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19章

国色 第19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阿父,项梁乃项燕之子,项家世代为楚将,非陈涉之辈可比!”姬家老二按捺不住,首先道。

“阿父,二兄说得是!”姬家老三很快接上。

两个儿子表达了自己立场鲜明的观点,姬载却只是沉默,他的目光掠过他们,落在长子姬然身上。

“你怎么看?”

姬然斟酌着思路,慢慢道:“项羽器宇轩昂,龙章凤姿,非肯久居人下之子。”

这句话有点答非所问,但姬载一听就明白了长子想说的话。

姬然的意思不难理解,他觉得项羽这个人,看上去就不像是愿意当别人下属的,虽然项梁说得好听,要把楚怀王的孙子迎回来,但谁知道将来江山真的打下来了,他们还会不会真把楚王当成君主?

退一万步说,现在天下那么乱,秦朝未必会败,陈胜吴广的大军实力规模也比项梁项羽叔侄的强很多,谁能保证项梁他们一定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这里面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姬家是楚国世家没错,可没有必要现在就押好筹码,急吼吼地加入这场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的博弈里,要知道他们好不容易才保留了现在这么一点香火,要是一个不慎,可就是举族覆灭的下场了。

姬然的思路是偏于保守谨慎的,他不希望拿着整个姬家去冒险,要知道从前不少六国的世家,早就在战乱中覆灭殆尽了,姬家是为数不多幸存并一直延续下来的。

姬载轻轻颔首,看上去很赞同长子的观点。

姬家二子姬平和弟弟对视一眼,都有些急了。

急切的心情使得姬平不由得倾身向前。

“阿父,姬家已经沉寂太久,如今正是大好时机,项氏乃楚国旧部,反秦名正言顺,更能一呼百应,更勿论他们还要奉楚王之孙为主,相较起来,陈涉之辈何足挂齿?眼下,项梁叔侄还未站稳脚跟,我们前去投奔,正可得到重用,若时日一久,投入项氏麾下的名士越多,姬家反而无足轻重,届时只怕姬家于项氏就可有可无了!时机稍纵即逝,还请阿父勿要犹疑才是!”

姬然斥道:“姬家四百年,靠的是谨慎,而非莽撞!你这是想拿整个姬家去冒险吗?!”

姬平气极而笑,说话开始口不择言:“大兄是宗子,自然不惧,左右将来姬家都是你的,哪里管得了我们这些弟弟是否能出得了头了?”

“住口!”姬载一声怒喝,顿时都安静了。

但早在姬载喊住口之前,姬平已经把这句话说了出来。

姬然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弟弟们,他没有想到在自己的亲兄弟心目中,他们竟然是这样看待自己的。

老三虽然没有开口,可是脸上的表情已经暴露了他的想法――他想的跟姬平差不多。

姬平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没等姬载骂他,就伏地大哭道:“阿父!我姬家上承周天子之血脉,延绵四百余载,书香传世,代代为士,辅佐楚王,却因秦灭六国而毁于一旦,如今暴秦无道,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我姬家复起有望,阿父何以瞻前顾后!姬家子弟读书万卷,博闻强识又有何用,不过是老死在这乡野罢了!与其庸碌而活,孩儿愿佐项氏奠不世之功,虽九死其犹未悔!”

姬辞和他的堂兄弟们得以列席会议,却无权发言,眼看着原本平和的讨论,突然急转直下,变得如此激烈,小辈们都惊呆了。

因为先前父亲禁止他去看刘桢的事情,姬辞心中也有所不满,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家里,叔父们同样也早已不满,而且发作起来如此激烈。

姬然一反平日温和的脾气,腾地站起身,指着姬平道:“你直说了罢,你便是不甘姬家清贫,想要借辅佐之功,追逐富贵,是也不是?”

姬平不服气地仰着头,嘴角露出一抹讽笑:“大兄是为姬家,我也是为姬家,为何大兄说的就是对的,我说的就是错的?为何大兄所为便是安贫乐道,我所为便是贪慕虚荣?!”

姬然气得说不出话,一时也找不出反驳的词,如果他继续反对,倒好像他真的怀着什么私心似的。

小辈们噤若寒蝉,看着长辈之间激烈争吵,出去也不是,留下也不是,一时都面露尴尬。

“都住口罢。”姬载疲惫的声音响了起来。

他闭了闭眼,面容好像一下子苍老下来:“叔楚,你怎么看?你的想法,是与你大兄同,还是与你二兄同?”

叔楚是姬家老三姬郢的字。

姬郢看了看刚才吵得脸红脖子粗的两位兄长,又看了看上首面露倦容的父亲,半晌低声道:“孩儿以为,二兄言之有理。”

姬然:“你这个……!”

“罢了!”姬载喝住他,又转向两个儿子,“你们早已成亲生子,不必事事听从我这老父的话,既然如此,那便分家罢,想要去投奔项氏的,你们自可去也,想留下来的,就留下来。”

“阿父!”姬然不可置信地喊了出来,他没有想到老爹竟然那么快就服软让步,而且竟然还说出了分家的话,姬家现在连庶出的孙女一辈算在内,统共也就几十口人,如果二房跟三房分出去,那么本家就根本剩不下什么人了。

姬平和姬郢也都是一脸意外和不可置信。

“我意已决,勿要多说。”姬载站了起来,往里屋走去。

刘桢还不知道姬家发生的这一系列变故,此时的她,正板着脸,站在自己的兄长面前。

“好阿桢,你就放我走罢!”其实以刘楠跟刘桢身材上的差距,他大可没有必要说这种软话,只不过刘楠已经习惯了不惹妹妹生气,所以在被拦下的时候,也就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

“那么阿兄半夜三更不睡觉,拿着弓箭偷偷起来,又是想去哪里呢?”刘桢盯着他,丝毫不放松。

刘楠苦笑,知道这个聪明的妹妹肯定猜出来了:“……我想去投奔阿父,随他一起打秦人。”

刘桢气急反笑。

她发现不管古今中外,都会有一种病症,叫少年中二病。

像现在,刘楠竟然说他要跑去找刘远,跟他一起打仗。

“我问你,行军打仗,地点多变,陈郡之大不亚于颍川郡,就凭着一个地名,你到哪里才能找到阿父?如果途中碰上流寇,秦军,你打算以一敌万,单枪匹马闯过去吗?你身上何来盘缠?你以为进城不需要缴税吗?还有,如今你是刘家唯一堪用的男丁,你走了,剩下我们一干妇孺,若是有猛兽来袭,有差役来捉,我们跑不动,逃不动,又要如何是好?或者阿兄你希望等到回来的时候,看见我与阿母阿妹他们的尸体躺在这里吗?”

刘楠越听,脸色就越是苍白,他将弓箭捏得紧紧的,低下头,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头脑发昏,仅仅凭着一腔热血就要冲动行事。

阿桢说得没错,阿父不在,叔父又不能常来,这山上就只有他能保护一家人,他之前只想着给她们留下更多的猎物就足够了,却没有想过万一自己不在,他们遭遇了危险要怎么办。

刘桢见他这样,微微叹了口气。

十三岁的少年,又不像姬辞那样爱读书,其实你不能对他要求得更多,每个人都有中二病少年期,刘楠也不例外,他成天跟着许众芳,听多了行军打仗的故事,自然满心向往,这次知道刘远在外面跟着大军造反了,马上就想去投奔父亲,这也是一种天真的英雄主义幻想,幼稚又可笑。然而他凡事能听得进劝,只要证明是自己错的,他就不会坚持,这点已经难能可贵了。

不过刘桢仍然不准备纵容他这种想法。

“阿兄,阿父不在,你便是半个当家的,是刘家的顶梁柱,如果你真想从军,我也不反对,只要等我们见到阿父了,你亲口向阿父说,他若是答应了,你自然可以去!但是现在,你且好好想一想,你今日去了,明日便是我们的死期,若你毫不在意,我也无话可说!”

为了彻底打消刘楠的念头,她不得不撂下狠话,而且说完转身就进屋,看也不看他一眼。

张氏这些天一直担惊受怕,加上白天实在太累了,屋外并不大的动静并没能吵醒她,弟妹也一样酣睡如常。

刘桢进来之后,又悄悄地脱了鞋躺下,但她的感官还保持着高度敏锐,一直在倾听着外面的动静。

不知道过了多久,耳边传来房门被轻轻打开的声音,紧接着又响起脚步声,悉悉索索有人掀开被子的声音,刘桢这才彻底放下心来,放任自己沉入睡梦之中。

虽然春天的山里物产丰富,吃的方面暂时不用发愁,可刘桢他们的日子依然很清苦,无它,衣服穿烂了,最多也只能修修补补,逢了再穿,破了再缝,刘楠更惨,他经常要在外面打猎的,山里到处窜,衣服损毁速度更快,许众芳知道之后,就把自己的旧衣服送过来,张氏缝缝补补再修改一下,也还能凑数。

但几个孩子就不好办了,像刘桢和刘婉这种年龄的孩子,身量长得本来就快,衣服没多久就显得短了,纵然张氏再心灵手巧,也不可能把千疮百孔的衣服修补得跟新衣裳一样,而许众芳家境也不富裕,更不可能成天接济他们。

在山中住了近一年之后,张氏一家的装扮比起外面的乞丐也没好到哪里去。

于是当十月里的某一天,姬辞又一次瞒过家人,带着一个重大消息偷偷摸摸上山来的时候,看到衣衫褴褛的刘桢,当场就愣住了。

刘桢倒是大大方方的,没有表现出任何窘迫尴尬,也仿佛两人才分别没多久,而不是好几个月没见。

“阿辞,你这次又带了什么书简来?”

“我没带书……”姬辞回过神,发现自己这样盯着别人看是很失礼的事情,连忙道:“我听说了一件大事,是与刘家阿父有关的,所以就赶紧过来告诉你们了!”

姬辞说话向来不会夸大其词,刘桢心下一沉:“是不是……我阿父出了何事?”

旁边的张氏也吓得脸色煞白,双腿发软,登时就觉得有点站不住了,不得不扶住旁边的树干。

姬辞见她们都误会了,忙道:“不不,是好事,大好事!听说刘家阿父被张楚王封为颍川郡守,已经接手颍川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