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41章:三子夺嫡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41章:三子夺嫡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39: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四哥,我们不能输。”

“把亲卫派上去。”

李治咬牙说道。

大唐皇子的亲卫,自然是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堪比宫廷禁卫军。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的大唐,能够成为禁卫军的,基本上都是参加过多次战役,且获得不少军功。

作为嫡子,魏王跟晋王的亲卫,亦是如此。

“你我亲卫加起来,不过三百人,够吗。”

李泰略微迟疑道。

李治立即回道:“四哥,太子麾下,也才一千兵马,三百人冲锋,足以。”

实际上打到现在,李承乾的兵力,不过六百余了。

神武军是厉害,但面对数倍敌人,且军备跟身体素质都没什么相差的情况下,坚持到现在还有优势,已经很是厉害了。

魏晋联军这边,伤亡至少上千。

现在李治就是想,让这些亲卫生力军,来扭转局势。

“好。”

李泰当即应了下来。

他们不能输,一旦输了,太子位是一方面,最有可能的是,连性命都要交代在这里。

当年,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可不仅仅只是李建成跟李元吉,包括他们的妻儿,也尽皆全部处死,半点后患不留。

很明显,现在的李承乾,就是要走这样的路子。

更何况这次是他们先发难,甚至是给足了李承乾下手的理由。

在杀了李泰跟李治后,完全可以推脱,只是为了自保。

当然,成王败寇。

谁赢了,才有资格说道理。

失败的人没有发言权。

一声令下。

原本保护在魏王晋王身边的亲卫兵,当即翻身上马,加入战斗中。

这股生力军的到来,确实让魏晋联军士气一阵,局势开始发生变化。

在亲卫兵的带头冲锋下,神武军势如破竹的气势顿时一滞。

那三百亲卫宛如一柄寒光凛冽的利刃,迅猛地切入神武军看似牢不可破的防线。

他们身披特制精钢铠甲,在日光映射下,铠甲表面泛起冰冷的光。

手中长枪林立,每一次刺出都裹挟着锐不可当的气势。战马高声嘶鸣,马蹄扬起的尘土弥漫在战场上空,亲卫们那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令众人耳鼓生疼。

看到这一幕,李泰有些得意的对李治说道:“咱们这些亲卫的军备,还得是多亏了太子,若没有他的那个大锤,那有这般好。”

“用大兄造的兵器对付大兄,当真是一报还一报啊。”

李泰说的大锤,就是东宫的水力锻锤。

李世民去了东宫看到这个东西后,就让工匠这边也跟着做。

虽然不知道个中原理,然照葫芦画瓢还是没问题的。

水力锻锤打造出来的精钢铠甲跟长矛,自然是优先供给宫廷禁卫,这其中也包括皇子的亲卫。

前边,面对这股亲卫兵,苏定方微微皱眉:“传令,务必挡住。”

神武军虽然勇猛,但也不是无敌的。

战场搏杀,最是消耗体力,哪怕是骑在马上,一番鏖战下来,一身力气也去了七八分。

亲卫军这边,一直都是在旁边观战,因此体力充沛。

加之人数的优势,胜利的天平逐渐迈向魏晋联军。

“你们也上吧。”

李承乾对守护在旁边的陈云超吩咐道。

太子左内帅陈云超。

一直便是李承乾的亲卫统领。

从东宫到辽东,再从辽东到洛阳。

陈云超本身似乎有些默默无名,在军功上也没有太多的可点之处。

然李承乾麾下,不管是谁,哪怕是苏定方,都不会瞧不起陈云超。

能干到太子左内率这个位置,不仅是忠诚,个人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是,殿下。”

领命后的陈云超一马当先,率领那一百亲卫兵如一阵旋风,呼啸着卷入战场。

他们的铠甲在日光下泛着金光。

手中长刀闪烁着寒芒,与普通亲卫的长枪截然不同,透着一股凌厉狠辣的气息。

战马四蹄生风,所到之处,尘土飞扬,瞬间便与魏晋联军的亲卫短兵相接。

原本占据优势的魏王、晋王亲卫,在这股新力量加入的瞬间,攻势陡然受阻。

陈云超身形矫健,在马背上如同一尊战神,手中长刀挥舞间,寒光霍霍,带起一片片血花。

他的刀法狠辣至极,每一次出手,都透过铠甲的缝隙,精准地切向敌人的要害,不过眨眼间,便有多名魏晋联军亲卫惨叫着倒下。

这一番凌厉的攻击,竟让魏晋联军的亲卫们一时间阵脚大乱,战场上的局势瞬间僵持起来。

“陈云超竟然这般勇猛。”

李泰感觉有些不可置信,他自然是认识陈云超的,不过在李泰的心里,这家伙就是个闷葫芦,平日也说不出几句话。

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很听太子的话。

不过对于他们这些皇子来说,什么时候缺过听话的人?

直到现在,他才发现,陈云超竟有这般武力。

李承乾这边的亲卫兵,在陈云超的带领下,配合默契得如同一体。他们三人一组,相互呼应,进退有序。

长枪与长刀相互配合,长枪负责刺击牵制,长刀则瞅准时机,迅猛地收割敌人性命。

尽管人数上远不及魏晋联军亲卫,却如同一把把锐利的楔子,硬生生地将对方的攻势挡了回去。

便是在这个时候,柴令武策马来到李泰身旁,神色凝重地观察着战场局势,片刻后,他凑近李泰,低声献策:“魏王看太子的军队,个个勇猛异常,我们虽人数占优,正面强攻一时难以取胜。”

“依我之见,不妨采用轮战之法,以我们充裕的兵力,轮番上阵,不断消耗太子一方的兵力与士兵们的体力,如此,他们纵有冲天的士气,也难以持久。”

李泰眼睛一亮,道:“好计策,就按你说的办。”

李治也是认同点头。

其实李泰跟李治这边的将领们,不少也是懂得兵法之道的。

只是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次应该会很轻松。

毕竟他们在暗,伏击太子,且还有数倍之兵力。

大家都是大唐精锐,自有自的骄傲。

哪怕是各自为战,那也能轻易胜之。

可谁想到,太子那边的辽东士卒,不仅丝毫不逊色他们这些大唐精锐,在阵法对战上,更是进退有序,对比之下,反倒是他们成了散兵游勇。

柴令武虽然是柴绍的儿子,但在军事这块却不是很出色,也没参加过什么战争。

这次献策,也非是柴令武想出来的,而是麾下将士。

传令之下,魏晋联军开始变化阵型。

数千兵马分成三股。

前边士兵厮杀一阵后,立即撤后,第二排顶上,而后是第三排,如此论战。

顿时间内,魏晋联军的伤亡数开始增加。

毕竟先前更多兵力才能顶住,现在突然减少兵力,相当于本来五六个打一个,现在变成了两三个打一个,自然更难了。

然而不过片刻间的功夫,魏晋联军突然变得勇猛起来。

不,不是魏晋联军变得更为勇猛,而是李承乾这边的将士,力气逐渐有些跟不上了。

有了中场临时休息的魏晋士卒,自然在体力上更有优势。

人数上的巨大差距终究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承乾一方的伤亡开始不断增加。

尽管太子亲卫兵们个个悍不畏死,但在潮水般涌来的魏晋联军亲卫面前,防线还是渐渐出现了松动。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鲜血飞溅。

仗着人多势众,魏晋不断发起猛烈冲锋。

如汹涌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不断冲击着李承乾亲卫兵那看似坚固实则脆弱的防线。

——

宫廷别苑。

这里就是朝廷众臣给太子定下的暂时行宫。

数十位朝廷官员就在这里等候太子的到来。

只是,朱雀大街上的乱战,他们会不知晓吗。

大部分的官员自然不清楚,然而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当然是知道的。

因为不断有人过来,分别向长孙无忌等人汇报现在朱雀大街的实施战况。

最新的消息传来,褚遂良面色一喜,说道:“诸位,先前太子谋反之事,陛下虽暂未处置,可也说过恢复其太子位只是缓兵之计。”

“如今他又在大街上与两位皇子兵戎相见,这分明是贼心不死!”

“依我看,咱们就该顺应陛下心意,趁此机会,协助魏王,一举拿下太子,以绝后患!”

“魏王素有贤名,平日里广纳贤才,对治国理政之策更是钻研颇深。他心怀天下,若能登上太子之位,定能带领大唐走向更为昌盛的未来。”

“反观太子,犯下谋反之大错,即便被恢复太子位,谁又能保证他不会故态复萌,再度做出危害朝堂之事?”

褚遂良希望在这个时候,借助魏王优势的情况下,说服众人,直接支持魏王。

这样一来,朱雀大街那边,就不会有什么变数了。

朝廷禁军出动,哪怕太子再厉害,也没有了用处。

话音刚落,魏征就站了出来,对褚遂良呵斥道:“简直荒谬至极!你口口声声说太子贼心不死,可你怎不想想,究竟是谁率先挑起这战火?”

“魏王与晋王竟公然伏兵袭击太子,此等行径,与谋逆何异?”

“太子身为储君,即便曾有过错,那也是陛下亲自定夺处置,何时轮到他们私下动用武力?”

“太子自幼被立为储君,多年来,在陛下的悉心教导下,熟读经史子集,心怀治国安邦之宏愿。虽因一时糊涂犯下过错,但他在监国期间,也曾展现出非凡的理政才能,减免赋税、兴修水利,为百姓做了诸多实事。”

“陛下既然恢复了他的太子位,便是对他仍抱有期望,相信他能改过自新。我们身为臣子,当为朝堂清明、皇室安稳尽心竭力,而不是助纣为虐,为这种大逆不道之事推波助澜!”

褚遂良也不甘示弱,向前跨了一步,涨红了脸反驳道:“魏公,话可不能这么说!”

“魏王贤能,一心为大唐社稷着想,怎会做出谋逆之事?”

“分明是太子执迷不悟,妄图保住那本就不该属于他的太子之位,才逼得魏王、晋王不得不出手。”

“这是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陛下的江山稳固!”

“魏王礼贤下士,朝堂之上诸多有识之士皆愿为其效力。”

“他所提出的诸多改革之策,皆切中时弊,若能得以施行,大唐必将国富民强。反观太子,其身边多是一些阿谀奉承之辈,他若复位,朝堂恐将再次陷入混乱。

魏征气得浑身发抖,用手指着褚遂良,大声说道:“褚遂良,你这是颠倒黑白!”

“太子才能,天下皆知,你却在这里一味诋毁。你如此偏袒魏王,究竟是为了大唐,还是为了一己私利?莫不是想在魏王登基之后,谋取高位,尽享荣华富贵?”

褚遂良脸色一阵白一阵红,他咬着牙说道:“魏征,你莫要血口喷人!”

“我褚遂良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表。”

“支持魏王,完全是出于对大唐社稷的考虑。”

“魏王之才,远胜太子,且深得陛下喜爱。”

“你如此维护太子,难道不是因为你与太子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

面对两人的争锋相对,长孙无忌跟房玄龄,却跟没有瞧见一样,低眉不语。

长孙无忌心里想着的,最好是晋王继太子位。

房玄龄老谋深算,在事情完全没有落定之前,自然不会轻易表态。

毕竟太子给的惊喜太多了,虽说一时间魏王跟晋王占据优势,但结果还没出来之前,参合完全没有意义。

然而这个时候的李靖却开口说道:“如此贸然贸然出兵相助任何一方,都可能引发更大的混乱。”

“然不管是太子,亦或是魏王,晋王,若有所失,等陛下醒来,定然会怪罪我等坐视不管之罪。”

长孙无忌听到李靖这话,知道已经不能当作不知道了。

作为第一功臣,陛下醒来后,最为责怪的就是他。

怎么说,他也是太子,魏王,晋王的亲舅舅。

看着三个外甥打生打死坐视不管,怎么着都说不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