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10章

国色 第10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骂得好!

刘楠几乎要为自己的妹妹大声喝彩,刘桢完全是将他想说又组织不出措辞的话全说出来了!

他看着姬玉他们,咧开嘴,带着痛快和解气的笑容。

姬玉和姬惠吃惊地看着眼前这个才五六岁的小女孩,谁也没想到会从她口中听到这样一番言论。

但吃惊过后,是愤怒。

姬惠气红了脸,情状跟刚才的刘楠一模一样,只不过现在换了对象。

“你这黄口小儿,怎能如此一派胡言乱语!”

刘桢笑了笑,放下手中书简,慢条斯理道:“秦君昔年不过周天子一马夫,论血统,何人能比周天子更高贵?然则秦国代代积累,终究尽灭六国,一统天下。反观楚国,战国七雄,楚国疆土为最,最后却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累得你们背井离乡,隐姓埋名,这可不正是我先前说的,王侯将相,何来天生贵种,不过是因缘际会,趁势而起罢了!难道我所言有误?”

“你!你!”姬惠的脸色由红变青。

就连姬玉,一时也想不出什么话来反驳。

“粗鄙无知!”姬宣见自己两位兄长都无话可说,马上站了出来,她用挑剔的目光打量着刘桢,微微冷笑,“秦国纵然坐拥天下,也不过是穷兵黩武换来的,六国何曾服过,区区暴秦……唔!”

她的嘴很快被捂住了,站在她两边的姬玉和姬惠几乎是同时出手,两人大惊失色地把人半拖半拽带出去了。

挑衅三人组就此狼狈退场。

其实姬宣的话差不多也是当时很多人的想法,被秦国所打败的六国并没有彻底心服,就连刘远和安正他们也没少在私底下发牢骚,就跟后世人们茶余饭后指点江山一样,但心里的想法是一回事,像姬宣这样公然宣诸于口,就是愚蠢了。

如果姬宣的话被传出去,姬家再有名望,也要吃不完兜着走。

三人离去之后,姬辞轻轻舒了口气:“我很抱歉,他们太无礼了。”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他甚至还没来得及为自己的朋友出头,就已经结束了。

“该赔礼的是我,”刘桢抿唇一笑,“刚刚那番言辞,只是为了驳倒他们,并无针对姬家之心,还望你见谅。”

“是他们失礼在先,与你何干?”姬辞摇摇头

“我算是明白了,除了你之外,姬家的其他人只怕都不欢迎我们。”刘楠心里不是没气的,可他又知道不能把火发在朋友身上。

还好阿桢刚才反驳的话够解气。

“我的长辈们并不是这样的,”姬辞很苦恼,他毕竟只是一个十岁不到的孩童,只能反复向自己朋友赔礼,又望向刘桢:“阿桢,你刚刚说的话,都是你自己想的吗?”

刘桢耸耸肩:“不,是我从阿父和安叔父那里听来的。”

就算是自己想的也不能承认啊,一个刚会认字的小女娃怎么可能说出“王侯将相,何来天生贵种”这种话?

刘楠毫不吝啬地称赞自己的妹妹:“方才若不是你,我只怕就要动拳头了,瞧他们落荒而逃的模样,哈!真是太解气了!”

刘桢横了他一眼:“阿兄,我早就同你说过,勤学多听,若是你平日里仔细留意阿父和叔父们的话,方才怎会被驳得哑口无言?”

刘楠挠挠头,苦着脸没有反驳,想来早就被妹子教训得麻木且习惯了。

刘桢转过头对姬辞道:“阿辞,你家人态度如此,我们便不久留了,这卷书容我借阅几日可方便?”

姬辞啊了一声,吃惊道:“为何要走,不是说好今日留下来用完昼食么?”

刘桢:“今日没有这出便也罢了,如今姬玉他们轻辱我等,若我们还留下来,反倒会被人小看。”

姬辞着急了,“可他们是他们,你们是我的朋友,我自不会慢待你们!”

这个时候他才像一个半大孩童,而不是成天绷着脸故作老成温吞。

刘桢道:“阿辞,我们仍旧当你是朋友,不过这姬家,我们确是不能多待了,咱们改日再聚,阿兄,我们走罢。”

她说走就走,怀里还抱着刚刚跟姬辞借的书简,姬辞没法拦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家兄妹四人离去。

刘婉和刘妆本还抱着那碗没喝完的泉英不肯放手,被刘桢冷眼一瞪:“刘家虽穷,却没有为了吃食不要名声的儿女!”

刘婉和刘妆没被刘桢这么凶过,嘴一扁就要哭出来,刘桢微微皱眉,两个小娃儿一个五岁,一个四岁,不能指望她们能听懂,所以也没多解释,直接跟刘楠一人牵着一个,半强迫地带回家去了。

刘婉没能喝完那碗泉英,就被兄姐拖着走,满腹委屈无处诉说,回家一见到张氏,立马就扑了上去,哇哇大哭起来。

张氏大吃一惊,连忙问缘由,在刘婉结结巴巴的诉说和刘楠的从旁补充下才得知了经过。

刘桢道:“是我行事鲁莽,怎么都该等阿婉把那碗泉英用完,请阿母责罚。”

张氏确实不大高兴,却不是因为刘桢把刘婉他们强行拉走,而是担心刘桢这样做得罪了姬家。

虽说姬家无人为官,可人家不做官,不也照样是郡守的座上宾,再看自家,刘远刚刚升任治狱吏,连屁股都还没坐热,平日连县令的面都未必能见上,更不要提郡守了。

但等晚上刘远回来,张氏把事情一说,刘远却拍着大腿道:“阿桢做得好!”

张氏皱眉:“良人,阿桢这样,不仅得罪姬家,也让姬小郎不快呢!”

刘远:“妇人之见!阿桢他们若不回来,才会被人看轻,姬家如今也不过是黔首庶民,何来高人一等!”

张氏:“姬小郎之父祖可是郡守的座上宾呢!”

刘远嗤了一声:“那又如何,亡国之臣,如丧家之犬,即便是楚王后裔要起事,只怕姬家都无一人敢响应!”

在他看来,刘桢所为绝对不是小题大做,要知道现在可不提倡什么个人自由,个人的行为往往是跟家族联系在一起的,姬玉他们三个看轻慢待刘楠兄妹,也就等于整个姬家都瞧不起他们,刘桢他们当然要走,不走只会更被人看轻了去。

听到丈夫对姬家的评价如此之低,张氏也不好再说什么,她低下头,手臂轻轻摇晃,低声哼唱哄着怀中的幼子,目光变得温柔起来。

刘远也凑过来,逗了逗酣睡的小儿子,低声笑道:“阿槿这般安静乖巧,倒不像他大兄了。”

张氏笑嗔了他一眼:“大郎活泼好动,弟弟正该安静些才是,否则日后家中便要不得安宁了!”

刘楠和刘桢跟姬辞的友谊并没有因为这次小小的插曲而发生改变,姬辞依旧每隔几日便来刘家作客,偶尔也会带一些书简或吃食过来,只是不再提及让他们上门的事情,刘楠和刘桢知道不关他的事,当然也不可能记因为这点小事而仇,随着双方来往越发频繁,情谊也就越发稳固深厚。

刘桢也逐渐了解到姬辞家的那点子破事。

姬家自楚国被灭之后就迁居到这里,埋头学问,不再过问天下事,姬辞的祖父和父亲也由此得了名士的美名,饶是如此,姬家依旧是白身,四百年世家其实也就是自我安慰说着好听的,没有权力就没有荣华富贵。

于是姬家自然就有人想要出来做官,比如说姬辞的两位叔父,也就是姬玉和姬惠三人的父亲,但是姬家族长,姬辞的祖父却不允许,他认为姬家世受楚国国君大恩,如今纵然不能光复旧国,也不能没了骨气,到秦君手下去当官。

姬辞的两位叔父却认为父亲这是偏心,他们的兄长,也就是姬辞的父亲将来是注定要接过姬家一族的人,自然没所谓当官与否,但他们却不一样,他们不想在父亲死后仰赖兄长的鼻息过活。

各人想法不同,又碍于头上还有姬辞的祖父镇压着无法实现,久而久之,姬家内部自然就出现矛盾,所以姬玉他们才会一出现就对姬辞的朋友如此不客气,纯粹是指桑骂槐,替父辈出气。

这种乱七八糟的家庭内部矛盾,就算姬辞身为嫡长孙,也束手无策,所以他只能私底下向刘桢他们道歉,并且自责不该没弄清楚状况就把刘桢他们带上门,结果却平白让朋友们难堪。

随着时间推移,刘桢能看懂的典籍越来越多,她生性刻苦,每天都花大半时间静下心来读书习字,姬辞那里的书简已经被她看完好几卷,并且一笔笔誊抄背诵下来。

这个时代虽没有太多礼仪规矩束缚,但女子的地位并不高,从春秋战国开始,一国公主的最大用途就是联姻,到了秦朝,公主们是不必联姻了,可地位也没什么提升。尊贵的王女尚且如此,民间女子更不必提,不管你出嫁前叫什么,嫁人之后,名字就被夫家的姓氏所替代。

刘桢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未来将是什么,她能嫁的人,很大程度取决于刘家的家庭地位,从现在来看,她老爹只是个小吏,将来至好也就是同样嫁个小吏之子,然后像她的生母或张氏一样生儿育女,操持家务。

即便她并不想那样过,但命运之所以是命运,就因为它不可捉摸而且无法扭转,所以刘桢决定不要去为自己未来的命运操心,努力过好当下的日子。

所幸老爹很开明,并没有禁止她读书识字,甚至就连跟结拜兄弟喝酒聊天,也不忌讳刘桢在旁边听着。

在这一点上,刘桢非常感谢自己的老爹。

就在她以为这种平静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的时候,命运终于迎来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

这个转折与她无关,却与天下有关。

那天夜里下起了大雨,八月的暑气被一冲无遗,狂风呼呼地刮着,门窗被一再撞得砰砰直响,几个小的已经躲进了被窝,只有最小的刘槿被惊得不时啼哭,要张氏抱在怀里哄。

虽然早早就睡下,但因为窗外噪音的干扰,刘桢在榻上翻来覆去都睡不着。

这个时候外面传来比风声更大的拍门声,她马上爬起来,和衣跑去探看。

就看见刘远起身去开门,把他的结拜兄弟安正迎了进来。

“怎的这种时候……?”刘远也很诧异。

安正满头满身都是雨水,却顾不上伸手拂去,并作几步凑上前,压低了声音,急急道:“大兄,始皇帝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