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49章 不可偏废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49章 不可偏废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28: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孙权坐在殿中,看着沉默不言的臣子们,心中竟也泛起了一股说不上是无奈还是忧愁的情绪来。

想他十八岁统领江东,无师自通,戡乱肇业,终成帝业,成年之后也未遇到这么多麻烦。怎么到了孙登这里,贵为太子、又有重臣名士相佐,竟又被士人洗脑,成了这么个讲‘道理’的储君?

“你们怎么都不说话了?”孙权再度开口。

是仪拱手答道:“陛下,既然太子在武昌与陛下分离,长此以往,子不见父,仅凭书信沟通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做个好储君,如何领悟王道霸道,这些事情大将军教不了,太子宾客们也教不了,还是要陛下亲授才成!”

“让朕亲自教授吗?”孙权起了几分犹豫,又问道:“荆州远离建业,若没有太子这种半君身份之人坐镇,哪怕宗室也不妥当。朝中诸大臣中,莫非就没有能替朕去教导太子的人吗??”

胡综此时开口说道:“陛下,潘少府如何?”

“潘承明?”孙权看向胡综。

“正是。”胡综点头。

孙权端坐殿中,面色依旧冷峻,俨然还在思索之中。

吕壹似乎看出了孙权的纠结心态,拱手行礼道:“启禀陛下,陛下召臣返回的急,臣手中还有一封密报没来得及交给陛下。”

孙权抬眼斜了吕壹一眼,吕壹会意,弯腰小步走上前来,双手将文书递给了孙权:“陛下,这是臣寻访长沙郡中,在临湘、浏阳、醴陵三县巡视之时得来的情报,还请陛下过目。”

孙权没接,而是看了看胡综:“伟则来念!”

胡综点头上前,从吕壹手中取过了这一卷文书,只是大略看了几眼,便开始心惊了起来。

“陛下……”胡综有些吞吞吐吐:“这卷文书,内容有些,有些不适合臣来读……”

吕壹是何等样人,孙权还是清楚的。用吕壹做校事就是为了让他做脏活,若他不咬人了,那还留他何用?这封文书里写的事情,若胡综不犹豫,孙权也是知道大约写了些什么的。

“伟则尽管来读,无妨!”孙权大手一挥。

“是。”胡综忍下无奈之感,清了清嗓,而后读了起来。随着胡综的陈述,不仅胡综自己的脸色不好,就连是仪、徐详都面露尴尬。

文书中写的种种,俱是临湘、浏阳、醴陵三县长吏所为不法、残害百姓之事。

临湘县是骠骑将军步骘的封地,浏阳县是少府潘濬的封地,而醴陵县是丞相顾雍的封地。按照吴国的制度,封了县侯之人可以在县内派驻官员,负责税收、执法等事,在自家封地中权力极大。而顾雍、潘濬、步骘三人的属官犯罪,他们三人也难逃其咎。

但问题是,多收些税、执法不公、稍微残害百姓,在吴国根本算不上什么事情,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在六年前败了皖城这一仗后,孙权只用了一年多便重新恢复到了十八万兵的庞大军队。

如此快的恢复,带来的是对百姓和民众的加速掠夺,孙权不是那种长在深宫里、不习庶务的君主,他清楚明白自己治下是个什么样子,而顾雍、潘濬、步骘这三人属官的作为虽然与律法不合,却也和一般的常态差不多,甚至比许多武将的奉邑还要好些!

要不要借着这件事情搞人,就成了一个难以抉择的事情。

“陛下,长沙三侯的属官有罪,并非大臣有罪。”是仪拱手,试探性的说道:“国家初立,臣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遣人斥责一二就可,此事还是不宜过度声张。”

“臣也附议。”胡综开口:“还请陛下以朝政稳妥为要,将此事暂时留在禁中。”

而吕壹却事不关己一般,低着头,一句话都没有说。

他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搞出来长沙三侯的黑材料,也只是去一趟长沙附带着的事情。他只管做,用或者不用就是孙权自己的事情了,他还无从置喙。

孙权深吸一口气:“子羽和伟则所言有理,朕晚些会遣御史去斥责三人,责令改过。至于潘承明,就让他担任太子少傅,前往武昌,监督太子德行处事。晚些让他入宫寻朕,朕要亲自和他商谈太子之事!”

“至于刁嘉和刁玄二人……”孙权面色冷峻,伸手指了指徐详:“吕校尉和右执法一同去一趟武昌和江夏,为朕将刁嘉、刁玄二人带到建业,朕要亲自讯问他们!”

“谨遵陛下旨意!”

“臣遵旨。”

二人前后应下。

……

如今天下鼎立之势,曹睿所在的寿春和孙权所在的建业,中间只隔了一条大江、一个淮南郡,只有四百里远。而这两位君主齐在扬州,倒是显得蜀地成都刘禅和诸葛亮这对君臣,离着天下的中心地带愈发远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魏与吴中间只隔了一个淮南,有着诸多水系的帮助,淮南和大魏中原、河北这些人口稠密的辖区联系紧密,大规模低成本运输成为可行之事,就拿眼下来说,若拿寿春、建业作为两端在舆图上画一个圆圈,圈中的军队至少在十五万以上,这还是未大规模集结的结果。

而蜀汉这般,全国上下如今也只不过八万兵。蜀道艰难,隔住的不仅是诸葛亮率军北伐的路,也隔绝了魏军南下。

隔了数月之久,诸葛亮带着相府随员,也终于回到了成都城外。

并非诸葛亮有意拖延,而是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相府南移回到成都,与此前留在白水之时相比,带来的必定是指挥时间的延长。

诸葛亮不辞辛劳、勤勉用事,亲自带着一众府属先后去了阴平、巴西两处,观察地势、安排军略,留下了许多预案,为王平和吴懿在各自防区的驻守做了充足的指导。一来一去,加之略显庞大的相府调派起来需要时间,故而回到成都的时间也一应向后拖延。

这几个月中,成都城里的官员甚至还传出了许多怪话,什么丞相恋栈权位、不愿归成都之类,但这些风言风语,在诸葛亮率相府到达绵竹的时候,就已经在城中销声匿迹,等到诸葛亮回返成都,这些人就都变成了和和气气的好同僚、好下属了。

诸葛亮躬身一礼:“陛下亲自出城来迎臣,这实在不妥,君臣之礼不可偏废。若有下次,陛下安坐宫中,等臣入宫拜见就是。”

刘禅笑了几声:“若是旁人,朕定不会来的。若是相父,则一切都好说。还请相父与朕同车共乘,速速入城。”

“好。陛下请。”诸葛亮神色平静。

“嗯。”刘禅应下。

马车摇摇晃晃,在前面鼓吹的开道声中随之入城。刘禅刚一坐下,便向诸葛亮解释了起来:

“相父,其实朕也并非一定要相父回成都,只是朝中其他臣子所说之事,倒也不无道理,相父在成都处理政事,确实比在白水要方便许多……”

诸葛亮微微笑着,似乎并不急着打断刘禅发言,而是等刘禅说完停下后,才开口说道:“陛下,臣在白水也好、在成都也好,这件事怎么说都有道理,又于国事无损,该怎么安排就看陛下的心意了。往后若有这种事情,陛下衡量妥当之后,也可一并处理,不必担心其余事情。”

“嗯,相父说的对。”刘禅竟又轻叹了一声:“朕惟独只担忧一点。相父不在白水,若魏军来犯又该如何应对?魏延、吴懿、王平三将都能挡住魏军么?”

诸葛亮缓缓捋须,从容说道:“陛下还请放心,如今安北将军王平领六千人镇守阴平、镇北将军魏延领二万人镇守白水、征北将军吴懿领八千人镇守巴西,凡此三万四千兵,皆是大汉精锐,若论起战力来,可如往日五、六万兵一般,用来防御魏兵绰绰有余。更别说成都到白水仅仅只有八百里,急行军十日可至,若有事端,完全来得及动作。”

刘禅不住的点头:“这就好,这就好。既然相父说这三人稳妥,那这三人就必然稳妥。”

“朕此前常常在想,若能给相父十万兵,是不是相父就能领兵直趋关中,扫平魏贼了?蒋公琰为朕讲解过此前大汉的全部战事,朕看丞相此前每次失利,似乎都是由于兵力过少之故。若能有十万兵,兵力充足,则必能取胜,丞相之能朕还是绝对放心的!”

诸葛亮听罢刘禅此语,竟也犹豫了几瞬,整理了一下语言,方才开口说道:

“陛下,关于北伐之事,臣这几个月也想了许多。蒋公琰、费文伟及朝中群臣的谏言,臣也都悉数听到了。纵然北伐之事艰难,但臣还是要做,并且今年入冬就打算再度北伐。”

“再度北伐?”刘禅也随之吃了一惊:“丞相都回成都了,怎么今年还要北伐,这是要打哪里?”

“伐武街。”诸葛亮平静说道:“对于大汉来说,忘战必危,即使无有战果,也还是要北伐的。臣自将三万兵北上,若敌军交战,臣有必胜无败之理,若敌军不战,臣亦能安稳退回,还请陛下勿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