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迷径 > 第一卷 武陵秦踪 第二十一章 谷底的苗人悬棺

迷径 第一卷 武陵秦踪 第二十一章 谷底的苗人悬棺

作者:夜雨孤山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19: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时雾总算散去了不少,但是终究还是没有全部散去,阳光穿过浓雾照了进来,我们平复了惊慌失措的心情后,绕道继续寻找下到天坑底部的路,还好这一路树林还茂密,我们拉着树木慢慢滑下。因为天坑中常年光照不足,穿过树林后,植被开始减少,我们总算看清了天坑的规模。

这个巨大的天坑成典型的漏斗形状,坑口直径最少有一公里,树林主要分布在天坑上端,到了我们站的地方,就已经全是花岗岩的悬崖了,落差最少有500米左右,对面一条瀑布如银链一般倾泻而下,犹如仙境一般。

文教授咂舌道:“不想这深山之中还有如此好景色,真是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林夏愁道:“四周皆为绝壁,我们如何下去?”

周二毛看了看深渊道:“这种地方如何大兴土木,会不会弄错了?”

我也觉得奇怪,一千多年前的人力物力如何能在一个四周都是绝壁的天坑之中修建一座大型的聚气台的呢。

但是星象和直觉告诉我,这里是最接近发鸠山的地方了。我沿着绝壁一路探查过去,突然一段绳索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那是一根发黑的粗糙的麻绳,难道是那些明代苗人留下的不成?我走过去捡起麻绳,突然前方一个石壁台阶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明显是一段山体被人工凿开的。

我快步过去,惊呼一声,慌忙招呼大家过来。只见这段完整的山体上,硬生生被人为的凿开了一个大约两三米的裂隙出来,上面是个青铜的滑轮和一个绞盘,从上面看下去,坚硬的石壁凿有石槽,将粗大的木楔打入了山体,将木桩加固支撑起来。

我转动绞盘,竟然还能动,我叫上两个人一起开始转动起来,只觉得绳索很长,下面有什么东西被慢慢拉起来。不一时,我们已经看清,下面是一个木栅栏,周围用麻绳加固,这竟然是一个类似于矿井中的升降机的装置。

大家也是赞叹不已,肖海还是有点担忧的道:“一两千多年前的东西了,不知道会不会断掉?”

我道:“这样吧,我和周二毛先行下去探路,你们在这里等我们的信号。”

于是我和周二毛站进了木栅栏里面,几个队员便开始慢慢松动绳索,我们俩便慢慢的降了下去,周二毛抓住身旁的栅栏叹道:“这得多大的决心,才能干出这种鸟事来啊?”

我笑道:“这叫信仰,难得这暴秦还有这种忠君之臣。”

周二毛道:“那可不可能是苗人修的?”

我收起了笑容道:“我最担心的就是这里早就被苗人已经破坏了。我们到时看到的只能是一片狼藉,那生气就断了,再无法追踪下去了。”

周二毛道:“那林子里面确实几百年前发生过战斗,那剩余的人呢?我觉得苗人肯定知道这个地方。钻到天坑下面去了。”

突然身下一震,我们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已经降到了天坑中段了,也是这段升降机的底了,我拔除手枪,周二毛也将猎枪填满了铅弹,我探头出去一看,看到了一条比较宽阔的石板路,估计多年没人走过,石板缝之间已经满是杂草,我们走出升降机,仔细看了周围也没有任何异样,我走到升降机下便招呼众人下来。

沿着石板路转了个弯,下面就听到了潺潺的水声,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两百来米下的谷底了,瀑布下来的水在谷底汇成了一条小河,流进了山壁上一处巨大的石洞之中。

而我们的对面同样是一个巨大的石洞,一小半平齐于谷底,大半在地下。我用望远镜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巨大的洞壁上架满了悬棺。我将望远镜交给林夏,林夏看后也沉默了。过了半晌才道:“莫非苗人早就已经到了这里,还在这里居住不成?”

我道:“刚才那升降机明显是多年未用的了,除非这里还有其他出路。”

下到谷底,我们有点紧张,生怕和这些隐居于此的苗人发生冲突起来。但是似乎这里早就荒废许久了,并没有任何动静,河水不深,我们踩着冰凉的河水来到了对岸。小心的靠近那个石洞。

因为石洞大部分是低于谷底的,等看清石洞的一刻,才发现洞底还建有一排排的木房,不过大多早已经坍塌,看来此处确实已经荒废许久了。

文教授走到木房边仔细的搜寻了起来。在一处坍塌的木房中好像发现了什么,低腰捡起来一根怪异的生锈铁管,道:“这是明朝军队制式装备-三眼火铳。估计是苗人从明朝士兵那里剿来的。这可以推断,上面的尸骸和下面的房舍估计是同一批人留下的。”

我道:“也就是说这些苗人当时躲进深山之中,发现了此处隐秘的地方,然后在这里定居了下来,但是后来明朝军队杀到这里,后来发生激战后被悉数杀去同归于尽了?”

林夏道:“《明史》中记载明洪武五年,景泰六年,天顺五年明朝大军均大举进攻苗疆,大量屠杀生苗,苗区人口大经草剃,存不满百,几经绝种。村寨十室九空,人迹灭绝”。导致剩余的苗人都躲进深山之中,很多苗人就开始在山洞之中居住,看来确实不假。”

文教授叹道:“郭子章《黔记》中记载,生擒苗人一名赏银五两,杀一苗人赏银三两。我们一直在谈论秦朝如何残暴,其实这明王朝何尝不是一样残暴。”

周二毛点头道:“我早年和我爹在贵州山区打猎时,就见过很多苗人都住在那些大山洞里面,用木头和竹子在山洞里面修了很多房子,马都上不去,下山买东西都是肩挑背扛的。”

我好奇的道:“那后来这些苗人是真的同归于尽了,还是去了哪里呢,会不会那个迷魂凼便是苗人利用迷魂草所设的呢?”

文教授道:“清雍正朝开辟苗疆六厅后,苗疆渐渐和汉区融合,不排除那时苗人便搬出了这里,不过却不好解释那些尚未入殓的尸骸。这个迷魂凼还不好说,如果这里是聚气台的地方,葛章等人同样怕人发现这处隐秘的地方,也有可能设计出这么一个局来。”

周二毛急道:“那我们天远地远的跑来,结果啥都捞不到了不成?”

我也有点失望,拿着电筒便走进了石洞,这个石洞不深,只是空间特别大,洞壁上密密麻麻的架满了悬棺,师父曾今也告诉过我这方面的一些东西,苗人家有人去世后,苗人将一整木挖制成棺,与独木棺相似 , 称为船棺,把这些悬棺置于悬崖之上,旁边只立一块木板写上死者名字,名为家亲殿。丧葬 , 击鼓唱歌 , 男围尸跳耀 , 举哀而散 , 亦置之山洞间。而这种葬法也叫做岩洞葬。

我走进山洞深处,在巨大的山崖上看着密密麻麻的悬棺,看来此处苗人居住时间还挺长的,不然也不会那么多的悬棺了,而且似乎最后苗人走得仓促,不然为什么天坑顶部自家人的尸骨都没有收敛呢。

林夏跟着我也一言不发的走进了山洞,山洞的底部较为平坦,有苗人生过火的痕迹。

林夏失落的道:“真不知道最后这些苗人在这里发现了什么没有。为何又走得如此匆忙。”

我道:“或许这里的聚气台早就被苗人一把火给烧掉了吧。”

林夏道:“那为何连遗址都没有留下呢?”

我道:“年代久远,可能山洪暴发、地震都可能引起建筑的坍塌,这个可以解释。或者那位向良忠老人所看到的木桩,只不过是苗人建房后的木桩因为洪水被冲出了这个天坑的呢,和聚气台没得啥子关系,还好苗人为了方便,还把那个升降机留下来了,不然我们如何能判断出这里会除了苗人还有其他的遗迹。”

两人沿着山洞继续走,不料山洞确实太浅,走了一百多米便到头了,周围空无一物,我也有些失望,正欲返回时,我突然想起文教授刚才说的那番话来,

我道:“这些苗人应该是仓促离开,不然不可能不去收敛那些战死的尸骸,如果是明军杀光了所有的苗人,那明军同样该打扫战场收敛自己的同袍才对。那么会不会有另一种可能?”

林夏道:“什么可能?”

我道:“这山洞还另有蹊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