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22章:终于有人发现太子不简单了

“太子简直欺人太甚!!!”

亲仁坊,崔府。

崔文圣看着手上的结婚请帖,咆哮声在整个府邸回荡。

崔家嫡女的事情,早就传开了。

清河崔氏也成了正旦期间,世家各族的笑谈。

这里头最大的谈资,不仅是嫡女崔凤珠,还包括了嫡系崔广瑞。

连自家嫡系族人都管不住,可见清河崔氏如今内部出了多大的问题。

最让崔文圣气愤的是,他写信回家族,要求将崔广瑞一系逐出族谱。

然而此事,竟然在家族遭到了不少人反对。

崔广瑞作为嫡系人员,在家族里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其父亲更是上一任的崔家家主。

要不然也没有能力,帮助女儿多次逃离抓捕了。

这就导致一部分元老派的人,出面给崔广瑞说情。

还说如今因修氏族志之事,清河崔氏已然是树大招风,现不宜跟皇室公开作对。

太子是下一朝的皇帝,恶了太子,崔氏往后的路更不好走。

元老派的话语也有些道理。

世家能流传至今,从来不是靠的从龙之功,而是狡兔三窟,分开下注。

甚至有部分清河崔氏的族人认为,崔广瑞入东宫,换个角度来说,对于清河崔氏亦是好事,勉强也算是跟太子搭上线了。

这个回复,差点没把崔文圣气死。

感情他在长安跟太子对着干,后面的族人已经是迫不及待的扯后腿了。

这可是夺嫡之争啊。

但很显然,崔文圣并不能完全代表清河崔氏的意志,或者说能流传到如今的世家,从来不曾有某一人,能彻底代表整个家族。

对于世家来说,一朝一代的兴盛,并不能代表世家的兴盛。

有序传承,才是世家最为看重的关键。

“世叔,要去吗?”

崔盛玉面容沉静,似乎对方才崔文圣发怒之事,毫无反应。

他便是如今七公子之首,清河崔氏大房一脉长子。

如今魏王的五千府兵,皆由崔盛玉负责操练,把控。

听到是崔盛玉的开口,崔文圣怒气消散开来。

虽然辈分比崔盛玉更高,但崔盛玉俨然已经是下一任家主,崔文圣还是要顾忌许多的。

“只能去了,太子在长安权势太大,我等明面上,还是要遵从其令。”

“若不去,则是给了太子对我崔家动手的借口。”

崔文圣有些憋屈的回道。

崔盛玉想了想,问道:“不知世叔可有办法,让我去讲武堂,一观太子练兵成效。”

崔文圣皱眉道:“盛玉对太子练兵感兴趣?”

“我听说起只是效仿仪仗队的法子,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罢了,若是上了战场,哪里能发挥半分战力。”

崔盛玉微微摇头:“我昨日看了太子编纂的俗字千字文,简化官字的想法,不得不说很有创意,尤其是对于大字不识的普通人来说,能更快入手。”

“那拼音,更是可统一口音,杜绝方言谬误之成效,太子如此行事,这练兵之举,绝非坊间传言那般简单。”

“听说正旦前,陛下看了后,都对其赞赏不已。”

“陛下文治武功,皆冠绝世人,能得陛下赞赏,练兵成效必然是有大用。”

崔文圣狐疑道:“陛下确实赞赏,然而也没听说太过看重吧。”

“或许陛下只是给太子颜面。”

崔盛玉解释道:“非也,高丽那边,谈判不利,征讨已成定事。”

“在这等时候,若太子练兵不过玩笑之举,陛下定然斥责,收回其练兵之权。”

“然看如今讲武堂,已成太子私人之用,非但是在练兵上,便连文字语言都在革新。”

“盛世行变法,是太子为新政作根基,万万不可小觑。”

崔盛玉跟崔文圣不同。

虽然也算是魏王党,但他更多的是站在清河崔氏,家主的层面去看待问题。

崔文圣沉吟片刻,道:“想要进入讲武堂,并非易事。”

“里头的讲师,皆为朝廷重臣,跟我崔家关系浅薄。”

“讲武堂内虽是有一些跟我崔家有所关联之人,然把守森严,难以渗入。”

其实崔文圣是有办法的,但有些风险,他可不敢让崔盛玉去冒这个风险。

崔盛玉名头太大,很容易就会被认出来。

听到这话,崔盛玉感到有些惋惜。

他是真觉得太子练兵,是有东西的,想要参观借鉴。

崔文圣想到了什么,嘱咐道:“盛玉,那俗字千字文,乃是太子推行出来,坏我世家根基之用,可是要小心对待。”

“如今太子只在讲武堂推行,见之成效后,必然会大力推广。”

“届时,我当联合其他大族,共行抗拒之事,最好能将俗字传播,困于长安之中。”

崔文圣是有眼光的,当看到俗字写就的千字文,顿时就明白这里头的利弊所在。

门阀垄断识字,如今太子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破他们的根基,自然是容不得的。

“不劳烦世叔担忧,我自有分寸。”

崔盛玉态度很强硬的没接话茬。

他的看法跟崔文圣不同,俗字的推广,一定会影响到世家根基吗。

如果这是大势所趋,那崔家的选择就应该是顺势而为,逆流而上,那不是世家的做派。

魏王夺嫡,不论胜负如何,崔家都应该要做好两手准备才是。

对于崔盛玉来说,更多的是未战而先虑败,而不是把崔家都拉到夺嫡的泥潭中去。

崔文圣闻言,心中虽怒,但也只能讪笑道:“盛玉有分寸便好。”

崔盛玉点点头,拱手道:“世叔,先告辞了。”

“好,盛玉慢走。”

看着崔盛玉离开的背影,崔文圣的面容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

脸上露出迟疑犹豫之色。

半晌,对府中管家低声吩咐道:“让他们来吧。”

管家躬身道:“是,主人。”

府门外,崔盛玉一出来,背剑少年就迎了过来。

“公子,我方才打听到消息,崔文圣府中,似有高丽人。”

崔盛玉微微一顿,道:“随他去,不必多管。”

“是,公子。”

另一边。

两名身穿唐服的高丽贵族,出现在崔文圣府邸的正厅中。

“高卓翰。”

“崔宗贵。”

“拜见崔公。”

咋一看两人跟汉人区别不大,但仔细看去,就能发现其面相上,眼睛要比汉人更为细长,肤色也更偏白一些。

所谓高氏高丽,便是以高姓为王族。

高卓翰便是高丽王族宗室的一员。

“请坐。”

崔文圣点点头,摆手道。

作为清河崔氏,这里可没有如今大唐流行的椅子,都是采取跪坐的形式。

不过高卓翰跟崔宗贵,显然也很习惯。

两人对视一眼,首先开口的是崔宗贵。

“我高丽崔氏与大唐崔氏,同根同源,今能拜见崔公,实属三生有幸。”

“若要按照族谱,小子当称一声世叔,不知崔公可介意。”

崔宗贵这话倒是没错。

高丽崔氏,起源在于中原。

崔姓源自姜姓,为西周开国功臣姜尚的一支后裔,因定居崔邑而得名。

从姓氏起源的角度来说,高丽的崔姓和大唐的清河崔氏有着相同的先祖。

据《晋书》记载,鲜卑慕容廆袭辽东,时任东夷校尉、平州刺史的崔毖率族人逃到高句丽。崔毖是曹魏名臣崔琰的曾孙,属清河郡之望族。

这意味着有一部分清河崔氏的族人,迁徙到了当时还没改名的高句丽,成为高句丽崔姓的一部分来源。此后这些崔姓族人在高句丽繁衍发展。

崔氏不仅在大唐是一等一的大族,在高丽也是。

“祖上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我崔氏先祖,曾经赐姓不少有功之人,是否为同源同宗,此事还有待商榷。”

崔文圣淡淡的说道,他虽然想跟高丽合作,但作为清河崔氏的骄傲,可从来不曾对高丽崔氏有过任何的认可。

高丽崔氏攀关系的想法,显然在崔文圣这里是行不通的。

高卓翰轻咳一声,而后道:“崔公见谅,我等此次前来,实是带着十足的诚意。”

“如今大唐太子咄咄逼人,对世家多有打压,这对崔公而言,恐非好事。”

“而我高丽,亦在大唐的压力之下,艰难求存。”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我等若联手,必能寻得一线生机。”

高丽也是压力很大的。

人的名,树的影,天策上将的天可汗,大唐皇帝,可不是跟你开玩笑,是实打实打出来的名声。

当初隋朝三征高丽,看似没能把高丽打下来,但也让高丽动荡不休。

如今大唐又要打高丽,这对于高丽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在大唐的使者前往高丽时,渊盖苏文就暗中派人来长安,一是探查情报,二是寻求合作。

“别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说说渊盖苏文,对于合作之事,尚有几分诚意。”

崔文圣态度强势的说道。

清河崔氏可以不跟高丽合作,这对清河崔氏也没有多大的损失。

对比之下,高丽更需要清河崔氏的帮助,才能更好的抵御唐军。

在谈判上,崔文圣是占据主导权的。

高卓翰略微迟疑道:“若崔公能同意此事,可送黄金万两,白银十万两,珠宝字画二十箱,美女”

崔文圣抬手打断:“若只是这些,那就不用谈了。”

“难道渊盖苏文,是觉得我清河崔氏,缺少这些金银珠宝吗。”

高卓翰恭敬问道:“崔公的意思是?”

崔文圣淡淡道:“高丽边境十二城,盐铁买卖,开采之权。”

高卓翰:“这怕是我等不能做主。”

崔文圣冷笑一声:“你做不了主,还来跟老夫谈甚?好走不送。”

高卓翰顿时急了,连忙道:“崔公,也不是不能谈,只是盐铁开采这块,影响太大,须商议个妥善之策才行。”

——

朱雀大街。

一辆豪华马车上,崔盛玉正翻看着手中书册。

正是俗字千字文。

旁边背剑书童,几番欲言又止。

“憋不住了吧?那就说出来。”崔盛玉笑着说道。

书童不由开口:“文圣叔跟高丽勾结,若事情暴露,岂不是要对我崔家有重大影响。”

“公子可不禀告族中,也好不被其所牵连。”

崔盛玉合上书籍,看了眼马车外的热闹场景,道:“你又怎知,族中对此不知晓呢。”

“不过是把当年之事,再做一遍罢了。”

当年李世民登基,世家勾搭突厥,兵临长安。

现在勾搭高丽,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打击太子,支持魏王夺嫡,是清河崔氏的主流声音。

如果不能让魏王的军功压过太子,不如暴露太子行踪,使其大败而归,哪怕伤不了太子性命,也能灭了太子的气焰。

“高丽小国,真能抵抗得了我大唐大军吗。”书童又问道。

崔盛玉用书籍打了一下书童的头,说道:“你呀,不要总是被表象迷惑了。”

“人人都说高丽小国,就真成小国了?隋朝百万大军,都没能一鼓作气的歼灭,使其存留至今,又岂是这般好相与的。”

书童捂着头辩解道:“不是都说,是因为隋炀帝暴虐,这才失败的吗。”

崔盛玉摇摇头:“确实如此,但能抵抗百万大军数月时间,也是高丽的厉害了。”

“届时我带你去看看,你便能知晓。”

当年游学,崔盛玉是去过高丽的,对于高丽内部的情况,很是清楚。

易守难攻不说,且民众皆好勇斗狠,如今渊盖苏文,更是把高丽内部经营成铁板一块。

他始终觉得,太子跟魏王把高丽当称软柿子,最后极有可能崩到牙。

于此同时。

万年县公廨。

新任县尉纪昭,皱眉问道:“你们确定没看错,真是高丽王族?”

在他对面的,是先前去营州带回来的两名新罗贵族,朴逸云跟金睿轩。

严格说起来,新罗才是后世王氏高丽的老祖宗。

因为朝廷已经定下攻打高丽的计划,所以太子原先的安排就用不上了。

这两名新罗贵族,就干脆成了纪昭小弟。

纪昭就任县尉后,两人也混了个差役的差事。

外国人在大唐当官任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长安太繁华了,对比长安,新罗的县城,跟原始地带一样野蛮。

见惯了花花世界,两人根本就没有回新罗的心思。

“绝无可能认错,他曾经到过金城,我王亲自招待,当时我就在旁边。”

“虽然他穿了唐服,但左边下巴那道疤痕却不能掩盖,我记得很清楚。”

金睿轩信誓旦旦的说道。

纪昭闻言,皱眉道:“他们离开平康坊后,去了哪里,可是探查清楚了。”

金睿轩不好意思的回道:“当时偶遇同乡,喜不自胜,也没想那么多,事后才发觉不对,但人已经离开了。”

金睿轩说的同乡,就是新罗来的新罗婢。

“蠢货。”

纪昭骂了一声后说道:“尔等两人去平康坊蹲守,我即刻去禀告太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