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100章

国色 第100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安正和陶氏都已经落网,后续的进展就顺利多了。

陶氏自知必死无疑,一开始什么话都不肯透露,后来诸般酷刑一上,她抵不住痛苦,只能一五一十招供。张氏去了之后,虽然刘远没有再立皇后,但咸阳宫上下,谁不知道陶夫人就是实际上掌管后宫的人,再加上刘桢出宫居住,内廷更是唯陶氏独大,陶氏一倒,其他蹦跶的蚱蜢也就不足为虑了。

这一查之下,就连当日巫蛊案的内情都牵连了出来。

原来在很久之前,邓氏早就在暗中与陶氏有所勾连,而邓氏又与虞美人走得近,知道她身在刘远后宫,私底下却对西楚霸王时时思念不已,甚至镇日拿着从前的旧物对月垂泪。邓氏便奉了陶氏的命,借着好姐妹的名义去提点虞氏,说她的心思已经被人发现了,也许现在已经告到皇帝跟前去了。虞氏又惊又怕又恨,她本来就是心思单纯内向之人,根本发现不了邓氏这番话里的诸多漏洞,被邓氏一威逼恫吓,立马吓得不行,当天夜里就自缢了。

虞氏一死,陶氏布下的连环局也就得以步步展开,当时就将刘桢逼得落于被动境地,将皇后张氏逼得无处可逃,最后自杀告终。

至于陶氏是如何与安正勾结在一起,那还得追溯到当日安正护送刘远一家千里迢迢来到咸阳的时候了,也许那时的安正还没有生起把刘远推翻的心思,但是他素来八面玲珑,与许众芳这等粗人截然不同,便是想着与刘远的女眷打好关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更何况像陶氏这样聪明的女人,闻弦琴而知雅意,两个同样聪明的人碰到一起,简直就是如鱼得水,相见恨晚。

以安正和陶氏的步步为营,将内廷朝中串成一条线,如果再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这件事未必不能成功,不说别的,如果刘远晚两年才发病,那么陶氏和王节就大可利用这两年时间,让刘远的疑心病发作得更加频繁一些,到时候朝臣们都要跟他离心离德,估计就连刘楠和刘桢也会因为被他看不顺眼而发配得远远的,那么再来发动什么宫变政变,就轻而易举手到擒来了。

说到底,还是郭质破坏了他们的计划,如果没有郭质神来一笔的示警,刘楠他们就算是怀疑,也不敢冒着皇帝的猜忌和大不韪准备什么。

再往前说,若不是安正和陶氏想要通过除掉刘桢来打击刘楠,就不会弄出什么巫蛊案来,说不定到现在,刘桢他们还没法发现对方的用心呢!

不过世事就是如此,成败往往来自细节,许多看上去根本不足为道的事情最后却成了影响大局的关键。

所谓成王败寇,输了就是输了,像安正一样,也许他自己不承认,但是从前起事的时候,他没能越过刘远,等到大势抵定的时候,再想要来追求名分,厚不厚道暂且不说,先机已失,再想要后来居上,就难上加难了。

起码刘桢遍观史书,唐宋元明清,能够在开国之初造开国皇帝的反最后还成功了的,不是说没有,但人家都是有特定条件的,像赵匡义,是不是真下手杀了兄长暂且两说,起码他一有兵权,二是赵家人,反正皇位再怎么也落不到两家去,一般聪明点的朝臣,都不会去管这个闲事。

但安正不同,他从一开始就是以刘远副手的身份出现的,后来更是落到了宋谐后面,更别说他压根就不姓刘,虽然他想要扶持的是陈王刘桐,但宋谐这些人同样也是跟着刘远打天下的,第一个就不会服气。

正如安正自己所说,他对刘家是有大恩的,还对刘远有过救命之恩,是以虽然做下这等事情,但跟刘远一样,刘桢对他的心情实在是太过复杂,说不恨是不可能的,但恨意之外,又多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

所以在安正下狱之后,刘桢一次也没有去探望过他,她既不想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出现在对方面前,看他落魄的情状,也不想亲自去刑讯逼问。

在刘桢内心深处,始终还记得那一碗猪耳朵的深情厚意。

赵翘的死,成了这场宫变中又一件令人唏嘘的事情。

追封厚恤是免不了的了,不过如今皇帝卧床,太子重伤,此事需要延后,而刘婉与赵俭订了婚的,婚事倒是不必取消,以赵翘的功劳,将来赵家的规格只有再往上提,没有往下降的,只是赵翘一死,赵家子女就得守孝,现在就算没有刘桢在前面挡着,刘婉和赵俭也是暂时成不了亲了。

唯一令人稍稍欣慰的是,宫变之后所搜查出来的结果,朝中九卿,除了郭家之外,安正并未与其他重臣有所勾结。

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时间仓促,安正来不及勾搭上,而是他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其实也是很谨慎的,像宋谐周允这种老成精的狐狸,根本都不必去白费口舌,而像姬平这等没什么实权的九卿,安正又不会放在眼里,之前他选择了郭殊,正是因为看中郭殊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再加上郭家长子即将要尚主,有了这层身份的掩护,事情就会顺利许多,但他没想到,最后失败的关键点,恰恰也就是落在郭质身上。

安正是太常卿,他所管辖的太常一干官员,其中大多数都是他的死忠,还有一些心腹,这些人都被连根拔起,还有这一次宫变里头,起了关键作用的南军,安正正是通过南军中的二把手陈嵇和三把手郑浣来实现自己掌握宫内禁卫的目的,不过这两个人在当时就被当场格杀了,南军也在与奋武军的厮杀中死了不少,刘桢等人除了清理善后,还得选拔新鲜血液补充进南军,填充这支队伍。

等到郭质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一切就都已经结束了。

郭家早就悉数下狱,等候发落,郭质倒是没有被动,因为太医说他外伤很重,不宜轻易移动,所以刘桢特地不让人去挪动郭质,还派了太医和几名婢女在近旁守着。

郭质酒后失德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虽然后来不久就出了宫变的事情,但未必人人都知道两件事之间有莫大的关联,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本来想着借打压郭家来讨好公主,谁知道一看长公主这架势,似乎还念着旧情,也就没敢上门糟蹋这位虎落平阳的郭家大郎。

郭质的屋子外头搭了个竹架,忍冬的叶子爬满了整个竹架,显得生机勃勃,微风一送,连带那上头微微的清香也都随之送入里屋。

这株忍冬还是刘桢送给他的,在颍川的时候,刘桢就很喜欢在自己院落里养一些寻常的植物,偏又养得不错,郭质见她那里有一个竹架子,上面爬满忍冬,每到仲夏时节,在下面摆上席子矮案冰饮,再往上头一坐,比待在闷热不堪的屋子里要强上百倍。

郭质原是看着好玩,才从刘桢那里讨来一株自己种上,谁知道忍冬非常好养活,短短两年,就已经把架子都爬满了,密密的绿叶将火辣的日光悉数隔开,给下面留下一片阴凉。

景物依旧,人面全非,此时此刻的郭质,却再也没有什么心情跑到忍冬下面去纳凉玩耍了。

他半躺在榻上,看着窗户外头的绿叶发呆。

脚步声由远及近,不过他并没有扭头去看,这几天他醒过来之后,太医就每天都会过来为他检查,他也已经习以为常了。

“阿质!”

等郭质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时,不由全身一震,立时回过头去。

少女穿的是一袭襦裙,上裳是浅浅的蓝色,下裙则是白底绣花,清丽绝伦,娉婷袅袅站在那里,可不正是郭质朝思暮想的容颜。

然而郭质虽然一直看着她,却没有忘形地下榻去握对方的手,他的手指抓着身下被褥,力道有些大,以至于外罩绸缎的被褥都被抓皱变形了。

“公主到来,子璋有失远迎。”郭质喃喃道,声音很小,也不知道对方听见没有。

刘桢柔声道:“太医说你的伤势已经好了很多,只需要再修养上一两个月,便可痊愈了。”

郭殊对这儿子,确确实实是下了狠手的,郭质被打得体无完肤,所以才会昏迷那么久,但郭殊这样做,也不能说他就不疼爱儿子,恰恰想法,安正建议他杀了郭质,一了百了,但郭殊不能那么做,又要给安正一个交代,才不得不这么做。

郭质闻言,脸上并没有喜色,他迫不及待地问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公主,敢问郭家会被如何处置?”

老实说,以刘远的本意,他是巴不得把郭家株连九族,碎尸万段的。

如果说他对安正还有爱恨交加这样的感情的话,那他对郭殊,就只剩下全然的恨意了,但这种恨意又跟对陶氏不太一样。

陶氏本来就毫无寸功,如今却想翻天覆地,夺走刘远的一切,还害得他变成如今这样,刘远当然恨不得啖其肉啃其骨;而郭殊一直以来,都是有功无过的,甚至在所有人都不看好刘远的时候,他也坚定不移地站在刘远一边,可以说,刘远对他的信任,甚至还多于宋谐,然而却也正是郭殊,狠狠在他背后捅了一刀,辜负了他的信任,也在刘远脸上狠狠扇了一耳光,这等于是在嘲笑刘远看人识人的眼光!

刘远可不知道郭质的功劳,在他看来,郭家从上到下就没一个好东西,所以当时他在刘桢手心上写了三个字:郭,诛,九。

意思就是要将郭家诛九族。

但刘远不知道,刘桢却非常清楚,他们今日能反转局面,郭质居功甚伟,表面看上去是他酒后失德,对公主不敬,实际上却是以自己的名声为代价,站到了太子那一边,事后还被郭殊打成重伤,可谓是把命都豁出去了。

郭殊谋反,反的还是自己未来的岳父,如果郭质跟刘桢没有感情也就罢了,事实却恰好相反,所以他心中痛苦至极,最后等于说既救了刘楠他们,又选择跟自己的家族一起沉没,算是一种两不辜负的选择了。

如果今日刘远把郭家族灭了,单单赦免了郭质一人,那刘桢毫不怀疑,郭质绝对是会自刎而死。

纵使郭家有再多不是,但只要有一个重情重义的郭质在,刘桢就不能让郭质为郭家陪葬。

在她的耐心劝说下,刘远才对郭家格外开恩,从诛九族改成只杀郭殊一人,最后又改成只将郭殊流放,郭家一系有官职在身者悉数贬为庶民,三代之内不得为官。

刘桢将发落的结果一说,郭质马上就知道这里面少不了刘桢的帮忙。

对这样的结果,郭质只有感恩戴德的份。

他很清楚,身犯谋逆大罪,罪证确凿还能不砍脑袋,郭殊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也亏得是有刘桢说情,换了另外一个人去劝说刘远,就算有自己这份功劳在,也不可能从轻发落到这等程度。

“公主大恩,子璋今生无以为报。”郭质道。

“你将身体养好,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刘桢看着他。

“此恩粉身碎骨不足以回报万一,只能等来世了。”郭质轻轻地摇了摇头。

旁人听他们说话,话中有话,也许会觉得一头雾水。

但是二人相识已久,素来很有默契,短短三两句话,已经将自己的心意都表达出来了。

郭质头一句话的意思,表面上是在感谢刘桢为郭家之事出力,实际上却是在说自己两人今生有缘无分,情深缘浅。

而刘桢的回复同样也是说身体,但却潜藏了一个意思:婚事她不愿意放弃,希望能再努力一下,未尝不是没有转机的。

郭家现在已经衰败成这个样子了,别说爵位,三代以内都没有郭家子弟能为官,等到三代之后,那都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刘桢虽然是公主,不像世间寻常女子那样需要借助夫家来为自己增添光彩,但是她如果执意下嫁郭家,别说皇帝那一关就过不了,往后也可能会被人在背后嘲笑,说她傻,而且郭家现在戴罪在身,却还能尚主,那说明什么?难道这年头连谋逆都不是罪过,反倒是光彩了?

对郭质本人来说,他纵然一千一万个想和刘桢在一起,也绝对没法心安理得地自己享福,却放任老父,家人吃苦。

所以他才会说出“来世”这样的话,并不是郭质对郭家的处置心怀怨恨,也不是他对刘桢没有感情,恰恰相反,他正是不想让刘桢天之骄女,却陪着自己遭受非议,才会忍痛选择放弃。

退一万步说,纵然刘远疼爱女儿,最后甚至把郭殊赦免了也不无可能,但是郭家犯下的罪也能一笔勾销吗?虽然郭殊不是害刘远变成现在这副样子的罪魁祸首,但他绝对是脱不了干系的,难道皇帝可能会看在女儿的份上不予计较,刘桢就真的能够心安理得了?

时至如今,不是刘桢想要放弃,也不是郭质想要放弃,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不是任何人的阻拦,而是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刘桢何等冰雪聪明,一听到郭质那句话,就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了。

她心头一酸,泪意涌了上来,却强忍着没有掉下去,只是深吸了口气,勉强露出一个笑容:“你好好养伤,旁的不要多想,太医还会每日过来的,若是无事,我就先回去了,过几日再来看你!”

说罢起身就要离去。

“阿桢!”郭质喊住她,将憋在自己喉咙一直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终于说了出来:“愿你觅得如意郎君,白头到老!”

对方只是略略停顿了一下,随即又快步走了出去。

说完这句话,郭质就觉得自己的心酸痛得厉害,仿佛要揪成一团。

一直在刘桢面前强忍着的眼泪终于落下,郭质抹了一把,索性躺下来,将被子拉高,直接蒙住脑袋,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管。

阿桢,愿你觅得如意郎君,白头到老。

他默默地在心里,又重复了一遍。

宫变的善后处理,足足处理了两个多月。

陶氏剐刑,诛九族。

安正削爵,判斩,安家贬为庶人,永世不得录用。

郭殊流刑,郭家贬为庶人,三代不得为官。

这三个主犯里头,唯一下场凄惨的只有陶氏,而安正作为最大的主谋,就算是斩首,也已经是刘远手下留情了,更何况他还没有族灭,至于郭殊,那完全是靠着刘桢的求情,不能计算在正常范畴里了。

而刘桐身份特殊,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谋反,但是受陶氏连累,刘远从前对他有多喜欢,现在就有多痛恨,没有杀了他已经不错了,陈王也不必当了,直接贬为庶人,逐出京师。

至于宋弘,因为报信有功,加上刘桢等人从旁求情,没有被追责,仅以身免,贬为庶人。

巫蛊案真相大白,张皇后也得到了平反,经过刘远的钦定,她的谥号由“怀闵”改为“怀惠”,闵为平谥,惠为美谥,盖棺定论,古人看得极重,这也算是刘远对她的一种补偿了。

刘槿知道自己不得刘远喜爱,若说为父尽孝侍奉汤药,刘远也未必喜欢日日看见他,便自请为母守陵三年,得到刘远的允许之后,简单收拾一下行李,带上几个人就走了,宋弘因担心幼弟无人照料,便与挚友约好,自己先出京安顿刘桐,回头再去找他。

其余人等,依照罪行轻重或斩或流,不必一一细表。

如今刘远的身体状况日渐糟糕,非但不能说话,有时候神智昏昏沉沉,连唯一那根能动的手指也未必能清晰表达意愿,更不必说决断国事了,而刘楠的伤势虽然不致命,但也需要好好静养,这段时间的朝政,主要都是宋谐等人在主持,遇到需要拍板的事情,刘远和刘楠都是一个意思,全权交给刘桢。

对其中一个来说,那是最看重和疼爱的长女,对另外一个来说,刘桢则是最亲的妹妹,这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所以虽然刘桢并没有参与到具体事务上去,不过每逢大事,宋谐等人都会征询她的意见,有时候还会出席小朝会,旁听一些决策。

她也从宫外搬回宫内,依然住在汉广。

实际上,只有跟刘桢相处久了,才会知道她是一个很念旧的人,咸阳宫的人来来去去,当年皇后住的周南殿早就空了,刘妆住的子衿殿也无人住了,刘婉早就搬离了棘薪,选择了更加喜欢的繁露殿。

这来来去去,惟有刘桢还留在原来的地方,从来不曾改变。

——————

赵俭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

老爹死了,他当然伤心,当时听说消息,三兄弟就抱头大哭了一场,末了还要安慰母亲,主持丧事,忙乱成一团。

赵家的爵位从上唐乡侯变成了葭密县侯,长子赵廉继承爵位,因为年纪太轻,资历不够,九卿是暂时当不上的,不过也任了大司农部丞,官职不算高,可也不低了,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历练人的职位,以他的履历和赵翘的功劳,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赵俭和赵恭也因此沾了光,得了一个议郎的职位,这是郭质之前当过的,相当于低级顾问,能偶尔在皇帝身边得到露面的机会,本职是参赞谋划。

当然赵俭想要光拿俸禄不办事,也不会有人怪他,反正全咸阳城的人都知道他的德行,不指望他能干出什么大事。

这不,老爹丧事还没过半年,赵俭就有点坐不住了,这不行乐不歌舞也就罢了,忍忍就过去了,可身边时时刻刻都有一只母老虎出现算是怎么回事?

虽然暂时不能成婚,可这并不妨碍刘婉依旧老往赵家跑,赵俭跟刘婉也是八字不合,起初他还畏于公主的权势没敢对刘婉怎么的,久而久之被她这么盯着心里也不耐烦,两人就大吵了一顿,从此之后吵架就成了常态,不吵架才是不正常的,在别人眼里,这就是一对前世不和,今生互相来讨债的冤家。

这一日,赵俭憋了许久,终于憋不住,偷偷摸摸跑到一家歌舞坊来行乐,这还没摸到那个漂亮歌伎的小手呢,就被突然冒出来的刘婉给搅和了。

公主一怒之下把歌舞坊的屋顶都给掀了,那头赵俭让仆从在前头拖住刘婉,自己则趁乱从后门溜走,等跑出好一段距离,回头看见刘婉没有追上来,这才放心地松了口气。

这条闾里通着附近所有歌舞坊的后门,各种乐器的声音飘出来,偶尔还能听见谈笑风生,赵俭想着自己今日偷香不成,还差点全军覆没,就忍不住为自己悲惨的命运哀叹不已。

就在这个时候,他听见自己旁边的院落里传来说笑声,仔细一听,似乎还有“公主”之类的字眼,赵俭八卦之心顿起,不由竖起耳朵靠了过去。

墙的另外一边应该是一间雅院,抬头可以看见里面烛火辉映,想来是什么世家子弟在里头行乐,规格不低。

赵俭就听见其中一人道:“你说这长公主倒霉不倒霉,眼看就要嫁人了,结果倒好,出了这么一桩事情,哪里还嫁得成?”

另外一个声音就道:“这难道不是好事吗?谁能娶了这位长公主,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就不用愁了!我看你们家世也不低,难道不去陛下跟前毛遂自荐一下吗?”

先前那人道:“我说子平兄,你就不要害我们了!谁能消受得起这位长公主啊,你看她要嫁谁,谁就倒霉,自己倒霉不止,还全家倒霉呢,可不就是克夫嘛?这还不算,你想享受荣华富贵,可别每天夜里都被公主罚跪才好啊!”

众人都哄笑起来,还有一个人道:“是极是极!这娶妇还是得娶个对自己低眉顺眼的,谁乐意回到家里还得毕恭毕敬?我看长公主看上谁,谁才倒霉呢!”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在看一个文,叫首席御医,挺不错的,给大家推荐下,九百多章,足够看很久了_(:3∠)_

么么哒支持正版和留言的小萌物们~~

朱门风骨扔了一颗地雷

我是皮多多扔了一颗地雷

门启夏扔了一颗地雷

!!扔了一颗地雷

elias扔了一颗地雷

淡紫色的誓约扔了一颗地雷

鳗鱼扔了一颗地雷

喜欢鼠的猫扔了一颗地雷

灵月汐扔了一颗地雷

毛毛虫扔了一颗地雷

natanyisi扔了一颗地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