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72章:这纸币,就是太子造反的根基

当太子李承乾在辽东发行纸币的消息如疾风般传至长安时。

五姓七望这些屹立于大唐门阀之巅的世家大族,顿时陷入了一片紧张与不安之中。

清河郡。

七大家主再次共聚一堂。

这大概是这些年来,如此频繁的聚集了。

自从上次之后,没人会想到,这么快就因为太子的事情,又见面了。

之前是依托着崔老爷子的寿辰。

而这次,已经不需要其他借口了。

在清河崔家那雕梁画栋、气势恢宏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主位上,清河崔面容冷峻,眼神如鹰般锐利,缓缓扫过在座的众人。下方,依次坐着陇西李、赵郡李、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以及太原王,众人神色皆是一片凝重。

崔家主率先打破沉默,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从幽深的古井中传出:“诸位,太子在辽东发行纸币一事,绝非寻常之举,其对我等世家的影响,犹如一场汹涌的暗流,正悄然威胁着我们的根基。”

陇西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清河崔所言极是。这纸币一旦在辽东站稳脚跟,继而在大唐境内蔓延开来,商业格局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等世代苦心经营的钱庄、商号,皆是依托传统货币体系而运作,纸币若盛行,我们的产业根基怕是摇摇欲坠。”

这个时代从来不缺乏聪明人,更别说五姓七望这样的传承世家。

纸币虽然新奇,但个中的作用,稍加分析就能得出可能有的结果。

对于五姓七望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传统商业体系的崩塌之忧。

别看大唐世家均是看不起商人,然实际上商业在世家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世家大族在大唐长期的经济格局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的商业版图广泛,涉及钱庄、商号、贸易等多个领域,且均是基于传统的金属货币体系构建。

太子发行纸币,一旦推广开来,将从根本上改变商业交易的模式和规则。

以钱庄为例,世家的钱庄通过存储、借贷金属货币获取利润,对货币的掌控和运营有着成熟的体系。

纸币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固有模式,其轻便易携带的特点,使得传统钱庄在货币存储和运输方面的优势荡然无存。

若纸币成为主流货币,世家钱庄可能面临业务萎缩、利润下滑的困境。

在商号经营方面,传统的贸易结算依赖于金属货币的称量和计数。而纸币的使用简化了交易流程,可能导致一些小型商户更容易进入市场,加剧市场竞争。

世家商号长期以来凭借资源垄断和资金优势形成的市场壁垒,会因纸币带来的商业变革而受到冲击,市场份额面临被蚕食的风险。

赵郡李紧接着说道:“不仅如此,钱币发行权乃国家经济命脉之所在。”

“太子此举,无疑是在掌控一方经济大权。假以时日,他若借此培植起自己的势力,待日后登基,以他锐意改革的决心,必定会对我等世家下手,大力削弱我们的影响力。”

这一直是五姓七望最大的担忧了,太子分明不打算借助世家之力,要抛开世家,另起炉灶。

这里说的,并非只是五姓七望,而是大唐天下世家的格局。

这无异于阶级之变化,跟重新开国都没啥区别了。

要知道对于一个王朝的开国而言,就是一次权力的洗牌。

现在太子有着很明显跟强烈的意图,要把这天下的权力重新划分,这是五姓七望,乃至于更多世家都不能容忍之事。

博陵崔轻抚胡须,神色凝重地补充道:“近年来,太子在辽东的一系列举措,已然触动了我们的利益。此次发行纸币,更是公然挑战我们的底线。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果断采取行动。”

五姓七望等世家在朝堂上拥有深厚的人脉和影响力,他们通过与皇室、官员的联姻、结盟等方式,维持着一种微妙的政治平衡,对中央权力形成一定的制衡。

李承乾发行纸币这一行为,体现出他在辽东地区拥有较大的自主决策权和经济掌控力。

这让世家担忧,若太子借此进一步扩大权力,建立起独立于现有政治体系之外的经济势力,将会打破原有的权力平衡。

他们担心太子登基后,会利用这种强大的经济权力,削弱世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从而威胁到世家的政治地位。

这让五姓七望担忧权力传承与家族延续的焦虑。

世家大族重视家族的延续和权力的传承,希望通过各种手段确保家族在政治舞台上的长久地位。

太子发行纸币这一行为,被视为一种打破常规的冒险之举。

如果太子成功推行纸币并获得巨大的政治资本,可能会对世家的政治传承产生不利影响。

他们担心太子会借此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变现有的政治选拔和权力分配机制,使得世家子弟难以像以往那样顺利进入仕途,从而危及家族的政治延续。

况且大唐以儒家思想为正统,遵循祖制被视为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准则。

对祖制与正统的尊崇将会受到破坏,太子未经朝廷正式批准,擅自在辽东发行纸币,已经是可以被认为严重违背祖制的行为。

这种行为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和经济秩序,若不加以制止,将会引发更多的违规行为,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权力的错乱。

世家以维护祖制和正统为己任,因此坚决反对太子的这一行为。

范阳卢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然而,太子身为储君,背后有陛下的支持。我等行事务必谨慎,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烧身,招来灭顶之灾。”

荥阳郑也点头表示赞同:“卢家主说得在理。我们切不可贸然行事,需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制定出一个周全之策,既能有效打压太子,又能确保我们自身的安全无虞。”

众人陷入了沉思,议事厅内一片寂静,唯有烛火在微风中摇曳,发出微弱的噼啪声,仿佛在为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斗争奏响前奏。

世家大族在社会中处于特权阶层,他们通过严格的家族传承、礼仪规范和身份标识,维护着自身的特殊地位和社会阶层的划分。

纸币的发行和广泛使用,可能会模糊社会阶层之间的界限。

虽说太子是以钱庄‘票据’的名义,但这点小伎俩对于各家主来说不值一提。

很容易就能看清这里头的虚实。

最大的问题在于,陛下那边,哪怕太子都已经算是在辽东自立为王了,可陛下心里头,还是向着太子的。

其中缘由,众家主也都理解。

太子的优秀,已经打破了常规的层次,就现在的事迹来说,不管是放在哪个朝代,都是最为优秀的太子,没有之一。

如果他们是陛下,也会选择让太子来继承皇位。

“若是太子不这般做,那该是多好。”

赵郡李轻声叹息。

这话说到众人的心坎上去了。

要是太子不站在他们的对立面,维持现在皇帝与世家共治天下的格局,那么大唐的繁荣,必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若是如此,放弃魏王又如何。

哪怕是权力受到压制,又如何。

太子不过百年。

大唐可不止一代君主。

大唐的强大繁荣,他们也是能跟着沾光的,大家都是在同一条船上。

可偏偏,太子方方面面,都要跟他们作对。

清河崔作为世家之首,眉头紧锁,率先打破沉默。他双手撑在桌上,目光冷峻地扫视众人,声音低沉而充满狠厉:“诸位,太子在辽东发行纸币,这绝非小事。”

“太子在辽东推行新政,势力日益壮大,如今这纸币更是搅乱了商业格局。”

“咱们在各地的钱庄、商号,因他这一举动收益锐减。倘若不趁此时将其扳倒,待他羽翼丰满,恐怕我等世代积累的财富、地位都将化为乌有。”

陇西李微微皱眉,眼中闪过深深的忧虑。

轻轻摇头,缓缓说道:“话虽如此,可如今太子手握辽东兵权,且在辽东推行新政颇有成效,陛下对他也有所忌惮。”

“贸然行事,稍有不慎,我等恐面临灭顶之灾。毕竟,太子身份特殊,背后还有陛下的态度不明,我们不得不慎之又慎。”

赵郡李轻敲桌面,神情严肃地接上话茬:“正因如此,我们更需精心谋划,步步为营。”

“陛下虽忌惮太子兵权,对其新政成果也有所认可,但对太子曾经的谋逆之举必定耿耿于怀。”

“我等可借此次纸币之事,旧事重提,将太子的谋反意图与发行纸币紧密相连,让陛下觉得太子此举是在为再次谋逆做准备。”

“如此,方能挑起陛下对太子的猜忌,促使陛下对太子动手。”

博陵崔抚着胡须,目光深邃,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不错,我们要让陛下深信,太子发行纸币,一是为了大肆敛财,扩充谋反的钱财。”

“发动叛乱需要大量的钱财来支撑军备、粮草等开支,太子通过发行纸币,能轻易掌控大量财富。”

“二是太子把头像拓印于钱钞只上,借此树立个人威望,收拢人心,为起兵造势。”

“百姓对钱钞之信任,会转移到对太子个人的拥护上,这对陛下的统治无疑是巨大威胁。”

“只要能成功加剧陛下对太子的威胁感,不怕陛下不对太子动手。”

范阳卢补充道:“我等在朝中势力庞大,人脉广泛。可让亲信大臣纷纷上奏,从各个角度详细阐述太子此举的危害与谋逆意图。”

“这些奏章,要言辞恳切,有理有据,着重强调太子的行为对大唐江山社稷的威胁,引起陛下的重视。”

“与此同时,动用我们在民间的力量,在长安城中广泛散布谣言。让百姓皆知太子心怀不轨,发行纸币是妄图篡夺皇位。”

“市井之中,百姓对皇室之事最为好奇,这些谣言一旦传开,必定能引发轩然大波,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促使陛下不得不有所行动。”

赵郡李也附和道:“不错,富贵险中求。只要我们行事谨慎,相互配合,必定能瞒天过海。我们在朝中经营多年,人脉深厚,只要计划周全,定能成功。”

“况且,若不趁此机会扳倒太子,日后他对我们的打压,恐怕会让我们死无葬身之地。”

良久,清河崔缓缓起身,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事已至此,不容退缩。”

“我等五姓七望,同气连枝,唯有齐心协力,方能度过此劫。”

“大家各自回去准备,务必按计划行事,不得有丝毫差错。”

——

八月,长安。

太极宫的早朝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夕。

谏议大夫褚遂良率先站出,御史大夫褚遂良率先出列,手持奏章,神色严肃,言辞激昂地奏道:

“陛下,臣听闻太子在辽东发行纸币,此乃大逆不道之举。”

“太子借发行纸币之名,大肆敛财,扩充军备,其意图谋反之心昭然若揭。”

“如今长安城中谣言四起,百姓皆对太子的行径忧心忡忡,人心惶惶。恳请陛下彻查,以安民心,保我大唐江山社稷。”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如铁,心中五味杂陈。

对太子的谋逆之心本就心存芥蒂,如今又听闻此事,心中的疑虑更甚。

但也清楚,太子在辽东的新政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贸然动手,恐引发内乱,动摇国之根基。

此刻为了大唐之稳定,还是选择维护太子。

于是缓缓开口道:“褚爱卿,太子发行纸币一事,朕已有所耳闻。但仅凭此举,便断定其有谋逆之心,是否过于草率?”

此时,礼部尚书李纲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褚大夫所言极是。”

“自古以来,礼仪法度便是国家稳定之基石。”

“太子此举,严重破坏了传统礼仪规范。钱币之上印刻头像,实乃前所未有的僭越行为,此风若不遏制,日后恐有更多人效仿,朝廷威严将荡然无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