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爱大明朝 > 第122章 王府祖训

我爱大明朝 第122章 王府祖训

作者:春天的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8 17:45: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先祖代简王(朱桂)在时,也曾造福过大同一方,可他老人家在位时,从来只尊奉太祖皇帝与建文皇帝,这自是引起了永乐皇帝的不满”,朱充耀终于以“毒誓”唬住了朱素嫃,进而开始阐述起代王府这一“牛掰祖训”的由来,“成祖曾赐玺书给先祖代简王,说:‘闻弟纵戮取财,国人甚苦,告者数矣,望弟好自为之……’,又赐敕列代简王三十二条罪状,下令王府不得擅役军民、敛财物,且召代简王入朝,可代简王不去。成祖第二次召他时,在中途把他遣还,把王府的三护卫革去,直到永乐十六年才行恢复……”

朱素嫃一愣:“代简王既是造福一方,成祖怎的又说他‘纵戮取财,国人甚苦,告者数矣’哩?”

她回头瞧着身后还站着几个士卒,便挥了挥手,示意他等退下,只留着方程陪着她——朱素嫃连太祖皇帝都敢“毁谤”,自是不在乎再来听听成祖皇帝的“八卦”,可这种事,还是不要让“外人”知道的好。

“欲加其罪何患无辞”,朱充耀缺了的两颗门牙分外打眼——嘴一张便能让朱素嫃瞧得一清二楚,“永乐皇帝敢将建文皇帝赶跑,再来诬蔑一代王府又算得了什么?他这完全是黑白颠倒,是非倒置,不过就是瞧着代简王不大愿意搭理他,心内有气而已……”

永乐即位之初,其皇位的“合法性”确是不怎么能得以“公认”:他打着“靖难”的旗帜起兵——“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可他娘的太祖才去,建文一朝谁又是“祸乱与奸臣”?没有!

是以,他这所谓的“靖难”,天下之间,哪怕是个瞎子都能看出来他是在干什么——争夺皇位罢!

代简王“不大愿意搭理他”,也属正常。

“……可他第二次招代简王入朝,中途却又将代简王遣返,你道他是良心发现,不愿再行冤枉好人么?”朱充耀扭头喷了口痰,“代简王造福大同一方,甚得大同民心,成祖皇帝这次召代简王入朝,终于激起了大同民愤,迫于此点,成祖才不得不这般做法……”

“召代简王入朝”,便会“激起大同民愤”?

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皇帝们想要“做掉”某某大将、某某王爷之前,都会有一惊人的“相似之举”——召你入朝!

一不过生日,二又不办酒宴,平白无故之下召你入朝,你道皇帝们整天都是吃饱了没事干,真是想你想到要发疯了么?——恰恰相反,他们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尤其是像太祖、成祖、弘治这样的“工作狂”,一天到晚可真没什么闲工夫,毫无缘由的去“召见”谁。

在你的地盘上将你“做掉”,自是大为不便,以“入朝召见”为由,将你忽悠进他的地盘,这他娘就方便多了——他为刀俎,你为鱼肉,他想横着切便横着切,想竖着切便竖着切!

代简王也不是个蠢蛋:成祖皇帝第一次召见他时,他就不去——老子病了!

可“生病”这种事,可一不可二——你他娘老生病,也说不过去罢?这不又将成祖皇帝在当蠢蛋搞了!

是以,第二次召见,代简王不去也得去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您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呐!

可代简王前脚刚走,大同巡抚的“小报告”便送到了永乐皇帝的桌子上——大同百姓齐聚代王府,翘首以待代王平安归来。

永乐一朝,为了防止他的兄弟侄子们“以他为榜样”,便加强了对藩王的监视控制:藩王一举一动,地方官都要及时上奏,否则,有关官员全部从重杖罪!

永乐得到这么个消息,自是得黑着脸将代简王“半路遣返”。

“……可代简王回了王府,见了这么个状况,便吓了一大跳”,朱充耀哭着脸,“大同百姓本也是一番好意,可他等这般做法,不是在越帮越忙,只会教成祖皇帝重新考虑着该怎样才能将我代王府连根拔起么?”

朱素嫃不明白军需供给的“配给制”与“采购制”之间的区别,但这种政治上的“门门道道”,她却是一点即透——你代简王不怎么愿意搭理成祖皇帝就算了,还他娘的这般得民心,你让成祖皇帝怎么想?他还能不能愉快的做皇帝,愉快的睡觉了?

她点了点头:“百姓们想法简单,自是揣度不了帝王心思,他等这般做法,确是只会教成祖皇帝更为猜忌代王府。”

“此其一”,朱充耀又抹了抹嘴:缺了两颗门牙,又说了这么多话——鲜血拌着口水老他娘往外流,“其二,成祖皇帝即位后,为防止‘靖难’再现,不但大肆限制藩王活动,且还大行削藩……”

永乐即位后,对他的兄弟侄子们,制定了一系列约束制度,其中更不乏“奇怪、苛刻”之举:如二王不得相见,不得擅离封地;王府发放一应事务,地方官要立即奏闻,必待钦准,方许奉行,否则治以重罪。王府官亦改用高年不第举人、落职知县等担任,成了位置闲散之地。——这些都还说得过去!

最他娘让人“抓狂”是:即使出城省墓,也要申请,得到允许后才能成行;如无故出城游玩,地方官也要及时上奏,否则,文官直至罢官,武官降级调边疆……

毫无“人性化”可言了!

至于“削藩”方面,他做起来也是“大张旗鼓、得心应手”:建文帝的三个弟弟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尚未就藩,朱棣就将他们降为郡王并让朱允熥、朱允熞就藩,但当年就将二人召到燕京,废为庶人,禁锢于凤阳,只留朱允熙给朱标奉祀。

或以谋反等罪名,分别削去藩王们的封爵、属官、护卫,取消统领驻军的权力,如借故削去代王、岷王的护卫、官属,齐、谷王先后被废为庶人;或者将要塞地区的藩王迁入内地,如宁王朱权迁往南昌……

朱棣这么一整——由于宗藩条例多,宗室动辄得咎,藩王势力经过多次、多方面的削夺之后,已绝对不能与皇权对抗,皇族内部武力夺位的可能性正逐渐消失。那些好饮醇酒、近妇人的藩王,因其对朝廷没有威胁而被称为“贤王”,受到奖励。宗室成了不农不仕、啖民脂膏、被软禁于封地内的典型寄生阶层。

伟大的朱棣,伟大的永乐皇帝!

“……为免去成祖皇帝对我代王府的猜忌,更为能将代王府于成祖皇帝的削藩浪潮中保下来,先祖代简王便干脆一反常态,由‘造福一方’变作‘祸害一方’,且还将此作为祖训,严令代王子孙不得行任何‘造福大同’之举……”

高!

牛掰!

朱素嫃不服不行:代王府于大同一地名声烂完,成了大同百姓们眼中的“一坨屎”,成祖皇帝便也懒得来注意代王府了——这么“一坨屎”,明显对皇位构不成任何威胁!

难怪自代简王朱桂以来,代王府恶霸层出不穷的“光荣传统”与“光辉历史”便从未出现过“断层”现象,原来竟是这么一回事儿……

“如此一来,先祖代简王不但果真得以寿终正寝,代王府在他老人家的这条‘祖训’之下,竟也繁荣昌盛至今”,——只管“纵戮取财”,不管散财去“造福一方”,大同又没有人能拿它咋滴,代王府能不“繁荣昌盛至今”么?朱充耀面色古怪,不知当笑还是当哭,“代简王还说,‘这般一来,也不算是受了永乐皇帝的诬蔑,岂不甚好’……”

代简王朱桂,这“自污自保之策”,当真是名副其实的没有受到成祖皇帝的“冤枉诬蔑”:我明明没有“纵戮取财,(致使)国人甚苦”,你却硬是要这般说,那为了“证明我的清白”,我便干脆就照着你说的去做罢——坐实你给老子定下的“罪名”,老子也不算是受了“诬蔑”!

朱素嫃听明白了,可她继而又皱着眉头:“永乐一朝的事儿,都过已去了几十年,代王府的这么一‘祖训’,按理说也没有必要再行延续了罢?可我见着代王府,却似是要将这‘祖训’继续不打折扣、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咧,这总归,是不好的罢?”

朱充耀点了点头,继而又摇了摇头:“从恶容易从善难,大同一地,我代王府百年老字号的‘名声’,早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哪能轻易便能转变大同百姓们对我代王府的这一‘看法’与‘认识’?”

“再则”,朱充耀双摇一眯,突然又露出一副“贱兮兮”的模样儿来,“这么条‘祖训’,遵循起来,于我代王府而言,貌似是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那我等又为何不去‘遵循’,却反而要自讨亏吃的花费大力气去改变大同百姓对我代王府的‘看法’?没道理要这般做罢!”R114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