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八百四十章 谁家清白

三国骑砍 第八百四十章 谁家清白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廷尉府,审案大堂。

胡氏已被乱棍打的皮开肉绽,血染衣袍,浑然没了人形。

沾染新旧血浆的的军棍依旧交替打在胡氏肩背,每一棍落下,嘴里塞了一大团麻绳的胡氏哼都不哼一声,表现的很是硬气。

她脸颊贴在地上,似乎在仰着头,用一双瞪的圆圆的眼睛死死盯着堂上正位所在,那里体貌明显消瘦一圈的刘琰正端坐不动,右手提笔书写。

胡氏眼睛瞪的很圆,很有精神,很有气势,就是死不瞑目。

刘琰最后抬起沉重的廷尉卿官印,稳稳盖在宣判胡氏的公文。

公文内容简单,就写着:廷尉卿琰妻胡氏,疯病难治,呓语伤人,不敬朝廷威仪之甚。重刑拷问,不耐而毙。

这封公文盖印后,就直接发到尚书台的刑部。

随后,刘琰又向朝廷书写请罪奏疏。

奏疏中,以丈夫的身份承认胡氏有疯病,未能劝阻胡氏入宫向太后恭贺新年,是罪一;太后思念益州风土,故留胡氏长居永乐宫陪伴左右,也好调养胡氏疯病。

不想胡氏出宫后,胡言妄语竟然诽谤君父;作为夫君、臣子,只好施加私刑以警告、惩处胡氏。

结果胡氏疯病发作跑出家门,满城嚷嚷此事,结果只好处死。

“臣系一家之主,又是一国之臣,责在承上启下。于上无能于分忧解难,于下无德不能齐家。又擅用酷刑至人死命,是为不仁。此无能无德,不仁之人,焉有面目位居高位?”

审视这封请辞奏疏的落款,刘琰提笔签字,面目无情。

等把请辞奏疏装裱、遣属官也发送尚书台后,刘琰缓步走回后院安排私人仆从收拾自己的器物、书籍。

返回书房先是一人独处,不在掩饰情绪,只觉得悲从心来。

一切都好端端的,怎么这样不幸的事情就发生到了自己头上?

难道就因为自己有一个娇艳、明媚、开朗,年龄相差较大的妻子?

年龄相差不过二十多岁,这大么?

先帝旧臣里,夫妻关系普遍相差很大,自己夫妻年龄差距一点都不显眼。

难道就因为自己始终没沾染过兵权,也跟掌兵的军吏不存在身后的交情,所以皇帝欺负自己无法暴力反抗?

还是皇帝吃定了自己性格,故意欺负自己?

又或者,这跟皇帝没关系,是胡氏主动的?

事情怎么就突然这样了?

何尝不明白,从把胡氏驱逐门外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成了皇帝、太后、江都公卿、百官女眷的眼中钉?

哪怕当时直接把胡氏打死,消息也只会内部传播。

这种不利于帝室、公卿百官家族女眷清誉的流言……会很快消散,被其他的舆论接替。根本不可能流传到士民阶层,即便流传,也是小规模流传,当做奇谈、恶意诽谤。

可这样的话,岂不是就委屈了自己一家人?

皇帝、太后、公卿百官的女眷会念自己的好?

不会,只会觉得自己软弱可欺,甚至胡氏也会更张扬跋扈,做出更大胆、肆无忌惮的事情来。

就是把胡氏直接刺死……皇帝、太后、公卿百官的女眷也不会觉得自己刚烈,依旧会笑话自己。

与其这样,还不砸锅,把所有人都拉下水。

我不舒服,那索性所有人都别舒服。

搞事情的是皇帝,不敢指责皇帝,那就来指责、欺压、杀死自己好了。

反正,这口恶气要出。

杀不杀胡氏不重要,得要借胡氏的那张喊冤、叫屈的嘴,弄得朝野皆知,把所有人都拉下水。

现在好了,不枉自己主动联系,现在廖立插手了。

胡氏可以死了,所有人都在泥坑里打滚,谁都不比谁干净,谁也别笑话谁。

想杀自己泄恨,先看看廖立、三恪元勋是否答应。

到了此刻,越是思索、回忆,刘琰越是委屈、悲伤。

怀念先帝的仁德,先帝若在,怎可能会发生这种令人耻笑、羞于提起的事情?

也认识到了三恪家族的另一层好处……三恪会对自己讲人情,满朝的同僚却不会讲。

即便有人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愤怒,但也只能束手旁观,不敢插手,不敢开口为自己说话……因为,众怒难犯。

毕竟,从自己驱逐胡氏出门的那一刻起,就成了朝中绝大多数的共同敌人。

刘琰面无表情进书房,情绪波动很大,从悲怆哭泣,再到断断续续的讽笑、傻笑。

另一边,尚书台。

黄权回来后也独处一室,思索良久,他决定将尚书右仆射郭睦招来。

不等他们商议,左仆射蒋琬也就紧跟着回到尚书台,直接来找黄权,出示诸葛亮、廖立联合签字的书信。

现在偌大的江都,唯一还有单独立场的就是黄权。

黄权细细翻阅这封简单的书信,只觉得不可思议:“丞相欲再查《起居注》?”

他自然也清楚最近官员女眷之间流传的谣言,要辟谣,最简单的就是查皇帝的起居记录。

可……万一真的查出点什么,岂不是彻底坏事?

蒋琬眼睛眨都不眨:“事至如今,唯有堂堂正正,方可安稳人心。”

可以想象,如果明年新春时,朝中官员的妻女集体拒绝入宫去给太后恭贺新春……那会给帝室威望带来致命打击。

而这种打击,正是朝中官员的一致选择。

这件事情发生之前,官员们还能相互猜疑,不至于同气连枝。

如果无法开解误会,明年正月,官员们一致制止妻女入宫……那么,官员们就会知道同僚、上司、部属的明确态度。

到时候可以说是态度鲜明的抵触皇帝,又是都城绝大多数官员的一致选择。

那么,很多事情就无法再周旋了,人心会彻底寒了,转变阵营。

大家追随先帝出生入死,如果连这基本的体面都无法维持……简直无法原谅,必须要采取一些手段。

如今无法确认皇帝、太后的真实想法,最要紧的就是预防最坏的事情发生。

出示皇帝过去两个月的《起居注》,开诚布公,就能洗清谣言。

黄权顾虑重重,就怕真查出蛛丝马迹……到那时,这肯定就是铁证。

蒋琬似乎很有信心,黄权又见诸葛亮、廖立联合签字要这么搞……也就无法硬拦着。

反正光禄勋向朗是听丞相的,真要查,自己拦不住。

通知自己,无非是给个面子,一起来干。

可问题就在这里,丞相要查……说明丞相觉得这一切是误会,皇帝的《起居注》会证明所有人的清白。

偏偏廖立也同意,廖立的立场是很明确的,这说明廖立手里肯定握着其他东西……或许,这正是丞相不知道的东西。

如同赌徒,丞相、廖立都已经摇了骰子。

具体会是什么个结果,这谁能知道?

所以,事情不该这么搞,正确的处理办法应该是沉默、拖延才对。

黄权无奈,只能前往北宫,协同调查《起居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