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32章

国色 第32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暴发户来说,办宴会是个技术活,那不是把人请过来大家吃吃喝喝天南地北海侃一通就完事的。

首先,你得有一批家养的乐伎。

这对世族大家来说不是什么难事,这是基本配备,但是张氏就犯愁了。

刘家是暴发户,这谁都知道,入主郡守府连两个月都不到,上哪去找这么一批乐伎来养着?

不过这也不是不能解决的,现在世道乱,民间很有些临时的杂技艺人,忙时赶农活,闲时就凑在一起走街串巷表演百戏赚点钱,现在自己养一批乐伎已经来不及了,姜主事就建议张氏可以请这些人过来进行临时性的表演,先把这场宴会应付过去,以后有时间有精力再自己养一批。

这不失为一个办法。

但韩氏觉得这个办法不好,她表达了相反的意见,告诉张氏:世族里面那些乐伎,都是长时间养着的,他们的歌舞表演甚至有自己的特色,在外面是看不到的,如果你随随便便就去找一批临时工来凑数,到时候反而很可能会被客人们鄙视的。

左右为难,张氏都有点后悔自己想出这个举办宴会的主意了,但请帖都发出去了,后悔也来不及了,思来想去,最后只得选择了姜主事的建议,从外面找来一批伎戏艺人。

歌舞表演是没有必要了,因为世家里从来不缺乏这些消遣,档次稍微低点的,人家也看不上眼,干脆就让他们来点拿手杂技,倒还比较能吸引眼球。

就在张氏筹备宴会之际,她的妹妹来了。

来的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除了那个新寡的三妹妹之外,张氏的小妹也一起来了。

当年四姐妹相继出生后,眼看张母是再生不出一个男孩了,张父难过得要命,想买个妾来生孩子吧,又舍不得钱,只好就这么凑合着过。

张老爹是个文盲,不想取名字也不会取,反正穷人家也没那么多讲究,就阿孟阿仲地这么喊着。

反正这个时代的女子,基本上外人都不会直接称呼名字的,要么就在她的姓氏前面加上排行来辨别,要么就直接称为某某氏,譬如说鼎鼎有名的孟姜女,姜是她的本姓,而孟是表示她在娘家是长女。

但等到张氏有幸找到刘家这门好亲事,据说夫家还是向乡颇有名望的刘家,祖上可是当过文化人的,于是在张氏的强烈要求下,张父这才给四个女儿分别起了名字。

不过这名字也是随便取的,他又不识字,当时随便指了一样东西就直接命名了。张氏运气好,被老爹指到天上的白云,所以闺名就叫阿云,她底下三个妹妹就倒霉了一点,分别叫韭、树、叶。

这次来的就是三妹妹张氏阿树,还有小妹妹张氏阿叶,小妹张氏阿叶已经嫁为人妇,夫家姓赵,于是旁人多称赵张氏。

论姿色,四姐妹中,要属三妹妹张氏阿树生得最好,即便她已经嫁过人,又守了寡,可脸色依旧白皙滑嫩,浑然不似贫家出身的女儿,眉宇之间多了几许忧愁,看上去越发楚楚动人。

要不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呢,相比之下,张氏的小妹赵张氏就大为逊色了,她的下巴稍尖,颧骨略高,又因作妇人打扮,将头发都往后面挽,就显得有点尖酸刻薄,别说比不上新寡的三姊,就连张氏也比她强上几分。

二人自打下了车,便张大眼睛打量着自己看到的一切,脸上不掩震撼与艳羡,直到被婢仆迎入主屋,见到张氏和张母,这种心情还没有缓解过来。

张氏跟三妹感情不错,唯独最不喜欢这个小妹,想当初她回娘家时,但凡这个小妹在的时候,总要不阴不阳刺上几句,好似自己过得不好,她便痛快了似的。

赵张氏见张氏的脸色不太好看,忙笑着主动解释道:“三姊没来过阳翟,人事不熟,我怕她一路无聊,就陪着来了,阿姊当不会生气的罢?”

她没来过阳翟,你就来过不成?

张氏心里吐槽,顾忌母亲在旁边,也不好口出恶言,只当不与她计较。

赵张氏惯是会顺杆子爬的,张氏派的人到张家接人时,小妹赵张氏正好也在,听说大姐要把三姐接去阳翟享福,当时就红了眼,与老父三姐歪缠了一番,连使人回夫家去报信也省了,直接就跟到这里来,打定主意怎么也要在这里住下一段时间,好好享受一番郡守府的荣华富贵。

一到了郡守府才知道自己所料不错,这里光是一个屋子,都比原来自己家宽敞数倍,更不必提那些华美衣裳,美味佳肴,样样直令赵张氏看直了眼,直恨自己当初晚生了几年,否则这郡守的正室之位,可不就是轮到自己来坐了?

张氏的妹妹到来的消息,刘桢她们是知晓的,也去问了安,不过也仅止于此了,连刘婉刘妆都对这两位亲从母,尤其是赵张氏生不出亲近之心,刘桢更不会眼巴巴地凑上前去。

因为初来乍到,又不是在自己的地盘,张氏的两位妹妹自然也不敢放肆到哪里去,即便是赵张氏,也收敛了性子,小心翼翼地模仿着大姐的一言一行,生怕被人低瞧了去。

时间飞逝,很快就到了宴会之日。

这场宴会邀请了不少阳翟的大家女眷,其中十有八、九都是目前在刘远手底下干活的,或者是他想要拉拢的——这还是张氏之前特地请姜主事调查过的,可见她为了这场宴会,确实是下了不少心思的。

郡守家的小君办宴,但凡脑筋正常的人,肯定是要给面子的,虽然刘远现在并没有大开杀戒,自从来到颍川郡之后,所作所为也当得上仁厚二字,但谁也不会这位新任郡守就真是什么无害的小白兔了,乱世之中,人命本贱,阳翟无论贫穷富贵,所有人的性命可都攥在他手里呢,这个面子不给不行啊!

实际上,自打刘远得了颍川郡,大家都是战战兢兢,行宴取乐的事情也大大减少了,就怕一不小心就被捉去当典型咔嚓掉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可以聚在一起玩耍,大家自然也都打起精神,一面暗暗嘲笑刘家暴发户不知道会闹出什么笑话,一面又暗暗期待雀跃。

于是到了宴会举办这一日,郡守府车水马龙,宾客盈门,街道堵塞,一时竟呈现出多日未有的繁华景象。

刘桢同样期待这场宴会,因为这次姬家也在邀请之列。

以往姬家常常都是郡守府的座上宾,如今虽然郡守府换了新主人,但如果她与姬辞的婚事能够顺利,而她老爹的位置也能坐稳的话,姬家与郡守府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密切。

一想到很快就能见到姬辞,刘桢的心就止不住小小地飞扬起来。

“小娘子,今日还穿曲裾吗?”桂香问。

“嗯?”刘桢将视线从窗外收回来,大门处的喧哗声越过重重墙隔与树影,都隐隐传到这里来了。“你方才说什么?”

桂香掩口,把问题又重复了一遍。

刘桢想了想,“不,穿襦裙。”

现在也是有襦裙的,只不过时下还是比较流行曲裾深衣,所以襦裙出现频率不高,这个时候的襦裙样式也跟后世熟知的不太一样,不过总体变化不大,上襦短下裙长,刘桢这一身正好裁到脚背,既不会影响走路,又能衬托裙身的优美。

当然,一个九岁小女孩不管穿什么,充其量也只能称为可爱,而不是什么优雅或妖娆。

“小娘子这一身好看得紧!”

桂香依旧为她梳了个总角,嫩黄色的丝绦垂落下来,与上襦裙的颜色相融合,下裙则是宝蓝的料子,裙边还用白线绣了桂枝一类的花纹,正好将上半身的飞扬跳脱沉淀下来,令人眼前一亮。

腰间系上同色系的绢带,裙边再压上青玉,活脱脱一个端丽的小佳人,可不正是好看得紧?

刘桢抿唇一笑,摸摸头上的包包头,难得像一个符合身体年龄的小女孩那样,步履轻快地走出门去。

她是刘家长女,按照惯例是要陪在张氏身边接待宾客的,刘桢起得也很早了,奈何有人为了巴结刘郡守一家,来得更早,所以待她用完朝食再去张氏那里的时候,张氏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

作为女主人,又是高位者,张氏不需要亲自到门口迎客,但是也要端坐厅堂,跟每一个宾客寒暄。总而言之一句话,既要端着架子,又不能失礼于人。

寒暄还要有讲究的。

譬如说,对待宋谐的家眷,肯定要亲热之中再带几分恭敬,最好还要让别人能看出来,以示刘远对宋谐的态度;又譬如说,对待那些不太肯跟刘远合作的,就不用太客气了,最好是能在寥寥几句话里就给对方一个下马威。

这个分寸实在太难把握了,饶是张氏经过紧急培训,一张脸也笑得快要僵掉了。

刘桢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一大一小坐在那里,小半个时辰下来,水也没喝几口,身心俱疲,只能相视苦笑。

宴会被分隔为两个场地,女宾在张氏这里,男宾则在刘远那边,眼下刘远正带着刘楠,十有八、九也在干着同样的事情。

原本宴会并没有那么大规模,邀请的也只有女眷,后来刘远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临时改了主意,于是就变成今天这样,人流量足足增加了一倍,好在郡守府不小,宋谐之前也是时常在这里行宴的,再来多点人也能容纳得下。

一墙之隔,男宾那边的喧哗热闹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已经来得差不多了,郡守府请来的临时杂技团已经在院中空地开始表演上了,倒立、柔术、弄丸、跳剑、舞盘,现代人司空见惯的杂技表演项目,在两千多年前再现了,虽然花样可能没有后世那么多,不过也已经很精彩了。

这时候是一人一案一席的,不是大家团团围坐在一起,张氏的食案在上首,刘桢其次,两人挨得比较近,刘婉和刘妆她们则在另外的厅堂里,由韩氏带着,招呼那些与女眷同来的,跟刘婉她们差不多的同龄人。

张母和张氏的两个妹妹虽然是张氏的至亲,但她们没有什么身份,在场随便一位女眷拎出来就足以秒杀她们了,所以三个人的座次都被往后安排在不太起眼的位置,刘桢扫了一眼,发现她们似乎被孤立了,周围的女眷没有一个主动跟她们说话的。

这也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不是张氏,张母她们连进郡守府的资格都没有,现在刘远都不大被人瞧得上,更不要说这一大串亲戚了。

少顷,便有侍婢匆匆来报,说公子豹携眷前来,郡守让小君前去迎接。

张氏连忙站起来,从神情来看并不意外,估摸是刘远提前和她说过了,但刘桢不知道这位公子豹是何方神圣,趁着跟在张氏后面出去的时候,就悄悄问张氏:“阿母,公子豹是何人?”

张氏也悄悄回她:“据说是魏王之弟,来要东西的,你阿父嘱咐不可怠慢。”

刘桢就努力开动脑筋回想,陈胜造反之后,他的一个部将叫周市的,原先是魏国人,就拥立了原来的魏国公子魏咎为魏王,这个魏豹就是魏咎的弟弟。

按理说这个人不是什么如雷贯耳的知名人物,可刘桢偏偏觉得对方的名字熟悉得很,可惜怎么都想不起来,只好暂且作罢。

二人迎出去,便正好瞧见一名年轻女子在侍婢的搀扶下出了牛车。

真是个大美人!这是刘桢的第一眼印象。

喔,再仔细看看,其实也就是一般。这是第二眼印象。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印象,是因为对方的肤色十分白皙,比刘桢所见过的张氏那位肤白貌美的妹妹还要白,肤如凝脂这四个字用在她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俗话说一白遮三丑,这一乍看,自然而然就被震撼了。

但其实再仔细一看,女子的容貌也只是中上,算不得倾城之色,这其中还有肤色的加成分数,不过如果不要以那么苛刻的标准来看,也能算上得美人了。

“这位是公子豹之妻,薄姬。”不必张氏询问,侍婢便主动道。

听到这个名号,刘桢一震,不由张大了嘴巴,打量着眼前的女子。

如果说魏豹这个名字只是让她觉得耳熟,那么薄姬二字简直就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了。

薄姬不是薄氏的名字,这个时代对有些身份的年轻女子,一般是某姬来称呼的。薄氏之所以史书留名,并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因为她生了一个好儿子,汉代“文景之治”的开创者,汉文帝刘恒。

薄氏现在的丈夫是魏豹,但历史上汉文帝的老爹当然不是魏豹。魏豹原本投奔了刘邦,听了相人许负说自己的老婆将来是要生下天子的,这货大喜过望,直接就叛逃刘邦改投项羽,结果最后当然成了炮灰——老婆确实生了天子,却不是跟你生的!

由此,刘桢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公子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之情,这人的运气得有多坑爹,才会被坑成这样?

此时,所有的一切还没发生,薄氏还只是魏豹的老婆,原本应该在魏王宫的她,因为夫君被魏王委派到颍川郡来寻求结盟,就跟着过来了。

魏豹那边自有刘远去招待,张氏则将薄氏迎了进来,这时大家也都知道是什么人来了,纷纷起身相迎,薄氏一一见礼,行止婉约,隐露风致,张氏站在她旁边,简直成了活生生的参照物。

薄氏之母出身魏国宗室,不过薄氏却不是婚生子,所以薄氏一直是随母亲生活的,直到嫁给魏豹。魏豹对她疼爱有加,虽然之前哥哥魏咎还没当上魏王,大家都是庶人,但薄氏也没有因此吃什么苦,现在锦衣玉食养出来了,气质更上一层楼,坐在那里不说话,别人也知道这是个贵人。

多了一位薄氏,座席就得重新分配,刘桢将自己的位置让了出来,她则退往下一席。

这倒也就罢了,有了刘远的嘱咐,张氏怎么都得好好招待薄氏的。

结果这一来,席上宾客,杂技表演也不看了,大家都一窝蜂巴结起薄氏了。

有人夸薄氏貌美,有人夸薄氏头上的簪花别致,衣服好看,有人夸薄氏出身高贵,举手投足也比旁人高贵几分,怨不得公子豹对她如此爱护有加。

薄氏看上去有些不善言辞,对这些溢美之辞一律都是微笑收下,但这并没有让众人的热情冷却下来,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把薄氏捧成了天仙一般的人物。

作为女主人的张氏反倒被冷落在一旁,甭提有多尴尬了。

就在张氏坐如针毡的时候,大家的话题已经从赞美薄姬转移到宴会上去了,有人就道:“未知薄姬昔日在魏王宫,可有时常参与宴乐?”

这种指名道姓的问题,薄氏自然不能再微笑沉默了,她回答道:“也有行宴。”

对方又问:“魏王行宴,当以歌舞为多,还是杂耍为多?”

薄氏道:“歌舞为多。”

对方道:“以薄姬之见,是魏王宫中的歌舞好看,还是郡守府的杂耍好看呐?”

这种明显带有陷阱式的回答,连张氏都能听出来,薄氏当然也不会上当,就道:“二者不同,何能比之?各有所长。”

对方见薄氏明摆着不往下跳,撇撇嘴,也就没有再往下说,可还没等张氏松口气,又听见有人掩口笑道:“不说这歌舞杂耍了,我却听闻一桩昔年秦相吕不韦府上的旧闻趣事,说与你们听罢。”

从古至今,人人都爱八卦,一听还是吕不韦的八卦,大家就更来劲了,纷纷催促她快点说。

那人就道:“听说吕不韦有一爱妾,出身贫贱,又深得吕不韦喜爱,有一日这姬妾去他人府上赴宴,宴毕,婢女奉上柘浆,哪知这姬妾正好口渴,问也不问,仰头便喝下了,待得她将柘浆喝完,才发现旁人竟都是用那柘浆来漱口的!”

众人便都捧场地笑了起来。

有人评价道:“骤然富贵,不知礼数,却非要学那贵人作派,可不正是贻笑大方?想那吕不韦商贾出身,最后落得那般下场,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下张氏和刘桢都听明白了,敢情这话还是冲着她们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有的盆友不喜欢看宅斗,有的盆友不喜欢看严肃的正事,俺只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篇文的题材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会非常多,所以有斗是必然的,但这种“斗”,也都会符合人物性格或者主线剧情的。

像张氏,其实她的行为在很多章之前就埋下伏笔了,比如说她爱虚荣,当初妯娌于氏听说他们家发达了,找上门去送礼,她虽然讨厌于氏,但也没有拒绝,说明她享受这种被奉承的感觉,有了这个因,后面的果就顺理成章了。作为后妈,除了那些以道德圣人要求自己的,又或者要刷群众好感度的,不然没有一个后妈能真的对亲生和非亲生一个标准,但张不是一个毫无理由黑化的人物,她同样也会有好的一面,所以很多情节要看下去才知道。

然后大家不用担心出现太狗血的剧情,比如说张氏的妹妹去爬姐夫的床之类的,这完全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还是那句话,历史环境和人物性格决定了他们会做的事情,基本上,你们猜测的剧情……都是错的,汪呜。

鸡小哥来不及出来,只能放下章了。。这里情节架空了,历史上这个时候薄姬应该是在魏王宫的,大家有兴趣的话,明天再来八八这个奇女子,木有兴趣的话就不缩了。

蟹蟹小伙伴们的支持和留言,以及可爱的小萌物:

長河扔了一颗地雷

筏子扔了一颗地雷

柠檬草扔了一颗地雷

呱呱岁月扔了一颗地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