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归路

三国骑砍 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归路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汉室朝廷一路迁徙,到雒阳后再次分流,公卿百官留在雒阳履行职责,而天子车驾继续向西,直抵长安。

不止是天子车驾,随行的宗室贵戚也都一起迁入关中进行安置。

待天子车驾进入函谷关后,整个北府吏士都松了一口气。

此刻没有关心皇帝的想法,进入关中这个樊笼,一切主动权都将握在北府手中。

让皇帝意外的是齐王刘永在关内等候,加入队伍一起移动。

函谷道沿途丘陵连绵,道路两侧皆是山坡、山梁,如墙一样遮蔽视野,所以没有什么景色可言。

待进入华山地界,山势突然陡峭起来,北面山势平缓,可以望见涛涛黄河。

再经过潼关时,刘禅终于被压力击垮,宿夜时徘徊犹豫,招来黄皓:“关中险恶,我又失大臣之心,恐遭少帝灾厄。”

黄皓细细观察刘禅,见他言语真切不似作伪,就开口安慰:“至尊,陈公信誉称著于四海,又有仁善之名,非董卓、梁冀之辈。”

“不,今时不同往日。”

刘禅口气断然,很是肯定:“过叶县时,仲父失望,不愿再施手管教。”

虽然很不愿意见关羽,更不想听关羽的教诲、喝斥……可这是安全的保障。

若是出面管教自己,那肯定意味着已经‘惩处’过自己,自己做下的事情也能算是就此揭过。

没有一罪数罚的说法,所以现在这样好端端进入关中,极有可能遭遇其他方面的惩处。

一杯毒酒,并非不可能。

黄皓自诩也是有识人之明的,皱着眉头总觉得皇帝多虑了,可见他坚持:“那奴婢?”

“去见公寿,请公寿在南海公主处代我美言、斡旋一二。”

刘禅话一出口,踌躇神色顿时不见,神态更是坚定:“今性命安危,皆悬于她一念之间。”

就他做下的那些事情,其他人多少能体谅一下,毕竟刘琰续弦的妻子胡氏的确是美艳、明媚异常,是个长眼睛的男人自然能感受到那风情余波。

而事情已经发生,执意追究又不能杀他了事,也就没必要太过深追。

可关姬不一样,本就嫉恶如仇,再加上自幼就肆无忌惮率性妄为,许多他不敢干的事情……关姬敢干。

现在又有北府撑腰,这将成为一个比吕后还要厉害三分的强势女人。

关兴与马氏家族的婚姻消息已经流传到他耳中,自然也会传到关姬耳朵里。

以关姬对关兴的爱护……极有可能拿他泄恨。

不能跟关姬讲道理,打小就浑身长刺的人,现在站着理绝不会轻易放过自己。

毒酒这种立竿见影的东西……估计是不会有,关姬不会那么好心。

或许等待自己的是赵武灵王那种死法,或者孙权那样感染大风病,又或者其他疾病。

一死了之,哪有那么简单?

失去关羽的庇护后,刘禅已被惶恐压垮,精神压力自是很大。

黄皓离去后,他碾转反侧,又想请托皇后……可实在找不到可以在皇后面前说话、讨人情的人。

隐隐有一种穷途末路,无计可施的窘迫感。

与他一样感到很难受的还有司马懿,一个儿子在关中,一个儿子在邺都,自己孤身坐镇辽东,仿佛拳脚被钉在地上,只剩下一个能左右张望的头,感到十分被动。

陈群已经向蓟县进发,按着过去两年的传统,幽云六镇会在入冬前的九月、十月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陆续驱赶牲畜,向塞内迁徙躲避冬日的风雪。

迁徙距离虽然遥远,途中也有一定的人员、牲畜损耗……可这种损耗对六镇部族来说是可以承受的。

冬季塞外的大风雪,毫无秩序的争杀……还有疾病,饥饿等等之类带来的损耗则是六镇部族不愿承受,也不愿继续面对的灾难。

所以已经养成惯性的六镇兵会在秋冬之际向塞内迁徙,这是无法阻止的事情。

六镇兵习惯了这种生活,不是习惯了自己。

之所以顺服自己,是因为自己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活。

引六镇兵反攻魏军……具有一定操作性,可现在六镇部族正分散各处游牧,根本无法集结主力!

此刻,正是自己虚弱之际;自然也是大魏朝廷动手的良机。

农耕生产看时节,畜牧生产也要看时节。

或许还有一条出路,在陈群抵达蓟县控制渔阳诸郡之前……只率轻骑出奔居庸关,绕塞北投奔度辽将军关平。

可北府人才济济,去了北府又是叛臣、降将,之前汉魏、府兵三方对峙时自己又按兵不动,已然引得北府上下不满。

何况陈群敢从河东前线撤离,不正意味着黄河沿线会停战?

大魏朝廷南面无战事,不正好腾出时间来收拾自己?

受限于季节不能聚兵反抗,也因为之前的表现不适合投奔北府,那就剩下两条下下策。

一个是提前抛弃六镇兵,只带部分兵力裹挟辽东土著,然后继续向东迁徙……可船没造好,没有足够的运输船,航道也没有探查明白。

失去魏国的震慑,这次向东迁徙的过程,极有可能是自己的死亡之旅。

太多的英雄豪杰没有死在敌人手里,而是死在溃败、逃亡路上,还是被左右亲近所杀。

如果再有半年时间,自己在九月、十月之间,自己就能聚兵反抗;若是再有一年时间,自己就能开辟航线,跳出中原纷争,去探索海外,搜寻那超凡的机会。

带着种种不甘情绪,司马懿开始调集辽东附近放牧的六镇部族骑士,另一边开始与陈群接触,要澄清误会。

终究是太子四友,又是这种多事之秋,理应有许多共同语言。

这终究是一个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的时代,如果没有必要,魏国是不愿与自己鱼死网破的。

自己若死,幽云六镇必定会残破,不利于魏国征集、调派使用。

何况……大魏朝廷不是一个人的朝廷,那么多人的公卿,就有那么多的想法、意见。

慢慢接触,总能找出一条路。

而这条能让大魏朝廷重新接纳他的路,注定是不归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