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50章

国色 第50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p`jjwxc`p``p`jjwxc`p` 刘远第一次在下属面前气得跳脚,他毫无顾忌而又愤怒地用滔滔不绝的乡间俚语咒骂着楚帝来使,当然,实际上,他更想咒骂的是楚帝和项羽。

大家听得脸皮一抽一抽,宋谐宋老先生的修养最好,竟然面不改色地听完,然后面不改色地问:“郡守,楚帝之令,我们是接还是不接?”

刘远的发泄告一段落,把胸中的怒火都喷出来之后他感觉舒服多了,于是又恢复了往日的镇定:“诸位以为呢?”

安正道:“不若各退一步,封王之事可以接受,但让地一事,可上表请楚帝另择它地赐予英布,颍川郡本就是大兄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又经过仔细经营,非衡山与南郡可比,想必楚帝也不会强人所难。”

孟行道:“楚帝不过一傀儡耳,有何能耐强人所难?想必是项藉在背后撺掇,如今主公已占三郡之地,虽说这些地方加起来未必有楚帝的地盘大,可是听着便已是诸侯之最,甚为惹眼,如果抗命不从,只怕项藉正好有借口讨伐主公!”

吴虞道:“如今函谷关未入,秦君未灭,项羽怎敢对盟军大动干戈,到头来岂不是白白便宜了秦人?”

安正主动请缨道:“大兄,我愿随楚使再走一趟,探探项藉的用意,若是他意不在颍川,那我们根本没必要将颍川让出来。”

刘远不置可否,他总是等到所有人都说完才会发表意见,这一次他的目光转向宋谐:“先生以为呢?”

宋谐慢吞吞道:“其实,颍川也不是不能让。”

安正不由急道:“先生!”

刘远作了个手势,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对宋谐道:“先生请讲”

宋谐指着在地上铺开来的舆图道:“真要论起来,颍川与衡山现在根本就不搭边,中间还隔着一个陈郡,只不过现在诸事未定,到处都乱糟糟的,谁也没有严格照着原先划的郡界去分,否则主公要管衡山,得从陈郡那里路过,到时候麻烦事情就多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宋谐也跟着其他人喊主公了。

刘远点点头,表示自己在听:“先生继续说。”

宋谐道:“所以除非我们将陈郡或南阳也拿下来,否则不管楚帝将陈郡赐给谁,对方都将横阻在中间,关系好也就罢了,若是交恶,势必成为障碍。南郡与衡山虽然靠南,但也是富庶之地,如果主公有意进取南阳,其实放弃颍川也无不可,否则一口气坐拥四郡,引起的将是所有人的忌惮。”

他顿了顿,最后进行总结:“适当的示弱,可以蒙蔽他人耳目。”

宋谐不擅长军事,所以他这番话完全是站在政治策略的角度上来分析。

刘远久久没有言语,他盯着舆图上颍川的位置,仿佛出了神。

厅堂里呈现出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

纵然众人知道宋谐说的不无道理,但是颍川郡实在太诱人了,对于刘远来说,这里不仅仅是他的老家,更意味着他的根基,他的事业是在这里起步的,也是在这里壮大的,颍川郡就像是他的福地,令人难以割舍。

理智上谁都知道有舍才有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事实上世人往往是贪心的,得了鱼还想要熊掌,所以才总有最后两者都落空的事情发生。

在宋谐提出放弃颍川之后,孟行和吴虞也赞同了他的意见。

三比一,安正也妥协了。

他很明白,就算再舍不得颍川,现阶段,他们不适合正面反抗彭城那边。

不但不合适,最好还要装孙子,做出臣服的姿态,让任何人都觉得自己这边是真孙子。

八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刘远,等待他最后定夺。

刘远发了半天呆,手指几乎要把舆图上的“颍川”抠出洞来了,还好舆图是羊皮制的,并没有那么脆弱,这才勉强在主人的摧残下保持了完好。

然后他说了四个字:“受封,让地!”

这四个字还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此事就此决定下来,但孟行在教导几个学生的时候,却并没有说出会议讨论的最后决议,而是将此事作为功课考核他们。

“若是由你们来处置此事,你们以为这道诏令,应该接受与否?”

被孟行询问的对象有五个,也就是说孟行如今学生的数量涨了将近一倍,除了刘槿,宋弘,刘桢之外,又增加了两个,许众芳的儿子许绩,以及郭质。

虽说刘槿偏于柔弱,许绩也是来凑数的,但这批学生整体的资质都不错,没有特别鲁钝的,教起来也不算费劲。

由于学生们进度不一,孟行也有意栽培,所以经常会把前头的政务拿来作为功课,开导启发他们。

宋弘很喜欢听孟行讲课,在抛却了起初的怕生之后,也变得越来越活跃,就首先应道:“不可接!”

孟行问:“为何?”

宋弘道:“天下人皆知,楚帝只是傀儡,西楚霸王才是霸主,如若接受册封,岂不意味着要屈居人下,郡守如今已有三郡之地,又何须仰赖他人鼻息?”

他今年不过五岁,却已经有了侃侃而谈的谋士风范,只不过稚嫩未褪的声音稍嫌可笑,刘槿他们显然已经习惯宋弘这样形于老成的发言,皆都见怪不怪。

孟行点点头,目光又转向其他人。

宋弘的小脸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郭质道:“我以为要接!”

孟行:“为何?”

郭质笑嘻嘻道:“因为先生的表情已经告诉了我们啊!”

旁人纷纷忍俊不禁。

孟行是个不太会掩饰喜怒哀乐的,所以如果他赞同某个学生的意见,就算嘴上不说,也会通过拍大腿,击打书案,又或者其它动作来表达,刘桢他们久在孟行手下上课,早就对他的肢体语言摸熟了,但也只有郭质敢于直接说出来。

听到学生们的偷笑,孟行冷哼一声:“郭子璋,《论语》抄写二十遍!”

郭质的脸皮顿时垮了下来。

众人哄笑。

因为郭质的捣乱,原本要问的问题就没能继续进行下去了,孟行吩咐他们每人写一篇策论明日交上,等孟行前脚一走,后脚顿时一片哀嚎之声,

郭质收拾好手边的东西,抬头看见所有人都在盯着他,不由摸了摸自己的脸,奇怪道:“纵使我风仪不凡,你们也不必如此盯着我看吧?”

许绩忍不住对他饱以老拳:“若不是你,我们也不必写策论了,孟先生生性严肃,亏得你还敢捣乱!”

两人闹作一团,刘桢却叹了口气。

刘槿瞅着她:“阿姊为何叹气啊?”

刘桢摸摸他的脑袋:“我们只怕要搬家了。”

许绩耳朵忒尖,听见她的话,一边跟郭质玩闹,还能一边问:“为何要搬?”

刘桢道:“若是阿父他们要将颍川让出来,我们必然是要迁走的,只不过不知道搬往衡山还是南郡。”

许绩哎呀一声,停下玩闹的动作,揉揉额头,道:“那安家阿姊可怎么办?她已经嫁人了,难不成夫家肯让她跟我们一道走吗?”

他口中的安家阿姊,是指安正的女儿安泽。

刘桢也不确定:“应该会罢?”

安泽嫁的虽然是普通人家,但冲着如今安正的地位,夫家也不敢欺侮她,可若是他们全都走了,那就难说了。

郭质凑过来:“放心罢,若真要搬,阵仗一定不会小,刘郡守在颍川郡广施恩惠,泽被百姓,定然会有许多人跟着的!”

被郭质这么一说,大家想想也是,他们的年纪摆在这里,搬与不搬,本来就和他们关系不大。

――――――

跟着安正一起来的楚使很满意。

自从他来到阳翟之后,受到的就是最高级别的招待,得到的也是最高级别的待遇,虽然他知道这只是因为他是楚帝使者的缘故,但是这同时也表明了刘远向项羽臣服的态度,在听到对方接受册封和让地之后,楚使就笑着对刘远道:“王上真是深明大义,陛□□恤王上辛劳,让你不必急着迁居,只要在三个月内迁走即可!”

既然刘远已经接受豫王这个封号,楚使的称呼也就顺势从“郡守”改为“王上”。

迫人让地就算了,竟然还限期搬走?他这话说得很欠揍,但刘远却笑得很开心:“多谢陛□□恤下臣,但既然陛下有命,我等何敢拖延,请尊使回禀陛下,两月之内,我等必定悉数迁走!”

楚使吃了一惊,没想到刘远这么积极:“两月会不会过于仓促了?王上此言当真?”

“自然当真!”刘远热情洋溢地握住楚使的手,表达了自己诚挚的问候和谢意:“此番多得尊使从中传话转圜,敝地招待不周,还望尊使回去之后,代远在西楚霸王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手一挥,已经有人捧着一堆礼物奉上,还附赠美婢两名。

楚使感动极了,他觉得这位新封的豫王真是上道啊,他见了那么多路诸侯,就没见过一个像刘远这么识时务的人,对楚帝的旨意,不仅没有讨价还价,还二话不说就全盘接受下来了,这世道大家都倚仗武力为所欲为,拳头大说话的声音就大,像刘远这样占据三郡之地,还愿意让出来的人上哪里去找?更别说来这一趟,自己还满载而归!

“王上放心便是,我回去之后,定会为王上美言的!”楚使拍着胸脯保证道。

楚使没有虚言,他回去之后,果然就为刘远说了一箩筐的好话。

实际上,不仅是项羽吃惊,连带给项羽出了这个缺德主意的范增也很吃惊,范增原本就是存着试探的心理,觉得刘远肯接受封王就不错了,项羽也觉得刘远不会轻易地让出颍川郡,谁知道刘远真的就那么听话地将到嘴的肉吐了出来。

项羽就对范增道:“刘远此人胆小怯懦,不是成大事的料,只怕亚父看走眼了。”

范增就道:“是与不是,还待分晓,只怕刘远不肯如期迁走,还要借故拖延哩!”

不过这次范增的料想是注定要落空了,因为刘远还真迫不及待准备迁走。

既然已经决定放弃,就没有必要再磨磨蹭蹭,反倒落下一个恶名,刘远说干就干,先派安正等人先行到邾县布置,然后刘家的人紧随其后,最后是大军殿后。

这次搬迁的工程浩大,不仅仅是郡守府一家子,在刘远在向乡的父亲和兄弟一家,张氏的娘家人,连同阳翟城的官吏及其家眷,肯定也都悉数要跟着走,刘远还特意让人在阳翟城张贴告示,说明了这件事,言道如若有人想要跟着他走的,都可以跟上,如果不想要走的,他也绝不勉强。

这张告示发出去之后,其实刘远并没有放太多心思在上面,这次要搬走的东西很多,刘远既然已经让了一大步,把辛苦经营的地盘都让出来了,当然不可能好心到连粮草都给对方留下,所以粮草,财物,以及重要的文书,这些都是统统要带走的。

结果到了正式启程的那一日,愿意跟随的刘远的阳翟城百姓携老扶幼,那浩浩荡荡的阵仗,着实将刘远吓了一大跳。

他完全没有想到……竟然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他!

长长的队伍里不仅有商贾,还有寻常百姓,官宦世族。

商贾也就罢了,刘远在治地扶持商业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担心继任者来了,未必还能像刘远那样对商贾施以宽容的政策。

至于平民百姓,其中很多都是没有田地的小手工业者――家有良田的人,即使刘远再得民望,他们也不可能舍下田地跟着刘远跑。

至于世家大族,那就像当初郭殊千里迢迢举族来投一样,带了几分投机色彩了,他们看好刘远,并且愿意在刘远身上押注,也相信刘远会回报他们的这份付出。

饶是如此,乌泱泱的人群依旧令人叹为观止。

换了另外一个人,绝对不可能有这般景象。

这是刘远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力。

他对宋谐慨叹道:“先生,你从前与我说民心,我还不以为然,如今方知厉害啊!”

衡山郡好不好管不好说,有这些人跟着自己到衡山郡,就足够镇住那些人了,事情传出去,旁人也只会说刘郡守仁义,连走的时候还有百姓相随,纵然这种世道,仁善已经不值钱了,但是有这一层美名在,何愁天下人才不来投奔?

宋谐摸着胡须笑而不语,一副世外高人的装逼范。

与此同时,刘桢坐在牛车的车厢里掀开帘子往外看,也感叹了一句:“民心可用啊!”

`p`jjwxc`p``p`jjwxc`p`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都知道,刘远最终会当皇帝,所以故事应该从那时候起,才正式开始。但是如果没有他当上皇帝前的一系列事情,整个故事也就不成故事了。既然刘桢才是主角,那么必然要从她的角度来讲故事,如果絮絮叨叨连刘远如何打下江山的每一场仗,每个人物都仔细描写的话,全文走到这里就不止20w了,起码得扩张一倍不止,这样的话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坚持到刘远登基。因此有盆友说有些正事写得太简略,正是因为这些事情,既要写,又不能太唠叨,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看枯燥的打江山过程,所以俺尽量用诙谐轻松又比较简单的语言写出来。

至于说女主金手指不够给力的,个人认为以刘桢的年龄阅历来说,现在已经十分给力了,当然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众口难调是肯定的,我会遵循我原定的思路写下去的,觉得金手指不够的盆友那就只有抱歉拉!

蟹蟹小伙伴们的支持和留言,以及可爱的小萌物们!

海之扔了一颗地雷

熹默扔了一颗地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