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90章:父皇才是那个千古罪人

纺织厂停工了。

因为棉花已经用完了。

棉花的收成是一年一次,这也就意味着,要到明年九月,才能有新的棉花采摘。

如今的棉衣,已经被炒到了天价。

要知道普通的丝绸长袍,在如今也就在六百文左右的价格。

但是现在的棉衣,一件已经达到了三贯,也就是三千文。

就这,还是有价无市。

“殿下,不需要制止吗。”

洛阳皇城,文忠得到消息后进行汇报,而后问道。

李承乾摇摇头:“不需要,让他们去炒吧,价格越高越好,不用去管。”

投机倒把的行为,李承乾向来是制止的,尤其是对于囤货居奇,发灾难财的粮商,更是严厉打击。

文忠也是明白太子的想法,所以才有此一问。

但是这次,李承乾就没打算去特意干预了。

也是因为没有动作,这让很多商人大胆起来,棉衣的价格被层层抬高。

任何时代,都会有这样的人。

曾经有,现在有,后世也有。

之所以不干预,因为棉衣价格高,从更多层面上来说,是个好事。

棉花的推广种植,其实从宏观的层面上来说,并不是很顺利。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棉花并非传统的主要农作物,对其种植、培育、管理等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经验。相比之下,他们更熟悉传统作物如小麦、水稻等的种植规律,对于陌生的棉花种植,担心因技术不到位而导致产量不佳,从而遭受经济损失。

且种植棉花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包括种子购买、土地开垦、肥料使用、灌溉等。

棉花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从播种到收获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期间面临各种自然风险,如干旱、洪涝、病虫害等。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或病虫害爆发,棉花可能会减产甚至绝收。

而老百姓往往难以承受这样的风险,他们更倾向于种植生长周期短、风险相对较低的作物,以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

加上田产有限,精力有限,如果种植棉花,那就没办法去种植粮食,自然是优先种植满足自身粮食需求的作物。

即便是有太子兜底,不被强制执行的话,百姓自然不愿意。

但现在不同了,棉衣的价格如此高昂,棉花的价格自然就会随之水涨船高,如此一来,种植棉花,就成了低成本,高回报的作物。

甚至有很大可能,直接暴富。

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自然会愿意种植棉花,这就跟改稻为桑一个道理。

时间很快来到了十月。

也就到了李世民下达的诏书,三月期限。

先前李承乾不去长安,是因为三月期限未到,可是现在呢。

长孙无忌一直在洛阳城中,帮忙处理洛阳政务。

这天。

来到了宫城。

“殿下,三月之期已至,还请太子回归长安。”

长孙无忌躬身作揖,语气诚恳。

作为太子党人,长孙无忌是希望太子能够顺利的继承皇位,而不是通过起兵造反的方式。

李承乾微微沉默。

大殿内安静得可怕。

良久。

李承乾淡淡道:“如果,孤要说不回呢。”

长孙无忌叹息道:“殿下,何至于此啊。”

“我知道殿下在担心什么,虽说曾经殿下谋反之事已经被陛下所知晓,可陛下并未有追究殿下之意。”

“殿下立下盖世大功,又给陛下奉上煤炭厂,以充内库,陛下视殿下为骄傲,又怎么会害了殿下。”

“虎毒商且不食子,陛下是性情中人,自然不会因此而为难太子。”

“殿下回长安后,向陛下道个歉,那么太子依旧是太子。”

到了这份上,长孙无忌也没必要去打哑谜了,干脆是开门见山,把话说开了。

李承乾闻言,淡笑道:“煤炭厂之事,我什么时候进献给父皇了,难道不是父皇趁我东征,直接抢走的吗。”

“再说谋反的事情,连舅舅你都知道了,这朝野上下,还有谁不知道,我谋反之事呢。”

“暂且不言父皇如何作想,若是我回长安,魏王煽风点火,把谋反之事闹得人尽皆知。”

“届时,父皇又该如何做呢。”

长孙无忌略微沉默。

他也清楚,太子说的这话,是属于实情。

“殿下因为相信陛下。”

“毕竟,他是你的父亲。”

“我可以为陛下担保。”

长孙无忌劝说道。

“哈哈哈!!!”

原本平静的李承乾,突然开口大笑起来。

“担保?”

“舅舅,你能拿什么担保?”

李承乾站了起来,瘸着腿,从上面走了下来,来到长孙无忌跟前。

“自古以来,皇位之争,向来无情。”

“父子相杀,骨肉相残,何其寻常。”

“舅舅你不会不知道,父皇为何要偏爱魏王吧,仅仅只是因为当年青雀被祖父过继给四叔吗?”

“就因为这个事情,所以让青雀不之官,僭越赏赐,恩宠超于我这个太子?”

“不,不仅仅是如此,是因为,父皇他担心自己的权力,受到影响,所以才把青雀推上来,跟我打擂台。”

“所以,如果我回长安,父皇应该要怎么做?”

“我来告诉你吧,舅舅。”

“首先,父皇会对我大行封赏,钱财,名声,乃至于大赦天下,让所有人都觉得,他最疼爱我这个太子。”

“但是,我的兵权,还有从辽东所得来的钱财,都会被收走。”

“辽东的新政,将会被叫停,归于朝廷管辖。”

“哦,最为重要的,自然是霹雳火了,配方肯定是要上交的,这么重要的东西,父皇怎么愿意给我来保管呢。”

“我就应该屈服于父皇之下,安心做个太子,听候安排,如果这样的话,或许能等到父皇驾崩的那天,继承皇位。”

“只是,真的能等到吗。”

“也许过一些年,父皇又会想起我曾经谋反之事,尤其是等到年迈之后,十年,数十年后,体弱多病了,他会担心我,再次谋反。”

“呵呵,谁能知道会怎样呢。”

“舅舅啊,你觉得,我应该要去回去吗。”

面对太子的质问,长孙无忌有些艰难的出口:“陛下不会这样做的。”

“这只是殿下的揣测。”

长孙无忌看着李承乾,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急切,他知道太子心中的顾虑并非毫无道理,但他仍抱着一丝希望,希望能说服李承乾回归长安,以维护太子之位和大唐的稳定。

“殿下,陛下对您的疼爱是发自内心的,即便有过一些误会和矛盾,也绝非不可化解。”

“占据洛阳,拥兵自重,与陛下对峙,这并非长久之计啊。一旦真的兵戎相见,受苦的还是百姓,大唐的根基也会动摇。”

长孙无忌苦口婆心地劝道。

李承乾冷笑一声,缓缓踱步:“舅舅,你总是说父皇疼爱我,可这些年,我这个太子当得如履薄冰。魏王在一旁虎视眈眈,父皇又对他恩宠有加,我如何能安心?如今我手握重兵,还有霹雳火这样的利器,若是回长安,岂不是自投罗网?”

长孙无忌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殿下,陛下这些年对魏王的恩宠,或许是有平衡朝堂的考量,但对你的期许从未改变。太子东征立下大功,陛下心中也是赞赏的。只要能放下成见,回到长安,与陛下坦诚相待,一切都还有转圜的余地。”

李承乾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盯着长孙无忌:“舅舅,您口口声声说父皇不会对我怎样,可我若回去,兵权被夺,辽东的心血付诸东流,到那时,我拿什么自保?魏王若再趁机发难,我又该如何应对?”

“说我谋反,我为太子,遵循传统,这大唐未来,都将是我的。”

“我为什么谋反?”

“我谋反,是为了自救啊。”

“如今,我已是脱得樊笼,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现在叫我过去,再去过那每日里提心吊胆,小心谨慎的日子?”

“现在,我就抗旨不遵了,且看父皇如何吧。”

到这份上,长孙无忌也知道太子决心已下。

但还是要坚持劝说一下。

“陛下他虽然对魏王有些恩宠,但那也是无奈之举。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陛下需要平衡各方,才能维持大唐的稳定。”

“而殿下,才是陛下心中真正的储君。”

李承乾抬起头,目光冷淡地看着长孙无忌:“舅舅,您就别再白费口舌了。我心意已决,不会再回长安。”

长孙无忌向前一步,急切地说道:“殿下,想想那些支持您的臣子们,他们都希望太子能以正统的方式继承皇位。”

“如果太子抗旨不遵,与陛下对峙,他们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而且,自辽东而来的五万精锐,虽然勇猛,但与陛下的大军相比,又能坚持多久呢?”

“舅舅,您不必拿这些来威胁我。”李承乾冷笑道,“我手中的霹雳火,足以让任何来犯之敌闻风丧胆。”

“殿下,您这是在玩火**啊!”长孙无忌痛心疾首地说道,“一旦战争爆发,生灵涂炭,大唐的盛世也将毁于一旦。太子难道想成为千古罪人吗?”

李承乾冷笑道:“发动战争是父皇,怎么我就成了千古罪人。”

“古话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

“真要到了那份上,舅舅觉得史书应该怎么写,是写我这个农泽圣睿太子的过错,还是写囚父弑兄杀弟,乃至于要灭子的父皇之过?”

长孙无忌被李承乾的话噎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殿下,陛下他绝无灭子之心,太子怎能如此揣测陛下?”

“陛下一生征战,为大唐打下这万里江山,所求的不过是江山稳固,子孙昌盛。太子是陛下的嫡长子,是大唐的储君,陛下对太子寄予了厚望啊。”

李承乾却不以为然,他背过身去,冷冷道:“厚望?若真是对我寄予厚望,又怎会处处打压我,偏袒魏王?”

“舅舅莫要再替父皇辩解了,我意已决。”

“从今日起,洛阳便是我的根基,我要在此处积蓄力量,若父皇执意逼我,那便兵戎相见吧。”

长孙无忌见李承乾如此决绝,心中悲戚,却也知此刻再多言语也是枉然。

长叹一声,对着李承乾的背影深深一揖,而后转身离去,步履沉重,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

太子执拗。

可陛下如何退让。

等长孙无忌走后。

文忠小心问道:“殿下,就让长孙司徒这般离开吗。”

李承乾说道:“让他去吧,终归会这么一天的。”

说完,顿了顿。

“孤要巡查火药司。”

文忠躬身作揖:“是,殿下。”

李承乾很清楚,以李世民的性子,是绝对不会容许,自己就这么简单的占据洛阳。

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只是这问题在于,是打一场,还是打很多场。

对此,在辽东之时,李承乾就已经有所准备。

为什么要创建辽东通报行,只是为了发行纸币吗。

不,还有很关键的一环。

那就是铜,大量的铜。

因为以如今时代的工艺标准,火炮最好最为安全的材料,还是铜。

铁火炮自然是不能做的,腐蚀太快,废品率也高。

至于精铁,短时间内,也没有办法起这么多的高炉,况且精铁的制作成本太过高昂,锻造出来制作铠甲更为重要。

综合考虑下,铜火炮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颗粒火药都有了,铜火炮的制作难题自然不大了。

之前不制作火炮,是因为李承乾当时在东宫,也没法弄到这么的铜。

而且火炮的制作,耗费太高,瞒不过别人。

但是现在,时机成熟。

谁都不知道,在军营之中,除了火药的研制外,更有大量的匠人,被秘密安排用来制作火炮。

大量的铜钱被融化,熔炉以高质量的煤炭为燃料。

一架架火炮,已经在生产之中。

拖这两个月,就是为了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火炮。

当大战时。

漫天盖地的火炮轰击。

到了那个时候,李世民再精锐的军队,又该拿什么来抵挡呢。

李承乾不会给李世民围城洛阳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