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 195章 屠尽完颜氏,挫骨扬灰!

七日后,宋都临安。

“自从靖康之变以来,朝廷南渡,二帝北狩,北方沉沦。天下军民百姓,无不切齿啮臂,望朝廷振作军事,北伐中原,还于旧都。”

“然则北虏凶蛮,朝廷兵威不振。隆兴北伐,丧失数万,草草了结。开禧北伐,三路尽败,纳款称伯,丧权辱国。天下军民百姓,无不扼腕叹息,以为永无还都之日,永无雪耻之时!”

“幸上苍垂怜,我大宋列祖列祖保佑,北方有赵朔兴起,三峰山一战,北虏精锐尽丧,向赵朔献土纳币,虏首降为河南王。此诚上苍以旧都授我大宋也!以中原授我大宋也!”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臣为陛下贺,为大宋贺!为天下军民百姓贺!”

皇宫大殿中,须发皆白的葛洪声若洪钟,慷慨陈词。仿佛这位今年过了八十的老者,还能再为朝廷效力二十年。

“老狐狸,抢功劳跑得倒快!”郑清之见状,心中暗骂了一声。

他当然很清楚,葛洪是什么德行。

在最近一年内,葛洪都向朝廷上书乞了六次骸骨了。

自从当今皇帝赵昀当政以来,葛洪在朝廷大事上一直口称“年老昏聩”,未给皇帝有丝毫建言。

现在,大殿上的议事刚开始,他却急匆匆地跳出来了,一番言语早有准备,说得慷慨激昂。

“恢复中原,还于旧都”,喊这个口号,总是不会错的。

作为当朝宰相,喊出这个口号后还能实现,无疑史书要大大记上一笔。

拜托!

你这老狐狸早干什么去了?

最初的“联蒙灭金”之议,是我郑清之提出来的好不好?关你葛洪什么事?现在来抢这个功劳来了?

郑清之心中郁闷,但还是得紧随其后,道:“葛相此言甚是。北虏现在只剩下了河南之地,而赵朔却与之和议。这是上天以河南、以汴梁授我大宋!天赐不予,反受其咎!我大宋理应发全国之兵,覆灭金国,还于旧都!”

赵昀也非常兴奋,他这个皇帝得来的太过容易,皇位又极为不稳。如果有恢复旧都的功劳在手,谁还能说他不配做这个大宋皇帝?

当然了,他再怎么想北伐,也不敢轻易下旨。毕竟,现在朝堂上真正做主的并不是他,而是史弥远。

赵昀向史弥远看来,道:“魏国公,你以为呢?”

史弥远眉头微皱,道:“表面上看,我大宋趁着北虏衰弱之机,取河南,恢复汴梁,百利而无一害,其实不然。”

“为什么这么说?”

“赵朔向北虏索金三百万两,银三千万两。北虏势必将包括汴梁在内的河南精华,尽付于赵朔。我大宋即便击败北虏,又能得到什么呢?”

赵昀疑惑道:“那我们至少,能得到河南的土地和子民啊!这难道不是巨大的收获?”

史弥远苦笑道:“金虏这些年穷兵黩武,河南百姓早就苦不堪言。大宋再与金虏争锋于河南,有道是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百姓们就更困苦不堪了。朝廷得了河南之后,到底收不收税?进行不进行赈济?”

“恐怕不但要赈济,还要免税三年。”

“那三年之后呢?别忘了,赵朔只是允诺,灭金五年之内不会攻打我大宋。仅仅两年的时间,我们收河南的税,恐怕还没有赈济多。而且,河南一马平川,最适合骑兵驰骋。我们这不等于是,白白为赵朔取了河南,还恢复了河南的民生吗?”

赵昀道:“那魏国公的意思,是不赞成出兵?”

“当然也不是。如今北虏穷途末路,正是一血靖康耻的最佳良机。朝廷如果连出兵都不敢,天下军民百姓会如何看陛下?如何看当朝宰执,如何看朝廷呢?”

“相反地,如果朝廷能恢复中原,还于旧都,天下军民百姓无不振奋,朝廷威望大增。即便日后赵朔来攻,我大宋众志成城,也好与其周旋。”

赵昀都被史弥远弄糊涂了,道:“依那魏国公之见,朝廷到底应不应该出兵呢?”

史弥远道:“臣赞同出兵。不过,在出兵之前,有三件事要议定。其一,所出之兵,必须是大宋精兵,务求全胜。千万不能重演,当初宋金联盟,我大宋连辽国的残兵败将都抵挡不住的旧事。否则,就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了。”

赵昀点头道:“那是自然。”

“其二,当初朝堂议定,以为陛下选后的名义,选三名绝色江南美人给赵朔,迷惑其心志。如今半年之期快到了,陛下务必抓紧。”

史弥远这种宋国权相的权势,比起其他国家的权相差远了。

既然是以为皇帝选后的名义选美人,这些美人现在自然是处于皇宫之中,史弥远还真不好插手。

赵昀听完了,却是一阵为难。

这些美人之中,他最中意的,乃是故淮东置制使之贾涉之女,年方十六,百媚千娇。

如此美人,拿来给自己当皇后多好,何必要送给赵朔?

偏偏后宫之中,虽然史弥远难以插手,但赵昀依旧难以完全做主,因为还有一位杨太后在呢。

杨太后属意的皇后人选,是一个名叫谢道清的女子。

据说此女本来出了麻疹,而且患有眼疾,虽然身姿婀娜,却也不算什么绝色。但是,她自从入宫以来,皮肤蜕落,莹白如玉,又治好眼病,就变得姿色绝美了。

如此神迹在前,这谢道清似乎就是命定的皇后。

然而,赵昀明白,谢道清姿色确实不凡,但那神乎其神的传说还真不一定。

这恐怕是杨太后的报恩之举。

当初,杨太后之所以能成为宁宗皇后,得益于谢道清祖父谢深甫在朝堂上的关键支持。杨太后掌权后,为回报谢氏家族的政治恩情,特命从谢家选女入宫,参加皇后的竞选。

难道,真的要立谢道清为后?把最中意的贾美人送给赵朔?

赵昀还真不乐意。

他含糊道:“此事朕当然会抓紧。魏国公来说第三件事。”

史弥远道:“第三件事,这次出兵,赵朔虽然已将河南精华搜刮一空,但我大宋不能毫无所得。请陛下发秘旨给前线重臣,务必狠狠报复女真人,搜刮其子女金帛。完颜氏子弟,更要一概屠灭。还有最关键的……要发掘女真坟茔!”

“什么?魏国公要偷坟掘墓?”赵昀惊呼出声。

薛极却赶紧给史弥远帮腔,道:“怎么能叫偷坟掘墓呢?这叫挫骨扬灰,以报我大宋之血仇!当初靖康之变时,多少皇子皇孙惨遭杀戮?多少帝姬饱受屈辱?徽钦二帝北狩之后的境遇,又是何等凄惨?他们又是如何归天的?陛下难道都忘了吗?”

宣缯附和道:“还有,现在河南都没有油水了,不挖掘女真贵人的坟茔,咱们不就是赔本赚吆喝吗?陛下请想,金国立国以来,河南成为了金国的根本之地,汴梁成为了金国的南京。百十年来,多少女真贵人葬于此地?那都是钱啊!”

乔行简这个正人君子老帅哥,也帮腔道:“何况,陛下是秘旨要各位将帅行事。天下人怎么知道是陛下下的旨?他们只会以为,是将士们忠君报国,对女真人愤恨不已,才如此行事。不会有伤陛下的令名啊!”

赵昀又向郑清之和葛洪看来,道:“郑、葛两位相公怎么说?”

二人齐齐躬身,道:“臣附议!”

郑清之甚至补充道:“日后若有因此事攻讦有功将士者,臣定与其周旋到底。”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况是一些死人的坟茔?我大宋壮士,理应如此!”葛洪老夫聊发少年狂,拍着胸脯道:“来日若老臣不为将士们说话,愿死后堕泰山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只能说,大宋朝廷上下对女真人的仇恨太深了。

以前打不过金人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打得过,无论文武,无论是何等派别,都意见一致,要给女真人最为深切的报复。

其实,赵昀也觉得对女真人挫骨扬灰,并且取得丰厚的墓葬品挺好的。

刚才只是觉得震惊而已,而不是不赞同。

现在群相众口一词,他更是毫无心理负担。

赵昀道:“好吧,就依众爱卿所言。密令众将,屠尽完颜氏,挫骨扬灰!”

当然了,单凭孟珙那不到两万忠顺军以及五万两淮精兵,就灭掉已经狗急跳墙的金国,是完全不现实的。

宋国朝堂议定后,还得调全国精兵于河南,再一鼓作气灭掉金国,需要不少的时间。

再说了,金国向赵朔献土、筹措子女金帛,也需要不匪的时间。

现在宋国攻打金国,坏了赵朔的好事怎么办?所以,宋金最后一场决战开打,怎么也得三个月之后了、

又七日后,金都汴梁城。

“快快快!官家的使者已经进城了!”

“仔细些,那可是上好的钧瓷瓶,一个值二十两黄金呢!摔坏了,你赔得起吗?”

“哎呦呦,这些粗笨的家伙,你装车上干什么?等回了山东,我们要什么没有?”

……

大金光禄大夫、太常卿孔元措,正在亲自催促着下人们打点行囊,面上充满了笑容。

当然了,孔元措最重要的身份,还不是这光禄大夫、太常卿,而是“衍圣公”,兼任曲阜县令,孔子五十一代孙。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金兵南下,时任衍圣公的孔端友,携孔子楷木雕像,随宋高宗南迁至浙江衢州,形成孔氏南宗。其弟孔端操则留在曲阜守护祖业,后被金朝册封为衍圣公,成为孔府北宗始祖。

孔端操之子孔璠及其后裔孔拯、孔摠、孔元措等相继袭封,主持曲阜孔庙祭祀。

后来,红袄军作乱于山东,孔元措感觉山东曲阜是没法待着了,入大金朝廷任职。曲阜孔家,就交给其族兄孔元用打理。

不过,这金国的官,实在不是那么好当的。

金国眼看着就要到了亡国之际,汴梁城内挤进了两百四十万军民百姓,他还做这个金国的衍圣公干什么?

幸好,也许是先祖显灵,北方赵官家命国相耶律楚材开出了个名单,向金国索要人才。

孔元措思来想去,这汴梁里城里的人才,少得了谁,也不能少了他这个衍圣公啊!

无论是何人当政,不得尊崇儒学?尊宠他这个衍圣公?

再想想看,赵朔都攻取山东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不立孔元用为衍圣公?

看不上孔元用呗。

这位北方赵官家,恐怕就是属意于自己做他的衍圣公!

所以,今天听说赵朔的使者进了汴梁,孔元措就急匆匆地催促家眷、下人们打点行囊,准备到赵朔的手下继续做“衍圣公”了。

无论天子如何变幻,孔家一直屹立不倒!

嗯,是这样的!

一定是这样的!

然而,正在这时!

咚!~~

随着一声巨响,一队女真甲士破门而入,冲入了庭院当中。

为首的是一名四十岁左右、身材高大的女真猛安。

他高声道:“太常卿孔元措何在?”

“在!在!我在!”

孔元措赶紧举步向前,抱拳拱手道:“不知这位将军有何公干?可是耶律楚材开的名单上有元措,陛下有旨,让我随赵朔大王而去吗?”

“陛下对元措有天高地厚之恩,元措真恨不得粉身以报。如今大金国难当头,元措怎忍心离陛下而去呢?”

“不过,话说回来,如今天命有变,赵朔大王上应天意,下顺民心,要为中原天子。吾身为圣人后裔,也理应去侍奉赵朔大王,以免世人无知,不知天命所在!”

“哎!这可真是让元措好生为难啊!”

这番话,是孔元措冥思苦想了十余日才想出来的言语。

既不能表现的太过热衷赵朔,被世人觉得他是个趋炎附势、忘却旧主之徒,堕了圣人后裔的格调。

也不能不热衷投了赵朔,免得传扬出去,惹赵朔不快。

这番言语不偏不倚,既表明他不忘旧主,又认为赵朔得了天命,理应前往侍奉。

孔元措认为自己这番言语颇为得宜,说不动以后史书上还要大大的纪上一笔。

然而,那女真猛安满面冷笑,道:“什么耶律楚材开列的名单上有你?衍圣公,你就死了这条心吧!耶律楚材的名单上开列了二十七人,却没有你衍圣公孔元措!”

“啊!”

孔元措面色骤变,道:“名单上没我?怎么可能没我?那……那你来我的府中,究竟想干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