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1921,从人力车夫开始 > 第52章 新闻的力量

1921,从人力车夫开始 第52章 新闻的力量

作者:三秋空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19: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傍晚时分。

闻着味儿就来的巡警老林头,与一个穿着锦缎马褂的人来到了大杂院。

院子里的小福子和两个弟弟头上都戴着白布,哭泣不止。

老林头活动了一下面部肌肉,压着嗓音说:“哎呀,怎么会这样子!二强子,你死得好惨啊!”

小福子较大的一个弟弟看到老林头立刻大喊着站了起来:“就是你害死了我爹!我打死你!”

小孩子哪打得过老林头。

他轻巧闪过,“红口白牙,别血口喷人。”

“我爹临死时都说了,是你害的!”小福子的弟弟大声说。

老林头说:“话不能乱讲!今天我是来帮你们的。”

他指着旁边穿锦缎马褂的接着说:“我知道咱院里死了人,专门找来了丧葬铺的赵掌柜,帮你们置办葬礼。我可是给赵掌柜说好了,拿出最低的价格!”

小福子擦了擦眼泪:“丧葬铺?什么价?”

丧葬铺掌柜掰着指头说:“按照最低标准,棺材7元;亡人的服饰7元;孝衣、纸扎、供物最低也要8元;酒席费、音乐费以及棚铺费三项,20元,不能再少了,一共42元。”

“42元!我们哪里拿得出!”小福子哭声更大了。

这是典型的封建糟粕之一,——葬礼要花去大把钱,稍微像点样子的葬礼,就得砸进去一年的收入。

老林头说:“二强子身上还有个十块,要不先付了定金,至于后续的钱!哎!”

他突然止住嘴,叹了口气。

旁边的丧葬铺掌柜却莫名其妙地接上话:“让小福子卖身葬父?啊?这哪成!”

原来老林头是想逮着二强子这只羊薅到死,还惦记他仅剩的十块钱。

顺便玩个“一房两卖”,再把小福子卖给丧葬铺掌柜,多挣一笔钱。

真是坏透了。

院子中的徐彻怒火中烧:“你两个唱什么双簧?!”

老林头说:“姓徐的,自古以来死者为大!二强子生养了三个孩子,多不容易!死了难道连个埋的地方都没有?他在九泉之下,能闭得上眼?”

徐彻说:“你们是逼良为娼!”

老林头说:“逼良为娼?你什么意思,赵掌柜是开窑子的不成?”

徐彻说:“你就是这个意思!”

“我什么意思你管不着,反正这个女人,你保不了!”老林头哼了一声,“凭你那七块现大洋的薪水?”

“徐大哥,别说了,”小福子慢慢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布包,“这是爹身上最后的银钱,正好十块。可……可没了这些,我这两个弟弟怎么办?”

看到那十块钱,想到老林头的话,秦九章此时全想通了。

虽然不知道老林头具体的算计,但他做得过于明显了,估计是有恃无恐。

破绽很多:比如他怎么知道二强子身上还正好有十块钱?

他又怎么立刻就知道二强子死了?还带了丧葬铺的掌柜来?

秦九章阴恻恻一笑:“林巡警,你来得忒晚了,我们已经联系好了棺木,不劳你大驾。”

“呦!”老林头好奇道,“你该不会唬我吧?赵掌柜是最近的丧葬铺。”

秦九章目光审视他:“你怎么提前知道的?”

“我……”老林头一愣。

“哦!”秦九章指着他说,“就是你害的对不对?我也听见二强子死前说什么了。”

“那……那都是胡话!”

老林头退了几步,眼珠子一转,“行,既然你们找着了,爷不伺候了,赵掌柜,我们走!”

秦九章看这个鳖孙走远,问徐彻:“那个老混球有什么不良嗜好?”

“太多了!”徐彻说,“抽大烟、逛窑子!花的钱都不干净。”

“那就让他干净干净吧。”

秦九章去步军统领衙门时就注意到了,衙门正准备整肃京城治安,第一步就是整肃巡警队伍。

当然了,实际就是走走过场,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但样子还是要做出来的。

王怀庆上任不久,肯定得给徐大总统还有曹大帅一个表态,好坐稳自己的位置。

办法嘛,很简单,杀鸡儆猴呗。

只需要办上几个臭到不行的小巡警,就算给上头交差。

反正巡警想招多少就有多少。

秦九章呢,就顺手给他们送个大礼。

小福子见丧葬铺老板走了,过来说:“九爷,不能再麻烦您了,既然您找了丧葬铺子,这十块钱您拿着。”

秦九章拒绝道:“福子妹,我说句实在话,咱挖个坑,卷个草席埋了就行。也是入土为安,每年清明上个坟看看不就是?这十块钱,就当给你两个弟弟的饭钱,二强子总不会看着自己的儿子饿死吧?”

秦九章觉得给二强子这死了的人渣再花钱就没意思了。

虎妞也过来劝道:“九子说得对,福子妹,孝心尽到就行。城外头,草席子卷了乱扔的到处是。”

小福子看了看徐彻:“徐大哥,这样行吗?”

徐彻点点头:“我也见过很多,咱总不能学大户人家。要是以前的皇上,还有陵寝哪。”

小福子擦着眼泪:“我没啥主意,听你们的。”

——

次日,秦九章就带着对京城扫黄事业颇感兴趣的美国女记者宝莲爱先去视察一圈传闻中的八大胡同。

宝莲爱竟然已提前做过功课,对八大胡同比秦九章还了解……

咱也不太明白为啥一个外国女记者非要执着于此。

但她确实在上海租界已经亲眼跟着看过扫黄行动了。

——其实当时只是因为死了几个人,法官生了气,在小范围里的一次扫黄,把一个片区的窑姐赶到了其他片区而已。

这也导致最近一段时间上海的花界蛮神奇:各国窑姐集中一处,本地的、日本的、白俄的、欧美的,应有尽有,任君选择。

分辨很简单,本地的一般两腮画着胭脂;日本的则整张脸涂成雪白。

至于白俄与欧美的区分,基本上开放点、漂亮点、又便宜点的是白俄的。

虽然这是个不太拿得上台面的例子,但也能在侧面证明大上海真的很国际化。

秦九章按照徐彻给的地址,来到了老林头常来的窑子,正好看见他抱着个窑姐出来。

秦九章立刻对宝莲爱说:“记者女士,快拍照片,这是大新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