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1921,从人力车夫开始 > 第27章 礼贤下士

1921,从人力车夫开始 第27章 礼贤下士

作者:三秋空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19: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上海,宝山路,商务印书馆总部。

刚刚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不久的郑振铎,打开了成舍我从北大寄过来的一封信:

“警民谨启: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今京城之地,惊现一奇人,名为秦九章。他本为西城一人力车夫,然近日翻译多篇稿件投至《晨报》,水平令人惊叹!

《京报》等报亦登其照片。

吾随信寄秦九章译稿数篇,立意颇为高远,行文极有新文化之风。已征得其同意,可刊付印刷。

敬候回谕。”

读完信,郑振铎立刻看起了信封中几篇剪下来的报纸。

成舍我很贴心,还随着寄过来了《字林西报》上对应的英文剪报。

读了一会儿,郑振铎就意识到这个叫做秦九章的人力车夫翻译水平确实相当高。

编译所的重要工作就是编译国外作品,所以他看过很多译作。

秦九章的译文看似行文质朴,毫无辞藻堆叠,也没有任何文言风,但不着痕迹的质朴文风其实很难。

而且这种文风正是白话文运动最想看到的。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简约而不简单。

大体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郑振铎又看了信封中《京报》邵飘萍和《晨报》王统照的两篇新闻稿,知晓了前因后果,更觉事情不简单。

他忍不住啧啧称奇:京城真的出了一号不得了的人物!

“大新闻!大新闻!”

郑振铎带着这堆资料到了监事办公室。

如今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一职尚且空缺,编译所的工作暂时由监事张元济负责。

张元济是商务印书馆大元老,第一任董事会主席(后面又当了几任,在职时间非常久)。

去年张元济辞去经理一职,改当监事,摆脱了很多日常事务,专注于出版业务和商务印书馆的管理工作。

“警民,坐下说。”张元济道。

郑振铎这才看见屋里还有《申报》的大老板史量才。

“史老板。”郑振铎恭敬道。

史量才喝了口绿茶:“不用见外,我经常来。”

郑振铎把材料放在张元济的桌子上:“先生您看!京城的大新闻!”

张元济先拿起带有照片的《晨报》、《京报》,旋即笑道:“量才,刚才你还来跟我聊京城奇闻,这不,你说的秦九章的报道就来了。”

“秦九章?”史量才放下了茶杯。

“是的。”

史量才立刻起身拿起报纸:“没想到你们商务印书馆的速度比我还快。”

郑振铎说:“赶巧了!京城的一位朋友给我写了封信,推荐他的译文,顺便剪下了几页报纸寄给我。”

史量才是民国的超级传媒大佬,已经通过电报得到了一些消息。

他很懂新闻爆点,“这个车夫秦九章,怕是真的要浅滩化龙。”

在他看新闻的空当,张元济正在看那些译文,不住感慨道:“可惜啊,可惜。”

史量才问:“可惜什么?”

“如此大才,要是投给我,最少开出千字3元的价格。”张元济说。

史量才笑道:“你还和我抢生意?”

看来史量才同样有约稿的意思。

张元济摆手道:“怎么敢和史老板抢。”

史量才说:“这样的大新闻,也该发在我们上海的报纸上。”

张元济道:“发自然要发,说不定上海的一众黄包车里,也能出个不得了的人物。”

上海这边的人力车一般刷成黄色,所以叫做黄包车。

史量才说:“译文再给我看看。”

张元济递给他:“秦九章的行文风格很有特色。怎么说哪,就是非常白。”

“非常白?”

“对,一点文言的痕迹都没有。”

“哦?”史量才大感兴趣,读了一会儿,讶道,“这种行文方式!我敢说,他绝对没有上过私塾,更像从洋学堂乃至就是在西洋一路学上来的。”

“史老板眼光独到,”张元济笑道,“可惜他只是个人力车夫。如果按你说的,有那么优渥的读书环境,怎么可能做一个京城的人力车夫?总不会通晓洋文到如此程度之人,在京城只能做人力车夫吧?”

史量才点点头:“菊生兄(张元济的号)所言极是,但我想不到什么别的解释。”

小透明郑振铎低声说:“史老板,说不定就是《晨报》新闻稿上说的,眼见为实,既然已经见到,就没有必要再去怀疑。”

史量才对这个说法无法完全相信,但也没法反驳,想了想说:“我要安排《申报》驻京记者去采访他。”

张元济对史量才的做法非常赞成:“如此大的新闻,的确该让南方的读者们也看到,最好咱们直接派人了解了解。顺便,也代我向他约个稿。”

民国嘛,信息传递水平就那样,各大报纸的发行都无法做到覆盖全国。

史量才说:“我的人去,当然要先给《申报》。”

张元济笑道:“我知道,但我要的不一样。”

“你要什么?”

“我希望他译一部长篇,”张元济说着,指了指其中一篇译文,“我刚才注意了,有篇译文的原文作者为英国作家毛姆。”

“前年来过中国的毛姆?”史量才问。

“对,”张元济说,“毛姆是英国当世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中国之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本人对中国也有很大好感。”

史量才立马明白了:“你要翻译毛姆的几部作品?”

“是的,”张元济说,“我不知道京城的秦九章为什么挑中了毛姆,但看得出,他很了解文学,眼光异常犀利。我也不知道他具体的教育情况,但他的阅读量必然不小,我甚至很想听他讲一讲关于西洋文学的见解。”

史量才笑道:“菊生兄,你竟然要听一个小辈的见解?真称得上礼贤下士。”

“不能说礼贤下士,我们商务印书馆能有今天,就是多亏了他们这些年轻人,”张元济指着郑振铎,“警民,还有他所接替的雁冰,都对我们商务印书馆有突出贡献。”

郑振铎连忙说:“我也珍惜这样的机会。”

“好吧,”史量才道,“秦九章现在只是初露锋芒,我先派驻京记者去采访一二,顺便把你的想法带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