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82章

国色 第82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殿下,公主去谒陵了。”

刘楠握住竹简的手微微一顿,没有作声。

婢仆见他没有反应,行了一礼就退下去了。

刘楠望着竹简开始出神,一盏茶的时间过去,眼睛始终停留在最开始看的地方。

范氏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幕。

“殿下,”她若无其事地走到他跟前,为他倒上一杯梅浆。“这是新制的,多加了些蜜,殿下尝尝罢。”

刘楠叹了口气,将竹简倒扣书案上。

“阿桢这是何苦?”

这句没头没尾的话让范氏一愣,“此话从何说来?”

刘楠:“她去祭拜阿母的陵寝了。”

这里的阿母自然不是张氏,而是他们的生母周氏。

每代国君或皇帝在位,都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修陵,从去年开始,刘远也命人开始修陵了。

作为刘远元后,周氏的骸骨自然要从老家迁过来,先行“入住”,等到刘远百年之后,再与他一并合葬,而张氏身为继后,如无意外,以后也是有这个殊荣的。

周氏只怕做梦也没有想到,她生前不过是一个小乡村里的农妇,死后却因为夫君当了皇帝,身份也跟着一步登天,如果乾朝的国祚能够像周朝那样延续数百年而不是像秦朝那样二世而亡的话,这也就意味着周氏今后可以享受长达几百年时间的最高规格的香火与祭拜,她的名字也将与开国皇帝联系在一起,成为尊贵无比的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楠对生母的印象也很模糊了,毕竟周氏去世的时候他还很小,可也已经那会儿已经记事,所以他下意识对张氏总是少了几分亲近,没法像对待真正的亲身母亲那样亲热无间,现在想想,刘楠不禁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这种态度影响了刘桢,使得她对张氏同样抱着同样的戒备,以致于在太子之位上,刘桢寸步不让,不认为张氏所出的子女也有继承权?

这些事情,换了从前,刘楠肯定不会费心去思考的。

范氏不太能理解他这句没头没脑的话。

刘楠解释道:“那日阿桢离开时的话你也听到了罢,她肯定会想方设法让我当上太子的,这个时候去祭拜阿母,也是想做给阿父看,提醒他不要忘了阿母,忘了我。”

范氏迟疑道:“这,下月便是周皇后的忌日,公主思念母亲,提前去谒陵,也没什么不妥,殿下想太多了罢?”

刘楠:“阿桢看着文静,实际上鬼主意比谁都多,自小就这样,你是不了解她。我还记得,有一回家里的鸡不见了,我们都以为是它自己跑掉的,但阿桢非说是邻家偷的,还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不信服都不行。”

范氏挺好奇的:“那后来呢?”

刘楠:“后来阿父去找邻家理论,他们一开始还不承认,实在被质问得理亏,只好把鸡交出来。”

范氏顺势道:“既然殿下了解,就该知道公主不是那等野心勃勃的人,那当日何必还那样说,伤公主的心呢?”

刘楠苦笑:“我知道她不是那样的人,她只是觉得我不争气,为了我好,想我上进,是我口不择言,我是怕阿桢这么做,会让阿父不快,反而连累了她自己。”

范氏跟刘楠朝夕相处,对他的心结也能知道一些。

刘楠因为受挫的缘故,心思较以往敏感一些,他知道刘远不喜欢自己,太子之位也十有□□不会考虑自己,内心不是不难受的,但另一方面刘楠又觉得刘远这样看待自己是没错的,他确实不适合当太子,也怯于承担这份责任,也许就算换了刘桢,都会做得比自己更好。

所以在这种矛盾又纠结的心理状态下,刘楠才会躲起来避不见人。

如果再让他这么躲下去,太子肯定就要换人当了,说不定刘远一个不爽,直接就让他提前去封地,刘楠的一生也就是在封地上度过了,然后等到新帝登基,宽厚一点的,可能会任由这位嫡长兄安稳太平地当他的诸侯王,多疑一点的,说不准就要找借口削减封地,或者直接给刘楠头上安个罪名然后是杀是留,都由新帝说了算了。

面对刘楠这种逃避的态度,范氏选择的是细水流长日久天长地去感化劝慰,让他慢慢想通,而刘桢则直接下了一剂猛药,所有本应该由刘楠自己去做的,她都出面帮刘楠做了,甚至不惜抬出周氏来影响刘远,也是为了逼刘楠表态:你不是不肯争吗?我现在什么都帮你做了,若你再不出面,阿父就要因为我的自作主张而降罪于我了,到时候你也坐视不管吗?

刘楠只是做事有些天真,想的多是人性中的美好一面,而并不是愚蠢,兄妹俩自小一起长大,对彼此的了解都很深,二人一动一静,一武一文,其实也是天然的互补,刘桢这番用意,他只要稍微一想,就能想明白了。

不得不说,刘桢比范氏还是要更了解刘楠一些的,像他这样把整个人都缩进壳子里,也只有把壳子剖开才能将他逼出来。

范氏:“我还记得,当初第一回见到殿下的时候,你英姿勃发,如出鞘利剑,旁人都说,殿下十几岁便随父从军,如今功劳,都是自己一刀一枪挣出来的,并非倚靠父荫,我那时听了,佩服得很,心想自己能够嫁给这样的人,那当真是三生修来的福气。”

刘楠自怨自艾:“可惜现在的我,让你失望了。”

范氏柔声道:“你现在这样,我与公主的心情一般无二,只是我不如公主聪明,也不如公主有能力,没有办法似她那样以激烈的手段来迫你清醒,所幸我别无长物,还有这具躯壳在。你若介意你那腿伤,我便也划伤自己的脸来陪你,好不好?”

刘楠听得一怔,还来不及说什么,便见范氏抄起书案上被刘楠常年搁在那里的一把匕首,直接就往脸上划去。

范氏的动作不可谓不快,也不可谓不坚决,但是刘楠在旁边,怎会容她真的成功划伤自己,当即便将匕首抢下来。

“你何苦如此!”刘楠又气又急。

他这下可总算是见识到了,自己两个至亲的女子,个个都是外柔内刚,不能轻易招惹的人物,一旦狠起来,连自己都能下得了手。

范氏冷静道:“殿下是不是太子,对我而言都无差别,我嫁的是你,不是加诸于你的身份,夫妻之间,理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殿下何等英雄,何必总为区区腿伤介怀?既然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当太子吗?正如公主所说,你生来便是嫡长子,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虽说你无意于太子之位,可旁人并不这么认为。若殿下已经尽力争取过,而陛下仍旧策立别人为太子,那倒也就罢了,现在连努力都未曾努力过,何以就轻言放弃?殿下当初上阵杀敌万夫莫敌的气势,如今又何存!”

她见刘楠沉默不语,又叹道:“如果现在只有我一个,那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只管陪着殿下就是,可现在既是……我便不得不为我们的儿孙打算,难道殿下就忍心看着他们的性命攥在旁人手里吗?”

刘楠呆呆地看着她:“你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范氏垂首不语。

刘楠反应过来,连忙握住她的手:“你可是有孕了?”

范氏忍着羞意,点点头。

刘楠先是大喜,而后又紧紧皱起眉头,目光一时落在范氏身上,一时又落在自己的腿伤,一时还想起刘桢那一日说过的话。

范氏也不催促,她知道刘楠此时内心挣扎必然极为激烈。

良久之后,只听见刘楠道:“你让人守在城门处,等阿桢从城外回来,再拦住她,将她带到王府来,我有话想和她说。”

眼见丈夫终于想通,范氏自然也是极为高兴的。“我这就去说。”

——————

开国不过几年,帝陵自然不可能马上就修好,如今日夜赶工,也不过刚刚来得及将周皇后的棺椁安放进去。帝陵位于渭水之北的高地上,除了刘远之外,这里也将成为大乾以后所有皇帝的安息之所——不过刘薪和刘驰是肯定没份了,刘远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把他们也算进皇族里,他亲口封的安乐王现在还在向乡颐养天年,以后也会直接葬在向乡。

如今国库吃紧,帝陵都是按照最节俭规格来建造的,要达到像秦始皇那种以金银为日月,以水银为江河是肯定不可能的了,除了周皇后的遗骸迁过来的头一年,刘远过来祭拜过之外,后来都是让刘远或刘桢过来的。

牌位之前,刘桢恭恭敬敬地上了三炷香,跪下磕了头,然后才站起来。

跟着一道来的郭质也跪下念念有词。

“周皇后,我乃郭质郭子璋,陛下已允婚,待公主年满十七便将下嫁于我。到时候我应该尊称皇后还是叫外母呢,抑或还是阿母呢?还是叫阿母比较亲切一些罢,阿母放心,我定会好好待阿桢的,绝不让她受委屈,唔,一日三餐一定奉上上好佳肴,将她喂养得白白胖胖,再为公主准备……”

后脑勺被人不轻不重地打了一下。

一回头,刘桢薄怒的俏颜映入眼帘。

“你在瞎说些什么呢?”

郭质道:“我可没有瞎说,阿母肯定还不知道我们要成亲的事情,我这是在向阿母禀告呀,也好让阿母安心啊!说不定阿母见了我这么好的女婿,这会儿正高兴得很呢!”

刘桢白了他一眼:“今日也就是只有我与你在此,你才能胡说八道,若换了阿父或阿兄,他们定是发怒的,此处皇陵重地,岂可轻易嬉笑!”

郭质轻声道:“我晓得,我只是见你这些时日心情不佳,想要逗你开心罢了,阿母泉下有知,定不会怪罪我的。”

还未成婚,就阿母阿母地叫上了,刘桢认识的人不少,连自己都算上,像郭子璋这般厚脸皮的人还真不多。

但郭质的态度亲切又自然,而且虽然没有流露出一丝对周皇后的不敬之意,是以刘桢听了这话,倒是有些感动。

郭质见了刘桢的表情,心头痒痒想去拉她的小手,又因场合缘故不能如愿,只好强自捺下这个冲动,对刘桢道:“你从皇陵回去之后,便要入宫觐见陛下吗?我与你一道去罢!”

刘桢奇道:“你去作甚?”

郭质道:“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提前跑到皇陵来,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是为了立太子的事情,如今朝中因为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我虽未有资格上朝,可也听说了不少,我是郭家长子,将来是要继承爵位的,若有我帮忙劝说陛下,加上郭家的分量,兴许陛下会改变主意呢!”

刘桢摇摇头,这个办法对一般皇帝可能有用,但对刘远绝对没用,作为刘远的闺女,她再清楚不过,她这位老爹吃软不吃硬,从前向人低头是因为形势所逼,但现在这天下能令他低头的人已经少之又少,拿朝中大臣们的站队说服他,只会让刘远觉得别人在威逼他,效果肯定更差。

“多谢你的好意,可是这件事不是人多就力量大,你回去转告大司农,就说郭家非但不能出面,而且要避嫌。”

不过刘桢觉得,郭家可能有另外的打算。因为从在颍川起,郭家就表现出唯刘远之命是从的趋向,坚决站在刘远一边,从不表示出自己的立场,这当然是一种既安全又聪明的做法,起码刘远就将郭殊当成自己人来看待,还委以大司农的重任。

所以这一次,郭家的态度也很可能会是“皇帝选谁当太子,我们就支持谁”。

郭质虽然爱玩,可也绝对是个聪明人,他只听三分话意,就已经明白了刘桢的意思。

他叹道:“阿桢,我总觉得我没能为你做些什么,心里很愧疚。”

刘桢望着他的眼神如同一汪清泉,明澈得让郭质几乎要沉入其中。

“没有关系的,子璋。”他听见刘桢这么说道,“只要你明白我的苦衷和用心便好了,我不想让你也误会我是一个野心勃勃,不择手段的人。”

郭质对刘桢和刘楠之间的争执也略知一二,他听了这话便十分心疼:“不管别人怎么看你,我始终都会站在你这一边的。”

“我知道。”刘桢笑睇着他。

二人同乘而归,到了城门口处便分道扬镳,郭质骑马先行,而刘桢的马车则直入咸阳宫。

在半路上,马车被人拦下,对方刘桢也认得,正是刘楠跟前的近侍,□□丛。

春丛拱手道:“公主,殿下请公主先过府一叙。”

刘桢连马车都没下,话还是桂香帮忙传递的:“公主问,殿下有说何事吗?”

春丛道:“殿下没有说,但王妃命我带话给公主,说殿下已经想通大半了。”

这话刘桢是能听见的,桂香扭头看向车子。

但车帘动也不动,刘桢显然没有下车的意思。

过了好一会儿,里头才传出声音:“既然想通了,就让他进宫来找我,我不想和他再废话了。”

说罢就让桂香上车,牛车重新开动,与春丛侧身而过。

春丛苦笑,这话倒是说得很有气势,可是让他怎么传嘛?

——————

周南殿内,韩氏从外面走了进来,脚步不急不缓,脸上却是显而易见的喜色。

“殿下。”她朝正在织席子的张氏行了一礼。

“喜从何来?”张氏抬起头,指了指下首的位置,“傅姆请坐。”

韩氏看了看张氏左右,婢女随即知机告退。

待得宫室之内余下她们二人,韩氏又让她们关上门,这才道:“方才陛下那边的人传了消息过来,说陛下正在召见丞相,有大事相商。”

见她如此郑重其事,张氏刚要问是什么大事,转念一想,心中咯噔一下:“莫不是立太子的事?”

韩氏冷静点头:“正是。”

张氏却再也不能保持冷静了,她腾地站起来:“陛下与丞相在说什么?”

韩氏道:“陛下有意让丞相亲自拟写策书,册立太子。”

张氏几乎是马上就问:“人选是谁?”

韩氏终于露出淡淡的喜色:“听说陛下属意丰王。”

张氏啊了一声,继而欣喜若狂。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晚上更新推迟到10点哦,敬请留意!明天预告:搞定立太子的事情,进入新副本的**~

唔,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刘桢是怎么说服她老爹的了吧,以退为进,早死的人在活人心里总是完美的,前面提过刘远将周氏和张氏一对比,更增添了对周氏的无比怀念,先用周氏来勾起刘远的思念,让他爱屋及乌,心软,再表示自己要为周氏守陵一个月,用孝心来打动刘远,也逼刘楠出面,从头到尾并没有提到立太子的事情,原则上不违反当初答应刘远不掺合的话,当然刘远肯定听得出来,而且万一刘楠还是不开窍,计谋再好也没用。

立太子这件事其实是一个过渡,本来应该2章搞定的,但是我最近出门,没办法只能分成好几截,等到立太子的事情完结,就该是**了,嘎嘎嘎!

顺便汇报下这两天的行程,昨天去拜谒了于谦祠,今天来到普陀山。从杭州到普陀山的路程比较曲折,要先坐5小时车,然后转车到码头,然后坐船,然后再换公车 = = 路上颠簸没法码字,于是今晚就晚更了,然后到的时候正好黄昏,有一间寺庙还没关门,俺就进去拜了拜,请菩萨保佑俺的小萌物们,也就是大家,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3╰)?

——————

蟹蟹小伙伴们的支持和留言,以及萌物们的萌物票!

慕卿瑾颜扔了一颗手榴弹

灵月汐扔了一颗地雷

奕奕妈扔了一颗地雷

晴音扔了一颗手榴弹

灵月汐扔了一颗地雷

走火入魔的羔羊扔了一颗手榴弹

8708957扔了一颗地雷

女王陛下扔了一颗地雷

淡紫色的誓约扔了一颗地雷

elias扔了一颗地雷

无语扔了一颗地雷

lily扔了一颗地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