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11章:战起,全军冲锋!

贞观十七年,八月二十日。

侯君集领军按照既定路线,从通定渡过辽水,进至玄菟城。

玄菟城兵力不过数千余,守城将领不敢与之对抗,任其通过。

李勣则领兵直逼高丽新城,新城守军惊恐,不敢与之对战。

直到李勣大军渡辽水趋建安城时。

建安城守军意动。

建安城守军将领意动。

这是一座山城,建安城建造在南北两条起伏的山脊上,山坡上有树木栽种。这种地形易守难攻,具有良好的防御优势。

城墙用土石筑成,呈不规则的长方形,西宽东窄。

城内形成一大盆地,东高西低,中间有一小山,俗名金殿山,高约二十米,东西长百米米,南北宽十二米,是防守时的指挥中心。

此刻,金殿山中。

建安城众多将领齐聚一堂。

“唐军长途跋涉,途径多城,此刻必然疲惫无比。”

“前边城池惧怕唐军,不敢出兵,使唐军心中自大,便可认为我等也不敢出兵。”

“若我等此刻出兵,必然攻其不意,事半功倍。”

“此番大胜,定能一振我高丽之气势,灭他唐军之威风。”

听到这番言论,上首的高丽大将军有些意动。

不过还没有下定决心。

“大将军,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属下已经打听过了,这次领军的人,叫李勣,虽有些名气,但骄傲自大。”

“且他们刚刚渡过辽水,肯定不会想到我等会先行出击。”

不断有将领赞同出兵的提议。

当然,也有将领有些担忧。

“唐军向来战力强盛,我等放弃守城之优势,与其硬碰,实属没有必要。”

马上就有将领反驳。

“哼!汝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一名满脸虬髯的将领猛地站起,声如洪钟:“昔日那隋军百万之众来攻,又如何?还不是铩羽而归!如今这唐军虽也有几分能耐,但长途奔袭,早已是强弩之末。我等若趁此时机出兵,必能如那雄鹰扑兔,手到擒来!”

“将军此言差矣。”

一位身着轻甲,面容略显清瘦的将领皱眉反驳:“隋军之败,原因众多,岂是能与今日情形简单类比?”

“唐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李勣更是身经百战之将,不可轻视。况且我建安城有天险可守,若贸然出击,弃城之利,一旦兵败,我等有何面目面对大莫离支?”

虬髯将领怒目圆睁:“汝就是胆小如鼠!”

“只知龟缩城中,守着这山城又有何用?”

“若不主动出击,让唐军如入无人之境,我等才是真的无颜!”

“那李勣不过是徒有虚名,听闻其一路顺遂,想必已被胜利冲昏头脑,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清瘦将领不慌不忙:“非也非也。”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等对唐军了解几何?仅因他们路过几城未遇抵抗,就断定其骄兵,实乃鲁莽。”

“我建安城地势虽险,但出兵之后,若后路被断,大军便成孤军,那时后悔莫及啊。”

这时,又一位身材魁梧的将领拍案而起。

“汝休要再胡言乱语!”

“我等在这城中,难道就坐以待毙?任由唐军围城?主动出击,或有生机,若一味死守,城破只是早晚之事。”

“你这般向着唐军,是何居心,难道心向唐军不成。”

听到这番话,清瘦将领面容苦涩。

他不是高丽人,而是前隋将领之子。

当年隋末大乱,父亲为躲避战乱,举家逃离来到高丽。

这些年因自小有学识,又立下些许战功,累积功勋至于高丽将军之职。

因大唐东征,被派遣过来守城。

然而高丽方面,对于前隋将领的情感颇为复杂。

一方面因为当年隋军三征高丽而畏惧,一方面又因为高丽死伤惨重而仇恨。

不过i渊盖苏文是个聪明人,他大肆收编提拔前隋将领或子嗣,形成自身的一股势力,这也是渊盖苏文能在如今完全掌控高丽军权的缘由之一。

对于前隋之人来说,除了依附于渊盖苏文,就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好了,不必再说了。”

上首的大将军听到这话,也不得不开口。

再扯下去,就牵扯到了政治层面。

渊盖苏文,也就是大莫离支队隋人看重,如果闹出风声说自己这边针对隋人,必然会引起大莫离支的不喜。

大将军略作迟疑后,道:“此次确乃天赐良机,若能击溃一路唐军,对我高丽来说,必是大胜。”

“发骑兵三千,步卒一万,袭击唐军军营。”

大将军终究还是没忍住,如果此番能击溃唐军,功劳就太大了。

高丽兵权至高为大莫离支,也就是渊盖苏文统领。

往下则是五部褥萨。

高丽将其统治区域分为五部,每部设有褥萨这一官职来管理。

五部褥萨在地方军队中具有较高的领导地位,负责本部的军事事务以及相关的行政管理,是地方军事力量的重要统领者。

然后就是东西南北西部大人。

这是按照地域划分的官职,分别管理高句丽不同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他们在各自的辖区内拥有一定的兵权和决策权。

临近大唐边关的东部大人、西部大人地位较高,权力较大。

建安城便是隶属于西部大人的辖区。

将军主要有三个级别,大将军,上将军,普通将军。

上将军就是五部褥萨和四部大人。

大将军一般为城池最高长官。

这些重要的官职,一般都是高丽王族贵族来担任。

但自从渊盖苏文自号大莫离支后,就有意打压王族,提拔更多有功勋的将领上位。

另一边。

李勣麾下先锋部队张俭,领八千步骑渡过辽水,正在安营扎寨。

张俭,字师约,京兆新丰人。

他是唐高祖从外孙,隋朝皖城郡公张威的孙子,连城县公张植的儿子。

曾担任朔州刺史。

在颉利可汗势力强大时,其他边吏对颉利可汗索取财物的要求不敢拒绝,但张俭独自拒绝接受颉利可汗不合理的要求。

还大力教导百姓经营农田,每年收获谷物数十万斛,即使遇到霜灾旱灾,也劝百姓相互救济,使朔州得以安定。

李靖平定东突厥后,有思结部落的人前来投靠张俭,张俭接纳并安抚了他们。

对于那些在碛北的思结部落人员,他们的亲戚私下相互往来,张俭也不加以禁止。

张俭徙任营州都督后,曾率领军队击破入侵的高丽军队,俘获和斩杀了大量敌军。

后因某些事情被免官,但又被诏令以平民身份领职。

因为早先年任朔州刺史,跟胡兵关系不错,所以此次他率领各蕃族骑兵,为先锋营。

“张将军,这些高丽人胆子太小了,跟乌龟一样躲在城里不敢出来,真是无趣啊。”

“一群鼠辈,他们也只配躲起来了。”

“我手中的大刀,早就饥饿难耐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痛饮一番。”

“哈哈,定教他们哭爹喊娘。”

几个胡兵首领,笑哈哈的跟张俭说道。

他们对于这次攻打高丽还是很有兴致的,战功是一方面。

最为关键的是,对于各部落来说,生活艰难,想要过得好,就只能是靠抢。

还有什么是比依附在大唐旗下,攻打高丽更好的事情呢。

至少在行军这段时间,粮食都是大唐供给,儿郎们都能吃个饱饭。

若是打下一座城,随便抢点东西,那就发财了。

张俭性格谨慎,尤其是作为先锋营至关重要。

对各首领说道:“根据情报,高丽莫离支渊盖苏文,已经向这边过来,很有可能就是前往盖牟城,亦或是辽东城。”

“此人是有些本事的,不可大意。”

先前担任营州都督时,渊盖苏文继承父亲爵位为高丽大对卢,相当于大唐的宰相。

针对大唐的劫掠,就是渊盖苏文发起的。

渊盖苏文在辽东地区的名声还是很响亮的。

听到渊盖苏文要亲自前来,几个胡兵首领的面色也变得认真起来。

果然。

次日。

天微微亮。

探马来报,建安城大军出动,约莫有上万军,向大营行军而来。

张俭毫无慌乱,当即命人构建防御工事。

同时统领军队准备应敌。

巳时。

高丽大军已经逼近军营。

他们同样有着出色的骑兵队伍。

辽东地区有着广阔的草原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高丽有大量属于自己的马场。

作为东北亚的交通枢纽,其控制了周边各国的往来通道。

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高丽能够与周边地区进行马匹的贸易和交流,获取更多的优良马种,从而不断充实自己的骑兵队伍。

“盾兵准备,列阵!”

“弓弩手准备,听号令,三段击,列阵。”

“骑兵准备,左右侧翼游走。”

简短的命令迅速下达地方,唐军有着非常成熟的防御体系。

最前面是一阵列的塔盾士兵,架起长矛,应对骑兵冲锋。

后世的排队枪毙并非是首创,这样的战术唐军早就已经应用到了弓弩手阵营中。

除了五千各部落骑兵队伍外,张俭还有三千唐军将士步卒。

另一边。

高丽大军在靠近两百步外,就停了下来,开始整备阵型。

精锐的将领,很少会让士兵直接冲锋的。

因为这样一窝蜂的冲上去,不仅会大量消耗士兵的体力,也会让整个阵型变得混乱不堪,甚至出现人踩人的现象。

实际的交战,要么是重骑兵冲锋陷阵,要么就是短兵交接。

为什么高丽被视作中原王朝之心腹大患。

因为他们的战术运用,包括排兵布阵,皆跟中原王朝同种同源。

“列队!前进!”

排列好阵型的高丽步兵,举着盾牌,向着唐军缓步前行。

三倍于唐军的步兵数量,犹如一片海浪,逐渐朝着唐军阵营吞噬而来。

这种压迫感是很强烈的,如果不是精锐士兵,在这样的压迫下,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崩溃。

不过对于唐军来说,虽有三倍敌军,却也算不得什么。

有些年轻的士兵,没见过大场面,不由有些紧张的吞咽口水。

旁边的老兵没有说话,只是用肩膀顶了一下,给于其坚定的目光。

感受到袍泽带来的力量,年轻的士兵在这一刻,也变得无畏起来。

士气是可以传染的。

“一百二十步。”

“一百步。”

“八十步,弓弩手准备。”

“六十步,射击!”

号令之下,漫天箭雨朝着高丽大军落下。

在这样的对抗中,根本不需要瞄准,只需要进行抛射即可。

六十步的范围,足以造成最大杀伤。

高丽方面。

“防御,举盾!”

密集的箭矢,一波又一波,好似暴雨临盆,不断落下。

高丽士兵聚拢在一起,高举盾牌,尽可能的避免受到伤害。

即便如此,依旧不断有人中箭。

对于防御的一方来说,箭雨的优势很大。

顶着箭雨,高丽大军不断逼近。

“二十步,备战!!!”

唐军士兵顿时放下弓弩,转而装备长矛,横刀。

十五步。

十步。

五步。

双方前排的将士们,都已经能看清对方的目光。

坚韧,无畏。

视死如归。

“杀!!!”

“杀!杀!杀!”

巨大的咆哮声响彻天际,双方怒吼着厮杀在一起。

没有华丽的招式,没有漂亮的身法。

哪怕是敌人冲到了面前,也不闪不避。

手中长矛,一刺,一收,向前逼近。

当身边的袍泽倒下,后面的士兵立即就会接替上来。

唐军如是,高丽亦如是。

个人勇武在此刻不值一提,只有一往无前的冲锋,战斗,直至死亡。

步兵对阵,骑兵也在相互厮杀。

左右两翼的骑兵直接开始对射,冲锋。

这是属于轻骑兵的对决。

不断有人从马上跌落。

在这样的战场上,从马上跌落,就以为随着死亡。

五千骑对三千骑。

唐军优势更大,迫使高丽骑兵只能退守步兵方阵旁白。

这一退,左右侧翼的空挡就露了出来。

对步兵方阵形成威胁,以至于有些许混乱出现。

毕竟人的精神有限,还需要观察侧翼突袭,就容易分神。

不过唐协军的胡兵也不敢贸然冲进步兵方阵中去。

一个时辰。

两个时辰。

从巳时到未时。

烈日悄然落下,一片云彩自蓝天飘过,带来些许阴凉。

然战场上的厮杀,并未有过丝毫停止。

双方的将领,在后方静静的看着。

虽然高丽有着人数上的优势,但唐军的协同作战太强了。

哪怕是到现在,阵型依旧没有任何混乱,井然有序,犹如死神的镰刀,不断收割着冲来的高丽士兵。

相比之下,高丽大军的士气正在不断跌落。

如果不是督战队压着,恐怕早已有溃败的迹象了。

当天空变得阴凉之际。

张俭大喝一声:“备战,披甲!”

他有着五十名亲卫。

而这五十名亲卫,皆身穿明光铠。

披甲不是亲卫披甲,而是给战马披甲。

“上马槊!”

四米长的马槊,由辅兵递到亲卫们的手里。

张俭手持马槊,大喝:“随我冲锋!”

五十名亲卫紧随张俭,形成尖字形阵容。

于此同时,各族首领也带着心腹精锐紧紧跟随。

先是小跑,再逐渐提速,紧接着全速奔驰。

“杀!”

四米长的马槊,前方有效进攻距离为两米,高丽骑兵在面对这样的冲锋时,根本不敢与之硬对,只能仓促回转,把后背露了出来。

胡骑兵则弯弓追射,不断有高丽骑兵被射下马。

跑得慢的,遇到张俭的重骑兵,直接就被马槊刺死了。

“左迂回!”

眼看临近高丽方阵,张俭开始转向。

两侧紧随的亲卫犹如羽翼,轻轻扫过一侧高丽步兵。

强大的惯力不需要多大力气,只要紧握马槊,就能轻易捅死高丽士兵。

“右迂回!”

凭借着明光铠强大的防御能力,张俭率领亲卫不断侧击高丽步兵方阵,迫使高丽方阵形成更大的混乱。

原本就已经士气跌落的高丽大军,在此刻已经是临近崩溃的边缘。

张俭的重骑冲阵,犹如是压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高丽中军。

“大将军,撤退吧。”

主张守城的清瘦将军急声道。

到了现在,他们已经败了。

他看到,先前跟他争吵的那个彪悍将军,想要对唐军进行反击。

然而当遇上唐军重骑的瞬间,直接就被马槊洞穿,杀他的人,不过是唐军将军的一名亲卫。

打到现在,高丽中军已经没有了出战的必要,因为唐军胜利的天平已经落下。

唐军将军的冲锋,不是胜负的关键,只是让本就要崩溃的高丽大军,崩溃得更快一些。

唐军的步兵方阵,简直太可怕了。

严苛的纪律悍不畏死,惊人的意志力支撑着他们不断向前,在高丽大军的洪流中,硬生生的杀出一条路来。

“大将军,我们还能守城,若是在这里折损过大,建安城危矣。”

看到大将军迟疑,清瘦将军连忙劝说。

先前闹着要出战的将军们,此刻一片沉默。

“鸣金,收兵!”

大将军最后不甘心的看了一眼前方的战场,愤愤说道。

随即调转马头。

仪仗队在大将军的命令下,有节奏的敲击金钲铜锣。

鸣金之声,响彻战场。

鸣金也是有区别的,如果连续快速的敲击,就代表着紧急撤军。

这种有节奏的敲击,则表示缓步收兵。

然而鸣金之声一起,高丽士兵顿时回转。

哪有什么穷寇莫追,这是痛打落水狗的最好时刻。

也是拿人头,得战功的最佳时机。

“全军冲锋!!!”

张俭高声呐喊。

亲卫们闻言跟着发出咆哮。

所有听到的士兵,随同咆哮。

在战场上,这就是最好的传信方式了。

后方的仪仗队,立即紧敲战鼓。

唐军紧紧追杀,一直到建安城下这才停止。

一万三千高丽大军。

能回城的,已不足半数。

张俭以八千对一万三,斩杀高丽士兵五千余众。

ps:这几天更新不给力,是一直在吊水。白天吊水,只能晚上写。

明天还吊一天就结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