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爱大明朝 > 第九十七章 命运的转折(上)

我爱大明朝 第九十七章 命运的转折(上)

作者:春天的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7:45: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4-11-12 22:11:39 字数:3035

刘健刘首辅在朝内的态度一直都很特殊,这或是由他特殊的内阁首辅位置所造成的,他低调做人,也低调做事,不拉帮不结派,往往在关键时刻才跳出来吼一嗓子——别人做不了的事儿,他才会跳出来体现他“内阁首辅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此而收奇效。

这一招,常人用不来,也做不到,算得上是刘首辅的“独门绝技”,兼且每发必中,百试不爽。

他离朝臣们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始终同他等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冷眼旁观的瞧着他等的一举一动。

若是觉着他等的举措是“合理正当”的,是符合“国朝利益”的,他才会“战斗在一线,冲锋在前线”——弘治皇帝并非庸君,有时在某些国政上,他在情感上不大能接受,但若只要是“就事论事”,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那到了最后,他终究是会听从理智上的分析与选择。

而若是像这般有些“无理取闹”,以“泄私愤”为主要目的,兼且于“国朝利益”又是“不伤大雅”(纵使朝臣们功成,将王睿那厮给宰了,貌似也不会损害大明的“国朝利益”罢)的,他则会选择睁只眼闭只眼——由你等折腾去!

也正因他深谙此道,弘治皇帝才会“器重”他,朝臣们才会“爱戴”他!

两边都不得罪,两边都得讨好!

大明的内阁首辅,可真是——首辅不是你想干,想干便能干!

昨日的大雨持续了一个昼夜,今晨即停,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空气清新,绿叶葱葱,草儿油油,万物容光焕发,地上人间如同一幅彩画,被雨水清洗过的大地,在初升朝阳的照射下,积水滩放出耀眼的光,仿佛镶嵌的一颗颗亮晶晶的宝石。

朝臣们三五成群,依次跨过金水桥、奉天门,直入奉天殿。

紫禁城引河水沿万岁山(煤山,崇祯上吊的地方)西麓流入护城河中,是为水源,再从西北角楼下的地沟引入紫禁城内,蜿蜒而南,过东华门通集库南,从紫禁城墙下地沟,自东南巽方流出,归入护城河。这条河称为金水河,所流经之处,或隐或现,总归一脉。

朝会上,一切都“貌似”同往常一般,毫无异样:大臣们就某事上奏,弘治或批或不批,亦或押后再看——弘治即位十几年以来,这“款式”已然形成了一道“机械般的程序”,冗长乏味,极其无聊。

临近散朝,弘治有些心不在焉——他又在思索着王睿献上的军制,当如何“徐徐图之”。

近日以来,他很兴奋,打了鸡血似的——王睿的军制,精细周全,包罗万象,又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须得定下周密的章程,逐一而行。可这般复杂精密,须得汇聚无穷智慧,才能定下的“章程”,又岂是他一人懵着脑袋,于这短短几日内便能琢磨出来的?

今日散了朝,莫若将保国公与平江伯都叫上,再好生参详一番!

弘治心底默念。

“陛下,臣有本奏”,御史中丞王之突然跨步出列,高声一喊,将弘治的思绪又拉了回来。

“爱卿请说”,弘治一见着王之,便觉心情不好——这厮,每回上朝,都会“鸡蛋里边挑骨头”,有事没事都要出个风头、凑个热闹,瞎嚷嚷一通。

可御史中丞“有本要奏”,弘治却不得不听:言官们有不被“因言犯上,而被惩处”的特权,更有“直言上谏”的“权力与义务”——甭管你做皇帝的喜欢不喜欢,您都得听上一听(做不做,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朱元璋当年整出这么一帮言官们来,其出发点是很好的:其一,有一帮人时刻准备着指出“不肖子孙们”的缺点与弊政,这能“预防”“昏君们”的出现;其二,“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为了防止“昏君”们受不了“言语刺激”而将这帮人给宰了,便定下成法——不得因“言官犯上而惩之”。

他老人家连同他的宝贝儿子朱棣,都比较强悍,在他二人手底下“打工”的言官们,倒还能恪守本分,“分得清大小王”——上言的事,都还能算是“就事论事”,“一切都是为了国朝”,言语也能算得上是“忠言与良药”。

可到了后来,这帮人就有些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了——反正不会“因言语犯上,而受惩处”,那便什么事都开始说了(说了之后,还能在史书上记上一笔,为毛不说?):皇帝上朝打了个哈欠,不行,有失君庭礼仪,有失天威;皇帝想改善一下伙食,想给房子装修一下,不行,这是骄奢的开始,必须扼杀在摇篮里;皇帝想要发展一下业余爱好,看个歌舞,听个小曲儿,不行,这是淫逸的开始……

总之,他们越来越不把皇帝当“人”来折腾了……

“臣近日听闻,原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王睿,因贪腐获罪,已被押入诏狱,可他于诏狱内却又毫发无损,兼且迟迟不受处决。敢问圣上,这,究竟是为何?”这只是王御史中丞的开场白、“热身操”。

弘治听得眼皮一跳——无缘无故,王之这厮突然扯起了默默无闻的小王睿,到底是几个意思?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弘治皱着眉头,果然“一脸惊讶”的瞧着牟斌牟指挥使:“牟爱卿,这王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嗯哼!

圣上这“装糊涂”的功夫,当真是愈发炉火纯青了——连“台词”都与我等昨日所猜想的极其雷同!

屠滽稍稍抬了头,瞅了一眼金座上的弘治。

牟指挥使的“回答”,倒是与昨日所猜想的有所不同:“回禀圣上,这王睿入了诏狱,便日夜遭受着‘拷打’,何来‘毫发无损’之说?再则,王睿贪腐一案本就疑点诸多,微臣近日正着锦衣卫全力‘搜集证据’,这‘证据’尚未‘搜集’齐全之前,又何以给他‘处决’?”

你说怎样便怎样罢,反正这也不是我等今日欲行的“重点”!

屠滽屠尚书都懒得跳出来同他计较这所谓的“搜集证据”了——锦衣卫办案,何时这般“正儿八经”的走过“搜集证据”的“司法程序”了?你是在“全力制造圣上想要的‘证据’罢”!

还他娘“疑点诸多”?

啊呸——懒得再来说你吶!

再则,圣上同你牟斌,还有那诏狱内的王睿,都他娘是“一伙儿”的。眼下若是要你将那被“拷打”了的王睿拎出来让我等瞅瞅,圣上只需对传令小太监说:“去将那被‘拷打’了的王睿,拎出来给众爱卿瞧瞧”——锦衣卫那帮鬼精鬼精的贼喽喽,会听不明白这“被‘拷打’了的王睿”是个什么意思?

他等立马会在诏狱内先行将王睿“拷打”一顿,再行拎上殿来……

有意思咩!?

屠滽又向王之飘了个眼神过去——果真是同昨日我等所猜想的一般无二,你且继续!

明白叻!

王之双眼一眨,回了个眼神。

“哦,那牟爱卿近日所‘搜集’到的‘证据’,可是能足以替他结案了?”弘治也向牟指挥使飘来了一道眼神:就趁着这势,索性就将那小王八蛋给放了罢!

臣遵旨!

牟斌微微一颔首:“启奏圣上,经微臣全力侦查,他这案子也算是水落石出了,原来他竟真是受人冤枉的……”

牟指挥使睁着“半阖着”般的小眼睛,又向满朝公卿大臣讲诉了一个“十分悲伤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王睿王千户是“正义”的化身,是北疆武人的“楷模”,是大明行伍之人都行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他在北疆做游击将军时,“出淤泥而不染”,“不愿”与北疆同僚“同流合污”。“坏人同僚们”出于“打击报复”,不愿见着“淤泥死了”而“莲花”却“还没死”,在近日严惩贪腐的风暴中,便做了“污证”,供了“污辞”,想要将“正义的王睿”拉入地狱去做个“垫背的”……

演罢,接着演吶!

屠滽与王之听得面上直抽抽……

连刘健都听得暗里骂了一声——这对君臣,真他娘的能演!

“……圣上,以臣观之,这王睿不但无罪,兼且在大同做游击将军时,还能心怀国朝,‘出淤泥而不染’,着实当赏吶!”牟指挥使结束了他“人证物证俱全”的“十分悲伤的故事”,道出了弘治想要的“建议”。

“重点”,终于来了!

屠滽吸了口气,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圣上,这王睿,既是受了奸人所害,且又是这等‘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清廉之士,臣也认为,着实当赏”,王之也在等着牟指挥使的这句话,“王睿既是在北疆大同领过军,圣上莫若再赏他个带兵将领做做?”

快接招罢,屠老尚书大人!

王之躬垂着头,瞟向了屠滽……

今儿个,这王之王爱卿,终于不来给朕添堵了!

弘治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大觉“惊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