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爱大明朝 > 第131章 大战前的布置

我爱大明朝 第131章 大战前的布置

作者:春天的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7:45: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日升日落,云起云散,一日,一月,渐渐接近,偷偷远离……

弘治十三年十月,火筛提兵南下,再寇大同——考验王副总兵的时刻终于到了!

火筛于草原分完了赃,兼且上回南下大同占尽了便宜——经“实践”证明,威宁伯后,大明貌似是无人可抵挡住他老人家南下大同牧马的脚步,他这回索性便将他郭勒津旗的老底:十万铁骑尽皆带了过来“逛大同”!

“上回火筛带了五万大军,只是在大同周边逛了一圈,他这回这般来势汹汹,当是以杀进大同城为目标了”,朱素嫃越来越有职业“OL”范,她一声戎装,面容“高清冷”,“据关外锦衣卫报,火筛此番南下,仍以大同右卫杀胡口为突破口,三日之内,兵锋可达杀胡口关下……”

杀胡口乃大同通往关外的咽喉之地,上百年来,若是大明由大同出兵去往塞外,必会由杀胡口进出;而塞外鞑靼人若是南下大同,也须得路过此地——除此之外,大同以北绵延数百里的便是高山与长城!

王副总兵大手朝着地图一指:“大青山以南的祭旗坡,大同左卫可在其上筑好了土城?”

上回火筛南下,耍了个小聪明:派了七千人去爬山——硬生生的翻越了满山尽是原始丛林的大青山,绕进了大同左卫。

左卫紧靠着右卫,火筛的七千大军一入左卫,便立马去了大同右卫,对右卫杀胡口来了个里外夹攻——任凭你多么固若金汤的关卡,这样攻都攻不下来,那还有天理?

杀胡口一失守,火筛的五万大军便铺天盖地的涌入了大明国境——平江伯当时赶至大同时,面对的便是这么个“烂摊子”。

为了防止火筛再派人去“爬山”,王副总兵一到大同,除了开展“募兵”工作,便是一边着人修复杀胡口城关,一边令大同左卫参将在大青山南麓的祭旗坡再行修建一土城。

大明与鞑靼以大青山为界,大青山北麓为鞑靼地界,地势平坦缓和,南麓为大明地界,地势陡峭——绵延数百里尽是悬崖,地处左卫一带,竟有一缓坡可供人马下山:上回火筛的七千人,便是从此处下山。

可这下山缓坡却并不是祭旗坡:中间隔着一道山壑,与之遥遥相对的,才是祭旗坡——山壑东西横贯上百里,唯有再上祭旗坡才能名副其实的算是“进入”了大同左卫。

洪武年间,大将徐达大军驻扎大同以北的百花坡,祭旗出征,取得了攻取大同的决定性胜利,之后,人们便将徐达祭旗出征的百花坡改做祭旗坡。

大同那“突然染病”的九卫参将的命运,随着王副总兵的折子被朝廷批复结果到达大同,也告敲定——批准“请辞”!

王副总兵按着他之前的说法——由这九卫当中,又挑出了一拨“不会突然染病”的千户来,顶上了“请辞”而回的参将们。

大同左卫的现任参将叫向正军——小伙子高高瘦瘦,忒精神,一看就知道是个“不会突然染病”的人!

“祭旗坡上的土城,标下按着大人的吩咐,时刻都不敢马虎,早已筑成完工,只需将大批火器运入其中,便算得上是固若金汤”,向正君知道前任参将“请辞”的“根本原因”,是以在筑城一事上,确是“时刻都不敢马虎”的!

代王府能动员起来的人力财力物力,确是教众人大开了一把眼界——短短一个月,一占地近千亩的军火作坊便被他整得初具规模。王副总兵却仍嫌代王府的进度还不够快:完全竣工起码还得等上一两月,火筛不早“分赃”完了!?

于是乎,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代王府只得一边修建作坊,一边在陈石头的指导下,开始大量生产“开花弹”——“三眼火铳”就算生产出来,估计也没那么多时间让陈石头教会王副总兵手底下的骑兵来使用,只得将它推后生产。

如此这般的未雨绸缪,总算是能让火筛尝一尝“开花弹”的滋味了!

王副总兵点了点头:“左卫的士卒不动一人,你只需替我将大青山看好便可。此外,大同前后两卫也不动一兵一卒,只需护着大同城的安稳。杨参将的威远卫,我也不抽你一兵一卒,威远堡需得确保杀胡口与祭旗坡一带的粮草军械供应。其余诸将,带着你们的人,三日之内须得给老子齐聚杀胡口……”

众将轰然应诺。

这样一算下来,王副总兵在杀胡口便布着近七万人:九个参将,四个游击营,一个亲卫营——他是决意要将火筛堵在杀胡口关外,不让他跨入大明国境半步!

凭借着杀胡口的城高墙厚,“开花弹”的覆盖火力,以及这近七万人马,若还是守不住杀胡口,王副总兵也觉着只能“自个儿抹脖子”了!

“锦衣卫的人,全撒出关外,火筛一到杀胡口关外,我便要知道他的一举一动”,王副总兵深知“情报战”的重要性,“关内除去留下接收情报人员,其他一个不留……”

朱素嫃撇了撇嘴,却将头扭向了一边。

小方程张大双眼,愣愣的瞧着王副总兵,欲言又止!

王副总兵一恍——小王爷朱充耀这小王八蛋,莫非也将他“撒出关外”?

这厮,顶着他老爹代王爷的一顿暴打,弄了个假身份(藩王不得从军参政,这厮却摇身一变,成了一耕地的“丁小四”),硬是混进了锦衣卫队伍。

除此之外,他当真也是将“不抛弃不放弃”的“二百五精神”发挥到了极致:硬是顶住了王副总兵整出来的“练兵”之法,小身板不但被磨得瘦了二十几斤,兼且被晒得乌漆墨黑,哪还有两三月前那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小王爷”气度,整个儿就一名副其实的“野猴子”,甚或像极了五百年后在山西的“劳动人民”——挖煤的!

代王爷虽然口头上说要和这小王八蛋“断绝父子关系”,可谁都知道这是一句气话——不能当真,也是他代王爷做来给别人看的——防着朝廷知道他的宝贝崽崽竟然做了锦衣卫,从而问罪下来。

可大同城内最有资格让朝廷知道这事的两个人——洪巡抚与王副总兵,都选择了睁只眼闭只眼,谁还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傻啦吧唧的去“让朝廷知道”?

在洪巡抚看来,小王爷这完全是在胡闹:放着好好的代王府世子不干,却偏偏要去讨那锦衣卫差事的罪受——听说王副总兵训练这帮锦衣卫的扁犊子,每日一早先得背着三十斤的砖头跑上二十里地,才能回来吃早饭。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日训练的开始,后边还有许多闻所未闻的“花样”。

再则,世子小王爷做的也只是一锦衣卫的无名小卒,不带兵不掌权的,禀告给朝廷又能怎样?

朝廷无非就是下一道旨意来走个过场,顶多也就免去代王府一两年的年俸——年轻人不懂事,喜欢瞎胡闹,圣上与内阁大臣们都精明的紧,自也是瞧得出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真向朝廷禀告,代王府不会伤筋动骨,且还会记着洪巡抚的这番“尽忠职守”吶!

人洪巡抚可是在等着“致仕”的人了——王副总兵当初同代王府扯皮的事儿他都没心思去管,他还有心思来管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可他这“致仕”的折子递去了朝廷几个月了也没个回应——朝廷既不说批,也不说不批,反正就是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回应了!

因为弘治也有弘治的“考虑”:洪汉这老家伙既是一门心思想着“致仕”,那索性便将他放在大同巡抚的位置上多“尸位素餐”些日子——他走了还得再绞尽脑汁挑个人去(这个人必须得懂他弘治的“心意”),还不如就像他这般“没心思工作”的好(这样更方便王睿那小王八蛋在大同“折腾”)。

王副总兵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然也是有他的考虑——为了女人“掐架”,怎么能去找“大哥”帮忙?

再则,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他王副总兵与朱二小姐只要还在大同,恐怕就得要面对着朱充耀的“骚扰”——让他做不了锦衣卫又能怎样?这小王八蛋难不成就不会继续想别的“法子”了?

朱充耀这死王八蛋,当真是教人头痛得紧!

上回想要忽悠易瓜瓜去狠揍他一顿,结果却阴差阳错的半途而废——吃一垫长一智,打那以后任凭王副总兵如何“忽悠”,只要是将“小王爷”与“伏击”之类的暴力性词语联合在一起,易瓜瓜这厮便一个劲儿的大摇其头!

眼下,他好不容易熬过了“三个月的新兵军训”,难不成真又将他“撒出关外”?

王副总兵当然不是被他“死缠烂打死不要脸”的“执着”所感动——而是将他仍去关外,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就不好向朝廷与代王府交代了:不管他是否违背了宗室“条例”,他的皇族身份可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丁小四调在我身边,来给我跑腿罢……”王副总兵愣了半响,终是只能想出这么个“安排”来——老子他娘一天到晚的盯着你,看你还能对咱素嫃耍出什么花样来?R114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