝福,不知悄悄用衣袖擦拭了多少次眼泪,不知喝了多少杯临行酒,李东阳已然微醺,脚步踉跄。

直到临近午时,李东阳才告别了同僚和门生,家仆赶着近十辆大车,在朱厚照特赐的禁中武士护送下,李东阳登上马车,浑浊的目光似乎在人群中寻找某个熟悉的身影,结果一无所得,怅然若失地叹了口气,吩咐马车上路。

十里亭往西三十里,当车队行至一个名叫雁翅镇的地方,官道旁一座久已废弃的凉亭内忽然传来一声朗笑。

“西涯先生临行磨磨蹭蹭,可是在等我吗?”

ps:月票长势一点也不喜人啊,死鬼们,莫非真个被奴家榨干了?(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