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25章

国色 第25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姬辞应该是听说自己要离开向乡的消息,前来辞行的,刘桢想道。

自从上次过来跟他们说刘远当了郡守的消息之后,刘桢跟姬辞就没再见过面,细说起来,刘桢这几年欠了他不少人情,便是现在手边还留着从姬辞那里借来的书简,虽说两人日后未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但是想想自己甚至没有告诉对方一声就要离开,心里还是有些歉意的。

刘桢一跳下车,就看到路旁树下站着的布衣少年。

她看看自家的车队,老爹已经从马上下来了,跟三叔和大兄站在树底下说话,估计是准备休息,也可能是特意给她和姬辞腾出说话的时间。

再联想刚刚许三叔的表情,刘桢的嘴角就不由得有点抽搐,艾玛,她才九岁啊,就这么开始早恋真的好吗?还有,作为长辈居然是纵容而不是阻止男女双方私下见面……好吧,其实也不是私下,一大帮人都在那里盯着呢,虽然离得远。

“阿辞!”

身上的曲裾深衣限制了她的步履,颜色鲜嫩的衣裳再加上精致的发式,眼前的刘桢已经完全看不出之前那种满面尘土,衣衫褴褛的落魄模样了,唯有脸上的神情和笑容,都一如既往的熟悉。

姬辞吸了口气,也露出温和的笑容:“阿桢,我听说你们要前往阳翟了。”

刘桢点点头,看到他怀里抱着的书简,笑道:“这是给我送书来了?谢谢你啊,阿辞!”

姬辞将书简递给她:“这是你上回说想要看的《杂食论》,我给你找出来了,郡守府里什么都不缺,你想看什么书也是尽有的。”

刘桢把书简接过来,分量还真是不轻,她转身就给了桂香,让她放到车上去。

谁知道桂香刚一转身,姬辞就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一样东西递过来。

啊?刘桢低头看着他掌心上的玉韘,有点傻眼。

这是姬辞经常戴在手上的,她一眼就认了出来,以前没有细看,现在在阳光下一瞧,那玉韘的颜色温润光滑,还雕着精致流畅的纹理,一看便是有些年份的古物了。

见她一直盯着那玉韘看,姬辞小声道,“这个,送你可好?”

刘桢那一瞬间,脑袋有点短路了,想也不想就道:“我平日不射箭,给我也无用啊!”

姬辞有点无奈,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让他说话做事都很斯文委婉,他本来以为刘桢在看到玉韘的时候应该明白他的意思了,但现在看来未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少年人生中的第一次表白,看着刘桢的眼睛说出这句话之后,他整张俊脸都泛红了。

刘桢终于反应过来,这是在对她表白呐,还拿《诗经》里的句子来暗示,只不过送东西和收东西的对象都换了个个儿!

这辈子才九岁,就有人对她表白了,这个认知饶是刘桢心理再成熟,也禁不住小小的虚荣了一把,但是这种细微的窃喜过后,她的思维又马上回到了理智模式:“此物贵重,我不能收。”

姬辞没有把手缩回去,而是道:“此番出来送行的事,我大父和阿父亦知。还有件事,你兴许未知,前些日子,我的两位叔父已经携带家眷,前往投奔项氏了。”

这句话的信息量太大了,刘桢愣了好一会儿,才梳理出其中的含义。

姬辞的第一句话,是说他来这里的事情,是跟家里报备过的,也就是说,他家里的长辈,很可能知道姬辞的心思,而且默许了。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说他们家政治理念不同,已经分道扬镳了,姬辞的二叔和三叔去投奔项梁,但姬辞他老爹却没有去,可见是不赞同的。

听这意思,姬家的长辈反而看好她老爹?

她尚在沉吟之际,只听得姬辞又道:“玉韘再贵重,亦不过是死物,唯有得其归所,方是物有所值,阿桢,你等我两载,两载之后,我托大父和阿父向你阿父提亲,可好?”

少年有些小羞涩,不过这只是让对方看上去更可爱了,他并没有因为刘桢在犹豫就露出不耐烦的神色,也没有把手上的玉韘再递出去催促她,只是安静地等待着她的答案。

即便他才十三岁,可身上已经隐约可见谦谦君子的影子,此时的君子,不是后世那些随便打扮得人模狗样,又或者有份体面工作,就可以称之为君子的人。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以前刘桢看《诗经》,总觉得里面形容得太夸张了,人无完人,上哪儿去找这样心胸宽广又温厚有加的古君子?旁的不说,就拿她老爹刘远来说,给他当儿女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当老婆的话……看看自己的生母周氏,还有继母张氏,刘桢不得不感叹,从古至今,好男人都是千里难寻的。

但现在想想,她身边不就有这么一个。

只是因为太熟悉了,所以一直没有用心去留意过。

刘桢抬起头,看着这个目光清澈,神情诚挚的少年,他们认识的时间很久了,从五岁到现在,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份情谊还将一直延续下去,按照古人的说法,那就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而且刘桢可以确定的是,跟《诗经》里那首“卫风”的女主角悲惨的境遇不同,姬辞的为人,三岁看老,他心思纯诚,为人正直,是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他们俩不管是性情还是爱好都很投契,将来如果成了亲,那一定会是一对彼此体贴,相互扶持的爱侣。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身上,连带内心也一阵温暖起来,刘桢眨眨眼,露出一抹俏皮的微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君投之以琼瑶,我又该报之以何物?”

姬辞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不由大喜:“你可是答应了?”

刘桢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往她老爹那里瞄了一眼,见所有人都没往这里看,才将他手上的玉韘拿了过来,飞快地纳入袖中。

“两年之后,我也不过十一而已。”

难为姬辞竟然听懂了她的意思,笑容已经变成傻笑:“亲事可先订下来,成亲自是要等及笄的,我欲聘你为妻,自是要三书六礼,定让你风光大嫁!”

“好罢,我等你便是。”

刘桢噗嗤一笑,话说到这份上,她也不必故作矜持了,大家从小一起长大,谁还不了解谁啊,这个时代,虽说已经有了“男女授受不亲,礼也”的说法,可孔子还说过“乐而不淫”呢,男女之间私下递个话,传个信,谈个情,甚至牵牵小手,根本不是什么大事,乡野村夫尚且有野合的情侣,更何况他们年纪还小,又是在长辈在场的情况下,互相表达一下心意,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两人磨磨唧唧叙完话,姬辞又去向刘远和张氏他们道过别,刘桢他们这才重新上路,刘楠这家伙开窍得晚,到现在都不知道姬辞对他的妹妹起了心思,还奇怪两人怎么说了那么久的话,差点不耐烦地想过去催促,还是许众芳把他给拦住了。

从许众芳的态度来看,这些长辈对他们的事情应该也是乐见其成的,毕竟两家知根知底,姬辞家世良好,人品优秀,即便放在两千年后,那也是没得挑剔的。

手里攥着那枚玉韘,等到刘桢重新上车的时候,嘴角都还不自觉地挂着一抹笑意。

“小娘子在外面站久了,可要用点梅浆?”桂香捧来水囊。

她也看见了方才那位姬家小郎,因为被刘桢挡着,没有看见她接受玉韘的情景,不过两人在那边说了老半天的话,就是猜也能猜出一些来,她以后就是刘桢的人了,自然也要盼着刘桢好,见刘桢心情愉悦,也跟着开心起来。

刘桢还真有些渴了,接过水囊又喝了一大口,“这里离阳翟还有多远?”

话刚落音,车队已经重新出发,车里也恢复了摇摇晃晃的节奏。

桂香摇摇头:“婢子未曾去过,也不知道。”

刘桢道:“那你去过何处?”

桂香道:“婢子原是应乡人,祖上行商,因故被充为奴婢,本是要流配象郡的,幸而遇上赵县令,这才被带到长社县,得以随侍小娘子。”

刘桢微微蹙眉:“你家人可还在,若是你家人也在县令处,不若我请阿父向赵县令一并要来。”

桂香摇摇头:“多谢小娘子好意,婢子只有一位阿姊,早已死于疫症了。”

她神情平静,刘桢却暗自叹了口气,要不是她们运气好,老爹还能当上郡守回来,想必下场也不会比桂香好多少。

这么一想,淡淡的甜蜜已经消匿无踪,长久以来的危机感就又浮起来了。

诚然,老爹目光长远,已经在为几年后考虑,立足颍川郡的想法也并没有错,但刘桢很清楚地记得,从陈胜吴广开始造反,到刘邦项羽平分天下,也不过才短短几年的时间,这几年里发生的事情太快,脑筋稍微转慢一点的,就会跟不上局势,然后被时代淘汰。

就拿现在来说,跟着陈胜吴广这股造反大潮一起出来蹦跶的人很多,为什么到了最后,却只有刘邦和项羽两个人脱颖而出,说其他人没有足够的机遇也好,统帅能力不够也罢,胜利的果实只会为最后的那一个人而留,至于其他人,不是在跟刘邦争霸的过程中挂掉,就是依附刘邦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宰掉。

刘桢敢打赌,就算刘远现在已经开始有意识考虑几年后的事情,他也绝对没有想过自己会去竞争皇帝的宝座,充其量也就是把自己定位在像春秋战国时的一国诸侯上。

但是今时今日,在经过秦始皇统一之后,大一统的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秦朝的寿命再短,大家也只会看见它统一了六国,而不会希望天下重新回到战国七雄的局面,如果有人还打着划地而治,割据一方的主意,那明显就是违逆历史潮流和规律的行为,最终肯定要失败的。

从天下大事再想到自己的个人小事,虽然没有见过姬辞的父祖,但从今天姬辞透露出来的信息看来,姬家的祖父估计是打着两边投资的主意,姬辞的二叔和三叔已经去投奔项梁了,如果项梁那边能成功,姬家肯定少不了好处,而万一陈胜这边打下了江山,因为跟刘家联姻的缘故,姬家的崛起也指日可待。

反过来说,如果刘家这边出了什么变故,一旦造反失败啥的,姬家肯定也立马要跟他们撇清关系,绝对不会让整个家族跟着一起陪葬的。

当然,以姬辞的人品,刘桢有把握他不会弃自己于不顾,但他身后的姬家,刘桢却没有把握。

说到底,两情相悦是男女双方的事情,但联姻却是两个家庭,乃至家族的事情,在这个时代,除非是父母双亡的孤儿,否则谁都不可能把家族排除在外,比如她继母张氏,再讨厌她祖父和伯父一家也好,老爹一句话压下来,她也只能乖乖去问安。

好烦,恋爱的感觉才刚刚开始,就需要为日后一大堆事情操心了……

刘桢直接把脑袋埋进厚厚的褥子里左蹭右蹭,她觉得自己真是个天生劳碌命,单单是从桂香一句话,也能脑补发挥出这么多来。

瞧瞧,老爹现在说是郡守,其实只是个反贼册封的山寨郡守,得不到官方承认的,只不过他现在手里头有兵有粮,所以暂时没什么危险,一旦陈胜倒台,项梁叔侄又接管了大部分兵马之后,他们绝对不会容忍颍川这样一个好地方被老爹牢牢把持着,到时候选择只有两个,要么降,要么打。

啊,她今年才九岁,为什么别人穿越,都是与亲戚斗与爹妈斗与宫妃斗其乐融融,她却要想着怎么帮老爹造反,天底下还有比她更苦逼的儿童吗!

刚刚收下了别人定情信物的“儿童”哀嚎一声,趴在褥子上,动也不动了。

就这么一路晃晃悠悠地到了阳翟,刘桢早已被晃得头晕脑胀,头重脚轻,刚下车就是一个踉跄,踩住了自己的衣裙,差点栽个大跟头,还好被桂香及时扶住。

她还算是好的了,刘婉和刘妆她们直接就哇的一声吐了出来,没有办法,古代路况实在是太糟糕了,她们又从来没有长途旅行的经历,第一次的反应肯定会比较大。

张氏略微好些,不过也是面青唇白,她怀里抱着的刘槿倒是睡得正香,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

一行人里,连刘远和他身后的兵士都面露疲色,唯有刘楠这货神采奕奕的,明明是头一回骑马,却比任何人都要适应,怨不得路上许众芳还说他天生就该是在马背上的。

安正早就带着人在外面迎候,刘桢借着机会仔细打量这位二叔。

后者脸上多了风霜之色,可见这一年在外面也吃了不少苦,但他却将自己的位置摆得恰到好处,当着众人的面,对刘远恭敬有加,并不因为两人的私交就有所怠慢,比起许众芳的大大咧咧,她这位二叔才是真正的心思细腻。

如是一番寒暄之后,刘桢跟着张氏进了郡守府的后院。

前郡守是个很识时务的人,在刘远带兵进城之后,他就主动把自己的地方腾出来,刘桢她们被安排住下的地方,正是前郡守家眷的居所。

除了张氏他们从长社县带来的八个婢女,郡守府原先的婢仆都留着,刘远没有撵走他们,听说主母到来,所有婢仆都已经跪在院中迎接。

张氏坐了一路车,感觉没比刘桢好多少,何况她还有一个刘槿要照顾,结果刚一踏进后院,就看见满地齐刷刷跪着的人。

跟在她身后的婢子叫阿芦——长社县令送过来的八个婢子,除了孩子们每人分到一个,张氏身边留了四个,一个帮忙照顾刘槿,另外三个除了服侍他之外,还要帮着管家,毕竟张氏现在要面对的不仅是她的丈夫和几个孩子,还有一整个郡守府——这也是刘远的意思。

阿芦是个惯会察言观色的,一见张氏愀然变色,神情比方才还要难看,再顺着她的视线看去,立时就明白了。

跪在众人前列的是两个年轻女子,各自垂着头,看不清模样,但从她们的服饰上来看,要明显区别于她们身后的婢仆。

阿芦甚至眼尖地注意到,这两个女子身上穿的曲裾衣料细腻,质地并不比张氏现在穿着的差。

张氏虽然碍于眼界,为人做事多有局限,可这并不意味着她蠢笨,阿芦能发现的事情,她当然也发现了,而且出于女人的直觉,她马上明白了这两个女子的身份!

“汝等何人?”她的声音冷了下来。

那两名女子似乎也知道张氏问的是她们,二人抬起头,目光袅袅,姿色的确出众,最重要的是,她们身上有股我见犹怜的气质,这是张氏这种粗粝的乡村家庭妇女绝对不可能具备的。

刘桢探头一看,心中暗道不好。

果不其然,张氏的脸色又白了几分,旋即微微涨红,连呼吸也粗重起来。

“妾等拜见主母。”二人齐齐道,声音婉转清扬,颇是动人。

既然自称妾而非婢,身份呼之欲出,根本问都不用问了。

张氏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连手臂也不自觉用上力,酣睡中的刘槿感觉到不适,开始扭来扭去,发出微微的声响。

初来乍到就在这里发作,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刘桢生怕张氏不管不顾闹将起来,忙对她道:“阿母,长途跋涉,我们都累了,不如先歇下,有事日后慢慢再说也不迟。”

又扯了扯她的袖子,提醒道:“恐防阿父不悦。”

刘远在家里是拥有绝对权威的,在还没当上郡守之前尚且如此,现在更不必说了,有了这句话,张氏总算能够勉强控制住差点喷薄而出的怒火,深吸了口气:“你们且退下,明日再传唤你们。”

说完这句话,她便抱着刘槿,看也不看他们一眼,朝里屋径自走去。

刘槿似乎也感受到母亲的心情,小声的哼哼顿时变成了嚎啕大哭。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依旧连买v都要抽半天,看个文比见习总还难啊。。。谢谢真爱们的留言和支持,以及可爱的小萌物们!╭(╯3╰)?

默默扔了一颗地雷

丹墀扔了一颗地雷

飞瀑静潭扔了一颗地雷

淡紫色的誓约扔了一颗地雷

写意扔了一颗地雷

半途憬然扔了一颗地雷

chloe扔了一颗火箭炮

坂田kiaa扔了一颗地雷

koala扔了一颗地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