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69章 君子如玉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69章 君子如玉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28: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秦州,武都城。

对于大多数寻常士卒来说,他们获取信息的通常途径,就是自己直属军官的说教。

但也有例外。

攻取阵地也好、攻克城池也罢,打了胜仗是极好分辨的。

刚刚拿下武都城的蜀军魏延部,就处于这样一个气势如虹、军心可用的情况。更别说,此取武都乃是驻守城池的魏军骑兵自己遁逃,取城时的山呼声就能代表一切。

十六日夜,镇北将军魏延在城中举行军议。武都城荒废日久,魏国这二年间也无余力对其修缮,城中房屋大多破败不堪,惟有最外层的城墙算是有些效用。

八千蜀军入城之后,仍然居于军帐之中,无房可用。

中军大帐之中,魏延、刘邕二将与费祎、李严二参军分席坐好。

刘邕字南和,也是一位蜀汉朝中的宿将,与魏延同为荆州义阳郡出身,二人一同随刘备入蜀屡立战功。在夺了益州之后,一直担任江阳郡太守之职。

两年前用兵之时,刘邕一直在后方为官,此番也是被诸葛亮征调了出来,领三千士卒,归属于魏延指挥。

借着军中资历和与魏延同乡的身份,刘邕算的上是魏延在军中为数不多的要好之人。

魏延上身挺直、顾盼自雄,略带笑意的看向三人:

“南和、文伟,李公,今日你们三人与我一同巡营,军心士气尽皆充实。”

“祁山之地,除了南和与李公此前没有来过,我与文伟之前都是走过的。从祁山至武都,区区一百二十里,张郃明晚或者后日便会抵达至此。”

“有城池为靠,地形山势又利于埋伏,我意在此伏击张郃一番,再按照丞相的军令从容退却,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南和?”魏延看向了帐中另一领兵之将。

刘邕笑了一声:“无可无不可,依着丞相军令,我部归属文长调派,那我自按着军令去行就是了。”

这般说辞让魏延极为满意,随即又将目光挪到费祎、李严二人的身上。

“文伟和李公怎么看?”

费祎没与魏延对视,微微垂目似在思考着些什么。李严停了几瞬,想了一下,开口问道:

“文长,不如还是稳妥一些,明日一早就撤吧,按照丞相军令执行就好,勿要再生事端。”

魏延之所以弄这个军议,本意就是做个样子。若来日得胜后班师回朝,也能在朝中留个佳话。刘邕肯定听他的,魏延心中明白,费祎是参军,只管参赞不管执行,而且也向来与他为善,想来也不会拒绝。

唯一的变数就在李严身上,却不料李严当真反问了起来。

我同你做个戏码,你倒当真了起来??

魏延本来带着笑意的面孔瞬间变冷了下来,眼皮一耷,向李严的方向斜斜看去:

“李公此言,我就听不懂了。李公想要稳妥,是怎么个稳妥之法,又不想生什么事端出来?”

李严不是蠢材,听得魏延言语之间带了些不善的意味,连忙解释道:“文长,我非有他意,只不过丞相此前令文长夺城之后再撤,稳妥为上,还是不与魏兵交战的为好。”

“不交战?”魏延冷笑一声:“建兴五年北上争陇之时,李公在哪?去年两番攻沓中和阳平关时,李公又在哪?要依着我说,天时、地利都好,不在城北拿张郃立威,那才是误了国家正经军事!”

虽说魏延一口一个‘李公’叫着,但这二字背后的轻视之感,却是显露无疑的。李严这两日感受得多,今日也终于再难忍受。

我乃先帝托孤之臣,虽说有了些波折,但陛下贬我三月后尚且复用,丞相也亲命我为参军,竟被你一魏延几番折辱?

李严面上也不好看,脸拉下来从席上站起,束手看向魏延:

“魏将军不必再在言语上与我针锋相对,丞相军令如此,我也只是与你分说一二,这又是何必呢?”

魏延见李严非但不让,反倒怼起自己来,转而阴阳怪气的讥讽道:

“能战不战,畏敌之举!我又哪里不遵军令了?”魏延又冷笑了一声:“莫要拿丞相军令压我,也不知是谁屡次不识大体,被丞相亲自上表贬斥!”

“你!”

李严一时气急,捂着心口有些喘不过来气,胸膛起伏一阵,站立不稳,眼见就要倒下,坐在一旁的费祎见状赶紧将李严扶稳。

“哦?这是又开始要做戏了?”魏延接着追加了一句话。

费祎侧脸看向魏延,略带焦急的低喊:“文长且让一让吧,你领此处军事,出兵就好,又何必与李公多言呢!”

魏延此刻方觉有些不妥,尴尬的看了几瞬后,又与刘邕对视一眼,站起身来说道:“劳烦文伟照应着些,我去巡营。”

说罢,径直走了出去,刘邕不愿多惹是非,告了声罪,也随魏延身后一并走了出去。

费祎独自一人守在此处,虽说此前他也建议过诸葛亮隐诛李严,但那是出于公心、让丞相来为。而此刻李严倒在自己身旁捂着心口,这个麻烦,他又如何肯担?

躲,费祎肯定是躲不过去的。

费祎跪坐李严身旁轻声安抚,过了半刻钟左右,李严这才缓过神来,眼中竟闪着些泪光,咬牙切齿的说道:

“气煞我也,李严此生何时受到过如此折辱!”

费祎小声安抚道:“李公受了委屈了,待此处打完回军与丞相汇合后,我自去与丞相说明,请他责斥文长!”

李严看了看费祎,却终是没有回应,连叹息都没有,而是重重的闭起双眼,将眼中仅存的一丝泪水挤了出来。

第二日,魏延率军在外等了许久,终是没等到张郃之军。

当晚,李严来到魏延帐中,甫一开口,便让魏延吃了一惊。

“文长,昨日之语是我无心之失,因此特来向你请罪。”

说罢,李严躬身向着魏延行了一礼,魏延错愕几瞬,随即快走上前,将李严轻轻扶起。此刻魏延复杂的心绪中,除了压服此人的畅快外,也起了几分养名的心思。

那就自然要做些姿态了。

魏延把住李严的双臂,笑道:“谈什么请罪不请罪的,李公与我同朝为官,勠力为国。昨晚我说话也冒失了些,无心之失,李公不会罪我吧?”

李严微微低头:“是我之错,哪能推脱给文长呢?”

“今日魏贼不至,想必明日就该来了。我在此处空食国家俸禄,却无一用,明日交战还请准我随军上阵,以报国家!”

“哈哈哈哈,李公终于是想通了。”魏延大声笑了几声,而后从容说道:“那好,明日李公就随着冯司马去明日城北山口处,待魏军前军进入之后,稍稍阻敌即可。”

“魏贼兵多而我兵少,挡是挡不住的,对其稍微杀伤提振军心就可。”

“文长放心,我知晓了。”李严从容点头,目光坚毅。

直到第三日午时,张郃军队才到达了武都城北六里处,再向南一里沿路翻过一处山脊,前往武都城的道路就可以畅通无阻了。

秦州多山而少平地,武都城所在之地也是一处山间谷地。

参军陈凭督四千士卒为前锋,见得此状,在此处停住,派出传令兵向后方三里处的征西将军张郃禀报。

此刻,西侧矮山的山梁之后,一千蜀汉士卒在此戒备多时了。

“禀司马,魏军已至山口以北一里处,在彼处停住,似在等着后军赶过来。”一名士卒抱拳禀报。

“嗯。”冯司马应了一声:“且稍待,若魏军动了,速来禀报。”

“遵令!”

士卒走后,站在冯司马身侧的李严,捋须看向此人:

“冯司马,敌情如火,必需细察。我亲往斥候之处看看敌军形势,再来与你分说。”

魏延是镇北将军,十余年前就做了汉中都督,在李严面前拿腔作调还说得过去。他不过一千石司马,又哪敢在李严面前多说半句?

冯司马想了一想,拱手回应道:“若李公愿去,上前看看倒也无妨。”

“好。”李严捋须以应,牵着自己的马,沿着林间小道向斥候的方向走去。

十名斥候聚在此处,见李严过来,也一时不知何意。他们不知此人是谁,只知自家司马对此人尊敬异常,因而也只是问候了几句。

李严沉声说道:“我奉魏将军之命至此,要去劝降彼处魏军。你等若看我入了魏军军阵,再向冯司马回禀,勿要误了军国大事!”

“都明白吗?”

斥候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劝降敌军这种事又岂是他们一群小卒可以进言或者置喙的?

为首一名中年模样的士卒抬起头来,朝着李严躬身行了一礼:“还望尊驾保重。”

身后数名士卒也有样学样,同样行礼了起来。

上午的天光穿过林间枝杈,一条亮光斜斜的照在李严面上。

李严站在亮光之中,看着树木阴影下朝着自己行礼的士卒们,一时间竟有些恍惚了起来。

刘表、刘璋、刘备……

李严曾仕官的三位主君,他们的面孔竟一时在李严的脑海中闪过,可最终落在目光下实处的,还是眼前这十名士卒。

听这名中年士卒的口音,竟也是南阳口音,似是自己乡人。身后的士卒应也只有二十岁左右,想来都是前年大败之后,在蜀中各郡新征的士卒,脸庞仍显稚嫩。

荆州籍贯的士卒,在汉军之中还有多少?二十年蹉跎,换来的都只是流离,最终又得到了什么?

李严鼻头一酸,竟有了些泣意,只好强行忍住,左手扯住马缰,向中年士卒的方向走了几步。

“你是南阳人?”李严问道。

中年士卒咦了一声:“尊驾怎么知道?我是南阳冠军县之人。”

“你与我是乡人。”

李严微微点头,右手从怀中摸出一物,上前递到了这名中年士卒手上,士卒定睛一看,竟是一枚色泽温润的玉牌。

“尊驾这是?”中年士卒大惊。

李严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去魏军军中,此物珍贵担心遗失,先放于你处。若我回不来,此物就赠与你了。”

李严笑了一声:“他们可以见证。”

年轻的士卒们从未遇见过如此事情,都围了过来去看那玉牌,啧啧称奇。倒是中年士卒听见李严刚才说话时的南阳乡音,竟也站在原地,发愣了起来。

说罢,李严扯着马缰,自顾自的朝魏军方向走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