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88章:那就把所有人都拉下水吧

审讯结束后,李承乾就返回东宫。

死士好说,藏在长安安义坊,就是在长安城大门,明德门的旁边。

阴弘智笼络了明德门的守门将军,但他并不放心,准备了死士。

这是为以后齐王李佑起兵谋反,打到长安城下时做的准备。

这阴弘智,确实想得非常长远。

现在就便宜了李承乾。

这三百死士,可都是配备了甲胄军备的,阴弘智在他们身上至少花费了数十万钱,每日操练不断,大鱼大肉供着。

若真有齐王李佑打到长安城下的那天,突袭之下,恐怕还真能夺取城门。

至于名册,上千个名字,阴弘智不可能全都记在脑海里。

而是把名册藏在府邸中。

李承乾便就让人直接去取就行。

刚回东宫,张阿难就来了,说陛下召见,显然是一直盯着太子的动向。

两仪殿内。

李世民端坐在椅子上。

自从太子那轮椅问世后,李世民就觉得很不错,坐着舒服,于是也让工匠去打造相同的椅子,把两仪殿的胡床给换了。

“父皇。”李承乾坐在四轮车上拱手行礼。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落在李承乾身上。

“太子,阴弘智一案审得如何?”

李承乾回道:“阴弘智已如实交代谋反之事。他从贞观初年便开始谋划,欲在父皇驾崩后,朝堂传承交替之时夺位。”

“还笼络了明德门的守门将军,以备齐王李佑起兵谋反打到长安城下时夺取城门。”

“此外朝堂百官,亦是有不少人收了阴弘智的好处,暗中沟通私连。”

说完,李承乾拿出一份名册,上面的名单就是跟阴弘智有所关联之人。

这份名单是经过李承乾提纯过后的,基本上都是跟魏王党有关。

他自然不能放过这个削弱魏王党势力的好机会。

至于剩下的那部分,则是掌控其余官员的把柄。

三百死士跟情报网络,当然就笑纳了。

张阿难上前接过,递给陛下,李世民看完名册上一个个名字后,脸色阴沉。

“此贼竟如此大胆,谋划十余年之久。”

说罢,又道:“那阴妃是否参与其中?”

李承乾迟疑片刻,说道:“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阴妃参与谋反。”

李世民沉默不语,手指轻轻敲击着椅子扶手,思考着如何处置此事。

“太子,你以为该如何处置阴妃?”

李承乾无语,你的女人,关我什么事。

但毕竟是收了好处,还是要说几句好话,他可不是收礼不办事的。

想了想回道:“阴妃虽为阴弘智之姐,但久居深宫,未必知晓其谋反之事。”

“且对于阴弘智而言,阴妃于谋反也并未有任何益处,与之勾连反而容易坏事,是以应只是借助阴妃谋取钱财权势之用。”

李世民微微点头,对于太子的话也比较认可。

李世民继续问道:“那依太子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置?”

李承乾思索片刻后说道:“父皇,兹以为可先将阴妃继续禁足于德韵殿,待进一步查证后再做定夺。”

“至于那些与阴弘智有所勾结之人,应逐一审查,根据其罪行轻重分别处置。”

“对于收受贿赂者,可予以严惩,以儆效尤。若只是被阴弘智蒙蔽,并未实际参与谋反之事,可从轻发落,以彰显父皇之仁慈与公正。”

李世民微微颔首,说道:“太子所言甚善。此事便交由你继续查办,务必做到公正严明,不可偏袒任何人。”

李承乾拱手:“是,父皇。”

李世民内心叹息,太子在处理朝政,文治这块,从来就没有让他失望过。

从十三岁监国的时候开始,就有了储君风范。

可越是这样,就让他感觉到越发忌惮。

太子本身便是皇帝的传承者,可若是年轻的太子过于优秀,甚至比他这个皇帝老子还要优秀的时候,权力的争夺就不可避免。

年轻睿智的储君,逐渐老去的皇帝,群臣们会如何选择呢。

李世民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至于魏王青雀,从各方面来说,都比之太子相差过远。

尤其自从他抽了太子五马鞭,太子展示神箭手的武艺后,差距就被拉到更大了。

这也让李世民感到了压力。

于是在太子离开后,李世民就对张阿难道:“朕想青雀了,让他入宫陪陪朕吧。”

——

阴弘智谋反的事情,传到了魏王李泰这里。

他早就知晓了齐王谋反,肯定跟阴弘智脱不开干系。

虽说是太子密审,不对外公开,但阴弘智的身份可不低,这些年在朝堂上很有话语权,加之阴妃得宠,攀附的勋贵可不少。

这突然被抓到大理寺,一番打听下就知道是涉及到谋反的罪过。

魏王李泰听闻此事后,心中暗自盘算。

他深知此事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影响到自己争夺皇位的计划。

李泰首先想到的是那些与阴弘智有牵连的勋贵们。

以父皇的性子,绝对不会兴大肆杀戮之事,这些人在这个时候必然会人心惶惶,担心自己被牵连进去。

可以趁机拉拢一些人,许以好处,让他们倒向自己这边。

至于可能牵扯到自己魏王党的一些官员,李泰倒不是很在乎,左右都算是叛徒了。眼下是要瞅准被牵连下马的官员空位。

李泰对柴令武道:“太子必然会借此机会扩大势力。我们不能坐以待毙,那些与阴弘智有牵连的勋贵,你可有办法拉拢过来?”

原本魏王党在朝堂文官中的优势,如今逐渐被太子蚕食,这让李泰心中不安。

柴令武思索片刻,说道:“此刻那些勋贵官员们定然惶恐不安。我们可派人暗中打探他们的需求与弱点,再对症下药,许以官职、财富或者其他利益。”

“魏王也可展现出宽容大度之态,让他们明白,只要投靠魏王,魏王便会保他们周全。”

李泰微微颔首,又道:“那官员空位之事,你有何想法?”

柴令武回道:“殿下,我们可从门客中挑选有才能、忠诚可靠之人,提前做好准备。一旦有空位出现,便立即安排我们的人补上。”

李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说道:“好,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务必谨慎行事,不可有丝毫差错。”

柴令武拱手道:“魏王放心便是。”

这时,府内有宦官至,陛下召他入宫。

——

务本坊,房玄龄散值回府。

“大理寺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房遗直回道:“孙寺卿遣人传话,言此番太子密审,详情暂不可知。陛下有旨,此案由太子全权负责,大理寺唯作协助听令之用。”

说完,房遗直补充道:“对了,方才不久,陛下使人召魏王入宫。”

房玄龄点点头,沉思一会后道:“稍后宵禁前,你亲自去一趟孙寺卿府中,让他明日去问问阴弘智,纥干承基那边,究竟是怎么回事。”

房遗直为难道:“此番陛下诏敕,孙寺卿怕是不愿。”

房玄龄道:“所以我才让你亲自去。”

房遗直醒悟道:“父亲跟孙寺卿.”

房玄龄叹息道:“早些年有过些往来,想必他还记得,你只管去说便是了。”

房玄龄说得轻巧,但房遗直知道,这肯定不是简单往来的事。

因为早些年的时候,房遗直还小,只明白父亲曾经担任陛下在秦王时的军政大臣,人脉宽广,却不知道有多宽广。

后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了皇帝,手下的这批人自然也登临高位。

然房玄龄的权力过大,人脉太广,恩情太多,隐隐对皇权有了威胁。

因此早些年朝堂稳定后,就开始韬光养晦。

孙伏伽在李渊当皇帝时,深受赞赏,被任命为治书侍御史。

武德五年,孙伏伽因上疏而被免官。当时科举制度尚未完备,他以免官之身应进士科考试,取中第一,官授刑部郎中。

也就是在这期间,房玄龄拉拢孙伏伽,到了李世民的阵营。

此后孙伏伽拥护李世民,鞍前马后奔走效劳。

贞观元年,孙伏伽拜大理寺少卿

贞观五年,因审理案子有失误被罢免官职,又是房玄龄上疏,孙伏伽才被李世民重新起用为刑部郎中。

直到贞观十四年,拜大理寺卿。

这份情谊,可谓是恩同再造了。

房遗直疑惑道:“父亲让孙寺卿去问阴弘智,又关纥干承基之事,是怀疑太子那边?”

对于长子,房玄龄也不避讳。

“我早前听到齐王谋反的消息,就觉得其中有所蹊跷。”

“这些年,太子明面上寻欢作乐,暗地里却苦练武艺,城府之深,令人骇然。”

“想必他早已经察觉到陛下所虑,因此才故意放任魏王党的壮大。”

“终究还是年轻气盛,在被陛下用马鞭抽打后,觉得时机已到,便开始行动起来。”

“现在看来,或是纥干承基之事,早就已被太子知晓,只是这一切尚且在太子的算计之中。”

“太子将计就计,利用齐王谋反,掩盖自身,行暗度陈仓之计,以此迷惑陛下。”

房玄龄语气中有些无奈。

他并不想参与到魏王跟太子的争斗中太深,可现在的局面却在不断逼迫他,为魏王出谋划策。

主要还是陛下那边,觉得太子过于强势,暗示他进行打击。

可就如今的情况来说,其实房玄龄感觉到,自己都已经没有退路了。

如果太子即位,真的会不迁怒房家吗。

房玄龄感觉可能性不大。

所以是真的要发力了。

房遗直有些骇然,原本他一直觉得太子并没什么,印象中的太子,更多的是荒唐,喜好玩乐。

然听父亲这般说来,顿感太子深不可测。

“父亲,这.我们能赢吗。”

“太子一旦登临大宝,怕是我房家大难临头矣。”

房遗直是真的怕了,房家现在很出名,但实际上就靠房玄龄这颗大树撑着,本身几乎没有太多底蕴。

如今父亲年迈,他有自知之明,根本不可能达到父亲这个层次。

届时太子发难,谁能应对,岂非祸事矣。

“且走且看吧,你当我想参合这里头来吗,可是陛下那边有所安排,谁又能避开呢。”

“倒是你说得也对,确实是该早作打算了。”

房玄龄沉思片刻,道:“为今之计,只有把更多的人牵扯进来,届时法不责众,哪怕是太子上位,也要考虑党争的影响,或是可以避免一二。”

“即便有所发难,也不会过于为难。”

房玄龄自然想了对策,只是在这种事情上,也不可能有万全之策。

房遗直有些迟疑道:“这等事情,朝堂大臣们,皆避之若浼,轻易不会牵扯进来。”

房玄龄道:“没错,可有些事情,由不得他们,便如现在我的一般。”

房遗直心中忐忑,不知父亲的谋划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但他也明白,如今的局势下,他们已别无选择。

——

东宫后宅。

狄知逊看着收集到的证据,面色有些发苦。

在他旁边站着的,是个十来岁的少年。

这便是他的儿子狄仁杰了。

狄知逊有五个儿子,但对疼爱的,还是狄仁杰。

这也非是偏爱,而是诸多儿子中唯有狄仁杰最为聪慧,是以狄知逊不管去哪里当官,都会把狄仁杰待在身边增长见识。

“父亲为何愁眉不展,如今案件已经有了重大突破,理应高兴才是。”

狄仁杰有些疑惑的问道。

狄知逊叹息道:“是该高兴,然此事涉及太广,若贸然上报,怕是会卷入漩涡。”

“这等大事,即便是你祖父,也是避之如蛇蝎,但有差错,便是大难将至。”

狄仁杰虽年岁小,但长期耳濡目染下,对于朝廷争斗已经有所了解。

思索了会便道:“杀死卢思礼的人,是清河崔氏,父亲不想得罪他们,可不得罪他们,那也是得罪了太子。”

“父亲是在太子麾下从官,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

狄知逊闻言,未责怪狄仁杰,只是拍了拍肩膀道:“你还小,初生牛犊不畏虎,然知晓越多,就越是会顾虑太多。”

“这等争斗之事,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为父怕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