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86章:房卿来得刚好

房遗直其实是有些没反应过来的。

先前他一直劝说父亲上告太子谋反,父亲迟迟不肯定答应。

现在看了邸报上的太子像后,怎么又突然决定立即上告了。

欲学太子刘据。

这句话让房遗直心头一颤。

太子刘据的事情,在史书上可是浓厚的一笔。

分发武器,号召长安百姓攻打宫廷。

这样的事情,在整个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然而实际上,长安大部分百姓并不相信太子刘据,即便如此,也有数万百姓景从。

最后是大战五天五夜,双方死伤数万人,以太子刘据失败告终。

如今,太子李承乾在长安民心凝聚。

如果他号召百姓谋反,会有多少人景从。

真的能把太极宫都给打下来吗。

更何况太子手中还有五千重骑,东宫卫士两千余,更有金吾卫左右将军的拥护。

这要是打起来,会有怎样的场景,房遗直都不敢想。

“父亲准备如何做。”

房遗直问的不是如何去上告,而是指怎么去防备太子铤而走险。

房玄龄声音低沉:“太子尚且在东宫内,这是最好的机会,我上告陛下这等危险之后,便请陛下暂且软禁太子,卸其兵权。”

“只要先行软禁太子,那么太子就无法动乱,再行查证之事。”

“是以必然要深夜入宫,秘密行事。”

到了这个关键点上,房玄龄终于不在纠结了。

所谓智者千虑,曾经的纠结,是建立在房玄龄看好太子的情况下。

房玄龄是瞧不上魏王的,哪怕是说他如今站在魏王的阵营中。

当然,最主要的是,太子给他的感觉,很像是曾经的陛下。

陛下当年,没有对李建成的东宫属官赶尽杀绝,而太子如今,除了表现出来的强势外,也没有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姿态。

在房玄龄心中,最为期待的结果,还是太子正统继位,最后不对房家进行追究。

上告太子谋反这张牌,只不过是房玄龄的底牌,给自己和子孙预留的一条出路。

这样他房玄龄能留个好名声,大唐也能更加繁荣昌盛,皆大欢喜。

可在看到太子像后,房玄龄知道自己错了。

不是因为太子所有的布置都在准备谋反,而是房玄龄看到了太子对谋反的坚定之心。

这样的人,会放过他,放过房家吗。

大概率是不会的。

所以房玄龄决定,还是先下手为强。

距离东征出发不过几天了,今夜太子尚且在东宫,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

他相信陛下在听了他的分析后,哪怕是心中迟疑,也会先一步卸掉太子兵权。

“速备马车。”房玄龄吩咐道。

如今已是戌时中,也就是晚上八点。

夜幕之上,星光璀璨,月光如水。

房玄龄穿戴好官服,在儿子的搀扶上,登上马车。

驾。

随着车夫的吆喝,马车缓缓向着坊外行驶。

宵禁坊门关闭。

不过这对房玄龄来说不算什么,务本坊的武侯们,自然也认识这位相国。

看到是相国府的马车,迟疑问道:“敢问是房相国当面。”

房玄龄打开马车门帘,露出身形:“老夫有要事入宫,速开坊门。”

武侯们连忙将坊门打开。

“房公,走安上门吗。”马夫开口问道。

房玄龄沉吟道:“不,走朱雀门。”

入大内,有三道两道关卡,分明是皇城三大门,左侧含光门,中间朱雀门,右侧安上门。

务本坊就在安上门边上。

房玄龄选择朱雀门,是因为走安上门入皇城,距离东宫太近。

在这个时候,房玄龄下意识的想要避开东宫方位。

皇城的大门并不会关闭。

即便是大唐的官员,偶尔也会出现晚上加班的情况。

朱雀的守卫看到是房相国,并没有询问阻拦。

晚上有什么想法,突然想起去皇宫公廨,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正三品的官员,是可以让马车驶入皇城的。

不过这次马车并没有进入尚书省的官署,而是直奔太极宫承天门。

承天门下。

马车过来之际,守门卫士当即迎了过来。

房玄龄走出马车。

卫士看清来人,行礼作揖:“原来是房相国。”

房玄龄沉声道:“老夫有要事须立即禀告陛下,速开城门。”

卫士首领看了看房玄龄身后,没有看到其他人。

便让人开了城门。

毕竟房玄龄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也不存在对陛下有什么威胁。

城门开了一条缝隙。

此刻,不知为何,房玄龄心中竟出现了几分紧张的情绪。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

只是想到自己今夜所做之事,将会给大唐带来怎样的后果跟动荡,这让房玄龄也不免有几分波澜。

深吸一口气,房玄龄大步向着宫廷迈进。

——

东宫后殿。

太子妃身着淡雅宫装,神色肃穆,端坐在一方锦垫之上。

面前摆着一尊精致的铜炉,袅袅青烟升腾而起,散发出阵阵清幽之香。

太子妃双手合十,眼眸微闭,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心中默默祈祷:

上苍垂怜,愿太子殿下此去征程,平平安安。刀枪无眼,战场凶险,唯求诸天神明庇佑,护他周全。让他远离灾祸,安然归来。

苏玉儿微微蹙起的眉头,流露出内心的担忧与不安。

一旁的侍女们静静伫立,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打扰了太子妃的虔诚祈祷。

她自是不敢反对太子要东征高丽的意志,可对于她来说,太子便是她的全部了。

此一去,山高路远,刀光剑影,不知何时方能归来,心中如何不忧。

殿外,微风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伴随着脚步声响起。

“求神拜佛若有用,世间何来诸多愁?”

李承乾走了进来,微微摇头。

苏玉儿缓缓起身:“可我能为殿下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殿下动身后,我当在宫中,日夜为殿下祈祷,盼殿下早日凯旋。”

李承乾轻叹一声,把苏玉儿搂在怀里。

“放心吧,玉儿,此番东征高丽,对我而言胜券在握,不过是些土鸡瓦狗,轻松可破之。”

“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便是。”

如今黑火药这块,已经打造出两万斤了。

两万斤黑火药,五千重骑。

再是坚固的城防,对他来说也跟琉璃易碎。

不说炸开城门轻而易举,单单这天雷降世之威,就能让敌军胆气全失,士气低落。

对于别人来说,这可能是一场艰难的战争。

但李承乾早已经看到了这场战争的结果。

甚至连高丽那边降卒的安排,都已经有了章程。

此去高丽,不过是游山玩水。

真正的目标,是要借此大势,镇压河东,河北,河南,五姓七望之根,三道之地。

携大胜之威,清查人口,丈量土地,收拢匿户。

这些是世家的根本,也是跟朝廷对抗的最大底气。

扫除这些弊端,大唐才能海晏河清。

至于届时,二凤会如何择决,也由不得他了。

二凤是走玄武门夺嫡当的太子,当的皇帝。

八百人可打不下玄武门,自然是安排了内应,而现在张阿难负责玄武门,买通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玄武门再是坚固,也阻挡不了数千斤火药的轰炸。

李承乾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也许,二凤是这个时代的王。

可他手里掌控的,是千年后的智慧结晶。    李世民再是厉害,也要受到时代格局的限制。

从心而论,李承乾对于当皇帝这事,并不太热衷。

谋反,是为了自救啊。

就在李承乾跟太子妃苏玉儿你侬我侬,情意高涨之际。

一道宦官身影,匆匆赶来。

——

太极宫,承庆殿外。

李安俨正带领大内卫士,值守巡查。

作为宿卫统领,李安俨主要是负责夜间的警卫工作。

不过每过几天,也会轮值到白天。

能够担任宫廷卫士,自然都是精锐,个个身姿挺拔,目光如炬。

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每一处角落。

偶尔,会有一只夜鸟飞过,引起卫士们的短暂警觉,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此刻,殿外院门前。

数名禁卫正随着一道人影走来。

“来者止步!”

夜色有些暗,李安俨看不清来人,不过有禁军相随,自也不用过于紧张。

房玄龄看到值守的是李安俨。

心中暗道一声不好,面色却波澜不惊。

“劳烦转告陛下,我有要事上报。”

李安俨仔细看去,不由笑着作揖:“原来是房相国。”

随后解释道:“房相国倒是来得不巧,今夜陛下来了兴致,正行颠龙倒凤之事,还请房相国稍等一些时候。”

晚上宫廷的娱乐活动,一般都是歌舞为主。

歌舞之后,自然就是行房中之乐。

不怪每次晚上有事到大内,总是会打扰到李世民的兴致。

这算不上巧合,毕竟李世民身强体壮,又当壮年。

朝中政务,有大臣分忧,到了晚上日常临幸,自然算不得沉迷美色。

房玄龄微微皱眉。

上告太子谋反这等事情,如何等得。

于是沉声道:“还请李统领转告张内侍,我有要事上报。”

房玄龄知道,只要消息能传进去,陛下必然会召见自己。

李安俨迟疑道:“房相国还是等等吧,陛下已然进行不少时候了,说不定此刻正在紧要关头。”

“若误了陛下的好事,这怪罪下来,我可是担待不起。”

“按照往前惯例,应当也要不了多久了。”

虽是说有大事。

可在李安俨看来,有什么事,还能比陛下兴致更大的。

哪怕是发了地震,大水,瘟疫。

也不差这一两炷香的时间吧。

房玄龄呵斥道:“李统领,莫要忘记你的职责,若耽误了大事,是伱所能承担得起吗。”

“陛下但有怪罪,我自一力承担,与你无关。”

不对劲。

十分有十二分的不对劲。

李安俨能干宿卫统领这等差事,自然是性子警惕。

他狐疑的看向房玄龄。

眼神中带着探查的目光。

心中略微有几分紧张起来。

有什么大事,是需要堂堂宰相,深夜入宫秘密禀告的?

再大的事情,就不能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再来说吗。

除非,这大事,是长安城内之事,是宫廷之事。

想到这里,李安俨问道:“不知房相国如此焦急,所谓何事。”

听到这话,房玄龄心中暗道一声不好。

他知道已经是引起了李安俨的怀疑了。

房玄龄心思电转,瞬间恢复了镇定,面容平和地说道:“李统领莫要多心,方才是老夫心急了。近日各地呈上的奏折中,有宜州,同州几处地方似有瘟疫之兆。”

“老夫担忧疫情若起,恐会危及长安,是以深夜入宫上奏陛下,速断裁决。”

这番话说得天衣无缝。

毕竟前两年瘟疫横行,死伤过多,宜州,同州都紧邻长安,若真有瘟疫之事发生,自然是要早些隔断。

以防止瘟疫在长安城中扩散。

得到这等消息,房玄龄深夜入宫,就显得很合理了。

但是这话,并不能完全打消李安俨的疑虑。

怀疑若起,就不是这么好消除的。

对于太子的一些想法,虽然东宫那边并没有跟他通气,但李安俨自己也能猜到。

只要太子顺利东征,就能大幅度增强权势,乃至于掌控更多兵权,为将来之大事做准备。

而房玄龄在李安俨的眼中,身为魏王文学馆大学士,那就是太子的敌人。

现在正是太子最为关键之时,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想了想,李安俨说道;“原来是这等大事,我这就去通传张内侍。”

说完,拱拱手,转身走入院内。

房玄龄见此,顿时松了口气。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入院后,李安俨并没有直接前往承庆殿找张内侍。

而是叫来自己的一个心腹,交代道:“速去东宫,告知东宫宦官,房玄龄深夜入宫面圣,恐生变化,立即传告太子知晓。”

心腹是李安俨的自己人,当年给隐太子当属官的时候,就是他的手下。

谋反的事情,李安俨自然没有告诉其他人,但让心腹传个消息给太子就行了。

太子听闻消息后,自然会有所准备。

心腹应了一声后,连忙从院内侧门离开。

则李安俨则好整以暇的在院里等着。

心腹不回来,他是绝不可能先把消息告诉陛下的。

很快,一炷香的时间过去。

在外面一直等候通传的房玄龄,感觉到不对劲了。

承庆殿前的庭院不过两百余步,哪怕再慢,消息也应该到了。

陛下不可能不见他。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李安俨没有去通传,而是悄然给太子通风报信去了。

想到这里,房玄龄眼神一变。

当即就要闯门。

几名卫士立即阻拦。

吵闹声顿时传进了殿内。

张阿难走了出来,正好看到李安俨朝着这边走来。

问道:“院外何故喧哗?”

李安俨作揖道:“是房相国,说是有要事上报。”

“我便与他说稍等片刻,想来现在陛下兴致正浓,莫要为此耽误了陛下的好兴致。”

“只是房相国坚持要面圣,我也无奈,只能过来传告张内侍。”

说到这里,李安俨还叹息一声:“陛下这几天好不容易有了兴致,难道再大的事情,就不能等上一小会的功夫吗。”

李安俨说话慢条斯理,显然是在拖时间。

张内侍认同的点点头:“是啊,陛下难得有兴致。”

“不过既然是房相国,自当要通禀,你且等等,我先入内询问陛下圣意。”

张内侍走进殿内。

听了听里头的情况。

对值守的小宦官问道:“陛下状况如何了。”

小宦官回道:“正当兴时。”

张内侍想了想,再急也不差这十来个呼吸。

上次因贺兰楚石杀人之事,扰了陛下兴致,可是被责怪了好久。

片刻,听到里面传来一声满足的声响。

这才入内,轻声道:“启禀陛下,房相国求见。”

李世民在床上笑道:“他倒是来得刚好。”

“更衣。”

“让房卿于大殿等候。”

张内侍躬身:“是,陛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