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113章 伯达叔达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13章 伯达叔达

作者:李一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28: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戍卫的骑兵全幅甲胄,从刘协府内正堂一直延伸到府门之外,又三步一岗的站在出城道路的两侧。

在来山阳公府之前,曹睿就明确表明不进城过夜,以示对汉朝封地的尊重,宿在城外也是应有之义。

回营的路上,曹睿背手在前缓步行着,下颌微昂,望着夜空中暗不可见的远方。刘晔、毌丘俭二人在身后一左一右,默默相随。士卒们持着火把路边戍卫,映得曹睿脸上忽明忽暗。

三人就这般静默的向前走着,临近城门之时,左后方的刘晔轻咳一声,小声出言说道:

“陛下,陛下?”

曹睿没有回头:“何事?”

刘晔朝着皇帝的侧脸和一缕鬓发看去:“方才山阳公在府中所言之事,事关中军和枢密院,臣也心有所感。待返回洛中之后,此事是否要提请阁臣们议论一下?”

曹睿闻言站定,转头看向刘晔:“此事就不要声张了,更不用告诉西阁。朕今晚叫你二人随行侍从,你们带着耳朵听就好,其余事情不用你们出去说。”

刘晔顿了一顿,还是拱手建言道:“山阳公方才所言有理,臣乃陛下钦命的枢密右监,若陛下有意改枢密院调度之权,臣定当为陛下奋力为之!”

刘晔打头在前,毌丘俭也随着一并说道:“臣附议!”

“怎么,你二人以为朕会因他三言两语,疑心朕的大臣吗?”曹睿笑着摇了摇头:“刘卿还是这般懂朕的心思。山阳公之语虽好,不过这是十年、二十年之事,非一时之功可以完成的。大魏立国之后,渐夺九卿权柄而成尚书台、枢密院,不可能再将制度变回旧时模样。”

“再说了。”曹睿嗤笑一声:“汉朝皇帝一个个足不出洛阳,朕多半时间都在洛阳之外,乃是大魏三十万众的统帅,与他们可有半点类似?”

“陛下圣明!”刘晔重重以示赞同。

“陛下圣明。”这是毌丘俭在跟着说话。

曹睿看了二人一眼:“今晚之事到此为止。还有,朕再提点你们一句。”

“如今大魏最为紧迫之事,乃是平定吴蜀割据,中军如此制度最适合四方战事,若将兵权弄得分散,出兵起来就麻烦许多。改革中军制度可以做,但不是现在。”

“刘卿,回洛阳之后,你去光禄寺找杨义山挑四名忠谨、出于寒门的郎官,送到山阳公那里去。”

“遵旨,臣知晓了。”刘晔答道。

三人朝着浊鹿城外的营寨走着,身后聚集着的士卒也渐渐多了起来。而军营北门之处,司马懿领着一名中年官员,正在营门旁悄然立着。

司马懿远远看见皇帝到来,领着那人向前走去,躬身一礼:“启禀陛下,河内太守刘文恭前来行在觐见,在此候着。”

刘靖也随着司马懿之语俯身拜倒:“臣刘靖拜见陛下!听闻陛下巡游至河内郡中,臣速从怀县赶至此处前来觐见。”

“平身吧。”曹睿看了一眼司马懿,又看了一眼刘靖:“你二人随朕一起入帐。”

“是。”

“遵旨。”

不多时,军营中的大帐之内,曹睿坐定后看向恭敬立在帐中的刘靖:“刘卿在河内几年了?”

“回禀陛下,臣黄初六年从庐江太守转任河内,至今已有五年整了。”刘靖拱手答道。

“五年了。”曹睿点了点头:“刘卿之前在庐江之时,庐江郡中不过六安、舒县等寥寥几城。故曹大司马先收皖城,朕又亲自率军征讨孙权,将皖城、松兹二城收回大魏版图。如今的庐江郡与可谓今非昔比,旧时狭窄逼仄之地,如今所治区域可以南至大江,殊为不易。”

“若是再让刘卿前去庐江,刘卿该如何行事?”

刘靖显然还不了解当今陛下的脾性,对待如此跳跃的问题,刘靖用几瞬整理了一下心神,开口答道:

“若陛下用臣在庐江为一任郡守,臣当劝农桑、明教化、兴水利、建屯田、助军旅,以安边境。”

曹睿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朕曾听闻卿的父亲刘元颖昔日为扬州刺史,单人匹马来到合肥空城,聚人气而修城池,使淮南渐渐兴盛。若有朝一日卿能做到刺史,朕到时会让卿到扬州履任。”

刘靖俯身下拜道:“臣父与臣二人皆心系淮南,若陛下有诏,臣定当勉力为之,不负皇恩!”

刘靖之父刘馥字元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重建了淮南的重镇合肥,并且在任上储备粮草物资,使得蒋济等人能退孙权之兵。而蒋济蒋子通,现在已在扬州刺史任上三年之久了。

昔日曹丕在时,任命刘靖为庐江太守之时,就是拿出其父刘馥的例子来勉励刘靖。如今曹睿又拿出扬州刺史的位子来勉励刘靖,这让刘靖怎能不心中感怀?

子承父业也好,子继父志也罢,父子二人同样镇守一方,这简直是在朝为官最完美的状态了。

“平身吧。”曹睿从容说道:“朕还有几句话要问刘卿。”

“遵旨。”刘靖站起。

曹睿问道:“八月来司隶、豫州、荆州多雨,河内郡中如何?”

刘靖没有半点迟疑,如数家珍一般说道:“回禀陛下,司隶多雨也仅限于河南尹境内。河阳、温县一带,从八月三日到八月七日下了四日大雨,而后雨情渐少,只在十三日、十四日、二十六日下了几场大雨。”

“河内郡中在卫仆射的调度下,从各县之中征调民夫劳力二万三千人至洛阳左近治水,粮秣、药材、布帛、物资等也一并随之征调。具体物资清单与调度情况,臣回怀县后再将细情呈与陛下预览。”

卫臻为尚书左仆射,身上又兼着司隶校尉的职位,这本是卫臻分内和权限之内的事情,不足为怪,甚至都不用禀报的。

曹睿道:“无妨,朕不是来查账的。河内各郡民风如何,教化又如何?”

刘靖答道:“河内乃是司隶大郡,州中已设州学,各县之内都设了县学。崇文观所整理的经义,河内郡中也已经悉数推广开了。山阳离郡治怀县不远,不若明日陛下移驾至怀县看一看?”

曹睿笑着说道:“这就不必了,朕明天直接返回洛阳。”

“扬州数任刺史,汝父刘元颖与继任的温曼基,都是忠良体国之才。”曹睿又看了司马懿一眼:“还有司空兄长司马伯达,也是与他二人同样的贤明大才。”

司马懿轻叹一声,俯身长拜。

这种当着多名朝中重臣的面,品评旧时臣子的行为,几乎可以看做朝廷官方对臣子的盖棺定论。司马朗为司马懿长兄,皇帝这种褒扬之语,司马懿又如何能不拜谢呢?

刘靖的眼光不自觉的朝着司马懿瞥了一眼,而后又说道:“禀陛下,司马伯达有二子,皆在州中为掾属。此番二人也随臣同至行在。”

司马朗的两个儿子被刘靖带到这里来了?

曹睿知晓这两人的存在。长子司马遗,是司马朗亲子。次子司马望,是司马孚的亲子,后被过继到司马朗名下。

刘靖话内话外的意思,分明是想让自己见一下两位司马家的后辈。

曹睿轻笑一声:“既然来了,朕就见上一见吧。仲恭,召他二人进来。”

“遵旨。”跪坐一旁的毌丘俭站起身来,身上甲胄发出些许金属甲片的摩擦声。

不多时,司马遗、司马望二人就被毌丘俭带了进来。

两人跪拜行礼后,曹睿开口问道:“司马遗,你叔父以‘懿’为名,你为何用了‘遗’字为名?”

司马遗被问的有些慌乱,又不敢抬头张望找自家叔父求援,只好俯身拜道:“启禀陛下,下臣的这个‘遗’字是发‘魏’之音,与下臣叔父之‘懿’并非近音。”

不与‘懿’近音,而与‘魏’同音?

曹睿心头顿生厌恶之感,点了点头:“此字虽为多音之字,从礼法上还是需要避嫌的。方才朕与刘太守论及司马伯达,念及其人旧时功绩,理应对你有所褒奖。”

“朕封你为关内侯,再赐你一“忠”字为名,你此后便唤作司马忠吧!”

司马懿此时也终于动了动表情,拱手问道:“还请陛下示下,是哪一个‘中’字?”

“司马伯达忠心体国,自然是忠心之‘忠’。”

司马遗,此刻应该唤作司马忠了,即刻下拜叩首道:“下臣叩谢陛下恩德!下臣定会承继父志,为大魏竭力尽忠!”

“好,朕记住你今日之语了,且勉励之。”曹睿吩咐了两句,又看向司马望:“你唤作司马望对吧?司马伯达有子,司马叔达为何将你过继而去?”

司马望拱手道:“启禀陛下,下臣兄长年幼病弱久时,故而下臣生父将下臣过继给了父亲。”

曹睿点头,而后又看向司马懿:“司空家中人口多,这种琐事也多。司马伯达有子,又何必叔达为他过继一子呢?”

“此事朕为你家中做主了。”曹睿笑着指了指司马望:“叔达也是朝廷重臣,前程不弱的,你就再回叔达膝下为子好了。”

“司空觉得如何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