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04章:这讲武堂,就是太子讲武堂

连续五天的时间里,李承乾就是在不断重复的给五个班讲课。

每天讲两个时辰,折合后世四个小时。

相当于一个上午的时间。

对于李承乾来说,这就是相当于给学子们上思想政治课了。

感受到学子们目光的脱变,李承乾收获感满满。

从根本上来说,这就相当于一种新型的兵家学说理念。

目前总体的效果,不算明显,对于学子们来说,更多的是新奇。

毕竟李承乾有太子的光环笼罩,天然就多了一层信任基础,加上太子平易近人的态度,学子们的亲近感自然就拉满了。

太极宫,两仪殿。

“太子最近在讲武堂都说了什么。”

李世民早就已经安排人,去偷听太子讲学的内容。

张阿难有些迟疑道:“太子讲学主要是在拉家常。”

“拉家常?”李世民有些疑惑,随后又恍然,大致就是亲近学子吧,这倒是跟他的猜测没有多少出入。

张阿难其实也不知道具体怎么说,太子讲课的那些内容,太散乱了。

“太子主要讲的,应是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

李世民轻声咀嚼这四个字,感觉还是很有意义。

在当今军队中,并没有保家卫国的这个思想存在,也没有人去在乎底层的士兵,他们有什么想法。

在将军们看来,士兵们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遵从军纪就行。

鼓舞士气一般都是钱财,权位引诱。

再者大多数底层士兵,都是朝廷征召,强制服兵役,聊这些有什么用。

也有亲民的将领,与兵通吃同住,培养感情,加强忠诚。

对此,李世民也没有太过在意。

“对了,陛下,太子传令少府监,让其为全员学子量体裁衣,制讲武堂统一服饰。”

李世民点点头:“让太子去做吧,只要不是太过荒唐出格,便任由太子施为。”

“是,陛下。”

——

魏王府。

李泰听到关于太子的消息,不由大笑道:“太子是真的把自己当老师吗。”

“教这些府兵去忠君爱国,也亏是太子能想出来。”

“我还以为他会有什么大动作呢,原来也就不过如此。”

“你打听过没有,除此之外,太子可还有其他动作,比如私下联系某些旅帅之类的。”

柴令武回道:“暂且没有,太子每次一来便是上课,上课完后就直接走了,没有停留,倒是听到消息,说太子让少府监给这些学子们量体裁衣。”

“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动静了。”

李泰这才放下心来。

他感觉自己先前因为讲武堂的事情,对太子太过担忧了,以为其会趁机拉拢大量军中心腹,收为己用,现在看来,好像也没什么。

柴令武补充道:“应是陛下的关系。”

李泰点点头:“父皇自不会让太子任意妄为,况且这般多的大将在此,难道不比太子更会练兵吗。”

“如今看来,反倒是我们高估了太子。”

“倒也不能因此忽视,或许这是太子的缓兵之计,等到我们放松下来,便行暗度陈仓之计。”

“关于太子的行为,派人盯紧了。”

柴令武回道:“是,魏王。”

而后又道:“魏王,张御史那边,可能要被判反座污蔑之罪,咱们先前准备的伪证,如今业已查明。”

“御史台因此事,对张御史意见颇大,因而还上疏请罪。”

李泰闻言,感觉有几分棘手。

张御史是他魏王党人,上告也是他暗中授意。

如今出了事端,若见死不救,则信誉大减。

“你觉得该当如何。”李泰皱眉问道。

柴令武回道:“我问了大理寺那边,按照律法,应当是判处革职流放,大致是流放岭南。”

“这流放之罪,怕是已经不能改了,太子那边也会卡着。”

“但流放之地,或许还有其他说法。”

“比如流放吴郡。”

李泰道:“能办成吗,大理寺那边,如今被太子掌握,他这要杀鸡儆猴,可不见得能成。”

柴令武道:“可以找孙伏伽试试。”

李泰道:“先前他不是拒绝了我们的好意吗。”

柴令武低声道:“孙伏伽不想参与魏王跟太子之争,明哲保身,然大理寺现在,却成了苏亶之地,少卿压过寺卿,孙伏伽心里就没半点想法吗。”

“他不敢去得罪太子,但也不想把手中的权力全都交给苏亶吧。”

李泰感觉是这个道理,便道:“那便交由你来负责吧。”

——

东宫偏殿。

今天李承乾休沐。

讲武堂上大讲,也就是大课。

原本这是给二凤准备的,不过二凤今天没去,李承乾虽然没打听,但猜测二凤应该是太液池泛舟赏雪去了。

也不怕掉水里淹死。

二凤日子过得还是很舒坦的,没有后世朱元璋那么卷。

这跟分权也有很大关系,大多数政务,都是交给下边的大臣去处理了,最后就是些重要的事情进行批阅即可。

皇权是被分散了,但皇帝本人,也变得更加清闲。

垂帘听政这等事情,算是有好有坏吧。

至少不会因为过度劳累,导致被累死。

二凤还会跟历史上,按时中风吗?

李承乾有些担忧。

原本因为太子谋反,魏王外放,使得二凤心情悲痛,郁郁寡欢。

二凤确实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也是个很感性的人。

都当皇帝的人了,还动不动就哭,这点便能看出来,毕竟他此时已经不需要作戏,可谓是真情流露。

长时间的悲痛,对人的身体影响很大,这就跟得抑郁症差不多。

一般得抑郁症的人,大多都比较感性。

李世民就很符合这样的条件。

老婆死了,长子谋反,次子外放,只剩下个半疼不爱的李治。

对于李治这个儿子,要说李世民有多喜爱,那完全是扯淡了。

毕竟在去掉太子,魏王的两个选项后,李世民都在考虑吴王李恪了,可见李治这个嫡子,在他心中的份量还不上庶子。

要不是长孙无忌等群臣一致强烈反对,恐怕李世民还真想去立吴王李恪为太子。

“殿下。”

内侍文忠轻声呼唤,让思维分散的李承乾反应过来。

凝神看去,内侍文忠手中正拿着一幅画作。

下边还有好几个画师,跟少府监的裁缝。

李承乾接过画作看了看,道:“袖口处不必如此宽松,收紧一些。”

“上衣跟下裤要分开,上衣要短一些,不要遮盖住下裤。”

“不用圆领,用立领。”

“腰带不是宽松装饰,要为收紧裤带所用,整体要显得简洁干练。”

李承乾一边说着,一边用笔进行简单描绘。

不过他的画技显然不怎样,只能意会。

唐朝比较流行的是圆领袍,讲武堂的学子们也都是穿的圆领袍。

李承乾在其上稍加改制,从宽松变得修身,有些类似于后世德国的军官服,在他人看来,与戎服的感觉差不多,但又融合了唐朝风格。

好在画师们的领悟能力还不错,一番琢磨尝试后,便就画出了几款李承乾中意的款式。

选中了一款后,就让少府监的裁缝去制作样衣。

敲定完军服后,李承乾又要开始备课了。

新一轮的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讲武堂学子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大唐讲武堂学子的文化自信。

虽然这些学子们年岁不小,已经是二十来岁。

但对于他们的人生阅历来说,几乎就相当于一张白纸,李承乾可以在上面进行书写和填充。

这一块,是其他人,或者说当今时代都没有意识到的点。

思想学说,主要是在文人之间流传,谁会在乎大字不识的武人呢。

跟兵卒去讲,岂非是对牛弹琴。

李承乾的讲学内容,初时关注度很高,魏王的人,陛下的人,包括李靖,李道宗等一行讲师,有时也会过来旁听。

只是听了几次后,就觉得没啥大用了。

况且李承乾每次讲学完就会回去,寻常之间也没多少交流。

即便是作为太子亲信的苏定方,都几乎没在讲学的时候跟太子见面过几次。

但所有人都没有发现,这些学子们,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没人意识到,在听太子讲学时,几乎无人分神,皆是认真听讲,哪怕有些听不懂的地方,也会暗暗记下,课后询问其他学子。

太子党跟魏王党的纷争,似乎因为讲武堂的事情,突然就安静了下来。

太子没搞事情,魏王吃亏了几次后,也没再搞事情。

二凤反而觉得有些无聊了。

“太子跟太子妃,编了一套鼓点,说是用作于讲武堂操练。”

张阿难汇报道。

毕竟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是在讲学上了。

“太子要练兵?”李世民问道。

张阿难道:“应该是练兵,也许是太子有了些新的想法,比如讲武堂的军服,就很是与众不同。”

“太子让少府监连夜赶制,打造三百套,只给了十天时间,过期问罪。”

“最近少府监为了完成太子所安排事宜,把其他事项都停了,还从外边招了不少裁缝来做。”

李世民好奇道:“拿来给朕瞧瞧。”

张阿难既然说这事,自然早就准备好了,很快就让人拿来一套。

并且让一名侍卫穿了军服过来展示。

李世民仔细一看,倒是有几分惊喜。

这套军服上衣为立领设计,立领如刀削般挺拔,紧紧贴合着脖颈,既显得精神利落,又增添了几分威严。

上衣整体较为短俏,恰到好处地停留在腰间上方。

色泽深蓝偏墨色,既不张扬又不失庄重。

衣袖不再如传统圆领袍那般宽松,而是经过收紧处理,线条流畅,凸显出手臂的力量感。

袖口处用精致的纽扣固定,既实用又美观。衣身上没有过多繁杂的装饰,只有几处简洁的线条勾勒,彰显着简约大气之美。

李世民看完后,不由道:“没想到太子对于制衣,还有这般天赋。”

其实古人的审美跟后世的审美,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

好看的东西都好看。

李世民看到这军服的一眼,就被吸引住了。

大唐的文化本来就是包容兼并,比如之前太子造的椅子,现在就已经在长安城中广为流传,包括其他地方,也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张阿难道:“臣也没想到,还能有这般做法,看上去确实显得要干练许多。”

李世民点点头:“太子好胡服骑射,应是从胡服上来的灵感,用于军中,倒也算相得益彰。”

张阿难适时问道:“陛下,太子操练之事,是否要准许。”

李世民略微沉吟。

考虑到太子最近干劲十足,去打击太子的积极性,好像没有这般必要。

“本就是府兵来的,既然要操练,那就让太子去操练吧。”

“是,陛下。”

——

张阿难是讲武堂监丞,即监督和管理讲武堂的日常事务。

这就跟后世的教导主任差不多同款。

李承乾想要操练新兵,这就相当于修改了讲武堂原本的章程,从文化课上多了一道军训课。

按照流程,这件事是需要经过监丞上报,陛下同意后,才能开始。

李承乾让内侍文忠去跟张阿难提了此事。

他强势要求的话,容易给人霸凌之感,太子内侍去跟皇帝内侍聊,就比较平和了。

张阿难显然是愿意帮忙的。

从如今的局面看来,太子即位的可能性很大,魏王夺嫡的几率太小。

毕竟太子天然占据了正统的地位,张阿难不会故意给自己找麻烦。

这样的想法,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所以李世民才会对太子忌惮,毕竟自己手下们都向着太子去了。

如今正当壮年没什么,要是老了,太子想上位,皇帝要如何。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到点退休的说法,都是终身制的。

李世民也不想老了跟自己父亲那样,被逼着移居大明宫,当个太上皇。

这是皇帝跟太子的基础矛盾,不存在调和的可能。

另一边,李承乾在听完太子妃编曲的鼓点后,感觉很满意。

尤其是全军冲锋的鼓点,采取的是秦王破阵曲的一段,气势雄浑,感天动地,高昂而且极富感染力。

接下来,李承乾就开始着手给讲武堂准备军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