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102章

国色 第102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无知小儿!”平地一声怒吼,将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

骂人者却是平日里温文尔雅,轻声慢语的周允。

眼下周允看着躺在床榻上哎呀乱叫的周青,恨不得再上前给他一巴掌,只可惜周青的脸已经比猪头还要肿了,这一巴掌下去,估计昏死过去也是有可能的。

俗话说慈母多败儿,慈父也差不多,周青是周家的小儿子,平日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虽然不如大兄二兄有出息,奈何一张嘴甜得很,能讨二老的欢心,所以虽然平日里斗鸡走狗,不务正业,纨绔程度与赵俭齐名,但碍于他没闯出什么大祸来,周允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去了。

谁知道周青现在不仅得罪了北军中尉,还大大得罪了安阳公主和葭密县侯的弟弟,被三人联手狠揍了一顿。

这件事不到一天就传遍了咸阳城,周青就算伤好了,估计好长一段时间也会出门抬不起头了。

周青为什么会被打,究其根底,还是因为他们这一帮人吃饱了撑着在背后说人闲话,而且被说的对象还是长公主,这样嘴贱,也难怪会被揍了一顿。

听说在场那些说长公主坏话的人,安阳公主一个都没有落下,全部赏了好几耳光,自己打嫌手疼,还是让别人打的,那几个人嘴都肿了,没比周青好多少。

周青也算自作自受,但是真正让周允生气的并不是这个。

长公主现在的声势如日中天,得罪了她,焉能有好果子吃?

眼看自己的丞相之位是十拿九稳的了,这会儿要是长公主在皇帝或太子面前说上两句,那结果还用得着说吗?

可周青不知利害,仍然在那里哀叫:“阿父,我都被打成这样了,你都不帮我讨回公道吗!就算我们拿安阳公主没办法,可是陈素和赵俭,总可以教训教训罢!难道你都要当丞相了,还怕他们吗!”

看自己老子气得脸色都红了,周鲁连忙劝道:“三郎不成器,慢慢教就是了,阿父何必与他置气,气坏了身子呢!”

“不知所谓!不知所谓!”周允的修养极好,平素不容易发火,眼下连说两句,语气极重,已经是很不得了了。

他也懒得再看周青,直接就离开屋子,往外走去。

周鲁跟在后面,一直跟进了主屋,周允这才摆摆手,示意他落座。

“阿父,虽说这次的事情是三郎理亏在先,但安阳公主他们下手也实在是太重了点,更何况这里头还有个陈素,若是无动于衷,只怕人人都当我们周家好欺负啊!”

周鲁说这句话,并不是出于那种想要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而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分析。

这件事不大,从头到尾,也确实是周青在背后非议长公主,对其不敬在先。就算长公主不说,等周青的伤势稍好,周允也要押着他去向长公主赔罪。

至于安阳公主和赵俭,一个是长公主的妹妹,一个是未来的驸马,更何况赵翘还是因公殉职的,不管怎么说,这个哑巴亏是吃定了,谁让周青嘴贱呢。

但陈素就不同了,他无父无母,又毫无背景,只凭着宫变的功劳就三级跳,从中垒令一跃变成北军的中尉,这种升迁固然惹人羡慕,但也是毫无根基的,所以陈素的地位看似高,实际上却没什么底蕴,他这次大大落了周家的面子,如果周允忍气吞声,那别人就会觉得是周家怕了区区一个陈素。

人在江湖飘,讲究的都是一个底气和排场,官场也是差不多的。

周允现在是光禄卿,光禄卿在九卿中排行第二,重要性仅次于太常,因为它负责的是官员调迁,相当于后世的吏部或组织部,大家都知道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光禄卿。

而且在宋谐即将退休的情况下,周允很可能接任宋谐的位置,成为新丞相,这就更加不得了了。此时的丞相职权非常大,管天管地,就没有不能管的,一言以蔽之:凡国事,均先上丞相府。

皇帝再能干,他也不可能把全国每天那么多的政务都包揽了,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人先帮他筛选一遍,丞相不仅是筛选,他也有决定权,如果遇到与皇帝意见不合的情况,皇帝也需要针对他的意见作出参考,当年秦始皇何等威风霸道,同样非常尊重丞相李斯,由此就不难想象丞相的风光了。

当年刚刚立国的时候,朝中缺少人手,宋谐就以丞相兼任了光禄卿,可才真是呼风唤雨,一手遮天,可见这两个职位的分量有多重。

如果周允接任了丞相,那么他就是大乾的第二任丞相了,论身份,刘桢虽然是公主,可是既然连皇帝也要尊重丞相,太子也好,公主也罢,在丞相面前也是需要礼敬三分的。

这就是周允的底气所在了,即使他当不上丞相,那也还是光禄卿,而以刘远现在的身体状况,估计也撑不了多久,到时候太子年轻,肯定要依赖重臣老臣,刘楠那种性情,宋谐周允这样的老臣都是很清楚的,不可能做出什么心狠手辣的事情来,所以如果没有意外,或者不要像郭家和安正那样脑抽了想要造反的话,以新君的仁慈,周家未来三代的富贵都是可以预期的。

相比之下,陈素虽然上过沙场,当时却不是他领兵作战的,也就少了军功,单凭一次宫变就执掌北军,很难不令人想到“投机”一类上面去,再说宫变里头的功臣多了去了,旁的不说,赵家的功劳就比陈素大得多,要不是赵家三个儿子都不是武将出身,现在也轮不到陈素去当这个北军中尉。

所以周家不痛快,是有缘由的。

安阳公主和赵俭他们奈何不了,难道还不能追究一个中尉吗?

中尉在外人看来,是仅次于九卿的重要官职,又手握兵权,威风凛凛,小民敬畏,但在真正的元老重臣看来,诸干当时在这个位置上也要夹起尾巴做人,你陈素难道还能比诸干猖狂?

周允不置可否:“此事你就不必管了,我自有分寸。”

周鲁见父亲这样说了,也就不再纠缠,转而说起另外一个话题:“阿父,如今陛下的身体,是否真如外面传闻那般……?”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周允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周允迟疑了片刻:“陛下的情形,只怕不大好。”

这里只有父子两人,周允说话也就无须有太多的顾忌了。

皇帝的情况虽然没有大肆宣扬,但是现在所有人基本都有所耳闻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甚至也已经做好他会提前退位,让太子登基的心理准备了。

周允说的不大好,那肯定很不好。

周鲁:“那宋丞相那边,还坚持上表请辞吗?”

周允:“是,丞相去意已决。”

宋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新君登基之后,未必会喜欢自己在旁边指手画脚,所以索性就借着年迈力衰为由上表告老。每个人都喜欢富贵双全,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急流勇退的勇气,宋谐这一退,宋家很可能需要低调几年,不过这种劣势不会维持太久,等到宋语的官位上来之后,宋家就又能在朝中有一席之地了。

许多人觉得朝中有人好做官,也觉得宋谐这样的行为很蠢,殊不知宋谐正是看得太明白了,才反其道而行。他主动退让免得新君忌惮,而且新君登基之后,肯定是要处置一些人的,连丞相都退了,这些人当然没有理由再赖着位置不放,这就给新皇帝的人事安排铺平了道路,只要新君领这份情,往后的宋家就还是不会没落的。

不过周允看明白了,不代表周鲁也能看明白,年纪阅历摆在那里,他能看到的肯定比他父亲少,他关心的是:“那宋丞相推荐阿父当丞相的事情,会不会生变?”

周允摇摇头:“应该不会。”

周鲁:“我听说房廷尉和吴宗正他们都蠢蠢欲动,有意于丞相之位呢,前者有长公主撑腰,后者是怀惠皇后的妹夫,就怕长公主在陛下面前帮他们美言……”

周允:“你也将长公主看得太低了些,依我看,她不光不会帮房羽说话,连这次陈素的事情,她也不会出面。”

周鲁很不解:“这是为何?房羽和陈素,可都跟长公主渊源匪浅啊!”

周允:“近来关于长公主入朝议政的事情,你也听说了罢?”

周鲁点点头。

自夏商周以来,便未尝听说有公主能参政议政的,更何况再往前溯,公主看着尊贵,实际上话语权还没有一位朝臣高,更不可能插手前朝的事,但刘桢不一样,她原本就深受父亲喜爱,再加上这次在宫变里的功劳,今后想要插手朝政,就有了底气。

许多人也看出来了,以这位长公主的脾性,绝对不会是只喜欢吟风弄月,对国事不感兴趣的人。

这段时间,皇帝服食丹药导致中风,无法上朝理政,太子又因为受伤需要休养,许多事情就需要刘桢出面,以皇帝如今的样子,时时出现在朝臣面前毕竟不美,所以刘桢就充当了皇帝与朝臣的中间人,许多事情都由她来传达。

这个时候,廷尉房羽就提出,让长公主正式上朝听政,许多事情也可以参与讨论决策,但这个意见遭到了包括孟行在内等人的反对,理由就是长公主身为女子,不宜参政。

如今双方各执一词,正僵持不下,房羽这边是铁杆的公主党,孟行那边反对的人也不少,甚至还包括在宫变中坚定站在太子一边的熊康和徐行等人。

周允有意考校儿子:“这件事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周鲁想了想:“长公主是否参政,与周家干系不大,我们只要冷眼旁观就好了,不过现在出了三郎的事情,难保长公主会帮陈素他们撑腰说话,恐怕也会对阿父你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我们也跟着反对就好了?”

周允摇摇头,看问题不能这么看。

“孟行那些人反对公主议政,虽说因为公主是女子,但实际上,他们是怕宫变的事情重演。”

周鲁啊了一声。

周允:“长公主再有能耐,毕竟也是女子,女子总是要嫁人了,等嫁人生子,将来免不了要为夫家子女作打算,陶氏与安正殷鉴不远,孟行熊康等人如何敢冒这个险?更何况女子议政本来就不合规矩,他们的理由也不算有错。”

周鲁:“那周家又该如何表态?阿父堂堂光禄卿,难不成还要附和孟行他们吗?”

周允拈须而笑,缓缓道:“不必着急,且看到时候是个什么结果,三郎的事情仅仅是个引子,孟行他们定是想要借此机会弹劾陈素,免得令长公主势力坐大,若到时候孟行等人占了上风,以现在的情形,陛下定是没有精力与他们较真的,太子年纪经验尚浅,孟行等人在宫变中同样立下大功,太子轻易也不会拂逆他们的意见,但心里肯定是偏向长公主的,到时候我若能出面帮长公主说句话,太子定会记下这份人情,丞相之事,只怕就十拿九稳了。”

听着父亲的解释,周鲁恍然大悟。

姜还是老的辣啊!

殴打周青,原本是一件不算大的事情,当事人都没有出来喊冤,更何况有刘婉参与其中,一般大臣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但恰恰相反,自从这件事之后,御史那边每天反倒多了不少奏表,基本都是弹劾的。

弹劾的内容五花八门,也不仅仅是陈素,周青,赵俭,甚至安阳公主都有份,说他们不顾身份体面,大打出手的有之,说陈素赵俭殴打朝廷大臣之子的有之,当然,弹劾周青非议公主的也有很多。

与此同时,周允也为周青的言行上表请罪,说自己教子无方,请陛下治罪。

皇帝现在每天都困于身体状况,昏睡的时间比清醒的时间还要多,连刘桢从长沙归来的收获都没法上奏,他哪里有空去看这些狗屁倒灶的奏表,这些奏表自然一窝蜂都涌到了太子那里去。

可怜刘楠伤势未愈,每天一醒来就要看见堆积如山的奏表,实在是头疼万分。

而事件的两位当事人之一,此时却坐在宫外一间茶馆里,品茶闲聊。

作者有话要说:这两章虽然刘桢没有出现,但是情节都是与她有关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宫变之后,刘桢并非就天下无敌了,不同的利益和立场肯定会形成不同的派别,不过这种明争暗斗只是为了引出后面的情节,从这里会开始强国线~~~

这两天看球看首席御医,正好肚子又疼,弄得精神很不济,今天字数少了,明天会补上滴,么么哒~~

蟹蟹支持正版和留言的小萌物们~~

生生扔了一颗地雷

川子扔了一颗地雷

淡紫色的誓约扔了一颗地雷

shijiu扔了一颗地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