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15章

国色 第15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没过两天,许众芳就来了,还带来了这两天发生的消息。

刘远走的时候,顺道做了一件缺德事:他跑到县狱,把里头的犯人都放了出来,让他们自寻去路。

当时,除了被县令半夜派出来抓人的萧起,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刘远已经被贴上“吴功曹同党”的标签。在他们眼里,刘远依旧是掌有权力的县尉,所以刘远去放人时,那些狱卒根本就没想起要拦阻他,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刘远和安正大喇喇进入,把人都放跑了。

这其中还包括了已经被关在里头准备择日押送往咸阳的吴功曹。

大部分犯人在刘远从前当治狱吏的时候,都受过刘远的恩惠,被放出来之后,当即就表示愿意跟他走。

再说追兵那边,话说萧起先是跑到刘家抓人,但当时刘远早就跑了,刘桢他们也跟着许众芳上了山,他刚扑了个空,听说刘远把县狱里的犯人都放走了,又赶紧跑到县狱。结果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刘远早就把大部分犯人都带走了,小部分决定自己跑的,反倒起了分散追兵注意力的作用,所以后来萧起带人去追,正主儿没追上,却只能逮回一两个漏网的小鱼。

无功而返的萧起心里就别提有多晦气了,虽然把吴功曹和刘远从位置上踢下去,又从亭长升为县尉,一下子成为县里的三把手,但他却积了一肚子火――人抓不到不说,他还被县令泼头盖脸训了一顿。

萧起本来还想撺掇县令去找刘薪和刘弛的麻烦,没想到县令却认为抓了一个刘远就够了,刘弛和刘薪本身都是官吏,而且刘家在向乡是大姓,跟许多人家都有联姻,彼此沾亲带故,没必要牵连太广。

这位新上任的长社县县令的想法很简单,现在外面形势多变,烽烟四起,如果将此事捅出去,自己说不定也落不到什么好处,反而还会被降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就连与刘远交好的许众芳也被轻轻放过了。

顶头上司作了如此决定,萧起也只好作罢。

唯一让人高兴的是,吴功曹和刘远逃狱,反而坐实了他们的罪名,县令上疏朝廷,将二人定为钦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抓捕,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就算能够逃脱官府的追捕,这两个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回长社县来了,更别提重新当官。

许众芳讲故事的能力很不错,萧起气急败坏的样子在他的描绘下栩栩如生,听得刘楠和刘桢直乐,听说老爹成功逃脱,至今也没被追上,大家都放下了悬着的一颗心。

张氏却敏锐地抓住里头一个细节:“三叔,你说县令为何不追究刘弛之罪?他与我家良人乃是亲兄弟,如今我家良人跑了,我们举家也得跟着逃亡,那刘弛为何却还能待在令吏的位置上?”

她对刘家父子芥蒂甚深,竟连尊称也不肯了,就直呼其名。

许众芳挠挠头:“我也不晓得,你知道我跟大兄的父兄一家没什么往来,此事我也是听旁人说的。”

张氏冷笑一声,她觉得此事分明是刘弛跑到县令面前去卖了什么好,说不定还表示愿意指认刘远是吴功曹的同党,这才免于被追责。

刘楠听张氏这一声冷笑,又仔细想了想,马上也就明白过来,怒道:“难道是世父去告发阿父的不成?!”

张氏冷冷道:“你大父和世父从未将你们阿父当成是儿子和兄弟,如今出了此事也不稀奇!”

刘楠气红了脸,他从小就跟刘薪和刘弛不亲近,可怎么也没想到血脉相连的亲人会干出这种事来,他骂不出什么难听的话,只能紧紧攥着拳头。

刘桢虽然同样不喜欢刘薪和刘弛那一家子,不过却不得不提醒他们:“秦律严苛,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而官吏则有权免责。县令若是连我们左右邻里都不追究的话,就更不会去追究大父和阿父的责任了。此事没有明证,阿母和阿兄先不必如此气愤,即便是他们做的,我们现在也没法做什么,待以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时再说也不迟。”

又对许众芳道:“许叔父,如今你为了我们一家担上如此大的风险,我们实在感激不尽,即使现在出了向乡,一时也无处可去,万一被发现了,反倒还会连累叔父,倒不如安心在这山中住下,寒冬腊月,这里人迹罕至,想来安全得很。”

她没有说出口的是,再过没两年,秦朝就要被彻底推翻,到时候谁还管你是什么逃犯,刘远自然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家了。

许众芳想了想,叹了口气:“我倒不惧被连累,但你说得有理,山中反倒比外面安全些,不过这些日子清苦,可就得委屈你们多忍一忍了。”

张氏问:“前两日我曾劳烦叔叔到我娘家探询,不知叔叔去了否?”

许众芳不善说谎,闻言表情一滞,立马就被张氏看出来了。

“他们可是不肯收留我们?”

许众芳皱眉:“嫂嫂,你们现在到张家去,还未必比留在这里安全。”

张氏苦笑:“叔叔不必说,我也知道了,定是我父母胆小怕事,不肯招祸了,话说回来,连良人的大兄都能出面告发他,我父母这般做,倒也可以理解了。”

她这两日接连经受打击,一次比一次重,现在反倒逐渐坚强起来,没了之前那种茫然惶惑的姿态了。

人的抗压能力果然是无限的,当生活一再刷新底线时,人总能把底线再度调低以适应环境。

刘桢道:“阿母,阿兄,如今阿父安然无事,我们一家人也能得以幸免,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许叔父为了我们甘冒窝藏逃犯家眷罪名的风险,我们更应善自珍重,以免牵累叔父。”

“你说得极是!”张氏拭去眼泪,朝许众芳弯身拜下。“叔叔于我们家有大恩,请受我一拜!”

许众芳手足无措,连忙跟着拜下:“嫂嫂莫要折煞我了,大兄与我情同手足,这是我当做的,又有何可谢!”

“亲手足尚且视如陌路,叔叔此举,当是义薄云天,令人敬服!”张氏坚持把礼行完。

古人重礼,像这样的大礼,除非面对天地君亲师,否则不会轻易行,刘家现在无以为报,张氏代表刘家全家人对许众芳行此重礼,自然也表明了自己一家对许众芳的感激之情。

许众芳忙让刘楠和刘桢扶起张氏,又拍着胸脯保证:“嫂嫂放心,便是豁出我这条命,我许众芳也会尽力护你和孩子们周全的!”

他又对刘楠道:“上回阿桢让我教你箭术,我便将弓箭一并带来了,你须得勤加练习,日后小有所成,进可保护家人,退也可作防身之用。”

刘楠大喜,连忙拜道:“多谢叔父成全!”

他平日里就常跟刘远练些强身健体的拳脚功夫,也算是小有基础,加上少年人学习能力强,不几日便将射箭的基本技巧都掌握了,所欠缺的只不过是时间上的磨练。

眼下正是寒冬,山中没什么猎物可以练习,刘楠便日日弓不离手,对着某棵树练习,射程也随之拉大,慢慢地,偶尔也能射中一两只耐不住严寒出来觅食的小动物了。

时间日复一日,这件原本简陋的山间小屋经过打理,已经适合变得适宜住人了,虽然还谈不上舒适,但没有艰苦到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为了不暴露他们的行踪,许众芳没法天天过来,但是他每次过来,都会给刘家人带来一些吃的,要么是粟米,要么是腌肉。刘家之前在萧起过去找人的时候,就顺便被搜刮殆尽了,别说钱粮,就连坛子里的腌肉都没被留下,所以张氏他们在吃光了随身带来的那一小袋粟米之后,就真的穷得揭不开锅了。

刘桢知道许众芳的家境也不宽裕,根本买不起那么多粟米,所以在收了一次之后,就怎么都不肯收了,许众芳没法子,只得把粟米分成两份,自家一份,给刘桢他们一份,又送来不少豆子和麦子,让他们可以做豆饭和麦饭吃。

其实要是习惯了之后,山中的日子也并不是那么难过的。

刘楠现在偶尔已经可以打些野味,许众芳送来的腌肉不多,但要是省着吃,也能吃上一段时间,冬天能吃的野菜很少,不过大白菜和白萝卜是可以窖藏储存的,而且这东西也不值钱,许众芳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在刘桢的巧手烹调下,刘家有恢复成一日两餐的频率,豆饭或麦饭配着腌萝卜吃,也不是不能充饥的。

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林子里闷了一整个冬天的动物们都按捺不住寂寞跑出来了,河水解冻了,树枝上长出了新绿和嫩芽,还有不少山珍可以采,刘家的伙食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

这一日,许众芳上山来探望他们,远远的就看见木屋门口架起一口锅,下面的火烧得正旺,而刘桢正指挥着刘楠拿着勺子在锅子里搅拌,热气腾腾,香味扑鼻,许众芳本来不饿,这么一闻,忽然就觉得饿了。

“许叔父!”刘桢一抬头就看见他了。

许众芳爽朗一笑,走过去,摸了摸她的脑袋:“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过来?”

他把手探入鼓鼓囊囊的衣襟里,掏啊掏 ,掏出一小卷竹简。

“这是书?”刘桢奇道。

“是姬小郎托我给你捎来的。”许众芳笑道。

刘桢来不及多问,张氏已经从里面闻声走出来了。

“嫂嫂安好,”许众芳打着招呼,把手中提着的一大袋东西放下来。

张氏皱眉:“叔叔这是又破费了?我们如今的日子是够过的,叔叔千万不要再送东西来,若是这样,我可要不依的,还得请叔叔把东西带回去。”

“嫂嫂误会了!”许众芳哈哈一笑,特意解开麻袋的口子,让张氏他们都得以看清里面的东西。

竟然全是黄橙橙的粟米!

“这东西可不是我买的,而是嫂嫂的家人托我送来的!”许众芳笑道。

“是我阿父阿母?”张氏吃了一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