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15章 军情分派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5章 军情分派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28: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唐咨?”曹真扭头看向董昭:“董公,我此前久在关西,对这些细枝末节不甚知晓。确有此人吗?”

“有。”董昭答道:“中书侍郎隐叔平此前从武昌探回的军情之中,记载过唐咨此人,称其在吴国水军之中为偏将。”

司马懿也捋须说道:“我亦记得此人姓名。黄初六年利城郡兵蔡方叛乱,东海太守徐质被害。先帝遂遣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二人征讨,遂平东海之乱。”

“当时段昭给先帝的禀报中称,唐咨后来亡入海上,而后不得踪迹,想必也能与之对上。”

曹真点了点头:“子扬说得对,世上没有这般巧合的事情,吴军断然不会凭白无故来攻利城,定是与这个唐咨脱不了干系。”

“若我没有记错,这还是吴军第一次从海上进犯大魏,不可大意。大魏如何迎战也是头一回,此战胜负关系甚大。”曹真环视一圈:“诸位当与我一同觐见陛下为好。”

“好。”董昭捋须应道。

陈矫也开口说道:“大将军所言极是。”

司马懿也在一旁点头。

四名阁臣和刘晔一同出了内阁的门,朝着不远处的书房走去。走在几人最前的大将军曹真抬眼望去,书房门口左右两边束手站着钟毓和诸葛绪两名散骑,似乎是在看门一般,与寻常之时并不相同。

那便是有人在书房里了。

走近之后,曹真随口问道:“稚叔,陛下可在书房内里?”

“禀大将军,陛下在内。”钟毓拱手答道。

曹真捋须颔首:“那好,稚叔速去通禀一声,我等阁臣和枢密有事要觐见陛下。”

不料,钟毓面上却露出了一丝犹豫之色:“大将军,陛下正在书房读书,若不甚急,不妨等上一等?”

曹真眉头一挑,朝着紧闭着的门内一看,没说什么。董昭与司马懿也同样无话。

而陈矫却开口问道:“钟侍郎,吴军从海上入寇东海郡,这等军情堪称紧要,还需速速应对为上,还是通禀一二吧。”

“陈公稍待。”钟毓与一旁的诸葛绪对视一眼,又朝着陈矫略一拱手,小心叩门而入,留诸葛绪继续守在门外。

书房之内,曹睿正在与崇文观学士管辂交谈,见钟毓进来,曹睿只是伸手略略一指,示意钟毓站在门边。

“此事还有没有修正的法子了?想些办法禳解一下能否可行?”曹睿又继续着对管辂问道。

“有倒是有,只是此类除了迁坟别无他法,鬼神之法又不足信,恐惹人非议。”管辂语气笃定的说道。

曹睿默然。

就在去年年初,曾任荆州刺史的毌丘兴在洛阳薨逝,葬于黄河以南的河阴县。毌丘兴有大魏侯爵在身,又任过一州刺史,加之儿子毌丘俭又位子紧要,故而葬礼也算隆重。

河阴离洛阳并不算远,管辂去年冬日之时经过河阴,恰好路过毌丘兴墓地附近,望其阴宅地理,顿觉不妙,回到洛阳给远在洛阳的皇帝上书说明了此事,曹睿于是传了口谕,命管辂亲来寿春说明此事。

按照管辂的说法,毌丘兴的墓地乃是极凶之处,定会祸及子孙。玄武藏头,青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备,法应灭族。

毌丘兴的子孙是谁?自然是毌丘俭。

曹睿虽说并不迷信,也不信什么神鬼之说。但就如同后世的普遍观念一般,神鬼宗教可以不信,可要是谁说谁家祖坟没有选好、会为子孙招祸,心中还是会半信半疑的。

风水嘛,与宗教并不等同。

可关键中的关键,还是由于此事是关系到毌丘俭的。旁人不知晓也就罢了,曹睿心中却明白,原本历史中的毌丘俭下场并不好,反对司马氏起兵失败之后,身死族灭,正和管辂之言应上了。

曹睿是断然不会再让毌丘俭经历此厄的,就算是为了消除心理暗示,曹睿也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举手之劳罢了。

曹睿犹豫了几瞬,吩咐道:“既然迁坟就能解决,那此事朕就交给你了。管学士,待你返回洛阳之后,到北邙寻得一处好阴宅,再与朕上表说明,到时朕会安排此事。”

“臣谨遵陛下旨意。”管辂躬身一礼:“不过按照北邙地势,陛下想为毌丘家择个什么样的阴宅?”

曹睿目视管辂,管辂出言解释道:“陛下只需与臣说个大概即可,臣自会按陛下的旨意去挑选。”

“选个适合公侯的好阴宅即可。”曹睿语气平静的说道:“你这两年在崇文观做得不错,待此事完毕,到尚书台的礼部补个实职的郎官吧,身上崇文观的学士依旧兼着。”

“臣谢陛下恩典!”管辂跪地长拜。

“好,且回洛阳吧,此事勿要声张。”曹睿吩咐了几句,抬头看向钟毓:“稚叔,送管学士出宫。”

“臣领旨。”钟毓拱手行礼:“陛下,阁臣们和刘枢密在书房外面候着,说有军情禀报。”

曹睿摆了摆手:“让他们一并进来吧。”

“是。”

管辂随着钟毓从书房出去,这让门外候着的臣子们都顿感惊讶。管辂向几名重臣略略行礼之后,快步走出。

曹真看向董昭,小声问道:“此人是崇文观的那个方士管辂吗?”

董昭略略点头。

“此人怎会来此?”曹真又问。

董昭嗤笑道:“老夫和大将军知道的同样多,大将军还是自去问陛下吧。”

几人入内各自行礼入座,曹真开口问道:

“陛下,方才从书房中出去那人可是管辂?此人怎会在此?”

曹睿双手从桌案上捧起一本手抄的纸质书来:“管辂来寿春给朕献书来了。写了两年,上月终于写好了,故而朕叫他过来交给朕。”

“不知管辂有何高作?”司马懿脱口而出。

曹睿笑笑:“寻常经义管辂并不甚懂,但他素善占卜,深通周易,故而朕让他写了一篇讲解周易和占卜的书籍。”

“周易六十四卦,占卜要用何法,每一卦当作何解,终归是有依据、而非信口胡说的。朕已命管辂将他占卜和解卦的知识记录成书,都在这本《周易通灵诀》里了。”

“司空可以看看。”

曹睿都把手中之书给举起来了,司马懿见状也只好上前行礼后接下,大略翻看了几眼之后,又递给了陈矫。

刘晔此时开口说道:“禀陛下,吴国水军浮海北上,四日前进犯东海郡利城、朐县两地,贼兵至少有四、五千人,不可尽知。徐州刺史薛悌已经从下邳督州郡兵五千往东海郡郡治郯城去了。”

按照朝廷法度,州刺史只负责民事,军事由各郡都尉管辖。但在遇到贼寇或者外敌之时,可以自主开展防御。薛悌此番领五千兵去东海郡,就是依照这条规矩来的。

曹睿听罢,冷笑一声:“吴兵自海上来了?朕还没找孙权的麻烦,孙权却又来挑衅。此前吴兵浮海来攻过吗?”

刘晔回答道:“回禀陛下,这是吴军首次从海上来攻,并无先例。”

曹睿又问:“那大魏以前可曾有过与海上来敌对战之事?”

刘晔拱手道:“如吴国这种入寇并未经历过,唯一相像的只有两件事情。”

“其一,建安初年之时辽东公孙康派将领柳毅浮海来攻青州,取了青州东莱、北海二郡沿海之地,后来在建安十年的时候,武帝遣张辽击破贼兵,收复失地。”

“其二,张郃、乐进、李典三将在建安十一年时征讨青州海贼管承,将其逐出陆上。管贼据称居于海岛之中,再未归返。”

刘晔拱手:“陛下,历来大魏与海上来敌或者贼寇作战只有这两件事情。到了黄初和太和年间之后,更是无有此类事情发生。”

曹睿敲了敲桌案:“既然薛悌已经率下邳兵去了,五千步卒加上东海郡的两千步卒,想来应付一二也已足够。不若从寿春再派些骑兵过去?”

曹真拱手问道:“若论骑兵,如今大魏中军皆随陛下来到寿春左近。臣以为派个三千、五千骑兵也就足够了,再多无益。”

董昭在旁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此等事端还不至于动用中军。不若命虎牙将军夏侯献领扬州外军骑兵前去御敌,也已足够。”

“臣以为,让其率五千骑兵过去足矣。”

曹睿点了点头:“那就按董公所言吧。”

刘晔在旁说道:“陛下,臣方才与大将军和董公说过心中一则猜测,中书隐侍郎曾说吴国有一偏将唤作唐咨,就是黄初六年利城县叛乱时逃亡之人。此番吴军入寇利城,如此巧合,定然与此人有关。”

“管他唐咨又或是谁,就算孙权本人来了又有什么干系?”曹睿冷哼一声:“不过既然孙权第一次跨海来攻,那么之后也定会有二次、三次。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诸卿,该如何应对这类为好?”

曹真开口道:“陛下,眼下徐州的兵力都在彭城和下邳两处,东海郡以及广陵除淮阴外的各城尽皆守备空虚。臣以为莫不如在徐州沿海诸城各自屯兵以作守备,以免再有此番利城和朐县的临危之事了。”

“臣以为不可。”陈矫拱手发声,众人的目光也都聚在了他身上。

曹睿起了几分兴致,笑道:“陈卿有何建议?”

这还是陈矫入阁之后,在书房议政中的第一次发言。

陈矫道:“陛下,臣家籍贯广陵,少时对海盗之事就颇为了解。海上入寇,仅仅在城中驻防用处不大。若贼兵大起,城中军队又不得外出,只能坐看贼军抄掠乡野与百姓。”

“那当如何?”曹真肃然看向陈矫。

“大将军所言的思路是对的,守江应当这么守,只不过在海边不适用罢了。”陈矫朝着曹真略微拱手,又看向皇帝:

“陛下,若要从海上长久御敌,臣以为只有两法。”

“说来!”曹睿指了一指。

陈矫道:“要么将海边百姓尽皆向内陆移居,使海上而来的贼兵不得掳掠。要么就派水军在海上与之主动交战,使其再不敢来!”

“大魏水师都能航行至倭国了,在徐州海边驱逐吴船,想必也非难事。”

“刘卿,水军可以出动多少?”曹睿看向刘晔。这般具体的细节,还是要问事无巨细统揽枢密院事的刘晔,曹真、董昭二人对这种技术性的细节未必清楚详尽。

刘晔想了一想:“陛下,臣以为不若派出乙型艨艟二十艘前往即可,需要约三千水兵。海上宽阔,与大江不同,难以遇上和接舷作战,努力将其撞击驱逐便是。”

曹睿微微点头:“那好,就这个数字吧。传旨,令楼船将军曹植督水军即日沿淮水东下,再令虎牙将军夏侯献两个时辰后率骑兵出发,不得有误!”

“遵旨!”刘晔躬身行礼,众臣子也纷纷站起行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