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爱大明朝 > 第177章 小公爷抵京

我爱大明朝 第177章 小公爷抵京

作者:春天的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7:45: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易瓜瓜昨日大婚,昨夜被整整折磨了一宿——骠骑将军“如愿以偿”的冷眼旁观直至后半夜,接近凌晨他才心满意足的回了南薰坊的老宅子。

骤雪初霁,冬日里的太阳似乎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显得格外清晰,格外耀眼。但阳光的温度却好像被冰雪冷却过似的,怎样也热不起来。

眼下已日上三竿,骠骑将军却仍在呼呼大睡!

繁华过后尽寂寞。

骠骑将军睡的不是觉,而是寂寞——纵然报复了易瓜瓜,可现实仍是现实:屠千娇依然同他如同陌路。

这教人如何不觉着寂寞!?

保国公府在接到朱二小姐香消玉损的噩耗后便陷入了冷清寂寞——直至今日,保国公府似乎又恢复了一些活力:原本冰冷的气候,冰冷的世界,仿似突然涌入一股温泉,开始以热度消解周遭的冰冷。

保国公府的大公子,小公爷朱麟打辽东回府了——他便是这突然注入保国公府的“一股温泉”!

保国公府占地偌大,又逢大雪初霁,凝华积素,千岩万壑,宛然图画。

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

淡淡的檀木香充斥在空气中,镂空的雕花窗桕中射入斑斑点点细碎的阳光,古琴立在角落,铜镜置在木制的梳妆台上,满屋子都是那么清新闲适。

“这屋内摆设,与我记忆中的一模一样……”朱素嫃的闺房内,一男子静静矗立其中,环眼四顾了许久,又静静凝视着墙上朱素嫃的画像——画中的人儿淡粉定妆,五官精致,粉面桃花,透着似水柔情,乌黑的眸子,暗藏灵秀;身着青衫拂地,花着衣上,衣裳映花,人与衣相得益彰,衣与花相应成画。

“屋也在,画也在,人呢?”屋内男子默然瞧着朱素嫃的画像,又喃喃轻叹——他的袍服雪白,一尘不染;他的头发墨黑,衬托出他发髻下珍珠白色脖颈的诗意光泽;他的背脊挺直,好像在这白杨树一样挺秀的身材中,蕴含着巨大坚韧的力量。

这人便是朱麟——保国公长子,朱素嫃大哥!

他清澈的眸子泛着湿润——泪珠儿分明已在他眼眶内打着转,却始终被他控制着未夺眶而出。

最痛苦的是,消失了的东西,它就永远的不见了,永远都不会再回来,却偏还要留下一根细而尖的针,一直插在你心头,一直拔不去,它想让你疼,你就得疼——香消玉损的朱素嫃,便是朱麟心头上的针,更是保国公府阖府上下的“心头针”!

“你明天便进宫罢,圣上当是有事情安排你做”,保国公坐在椅上答非所问——他也没法回答朱麟的问题,“素嫃的事儿,怪不得王睿……”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减掉你的最后一句话,因为惹来是非的,往往都是这最后一句话。

保国公无意当中的后半句话,偏偏便引来了朱麟的“反对”。

“他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他而死,素嫃的死,这王睿又怎能脱得了干系”,朱麟微微摇了摇头,转过身来,“父亲是大人有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肩上能跑马,不去同那王睿计较,儿不是甚大人物,更不是将军与宰相,自是没有必要有着雅量高致,不去同他计较……”

朱麟的这番话,当真能足以证明他真是朱素嫃的亲哥哥:老子瞅你不爽,你他娘便是老子的“敌对人士”——是朋友是敌人,并不由利益关系说了算,而是由个人情绪说了算!

他这脾性同朱素嫃当真是一模一样。

“我招你回京,可不是要你回来同王睿作对”,保国公眉头微蹙,“我老了,已不能替圣上分忧,日后这保国公一脉的重担,得由你来挑了……”

朱麟大愣——素嫃去世,给了父亲沉重打击,他心力憔悴,再也无心朝政了罢!

“圣上即将在朝政上有所作为,这王睿便是圣上欲行新政的得力干将,我将你招回来,便是有意教你大力支持王睿,你可不能会错了我的意思……”

老子让你回来,是让你继承爵位,也去做弘治欲行新政的得力干将——在朝堂上“冲锋在一线,战斗在前线,同王睿做一对亲密的战友”,而不是教你回来专门去寻骠骑将军王睿的茬儿!

你可千万不要搞反了!

小公爷朱麟撇了撇嘴,别过脸去——他这不置可否的表情,已然说明了一个问题:同王睿去做“战友”?啊呸!

保国公看在眼内,微微叹了口气,却是扯起了别的话题:“你是怎样看待我大明勋贵?”

朱麟大愣,不明所以。

“大明勋贵,是大明武人代表,勋贵在朝中的话语权,便是大明武人在朝中的话语权”,莫名其妙的,保国公由弘治即将欲行新政的话题突然又跳跃到了大明勋贵,“如今在朝堂中,勋贵话语权,远远不及文人士官。治国之道,无非便是文武并举,一松一弛,眼下大明文风过盛,武举不兴,以圣上之明,自是要改变这文强武弱的格局……”

大明的勋贵大部都是由开国武将受封而来——保国公这句“大明勋贵,是大明武人代表”,并不为过:朱元璋是靠“武装暴动”起家,朱棣也是靠“武装造反”起家,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这么两场战打下来,自是功成了许多“武将勋贵”。

明朝开国时的勋贵子弟和永乐靖难时的勋贵子弟那时候在朝堂都有话语权——那时的朝堂并不是文官独大,武将一样有地位,而且也不低,是可以和文官分庭抗礼的存在,甚至地位更高,因为武将大多数是贵族,俸禄也比文官高很多(徐达年薪高达一万石,比一品文官高近十倍),这些开国勋贵和靖难时的勋贵子弟代表的就是武将勋贵集团。

朱元璋、朱棣扶持并依靠他们制衡文官集团(朱元璋可能是汲取宋朝武将地位低下的教训,特意建立了一批勋贵武将),但是“土木堡”之变把那些勋贵子弟都葬送了,特别是那些在朝堂有话语权的勋贵子弟,关键是这一死就给蒙古人一窝端了,剩下的传人要不是那些年龄还小的就是一些没权力没才识的,才造成朝堂上逐渐给文官打压得永不翻身。要知道那些勋贵子弟都是朱元璋和朱棣时的有军事常识和有才华的老人后代,而且那些人因为立功多,地位也高,在朝堂上说话也硬气。

当然,文官独大也有明朝的政策问题,但不可否认,勋贵子弟的集体死亡给文官做大留了个大空子,造成朝堂没有有地位和才学的武将领导武将集团抗衡文官,有才识的没地位,有地位的没才识,而且文官也不是什么武将都可以抗衡的,那些开国和靖难时的勋贵地位够高,所以才可以和文官抗衡,别的武将就算有才学也轮不到他说话,因为他们没这身份。

就是因为土木堡,明军的军事人才几乎彻底覆灭。皇帝直辖的中央军队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被歼——后来的京军三大营,完全是在“没有老兵”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当过兵的人就会知道,要保持一支军队的传统与战斗力,“老兵们”是多么重要:他们才是承上启下,延续传统的关键)。

武举不振也是文官作祟所致。因为一旦武举兴盛,武将集团必将人才辈出。能学习军事知识,练习战场技术的,训练军队的人才,一般都是军事世家子弟。这是因为这个军事学习的成本高昂(宋朝有武将不识字的先例),不是普通士子家庭能承担的起的。书香门第世家由于起家和家风以及传承,绝不会放弃自己长项去和军事世家子弟去竞争。既然,我不能和你在校军场同台竞技,那就在制度上让你没前途,让你投入和收获成反比。此后,文官集团创立了兵部尚书领兵制度与巡抚领兵制度,从制度上掌握兵权,压制武将,最终,文官集团通过在制度上做手脚彻底战胜了武将集团。

是以,保国公说“眼下大明文风过盛,武举不兴”,指的便是这么一回事。

这真是一个极其糟糕的状态——任何一个强盛的王朝,哪会出现“文强武弱”的格局?

是以,英明神武的弘治,便要“改变这文强武弱的格局”!

保国公虽是三言两语,但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却是庞大无比,他微微瞅了一眼朱麟,终于跳回了原话题:“是以,圣上这接下来的作为,是为了大明武人,也是为了大明勋贵,你去支持王睿,不但是为了大明复兴,为了圣上宏图,也是为了大明勋贵,为了保国公府……”

保国公府是眼下弘治朝勋贵们的代表,也是武人在朝中的代表。

保国公绕了老大一圈,便是将保国公府的“利益”与骠骑将军绑在了一起——他真是不愿见着他的宝贝崽崽同骠骑将军闹别扭!

“父亲的意思,儿明白”,朱麟面色严峻的点了点头,“不管怎样,儿答应父亲,绝不会给圣上添堵便是……”

保国公先是松了口气,可他稍一琢磨又觉着不对——“绝不会给圣上添堵”?

暗里的意思无非便是:我会鼎力支持圣上的种种新政,但我可没说不给王睿添堵——这二者之间,貌似一点儿也不矛盾:难不成给王睿添堵,便会阻了圣上的新政了?

保国公摇首长叹:罢了,年青人之间,由他们折腾去罢!

“圣上若是欲行新政,革除卫所军制,提升武人地位,势必会惹来满朝文臣反对,届时,王睿那厮定也会政敌满朝”,朱麟接下来道出的这番话,直将保国公听得心底一跳,“满朝文臣联合,如同铁板一块,这样的铁板,往往只能从内部瓦解……”

保国公若有所悟,大愣良久,才露出欣慰一笑——吾家麒麟儿,终成人杰!R114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