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 109章 狂热的汉军们!愿为驸马效死!

汉军八旗的军官们,也非常满意。

那些十户、百户,之前大都是普通农民,现在收入是能解决基本温饱的农民的六倍和十五倍。

这是什么概念?

是他们之前收入的十倍到三十倍!

相当于现代人之前还月入一千,每天回家要面对父母的长吁短叹和妻子的白眼。结果,换了家公司,直接月入两万了,成为高收入人士了。那是什么滋味?在家人面前,又是什么感觉?真是想想都激动!

到了千户、万户这个阶层,就有些差异了。

比如张柔、严实这种的,凭威信成为乡间大豪的人,以前也就是过得比中等农民好过一点。

难道他们就不想让妻子穿金戴银?

难道他们就不想父母颐养天年?

难道他们就不想孩子顿顿有肉吃?

不是不想,更不是不爱钱,或者没有弄钱的手段。只是这些人心中的底线比寻常百姓还高,才没什么家产。

现在一下子成了大地主,而且这家财是官府赏赐的,是官府根据自己的职位发放的,光明正大之极。他们现在的心情,真是无比舒畅。

郭宝玉、史天倪等人,又与严实和张柔等人不同。

郭宝玉,世袭汾阳郡公,家族百十年的经营,家产早就在三十万亩地以上了。如今投了蒙古,金国恢复失地后,这些土地肯定会被没收。在老家修的园林,豪华宅院,也全都没了。

史天倪家是永清大豪,能随随便便拿出八万石粮食救灾,还养着八百私兵,家产没有二十万亩也差不了多少。

其他千户们,也有很多是乡间拥有私兵的土豪,或者干脆就是当地的县令、县尉。

其实赵朔分给他们分的土地,远不及他们的损失。要知道,河北平原的地,粮食产量至少要比抚、昌、桓三州的地高一倍,甚至两三倍三四倍都有可能。

不过,这才哪到哪啊?

他们自然选择了投蒙古,自然是目光长远之人。

这还没一年呢,赵朔就给他们弥补了这么大的损失,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期。

另外,还有攻破中都后的巨额分红呢!

这几个千户、万户分的财物、女子,如果都换算成银子,是三百六十万两银子。

史天倪一个人的分红,就超过了二十万两。

这又是一大笔的收入。

虽然依旧不能弥补史家的损失,但也差不了太多。

而如果不投蒙古呢?蒙古军迟早会战胜金国,他们的的土地能保得住?

怎么算怎么是赚的。

而且,以后这仗还有的打呢!

何愁没有加官进爵发大财的机会?

当然了,如果打不好仗,那就全完了。

对于千户以上的八旗军官,赵朔定下了五等赏罚制度。每战之后,由赵朔、八旗万户、蒙古千户、以及军法官抹赤别都温共同评定。

一场损兵折将的大败仗打下来,别说什么加官进爵发大财了,就是直接斩首都不是什么稀罕事,所赐的土地也会全部收回,只会保留他们的宅院和浮财。

什么?太严苛了?

这已经是对高级军官优待过后的结果。

对于千户以下的军官,则更加严苛。

百户如果没有上级命令无故撤退,直接斩百户长,家产全部没收,妻子贬为奴隶。

百户长战死,麾下士兵抢回尸体,则全部编入入敢死营,没收全部财产。

敢死营在全军地位最低,下次冲锋或者攻城的序列,比巴鲁营还靠前。他们唯有立下战功之后,才能重新加入汉军八旗,酌情返还财产。

如果没有抢回百户长的尸体,则全部斩杀,没收全部财产。

如果普通士兵在战场上贪生怕死,则不但将其处斩、家产全部没收,而且妻子贬为奴隶。

如果普通士兵奋勇作战,战死沙场,则妻子土地都会为他们留着。

如果家中没有儿子,这些土地会回收一半,剩余的一半会一直保留到他们的妻子去世。如果妻子去世过早,会保留至女儿十八岁。

如果有一个儿子,则必须在成丁后的五年内,通过官府组织的考试,才能继续拥有这些土地,否则这些土地会被收回去。如果有多个儿子,长子未能在成丁五年后通过官府的测试,土地也会被收回去。那些年纪小的儿子,可以在成丁三年内,向官府提出申请,加入八旗,重新获得土地。

因为战争中的伤残而退役者,待遇为在职时的一半,直至其去世。如果去世过早,会保留至最小的子女十五岁。

因为自身的疾病,或者年老体衰而退役者,待遇降低至三分之一,直至其去世。如果去世过早,会保留至最小的子女十五岁。

这是什么?

伤残战死的抚恤,和养老的待遇啊!

对普通士兵的这般待遇,就算往前数一千年一万年,臭丘八们也没享受过!

甚至于,别说普通士兵了,就算金国的县令,也只有少数人能担任“祠禄官”,年老之后只拿钱不干活。

普通士兵眼中,家乡的县太爷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

想想自己在退休后的待遇,比家乡的县太爷还高,士兵们岂能不激动异常?

规定传达之日,抚、桓、昌三州内,不断响起“愿为驸马效死”的欢呼声。

赵朔无论走到哪里,士兵们都是大礼参拜,声音洪亮,目光狂热,充满了爱戴和效忠。

这也正是赵朔的目的。

他之所以如此大方,绝不是为了保障人权,而是最大程度强化汉军八旗的战斗力。

良家子为什么战斗力强?

就是因为有妻有子,成为了他们的软肋。

赵朔给汉军八旗这么丰厚的待遇,就是为了让他们有钱有地有妻有子,浑身上下都是软肋,彻底绑在赵朔的战车上。

如此以来,形势不利时,这些八旗兵当场战死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了,对于千户以下的官兵,赵朔在战时的赏赐也是很重的。

除了战时分战利品之外,还有完善的晋升通道。

清朝的八旗,是从最底层的阿哈(奴隶),到努尔哈赤本人,分成了二十四个等级,也叫二十四个前程。根据所立的军功,可以提升等级。

后世的电影电视剧中,“赏半个前程”,说的就是这个。

赵朔干脆,将从普通官兵到千户,设立了士兵、副十户,十户、副百户、百户、副千户、千户,共六个前程。只要积攒够了前程数量,就能够升官。

什么人立下什么功劳能获得多少前程,都有明确的规定。

比如普通士兵,一战斩首三级,就是半个前程。斩首六级,就可以直接升副十户了。

比如攻城先登,对于普通士兵和十户来说,是两个前程。

一个普通士兵攻城先登,不仅能分很多战利品,还能直接升十户。十户同样,直接升百户。

不过,百户再想升千户,就得先登三次,才能获得一个前程,升为千户。千户以上,则是赵朔主持的军功凭议,是另外一套计算方法。

比如困守孤城超过一个月。千户以下,不管有没有参与作战,统一加半个前程。然后,再根据所立的功劳大小,进行各种提拔赏赐。

当然了,如果作战不利,则会拿前程来抵,甚至脑袋和家产都保不住。

总而言之,赵朔对汉军八旗的管理,既有重赏又有重罚,务必将汉军八旗建成一支闻战则喜的虎狼之师。

待三个月后,八旗全部安置好,对各种军功赏罚制度也进行了充分的宣讲,赵朔也彻底收买了所有八旗汉军的心。

然后,赵朔来到了桓州牧监。

牧监的那四千户两万来人,其实叫“牧民”并不准确,准确地应该叫“牧户”或者“牧奴”。

他们和金中都那些“匠户”一样,没有人身自由,专门为金国朝廷放牧。日常需要的衣料、粮食,都是官府供应。牧场,以及牧场里的牲畜自然也不是他们的私产,而是金国官府所有。

如今全成了赵朔的了。

现在桓州牧监,只剩下七万四千多匹马,六万头牛,以及十七万只羊。

这还是多得呢。

抚州、昌州不是赵朔攻打下来的,那些牲畜已经成了其他贵人的战利品,全部被拉走。

赵朔这才发现,自己之前估计的有些乐观了,恐怕两三年内,抚昌桓三州的牧监,都需要他的贴补。尤其是第一年,估计三州农业税的三成,得贴补到这三州的牧监里。

不过没关系,来日方长嘛。

当初金海陵王南征宋国失败之后,全国牧监内只剩下了一千匹左右的战马,还有九十匹骆驼。但仅仅过了二十六年,就达到了马四十七万匹,牛十三万头,羊四十七万只。

现在赵朔的起点,比那时候的金国强多了。

赵朔估计,如果好好经营,三州牧监用不了五年,就能恢复旧观。

金国在三州牧监内能养这么多匹马,说明他们为牧监定的各种规矩是非常科学的,赵朔并不准备进行大的改动。

他只是调了两百多人,去呼伦贝尔赵朔所建繁育优良战马的牧场,和那边交流经验,然后再看看这两边的牧场有什么规矩是需要变动的。

另外,赵朔安抚了一下桓州牧监的人心,让他们把一半的牲畜,送到抚州、昌州去。并且承诺,这些官员、牧户的待遇,金国朝廷怎么给他就怎么给,不会打半点折扣。

如果干的好了,还会给予奖励。

非但如此,赵朔还给桓州的那些“牧户”们,画了一个大饼。

那些“牧户”,不但只能在牧监内干活,没有什么人身自由,而且他们的孩子们也是如此。可谓一时为奴,终身为奴,子子孙孙不能翻身。

赵朔宣布,只要这些“牧户”兢兢业业为他服务二十年,就可以算作牧场工人了,来去自由。非但如此,这二十年内,他们的儿子,也是可以做别的职业的。

如果他们服役不到二十年就去世了,那让儿子把剩余的服役年限补足后,依旧还他们自由身。

“多谢驸马的大恩大德!”

“愿为驸马效死!”

“俺别的不会,就会养牲口。驸马你你放心吧,俺明年养那些牲口,保证不但得个个膘肥体壮,还得多下崽!”

“我要在家里立下长生牌位,子子孙孙记都记得驸马的大恩大德!”

……

赵朔话音刚落,那些牧户们齐齐跪倒在地,头磕得帮帮直响,感谢赵朔的大恩大德。

没办法,东亚人最注重的就是子孙后代了。

虽然从桓州牧监的养马效率来看,这些“牧户”的待遇,应该还算可以。但是,谁不愿意孩子过得比自己好,青出于蓝啊?

他们也想自己的孩子经商,家财万贯。

更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做大官,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实在不行,给驸马当兵也是好的嘛!

看看那些八旗兵,现在是什么待遇?

一年前,他们的日子,还远远不如这些牧奴呢!

现在,却是有房子有地又有钱,除了训练非常辛苦之外,小日子过得不知有多美!

以前他们的子孙完全没有这些机会,现在却是全有了。

不得不说,赵朔给这些“牧户”的后代自由选择职业的机会,真是让他们感恩戴德。

桓州百姓们,对赵朔更是感恩戴德。

那些衣食无着的农民们,赵朔直接发下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只要秋后还上一成的利息就行。

这年头,别说一成的利息了,就是五成的利息,都是大善人了。一倍的利息,百姓都得交口称赞。三倍的利息,才属于正常。要不然,那些富户们,凭什么巧取豪夺,发家致富啊?

一成的利息?那跟没要利息有啥两样?这些贫苦百姓,简直视赵朔为重生的父母,再世的仙佛。

家庭条件稍好一些的农民,也大受赵朔的恩惠。

赵朔从军中淘汰了大量的战马,或租或卖给这些百姓,进行耕种。反正是淘汰的战马嘛,无论是租还是卖都价格都极低。实在付不出钱的还可以暂时赊账,秋后返还,利息一成。

另外,抚、昌、桓三州本来就有四个铁矿,赵朔招募大量不愿意继续种地的农民或者三州的市民去开采、冶炼。赵朔手下的铁匠更是有一千多个,铸造了大量的铁犁,以及其他的一些铁制农具。

农民们买不起也可以以非常公道的价格进行租赁。

马拉铁犁是什么耕种效率?是牛拉铁犁的三倍!牛拉木犁的六倍!

只是马匹价格高昂,而且容易生病、养育成本高,才没在东方流行。

这些农民短时期的精饲料还是供应的起的,眼看着秋天就是一个好收成。

原来桓州的粮食产量很低,既有当地气候和土地的因素,也有生产效率的因素。佃农们生活困难,自然无力置办铁制农具了。租地主的耕牛,租金极高,也只能简单地粗耕一遍。

现在,农民们估计,粮食产量今年至少能增加两成。

这样一算下来,交给上面四成后,岂不是能剩下往年八成的收入?

这真是以前做梦都没想过的好日子!

对了,还有租地。

以前租地也不是那么好租的。

“有闺女的种水浇地,有好媳妇的种好地,有烂媳妇的种烂地,没有女人的开荒地”,虽然是后世地主的恶行。但是,世间的邪恶是相通的。

为了租全家足以糊口的土地,贫苦农民不知要忍受多大的屈辱。

现在,八旗官兵是以军法治军,而且士兵们的战斗力,关系着那些高级军官的性命和前程,是绝不允许这种腌臜事发生的。

再说了,那些八旗官兵,以前大多数是农民,对农民的遭遇感同身受,至少短时间内,连那个心思都不会有。

农民租地不受刁难,简直觉得三州的天都比往年青了一些。

对了,现在八旗官兵都在忙着建房子呢。

他们本来就在中都发了一笔财,又带着全部家当来到陌生之地,首先想要做的就是安家。

先暂时在军营或者破灭的高门大户里面住着。

然后,雇佣农民,甚至训练之余身体力行,全家齐上阵,建设新家。

他们按照赵朔的吩咐,因地制宜,或者十户,或者二三十户四五十户,聚在一起,一个个新庄园开始成型。

如此,又给了农民打工的机会。

来自中都的大量财富,开始涌向抚、桓、昌三州的民间,也算是某种程度的“均财富”了。

农民们有了钱,自然要花钱。

八旗官兵们有钱,更是要花钱。

抚、桓、昌三州的经济骤然间活跃起来。

整个三州,人人有盼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如此景象,自然吸引了大量的商人至此,或者购置产业,或者进行经营,三州的经济越发活跃。

当然了,如此一来,也吸引了金国、宋国、西夏、西辽的细作,打探蒙古赵朔驸马领地的消息。

这些细作可是来错地方了。

八旗兵就不用说了,赵朔说太阳是方的,他们都会说像红漆的八仙桌,忠诚度直接爆表。

那些农民也弱不了太多啊。

赵朔一成利息借粮给特别贫困农民,不仅是那些贫困的农民感恩戴德,就是普通百姓都极为震撼。

这时代,农业是靠天吃饭,真遇上了荒年,原本中等家庭,也会沦落到赤贫的地步。而赵朔驸马,直接给了他们最基本的兜底!

再加上赵朔给他们价格很低的淘汰战马,允许他们留下收成的六成,还有那些铁制农具……

别的不说,就说对比在金国治下吧,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区别!

不知多少人,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今的好日子,都要感谢驸马。长大以后,要勤练武艺,从军报答驸马。如果在战场上贪生怕死,就是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子孙后代。

这些百姓,对破坏驸马大业的人警惕性实在太高了。

不知多少秘谍,刚刚漏出点疑点,就被百姓们打个半死,然后交给八旗的百户了。

完全可以说,三州的民心军心,尽为赵朔所得。

已经如楚汉之争时刘邦的关中地区一般,成为赵朔的根本之地。

这时候,宋金交战的消息,也开始传入了赵朔的耳中。

四川制置使安丙,得了赵扩的诏书后,调兵遣将一个月,凑出了一支五千骑兵九万五千步卒的大军,向秦州发动进攻。

大军围城四十日,秦州已经随时可能被攻破,岌岌可危。

不过,正在这时,金国升任元帅右监军的原秦州刺史术虎高琪,率领三千飐军、两千精骑共五千骑兵,突然杀到,夜袭宋军大营。他们一边奋勇冲杀,一边大声高呼金国十万大军来援,扰乱宋军军心。

安丙还真被吓住了,丢下大军,仓皇逃窜。

秦州城内的金军趁机杀出,里应外合,十万宋军大溃,四散奔逃,死伤无数。

宋军大将安蕃、何九龄,死于乱军之中。

金国趁势追击,烧大散关,将大宋的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完全占据。

这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其实就是历史上曹操和刘备争夺的汉中之地了。

汉中位于秦岭,大巴山之间,连接着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控制汉中,北上可以定关中,南下就可以直接侵袭四川盆地了。

四川调出了十万大军,本来防守的兵力就不多。听说术虎高琪连汉中之地都占了利州路,川中一日三惊,惶惶不可终日。

但是,这时候,大宋朝廷已经顾不上四川了。

金国出动的不仅仅是术虎高琪!

金国大将仆散安贞,长期在山东和农民起义军交战,麾下有一支精锐队伍名曰“花帽军”。这次蒙古人攻打金国,仆散安贞率领花帽军,在木华黎面前,力保三州不失,的确是立功非小。

宋人攻打金国的秦州,金国不仅派术虎高琪回援秦州,而且命仆散安贞率领两万花帽军南下。

再加上河南的三万正规军,五万签军,总共就是十万大军。

这十万大军,都归仆散安贞指挥。

仆散安贞过淮河,连战连捷,连破宋军七城,击败宋军三万有余,俘虏宋国宗室男女七十余口,直接饮马长江!

而宋国的国都临安,距离长江只有三百里,一时间宋国君臣大恐。

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这么强大的金军,怎么会被蒙古人逼着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大安协议》?

难道说宋军太弱了?

也不对。

同为汉人的赵朔,都成了蒙古人第一巴特尔,蒙古人里面仅次于铁木真的权贵了!

这问题,到底出在哪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