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 185章 天凉了,金国该亡了!

当然,迎接赵朔的除了孟珙之外,还有宋国京湖安抚置制使陈晐、襄阳府通判史嵩之,以及当地的数十位文武官员。

这些人里面地位最高的无疑是京湖安抚置制使陈晐。

他是赵方一手提拔起来的能员干吏。原本的京湖安抚置制使赵方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赵范和赵葵丁忧去职。为了稳定京湖地区的形式,南宋朝廷直接让陈晐接任。

不过,很显然,陈晐是赵方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不是史弥远一手提拔起来的,在如此关键的位置上干不了多久,只是个过渡人物而已。

如今的襄阳通判史嵩之,既颇有能力,又是史弥远侄子,只待攒够了资历,就会取而代之。

京湖地区上下无不心知肚明。

史嵩之在京湖地区说话的分量,未必就在陈晐之下。所以,陈晐坐在这个位置上,也着实憋屈。

如今赵朔到来,他不但要率众相迎,还把自己的京湖置制使司衙门让出来,作为赵朔的驻跸之地。

赵朔安顿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招陈晐、史嵩之以及孟珙商议军事。

“大王请看。”

陈晐指着一张地图,道:“我大宋的京湖地区和金虏的交界处,就是这桐柏山了。金国的唐邓二州,就在桐伯山之北。所以,金国要守唐邓二州,就是要守桐伯山防线。”

孟珙补充道:“如今金国十万精兵,二十五万府兵,云集于唐、邓二州以及桐柏山防线。但是,大王不要把这条防线当成另外一个野狐岭。野狐岭山势陡峭,兵力调动困难。蒙古军攻其一点,其余诸军短时间内是来不及相救的。”

“这桐柏山山势平缓,背后还有唐邓二州为依托。大王攻其一点,金国其他守军来得及救援。而且,桐伯山防线远比野狐岭防线要短,金军人数众多,可以布置多重防线,阻挡我方突破。”

“当然,也正是因为此地山势并不如野狐岭险恶,强攻起来要比野狐岭容易许多。”

史嵩之道:“说到底,金军在桐柏山防线上,有地利优势但不大。他们就是想利用桐伯山的地形,和我们宋蒙联军进行决战。大王骑兵最利,金军以步卒为主。他们坚守此防线,是要迫使大王的骑兵下马,与其步战。”

“很好。”

赵朔对宋国在京湖地区的三个大佬的表现,非常满意。

也许是宋国的回光返照,他们在京湖地区的大帅的人选是非常合适的。无论是前任的赵方,还是现在的陈晐,以及之后会继任的史嵩之、孟珙,都称得上当世人杰。

他们对于金国现在布局的判断非常准确。

赵朔问道:“那以三位之见,我军应该如何攻破金国的桐柏山防线呢?”

“呃……”

三人对视一眼,还是由孟珙发言,道:“如今大王手下有精兵十万,府兵十万,再加上我宋国两万忠顺军助战,就是二十二万人。”

“金国的兵力是十万精兵,签军二十五万人,总兵力为三十五万。加上桐伯山地利,强攻起来我军不占优势。不过,外臣思来想去,金国想要和大王决战,毕其功于一役。但是,我们为什么要随了金国的愿呢?”

“你的意思是?”

“襄阳乃我大宋军事重镇,即便不从他地运粮,存粮都有八十万石。待到今年秋收,又有二十万石的军粮入帐。供应襄阳驻军和大王的大军不说多么富裕,但支应个一年半载的毫无问题。”

怕赵朔不信,陈晐主动介绍道:“史通判这些年主持襄阳屯田事宜,成果颇丰。这八十万石的军粮中有六十八万石,就是他积攒起来的。”

所谓史通判就是史嵩之了,此人真是个种田小能手,在襄阳屯田收获颇丰。

陈晐继续介绍道:“另外就是孟将军了。他在枣阳兴修平虏堰,可灌溉良田十五万顷,确立十庄三辖,由忠顺军与民户分屯。同时命忠顺军每家养马,官府供应饲料和粮食,于是粮丰马增。这其中十二万石粮食,就是孟将军攒下来的。”

赵朔道:“这些年,金国和蒙古交战,与西夏交战,与宋国交战,穷兵黩武,百姓困苦不堪。要不然,也不会有由唐、邓、蔡三州逃民壮士组成的忠顺军了。”

“如今,金国以精兵猛将三十五万人屯于桐柏山防线,由全体女真男子签军,再加上原本的签军,全部兵力要超过百万。他们既缺牲畜耕作,又缺牲畜运输,何以养这百万大军?”

“所以,只要相持下去,受不了的一定是属于金国。待金军出现疲态,我们的大军就可以一举攻破桐柏山防线,覆灭金国?”

“确实如此。”

说穿了,现在的金国就像是打了一针肾上腺素,爆发了全部潜力,看起来勇不可当。

但是,他们再勇,因为缺少战马的缘故,也只能防守,而不可能主动进攻。

那何必在这个时候和他们决战呢?

待金国肾上腺素的时间过了不就行了?

金国能维持这种状态多长时间?

孟珙三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

“不过……”

赵朔却微微摇头,道:“这只是你们的想法而已。金国不仅是要亡国,还有灭族之忧。原本那些欺压百姓的女真人,未必不会把家中的存粮贡献出来。”

“他们能坚持的时间,恐怕比你们想的要长得多。而且,征战旷日持久的话,女真签军经过了足够的军事训练,说不定到时候更麻烦。”

孟珙道:“那大王的意思是……”

“不要有侥幸之心,等待金国自败。一年内,金国支撑下去也好,支撑不下去也好,我们都要突破桐伯山防线。而且,双方联军的损失,不能太大。”

“这……这能办到吗?”

“怎么不能办到?”赵朔微微一笑,道:“金国的精兵猛将,都集中于桐伯山防线了,其他地方都是一些签军而已,防备空虚。如果我军从他处进入河南境内,直逼汴梁,你说桐伯山防线的金军,会不会回援呢?”

当然会回援了。

不仅仅是因为金国皇帝完颜守绪就在汴梁城。

还有最关键的,金国大部分精兵的家眷,比如潼关那六万精兵的家眷吧,被迁到了汴梁城内。汴梁一丢,他们的老婆孩子就没了。

所以,金军就是明知回援是火坑,也得往坑里跳!

孟珙犹豫道:“也没那么容易吧?其一,我们得死死黏住桐柏山守军,不让他们发现我军那支偏师的动向。如果他们提前分兵,把那支偏师堵住,就功亏一篑了。”

“其二,金国将女真男子全部签军。各城池中守军相当不少,这支偏师人数不多,如何攻敌军的坚城?又如果保证后勤大军的供应?还有,黄河防线的金军被抽调不少,但大王留在山东河北的大军不多,想要过黄河,恐怕也不是易事。”

赵朔笑了笑,道:“那就不从山东河北过黄河,而是依旧从宋国借道过淮河,进入淮北地区。别告诉我,宋国水师送我大军至淮北的能力都没有。”

这其实是赵朔借的历史上蒙古军灭金的故智了。

在历史记载中,拖雷率四万蒙古军对宋国强行借道,到达唐邓地区的时候,只有三万五六千人了。

面对金国主力组建的防线,拖雷也无能为力。

但是,他的借路奔袭调动了金国的主力部队,连金国守黄河的精兵都来堵截他了。

窝阔台率蒙古主力大军,趁机在山西渡过黄河,兵发汴梁。

金国见势不妙,赶紧调动大军回援。

拖雷兵力不足,拦不住金军,只能一路上进行袭扰。结果,金军发了狠,决定仗着人数优势,先吞了拖雷这三万多蒙古军再说。

双方决战于三峰山。

本来是金国精兵猛将云集,又占着人数的优势,拖雷岌岌可危。可正在这时候,突然连降数日大雪,金军早没有了先祖的吃苦耐劳,战力大减。

蒙古军却还是处于鼎盛时期,吃苦耐劳之极,雪后激战,拖雷以不到四万军歼灭了金军主力。

也正是这战果太辉煌了,回军的路上,窝阔台就把拖雷弄死了。

赵朔留在山东河北的兵马不多,山西更没进入,从山东河北强渡黄河是不现实的。

但是,宋国有水军啊!

宋金边境的西段,以淮河为界。宋国的陆军打不过金军也就算了。但如果水军也打不过被严重抽调的金国水军,那还不如找块豆腐撞死!

孟珙却还是有些不放心,追问道:“从淮北到汴梁千里之遥,一路之上坚城无数,您的大军如何对付这些坚城,又如何保障后勤呢?

“何必要对付那些坚城,又何必一定要保障后勤呢?”赵朔微微一笑,道:“我草原战士,最擅长长途奔袭,不但杀伐骁勇,而且最为吃苦耐劳。”

“如果,我以一万草原战士兵出淮北,一人三马,再带上足够的干粮,恐怕用不了半个月就能到达汴梁附近。到了那时候,不愁桐伯山的守军不回援汴梁!”

孟珙眼前一亮,道:“大王的草原战士,能做到此事?”

“当然。”

这个时代的草原战士,最擅长的就是无后勤作战了,也最擅长长途奔袭。

在这点上,是汉军八旗无论如何训练,也比不了的。

草原战士自带腌制肉干、乳酪等高热量便携食物,完全可以十天半月不升火,补给需求极低。

必要的时候,他们仅仅饮马奶就能凑合。

他们甚至可以把一块鲜肉放在马鞍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颠簸后,肉质松软一些,就直接开吃。

连鲜肉和马奶都没有也可以,草原战士可以直接刺马饮血,解决饥渴的问题。

这玩意儿怎么训练?

只能说,草原的艰苦生活,形成了草原战士的饮食习惯。而这种饮食习惯,又最适合长途奔袭。

在历史记载中,蒙古军队穿越克孜勒库姆沙漠,依靠马奶和随身干粮就完成了千里奔袭。

沙漠中都能坚持,就更别提经过千里的农耕区了。一万草原战士攻不破金国的大城,连乡村小镇都奈何不了吗?

而金军各城的守军,精锐部队都已经被抽调一空,已经失去了进攻的能力。

蒙古军进入淮北后,千里奔袭汴梁又是什么难事?

“如果此计能成,无论大王的用兵如神,还是您麾下大军的坚韧不拔,都将永垂青史!”

孟珙虽然被后世称为机动防御大师,但如今毕竟年轻,还没成长为完全体。

此计不成也就罢了。

此计能成,无论是赵朔的用兵思路,还是草原战士的坚韧不拔,都将给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赵朔向孟珙三人看来,肃然道:“此计关系重大,务求严格保守秘密。一旦有所泄露,我不管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唯大宋朝廷试问!”

“明白。”

陈晐当然是知道轻重的,道:“我会亲自率领襄阳水师,帮助大王运送草原战士。”

“如此甚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宋蒙联军对金国的桐柏山防线,开始了虽然不算猛烈,但连绵不断的打击。

普通抛石车抛掷的石弹,连绵不断地向桐柏山上的营寨砸去。

配重抛石车也组出来了,一百二十斤重的巨石,令金人胆战心惊。

还有最关键的,震天雷。

北方缺少硝石和硫磺,赵朔即便攻占了山东和河北,也只能通过商业贸易,从宋国得的硝石和硫磺。

由于宋国朝廷的控制,这种贸易得到的硝石和硫磺也不够多,赵朔对震天雷一向是省着用。

但是,现在宋国既然已经联蒙灭金了,赵朔连买硝石和硫磺都省了,直接买宋国的震天雷。

反正他也不用自己花钱,直接从来年的贡赋里面扣即可。一千七百万贯啊,全换成震天雷来,能给桐柏山的金国守军一人来上一发还大大有富裕。

除此之外,赵朔还命宋国送大量的猪羊过来,给军队提供肉食,增强全军的士气。

本来孟珙手下的忠顺军待遇就不错,现在宋国为了在赵朔面前表现自身的实力,又给忠顺军增强了待遇。

现在又有大量肉食供应,士气更是大增。

而且,这是打金国啊!

他们本来就是从金国唐、蔡、邓三州的逃民青壮组成的军队,对金国恨得牙根都痒痒。

一下子,士气直接爆表,给金军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当然了,赵朔只是为了吸引金军的注意力而已,虽然对金国的营寨进行狂轰滥炸,并且忠顺军迅猛突击,但实际上并未出全力。

眨眼间,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金国的柏桐山防线,虽然兵力损失不小,但宋蒙联军并没有取得什么明确的战果。

三个月的时间内,一封封奏捷的军报,如同雪片一般,飞入了汴梁皇宫。

完颜守绪大喜,以为还真是金国奋起余勇,挡住了宋蒙联军主力呢,对前线军官加官进爵,大加赏赐。

金国似乎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此时,秋天已经到了。

天凉了,金国也该亡了。

随着赵朔一声令下,一万草原战士在阿尔塔纳的率领下,一人三马乘船离开了襄阳,准备对汴梁进行突袭!

他们将调动金国兵力,给宋蒙联军创造机会,一战歼灭金军主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