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50章 魏王:把太子谋反的事情捅出来

针对太子的事情,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李世民态度不明确。

跟太子翻脸,还没有做好准备。

褚遂良其实也清楚,但不能不说,他可是拿了好吹的,不能只拿钱不办事。

事能不能办成,那就只能听天命了。

终归只能是先耗着。

散会后。

李治来皇宫进行汇报。

关于最近长安的情况。

来皇宫的次数,李治现在比李泰都要更多了,虽说名义上是禀告公务,可总归是两三日就能见上一面。

这大半年来,长安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比如今年过冬,长安城内,几乎大半人家都在烧煤炭。

李承乾东征后,煤炭厂的生意可没有停下来。

汉王李元昌跟赵节,整日里四处奔波,大肆招收工人跟开矿事宜。

依照先前太子已经整理好的制度,照着模子去搬运,虽有一些小问题,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

因为太子东征的关系,李世民顺势就把煤炭厂的利润直接收进内帑。

这让李世民的腰包,一下子就鼓了起来。

当然,造船的事情也没有停下,江南各地开设了大大小小二十余家造船厂,专门打造用来运输i煤矿的大船。

煤炭实在是太赚钱了,哪怕是去掉各项成本之后,每个月进入李世民内帑的,都能有数万贯。

数万贯,可就是数千万钱。

一下子来这么多钱,让李世民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还有关于水泥厂的事情。

长安城现在,过半的街道上,都已经改为了用水泥铺设,包括四面城墙,也全都用水泥覆盖了一遍,再到夏天,长安城就不会出现黄沙漫天的景色了。

现在的长安城,可谓是真正的文明之都。

所有外来的商人,都要被震撼。

尤其是异国外邦之人,进入长安再对比自己的国家的王都,这完全没有可比性。

殿内。

李世民接过李治递过来的文书,仔细的看了看。

这是关于长安城内各类案件的汇总。

按照现在的统计,大约七成的陈年旧案已经被处理干净。

还有三成,多是已经找不到人。

“办得不错。”

李世民看完后,满意的点点头。

对于李治,这也是自己的嫡子,自然是喜欢的。

只是相对太子跟魏王稍微差一点。

这个时候,李世民可没想过让李治来继承皇位。

“谢父皇夸奖,这都是我份内之职责。”

李治拱手作揖道。

李世民想了想,把案几上的一份文书,拿给李治。

“稚奴且看看,这是你大兄在辽东的新政,对官职的一些安排。”

听到是太子新政,李治心头一跳,赶忙接过查看起来。

这般一看,看得是心惊胆颤,更被太子的想法所折服,情不自禁的一直往下看去。

作为皇嫡子,李治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站在皇室这边来考虑问题。

文书中对于官员权力拆分的观点,让李治觉得很有见解。

下意识的,就认为这个制度,比现在大唐的还要好。

“不错吧?”

李世民看着李治沉浸的神态问道。

李治下意识回道:“妙啊,妙啊。”

刚说完,就反应过来,连忙解释:“父皇,我.”

这可是太子新政,他这么称赞太子新政,要父皇如何作想?

李世民摆摆手:“朕可不是腐朽固执之人,对于太子新政,朕较为看好。”

“且有意在大唐国内,也按照太子新政实行。”

“只是大唐跟辽东有所不同,自然不能是生搬硬套,应是有所修改支出。”

“稚奴你且好好看看,可是有什么见解。”

李世民是个听劝的君主,毕竟魏征那么劝谏都能受下来,到了太子这里,在最开始的新政气愤过后,冷静下来思考,便觉得太子分化地方县令权力这个办法,其实是很不错的。

权大**,这是在任何朝代都无法根治的弊端,毕竟这个天下,是官在管人。

而太子的分权方式,只是从纸面上看,可以有效的对县令的权力进行分化,从而达到县城之内,三权鼎立的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下,县令县尉县丞相互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问题的出现。

曾经县令一个人想怎样就怎样,现在则是三个人,贪腐的难度提高。

况且,刑部跟大理寺单独成套的体系,使得县令,县尉,县丞形成了矛盾冲突,各有利益,很难说完全搞在一起。

最为主要的是,这样的权力架构,毫无疑问使得朝廷的权力加强,皇权影响加大。

唯一付出的是,更多的官职,更多的俸禄。

但偏偏,太子这边的煤炭厂,给李世民带来了巨额的收入,又从根本上把俸禄的问题解决了。

自然而然的,李世民就想把太子在辽东的新政,在大唐这边进行沿用。

然而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

那就是模仿太子新政的事情,不能是由李世民自己提出来。

他若提出,这像个什么样子。

岂非是承认太子新政了。

朕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是以李世民突发奇想,想到了李治这里。

如果是李治提出来,这就不同了。

李治显然是没能体会到父皇话里的深意。

想了会后,迟疑道:“大兄的很好,我我觉得好。”

历史上的李治,在定为太子后,李世民费尽心思去培养他,还给写下帝范。

这个时候的李治,虽是有天赋,但在帝王术这块,并不熟悉。

所谓帝王术,不仅仅是权衡之道,包括对政治制度的了解。

李治这才刚看完大兄的政治改革,李世民要他一下子说出来什么见解,属实是有些为难了。

不过李世民也并未是真的想他说出多少见解来。

“你回去仔细想想,明日朝会时,再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李世民也没有太过于转弯抹角,直接就给点明了。

李治还有些迷糊,但既然是父皇说了,自然就应了下来。

事情结束后,李治告退。

李世民看着李治的背影,微微摇头。

心中下意识的将太子跟李治进行对比。

人啊,就怕比。

一比起来,差距就太大了。

太子都在辽东实行新政了,可稚奴这边,却连新政的利弊都看不明白。

青雀那边,大概也是如此吧。

比来比去,最好的继承人人选,还是太子。

只是太子太过优秀,优秀到他这个老子都有些驾驭不住。

——

按照惯例,李治自然不会直接出宫。

而是来到了他跟武曌越好的地方。

并非是同一个地方。

每次进宫,李治都会早跟媚娘那边的婢女春雪传信。

新的地点,一般都是媚娘来定,毕竟媚娘长期在宫中,更为熟悉情况。

而春雪在这个时候,都会静静等待李治出来,然后领路前往。

某个宫殿里。

武曌已经等候多时。

得到消息的时候,她就会在此提前等候,在李治到来时候,就在香炉里插上一炷香。

时隔多日不见,李治再见到媚娘,心中不免有些激动。

情不自禁的拉住媚娘的手。

人嘛,终归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武曌也没有甩开,四手紧握。

片刻温存,李治这才说起今日的事情来。

便也把文书拿给武曌看。

武曌快速看完,心中惊叹,问道:“陛下是说,让你把见解,于明日朝廷上讲出来?”

李治有些郁闷的点头道:“是啊,不知父皇为何要这般做。”

“往前这些事,也不会落在我头上。”

“大兄在辽东的新政,这叫我如何提出见解嘛,说好也不是,说坏也不是,真是让我好生为难。”

“前些日子,四哥找我吃酒,就特意嘱咐于我,关于夺嫡之事,不得与他为难。”

“若是我为太子叫好,消息传到四哥那边,定然是觉得我在帮着大兄。”

“可父皇这意思,似又有支持大兄之意。”

“媚娘可有什么两全之策?”

李治对于太子新政,是提不出什么见解,但他知道,魏王那边肯定会有想法。

如今夺嫡之争,最难的就是怎么脱开身。

不被魏王牵扯进去。

往前长安城里,魏王跟太子斗,顾不上他。

现在太子不在长安,就很容易被盯着了。

武曌仔细的想了想,说道:“不管你如何去说,只要在朝廷上说起此事,则必然会让魏王觉得,你有支持太子的想法。”

“既是这样,不若是你现在就前往魏王府,把陛下的交代,一五一十的告诉魏王。”

“如此魏王的疑虑就能彻底打消,况且魏王也不可能说,让你违背陛下的命令。”

武曌的想法,顿时让李治眼前一亮。

忍不住抱住武曌欢喜道:“媚娘,你可真是我的女诸葛。”

一炷香后。

李治连忙匆匆前往魏王府。

魏王府中。

热气冲天。

只是到门口,都能感觉到比周边都要暖和些。

李泰一直受到李世民的宠爱。

在这次东征回来后,私库丰盈的李世民,对李泰进行了大笔赏赐。

虽说李泰因为五姓七望的支持,并不缺少钱财,但父皇的赏赐,更多的是代表态度。

除了钱财等基本赏赐外,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煤炭。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看,煤炭这东西,几乎没有成本,自然随手就是数千斤的赐给魏王府。

还不是一次两次送,而是隔三差五的送。

上万斤煤炭,这让李泰一个冬天能用完?

延康坊的百姓可就得了好处了。

李泰大手一挥,只要是延康坊的百姓,都给送个百八十斤的。

不仅是如此,魏王府各个房子里,都在用煤炭,乃至于为了让花园温度适宜,都用了大量煤炭去烧。

李承乾:感情烧老子的钱,是一点都不心疼。

如果早知道会有这样的场景,或许李承乾在水洗煤这块的技术,就不会搞这般好了。

说不定能把魏王给整点什么幺蛾子出来。

当然,实际上烧煤炭容易中毒这个事情,已经是被熟知的。

魏王府大量烧煤,在通风这块,也是有所保障的。

李治来的时候,魏王府正在日奏笙箫。

阵阵悦耳的声乐不断传出。

“晋王,魏王有请。”

听到是晋王过来,管家连忙出来迎接。

魏王跟晋王那点事,是皇子兄弟间,他们这些下人,可不敢有丝毫怠慢。

李治一进大厅,暖意裹挟着丝竹声乐扑面而来,他抬眼便瞧见李泰正慵懒地靠在榻上,手持酒盏,眼神微醺。见李治进来,李泰嘴角勾起一抹似有似无的笑,放下杯子说道:“稚奴,今日怎有空到我这魏王府来,可是有要事?”

李治拱了拱手,脸上挂着几分无奈:“四哥,实不相瞒,今日父皇给了我一难题,我实在没了主意,只能来寻四哥拿拿主意。”

说着,便将父皇交代自己明日在朝廷上讲出对太子辽东新政见解之事,原原本本道出。

李泰听完,微微挑眉,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摆了摆手,让舞女全都退下,屏退左右。

旋即大笑起来:“哈哈,父皇这是考较你呢。”

随即踱步到炭火旁,伸了伸手烘暖,看似漫不经心地说道:“依我看,父皇此举,未必就是真心想听你那些见解,不过是做给旁人看看。”

李治面露难色:“四哥说得在理,只是这事儿不管我怎么说,都怕落了不是,所以才赶忙来知会四哥,还望四哥指点一二。”

李泰拍了拍李治的肩膀,语重心长道:“稚奴,你我兄弟,不必如此见外。依我之见,你明日只管如实说些无关痛痒的皮毛,莫要过分褒贬即可。”

李治心中了然,果然如媚娘所料,当即忙不迭点头:“多谢四哥提点。”

随后,李泰招呼舞女继续歌舞,又拉着李治入座,递上一杯酒:“来,既来了,就陪四哥好好喝几杯,莫要再愁眉苦脸。”

酒过三巡,李治便离开了。

李泰收起眼中迷离,再次让舞女退下。

而后对柴令武问道:“看来,父皇那边,对于太子似有重视之意。”

柴令武沉声道:“若是在大唐,陛下效仿太子新政,这让天下臣民,定然以为太子稳固,于魏王大不利也。”

李泰沉默片刻,而后咬牙道:“若真到了那时候,便休怪本位把太子谋反之事,公之于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