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15章:打仗就要在冬天打

十一月的洛阳。

下雪了。

今年的天气,似乎比往年都要冷上许多。

也是在这个时节,李承乾决定动兵了。

之所以会是冬天,因为李承乾手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棉衣。

而李靖那边的军队,在没有棉衣御寒的情况下,就要大打折扣。

最为主要的是,冬天朝廷方面很难调动更多的兵力。

在天气的影响下,各地府兵单单是赶路,都会有这极大的损耗,如此之大的损耗,是很难承受的,而且也会影响到士气。

李靖现在手中兵力十万,李承乾只有一半。

算上固守洛阳的兵力,能够动用的兵力不过三万。

即便是如此,李靖方面也不敢贸然动手。

火炮的威慑,实在是太大了。

洛阳宫城的暖阁内,炭火熊熊燃烧,驱走了冬日的严寒,可李承乾和苏定方的神色依旧凝重。

自据守洛阳以来,除冲破朝廷水军封锁外,这是首次准备主动出击,二人深知此役干系重大。

李承乾踱步至窗边,望向宫外被白雪覆盖的洛阳城,开口道:“定方,自我军据守洛阳,一直隐忍未发。如今寒冬降临,朝廷军队缺衣少粮,士气低迷,而我军棉衣充足,火器也已准备妥当,天时地利皆在我手,是时候动兵了。”

“李靖手中有十万大军,而我们能调动的兵力不过三万,这场仗,必须谋定而后动。”

苏定方微微欠身,抱拳行礼,恭敬地回应:“殿下圣明。”

“李靖老谋深算,他必定也料到我军会有所动作。”

“洛阳周边之地,山川纵横,关隘密布,地形极为复杂。”

“依末将之见,他极有可能凭借这些险要地势,设下重重埋伏,企图以此消耗我军的兵力,而后再伺机而动。”

“且大概会向长安求援,待援兵一到,便对我军形成合围之势,妄图将我们困死在洛阳一带。”

苏定方的话语条理清晰,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对局势的深刻洞察。

李承乾微微点头,认可道:“你所言极是。李靖这老狐狸,断不会轻易认输。”

“但他千算万算,也算不到我早已对后续战局有了周全谋划。”

一边说着,李承乾一边缓缓起身,踱步至屋内悬挂的河洛地图前,地图上详细标注着山川河流、关隘城镇。

李承乾伸出手指,沿着地图上蜿蜒的山川脉络滑动,继续说道:“洛阳周边这复杂地形,对李靖而言,固然是可依仗的优势,但对我们来说,同样是可加以利用的地方。我打算分兵两路,一路便由你率领,另一路则由薛仁贵,裴行俭率领。”

李承乾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苏定方,加重语气道:“你需佯装成我军主力,从洛阳东门出发,大张旗鼓地做出要攻打周边重镇的态势。”

“行军途中,旗号要鲜明,锣鼓齐鸣,声势务必浩大,以此吸引李靖主力部队的注意力,引他主动来战。”

“但要切记,切不可贸然深入敌境。一旦遭遇敌军主力,寻机佯装败退,将他们一步步引入我早已预设好的包围圈。此乃重中之重,切不可有丝毫闪失。”

苏定方回道:“末将领命!只是,末将心中尚有疑虑,不知殿下将这包围圈设在何处?还请殿下明示。”

李承乾嘴角上扬,露出自信的笑容,那笑容中带着几分志在必得的豪情。

再次转身,手指向地图上一处被朱笔圈出的山谷,说道:“此处名为青岩谷,你看,谷深林密,两侧山峰陡峭,地势险要,实乃易守难攻之地。”

“谷口狭窄,仅能容纳少数兵力通行,而谷内却宽敞开阔,足以容纳大量军队埋伏。”

“裴行俭与薛仁贵率领另一路精锐,提前在谷中设伏。待你将李靖军引入谷中,便迅速截断其退路,而后以火炮居高临下,发起猛烈攻击。”

“李靖纵然用兵如神,在这等绝境之下,也插翅难逃。”

苏定方赞道:“殿下此计,环环相扣,精妙绝伦!如此一来,必能重创李靖军,为我军进军长安扫清一大障碍。”

“此计的关键便在于我这一路佯装主力,能否引得李靖上钩。末将定当竭尽全力,精心部署,不负殿下所托。”

“只是,若要佯装败退,还需殿下指点一二,如何才能让李靖深信不疑?”

苏定方自然知晓如何做,他这是给殿下表现的机会。

想上高位,可不仅仅只有本事,能够给上位者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这也是相当重要的。

很显然,苏定方并不是个莽夫,情商智商都在线。

李承乾微微颔首,思索片刻后说道:“定方,你这一路佯装败退,切不可慌乱。要保持军队阵型的完整,且战且退,不时组织小规模的反击,让敌军觉得我们虽败犹战,只是兵力不济才不得不退。”

“可沿途故意丢弃一些粮草辎重,制造出我军慌乱逃窜的假象。”

“李靖生性谨慎,必定会派人仔细探查,这些破绽足以让他相信你们是真的败退。”

“撤退速度不可过快,要把握好分寸,确保将敌军稳稳地引入包围圈。”

苏定方抱拳道:“殿下考虑周全,末将谨遵教诲。只是,末将这一路作为诱饵,必定会遭遇敌军的猛烈攻击,伤亡在所难免。”

这是提前打好预防针,倒不是说苏定方心疼,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他自己也打过那么多次。

成熟的武将,早就已经学会了漠视生命。

不过本身兵力不多的情况下,若损失稍微多了些,免得殿下后面心中不悦。

李承乾拍了拍苏定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定方,我深知此役艰难,你这一路责任重大。但为了能一举击溃李靖,打开通往长安的道路,这是必要的牺牲。”

“我会安排在青岩谷中准备好充足的兵力和火器,只要你能将李靖引入,便是大功告成。”

“待此役胜利,我必当重赏你和你的将士们。”

苏定方沉声道:““殿下放心,末将愿为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哪怕前方荆棘密布,末将也定将李靖引入包围圈,助殿下成就大业!”

李承乾很是满意,思索一番嘱咐道:“此次出征,行军速度亦要把控好。冬日道路积雪,行军艰难,切不可因急于求成而乱了阵脚。”

“你这一路佯装主力,要做出气势,却也不能真的陷入苦战。若遇小股敌军,可迅速击溃,以振我军士气;若遇强敌,便按计划佯装败退。”

“另外,与青岩谷的联络要保持通畅,一旦有变故,及时传信。”

苏定方认真聆听,点头应道:“殿下所言极是,末将定会谨慎行事。只是这冬日作战,士兵们的保暖亦需格外留意,末将打算在军中多备些暖炉、毛皮,以防士兵冻伤,影响战力。”

李承乾赞许道:“你能想到此节,甚好。士兵乃我军根本,万不可因严寒而减员。还有,若李靖派出斥候打探我军虚实,你可安排些机敏之士,故意泄露些假消息,让他更加深信你们是主力。”

苏定方抱拳领命:“末将明白,定当随机应变。只是若李靖迟迟不上钩,我军该如何应对?”

李承乾沉思片刻,道:“若他按兵不动,你便在洛阳周边制造些声势,攻打几处不重要的关隘,做出一副要截断他补给线的样子。他身为统帅,不可能坐视不理。总之,要想尽办法逼他出兵,引他入我圈套。”

苏定方目光坚定,神色肃穆:“殿下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望。”

李承乾望向窗外那片银白世界,目光越过高空,遥望着西北方向。

那是长安所在之处。

——

大唐本应是盛世清平之景,然而连续不断的战争,却如沉重阴霾,笼罩在百姓头顶,让他们苦不堪言。

这就之前攻打高丽有很大关系。

调集了七十万军,单单是路上所消耗的钱粮,那就是个天文数字。

而在攻打完高丽之后,后续的战果,都到了李承乾的嘴里。

这也导致对于朝廷来说,攻打高丽是个很亏本的买卖。

倒是李世民因为拿了煤炭厂,内库变得丰盈,然国库却有些干瘪。

而这次,调十万兵力攻打洛阳。

说是兵力十万,实则动用的百姓加之在内,人数不会低于三十万。

不是每个地方都能有好的收成。

大唐每年,有些地方风调雨顺,然有些地方却是灾情不断。

长安城郊的小村庄,被大雪严严实实地覆盖着,远远望去,一片白茫茫,死寂沉沉。凛冽的北风呼啸着,如刀子般割着人的脸。天刚蒙蒙亮,张老汉便裹着那件千疮百孔、薄如蝉翼的破袄,佝偻着身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迈向自家田地。

他的双手早已被冻得通红肿胀,满是冻疮,指甲缝里塞满了冻得硬邦邦的泥土。每挥动一下锄头,都要费好大的劲,锄头砸在冻得像铁板一样的土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田地里,麦苗稀稀拉拉,被厚厚的积雪压得抬不起头,在寒风中微微颤抖,一看便知今年收成无望。

“唉,这日子可咋过哟。”张老汉直起腰,望着眼前的田地,长叹一声,白气瞬间在冷空气中消散。

自战争爆发以来,村里的青壮年大多被征去当兵,劳动力锐减,土地也渐渐荒芜。如今又碰上这寒冬,耕种之事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供应前线军需,赋税一涨再涨,家中仅有的一点存粮,恐怕还不够缴纳赋税。

正想着,张老汉的儿媳秀娘端着一碗稀粥,小心翼翼地走来。秀娘面色苍白如纸,身形瘦弱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身上的粗布衣衫打着层层补丁,根本抵御不了这彻骨的寒冷。

“爹,您歇会儿,喝口粥吧。”

秀娘的声音在寒风中打着颤。张老汉接过粥碗,看着那清可见底的稀粥,粥面上很快结了一层薄冰,心中一阵酸涩。

“秀娘啊,这粥你和娃多喝点,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撑得住。”

张老汉心疼地说道。秀娘眼眶一红,强忍着泪水:“爹,您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不能饿着。我和娃不打紧。”

犹豫了一下,秀娘开口说道:“爹,我最近总听人说洛阳那边有许多工厂,工钱高,还包吃包住,且也招女工。”

“咱这日子实在太苦了,我想着,要不咱全家都搬到洛阳去,我去厂里做工,说不定能让家里缓一缓。”

张老汉略微迟疑的问道:“是说太子的工厂吗?”

秀娘认真的点点头。

张老汉叹息一声。

他倒不是觉得媳妇说的有差。

当初太子在长安的时候,也是招人入厂,待遇丰厚。

邻村就有人去了,赚了不少钱回来,还给家里盖了房子。

只是好景不长。

自从太子离开长安后,长安的这些工厂,就随着变化很大。

不仅是工钱锐减,且吃食也不包了。

就这样,想要进去做事,还得打点托关系。

如果去洛阳讨生活,还真说不定能有些好出路。

“可虎子”

张老汉欲言又止。

虎子是他儿子,也是秀娘的男人。

现在被征调为兵,就是去打太子的。

秀娘眼中含泪:“爹,我知晓虎子跟着朝廷去打洛阳,可咱们没得办法了啊。”

“娃儿还小,家里那点米粮,这个冬天熬不过去的。”

“只有去了洛阳,才能有一线生机。”

“我还听人说了,太子在洛阳开仓放粮,所有关卡都不设防,大家都能过去。”

张老汉听了,眉头立刻皱成了个“川”字,满脸担忧,欲言又止。

不过秀娘又说了一句,张老汉动心了。

“爹,虎子不知道能不能回,可虎娃得活下去啊。”

张老汉叹道:“那就去吧,明日把家里的物什都置卖了,给虎子留个信,去洛阳。”

儿子可能回不来了。

孙子就是最后的独苗。

继续留在这里,就是等死,只有走出去,才有活路。

这个冬天,可不好过啊。

张老汉事情,只是个缩影。

眼下洛阳,正不断有流民逐渐汇聚。

对此,李承乾来者不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