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12章 搬文弄墨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2章 搬文弄墨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28: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得知隐蕃到来,本在城中宅院中歇息着的都监赵俨,竟在第一时间纵马驰来,到城楼下方来见隐蕃。

“哈哈哈,叔平,别来无恙啊。”赵俨的面上尽是喜色,下马后一甩袖子,竟迈着大步走了过来:

“三月了,足足三月了。”赵俨凑近后上下打量着隐蕃:“我本以为叔平会在吴国多待几年的,没想到三月就回来了。此番是来为孙权劝降的?”

隐蕃躬身一礼,面上的喜色也遮盖不住了一般:“方才吴国不是派了一个郑治来吗?此人回去后说了牛将军的托辞,我为孙权解释了一番,这才得以再来。”

“好啊,好啊。”赵俨拍着隐蕃肩膀,目光中的欣慰像是在看着自家子侄一般。

而一旁的牛金则略显焦急的问了起来:“叔平在吴国三月,可有所得?”

隐蕃想了一想:“我这就将探得军情简要写下一份,还请赵公、牛将军为我做个见证。”

“好。”赵俨点头。

“我去派人取印,”牛金说道:“叔平先写就是!”

隐蕃挥笔疾书之时,赵俨看着案前的隐蕃,目光愈加欣赏了。乍回魏城,还能这般谨慎持重,没有将腹中所知一股脑的抖出来,是个能做大事的人材。

为牛金取印的士卒快步跑回,隐蕃也放下了手中墨笔。纸张之上,隐蕃将官制、军制、军情、僭越称帝之事分为四类,按照细纲列好,只是没写具体细节和名字。

赵俨接过纸张看了片刻,从怀中摸出印鉴仔细盖了下去。见赵俨盖印,牛金也凑过来在赵俨印痕下方压了下去。

赵俨和牛金,一人是大魏封疆大吏般的都监,一人是久在军中的宿将。隐蕃这张纸上的信息太过重要,即使他们当面,也未必够级别知道所有情报。

这种事情,是该送到洛阳朝中,送到西阁、东阁处理的。

赵俨是个晓事的,见隐蕃没主动说,也不去追问什么官职、军制之类的事情,而是先问了一句:

“叔平,孙权真要称帝了?”

隐蕃略显无奈的抿了抿嘴:“赵公说的是。若不趁着汉水溢流出兵襄阳,今日就是孙权原定的称帝之日了。此前我在武昌之时,蜀国的蒋公琰来武昌出使,称蜀国刘禅愿与孙权平分天下,永结盟好。”

“这些贼子!”牛金听闻隐蕃之语,瞬间怒起、抡着刀鞘就砍向了城墙:“国家至今尚未一统,我辈奋战二十余年,皆是孙、刘二姓贼人割据作乱之故!”

“若没有这些人,天下早就太平了!我等哪里还用如此辛苦!”

“慢着点,城墙坏了不用修吗?”赵俨瞥了牛金一眼,紧接着又向隐蕃问道:“先不论孙权欲要僭越称帝一事,此番吴军兵力几何?”

“七万。”隐蕃拱手,又将他所知的军情细细说了一遍。

赵俨叹道:“多事之秋啊!陛下刚在辽东大胜,孙权便又入寇襄阳。今年关中河东大旱,豫州、荆州、司隶又有水灾,怎么都赶到一年上了!属实要辛苦些了。”

隐蕃看着皱眉捋须的赵俨,又补充了一句:“蒋公琰已经提前从武昌回益州去了,蜀国诸葛亮也要出兵北上与孙权呼应。”

赵俨愣了一瞬,而后摇头了起来。

牛金此刻却问了个关键的问题:“叔才为国家立此大功,现在又该如何?是待在城中,还是回到城下孙权之处?”

隐蕃拱手道:“我已回到大魏城池,该知晓的都已知晓了,回到孙权身旁还有什么意义呢?”

牛金点头道:“甚好,甚好,让孙权自己在城下气愤去吧,叔平进了城就安全了。”

隐蕃笑道:“若我一去不返,孙权必定气急愤恨,日后魏国之人再伪作归顺而查探吴**情,这条路也就绝了。”

“我有一计,还请牛将军助我。”

牛金点了点头,感慨道:“叔平二十二岁而又如此多智,说不得将来也是能位列三公的人物。如何襄助,叔平尽数说来,只望叔平来日可以提携提携我家后辈。”

隐蕃只是笑着拱一拱手,并未多说。而一旁的赵俨这就开骂了:“你一武将结交朝臣,当老夫没看见吗?叔平让你帮忙,你帮就是。”

牛金也不恼,朝着赵俨讪笑了几下。

隐蕃道:“还请牛将军选一与我身材相仿之人,换上在下的衣着服侍,头发打散、身上再插几支箭、淋些血来,伪作吊死在城头上做个样子。”

“也免得将孙权刺激太多。若真气急败坏之下急攻城池,反倒不美。”

牛金点头:“此事容易,叔平稍待。”

赵俨道:“若叔平在襄阳‘身死’,孙权只会愤恨。若他知晓叔平又带着军情重归大魏,恐怕为了脸面,他也要不惜代价急攻城池了。战局到时该如何走向,就非我等所能知晓的了。”

“我也正是此意。”隐蕃笑着颔首:“孙权虽然曾对我友善,可此人是国家之贼,我此行此计只为国家大事,与他势不两立,绝非有私。”

“叔平放心,我知晓利害,这般做就是了。”

“多谢赵公。”隐蕃躬身一礼。

过了许久,正在楼船船舱中闭目养神的孙权,被外面木质地板上的脚步声惊扰到了,睁开眼睛后,胡综神情焦急的走了进来:

“至尊,襄阳出事了。”胡综轻声说道。

“何事?”

“隐叔平死了,被魏军吊死在了襄阳城头,数箭穿胸。”胡综从袖中摸出一张绢帛来,神色不忍的说道:“这是魏军从城头用劲弩射来的书信,至尊请看。”

孙权怔怔的接过带血的绢帛,想要展开阅读却又停住,过了许久,将其用力按回了胡综手中:

“这上面是忠臣之血,孤不忍看。伟则与孤说一说吧。”

胡综轻叹一声:“牛金说郑治劝降陈说天命,此事他认。可至尊遣一魏人入城劝降于他,言语中尽是讥讽嘲弄,令他难忍,被他亲用弓箭射死。”

胡综顿了一顿:“他还说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够了!!”孙权猛地站起:“牛金一武夫也在孤面前搬文弄墨,杀孤使者辱孤太甚,孤誓杀此獠!”

牛金须不会这么多辞藻,此信是出于赵俨之手。

春秋时,齐相晏子使楚之时,楚王命小吏带一齐国罪犯到晏子面前,借机羞辱。晏子说过那句著名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后,又说了牛金信中的那句话。

而偏偏吴国处于楚地,而隐蕃出身北海郡、正是齐国之地!

胡综有些犹豫,不明白孙权的意思:“至尊,那襄阳城外是不是要再增些兵力?左将军一部攻城,恐力有未逮。”

“不攻襄阳,急攻樊城!”孙权冷冷说道:“孤虽怒,可还知轻重缓急。襄阳被汉水隔绝,无足轻重,战机在北而不在南。”

“是。”胡综点头,应了一句。

“对了,还有一事伟则替孤去做。”孙权眯眼站在楼船上眺望着襄阳城头的方向:“从军中募一勇士,以百匹绢帛加千金来换叔平尸首,速去!”

“遵令。”胡综应道,离去之时也尽是萧索之感。

……

洛阳,长乐宫。

皇帝不在,整个洛阳北宫就属郭太后最大。居于洛阳的蔡昭姬、蔡贞姬姐妹二人,也应太后之请入宫赴宴。

官员有官员的圈子,妇人有妇人的比较。家中妇人能与太后搭上边的,在洛阳城中也会被人高看一眼。

不过昭姬、贞姬二人却全然不用考虑这些。蔡昭姬已五旬有六,丈夫都死了三任了,只在洛中妹妹家中居住。贞姬也已五旬出头,夫君上党太守羊衜也在并州,家中并无人管束。

都是说来就来的人物。

冯媛端坐于殿中的小椅上,专心致志的吹着胡笳。一曲吹奏完毕,蔡昭姬也指点了起来:

“十八拍用胡笳吹奏,和用古琴弹奏之时,技巧和音节是不同的。古琴弹奏时以徵调为主,胡笳音色不同,有几处可以用变徵之音……”

看着蔡昭姬指点着冯媛技艺,郭太后笑着对贞姬说道:“蔡公极善音律,家学渊源,昭姬也成了音律大家。对了,哀家记得你家中也有一女,可曾学过音律?”

蔡贞姬笑着说道:“劳烦太后挂念,我家徽瑜素不通音律,惯常偏爱读书。五经读,诗赋也读,杂书也读。若是个男儿身,倒是应该送到太学内好好学一学的。”

郭太后点头道:“太学专为男子而设,女子读书毕竟不能做官,相夫教子甚好,出了家门倒也没太多用处。”

“既然书读得极好,那你家可为徽瑜准备婚约了?”

蔡贞姬摇头说道:“还没准备婚约呢。她父亲不在洛阳,远在并州上党,我一妇人又不好为她操持。加之也没人来提亲,此事就暂且放下了。”

“不过年龄尚小,还不急就是了。”

郭太后笑眯眯的看向蔡贞姬:“既然没有婚约,哀家倒是有个想法。不若让你家徽瑜入宫可好?哀家正在为皇帝选妃。”(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