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

三国骑砍 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二月初二日,江都风和日丽。

廷尉府衙署,自己把自己软禁在这里的廖立正与老乡蒋琬下棋。

半个月前诸葛亮完成麦城的调研工作回来后,就积极投入政务工作中,并没有直接联系廖立,依旧把廖立晾着。

廖立也是要面子的人,哪能没个说法就离开廷尉衙署?

而廷尉卿刘琰不时拜访廖立之余,就剩下蒋琬了。

再有最迟一个月,朝廷就要启程迁往雒都;这是个庞大的迁徙工程,为保证物资平稳供应,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因此朝廷要分批迁徙。

这次迁徙,更多的军队会遭到拆分。

既有吏士在驻地生活惯了,不愿意追随朝廷去雒都的;也有军队籍贯不同,要遣返原籍的。

更主要的是军制不同,朝廷养不起这么多的军队。

之前北府臣服,朝廷还能获取州郡物资用来养兵。

可现在形势不同了,北府不允许朝廷掌握这么军队,自然会从财政上面着手压制。

所以军队早日缩编,越利于朝廷减负。

目前朝廷缩减军队,就有探索、完善军制的用意,这也是蒋琬屡次拜访廖立的因由。

府兵制度是一种战事制度,时刻要经历战争,在战争的压迫下,以及战争红利的催发下,府兵制度才能保持健康。

可天下长治久安的话,府兵制度一定会腐朽。

所以府兵制度之外,要有另一种兵制做辅助。

这个兵制就是先秦、两汉的征兵制;只是这个征兵制要重新确立细则。

征什么人为兵,是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

给与兵士何等规格的政治待遇,是急需要重新探讨、定位的大事。

按着廖立的看法,兵士兵士,兵自然是士的一种,或者是士的补充、预备成员。

所以未来郡国征兵,要坚决贯彻原本就有的优选政策,不仅要从富户、强户、多子户里选,还要规定应征家庭的最低固定家产和年收入。

即,家庭财产少于标准线,你连当大头兵的资格都无。

要保证高于某个财富标准线的家庭,必须要服兵役。

怎么提高军人、军吏的社会、政治地位,是北府现在一直头疼的事情。

府兵基本盘已经固定,今后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那一套;府兵是重要的入仕渠道,自有特殊的地位。

这种特殊地位不能泛滥,一旦泛滥,会形成更大的矛盾;所以府兵有上限,在府兵之外需要存在其他方式的军事力量。

汉僮仆从军是一种军事力量,郡国征兵也是一种军事力量。

将征兵的资格线拔高,只允许大户、富户、强户子弟应征;再佐以军中教育、军中选士,那征兵体系内的兵士、军吏自然会有较高的地位。

如果今后的国子监、州一级的大学只从现役军队中考核、选拔学员……那就能彻底瓦解私学,将当代士人地位与军吏融合、捆绑为一。

秉持着优选这一原则政策,那现在朝廷的军队就必须裁撤、缩编。

今后兵士的待遇那么好,自然要缩编,不然会形成更大的财政负担。

内战的阴云渐渐消散,已经用不上全面动员的吏士,如今春耕陆续开始,正好大规模遣散、撤编。

绝大多数的兵士并无远见,嗅觉并不灵敏,也就乐的全身而退,错过了这场能改变自己、家庭命运的机会。

军吏阶层有学识,会思考,能相互交流……自然能大致明白未来道路在哪里。

他们自然羡慕府兵有严密的教育体系,也有选士、晋升、入仕渠道。

北府主导朝政,相应的政策自然会向各军蔓延。

因此这个撤编过程里,撤掉、裁减的多是新兵、底层军士,留下的都是军吏、骨干老兵。

不管今后用他们重新扩编部队,还是竞争上位,这些人都有优秀的适应力。

蒋琬作为一个不熟悉北府机制的人,也非北府核心的人,自然不清楚田信的想法。

军人是最好的工人,工人也是最好的兵源。

经过启蒙教育的底层军士,入仕无望退役后务农、经商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将他们转移安排到工人岗位,他们的纪律性,还有学习能力,远胜于其他途径获取的工人。

而最好的工匠、技师除了自己培养,从军吏转业外,就剩下罪官这么一个途径了。

今后的工业发展,需要各种生产资源,也需要各种高素质人才。

廖立虽在廷尉府住了小半年,可他终究是北府核心,知道北府发展重点在哪里。

因此,征兵制改革的侧重点在哪里,他也能准确抓住。

未来征兵制是为获取优质兵员而存在的,优质兵员要有出众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他们的出路就是去各类工场,最次也能做个班组长,当个小头目,成为未来工业里的基层骨干力量。

廖立能抓住北府发展重心的脉络,与廖立对话,自然方便朝廷在兵制改革时规避错误,免得刺激北府。

若把北府伺候的面面俱到,那朝廷还有继续存在的机会;若是不经意间触及底线,那迁往雒阳的过程,就是朝廷的灭亡过程。

再怎么说……朝廷中人都想试着延续一下。

朝廷在一天,那在格局、体系上,依旧能小小的压北府一线。

这就是优势,哪怕不图什么,身在朝廷之中,也要维系朝廷……朝廷姓刘不假,可构成朝廷的是他们这些人。

除非北府能给与肯定的保证,否则未来融合的过程里,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抗拒情绪。

这是人之常情,谁都不想失去目前有利的地位。

就在蒋琬、廖立密切互动时,廷尉卿刘琰得闻妻子胡氏从宫里出来。

哪里还能坐得住,急冲冲奔回家中。

胡氏本就心有不安,见刘琰怒发须张的模样,也只能咬牙撑到底,强摆出一副你霸道、你无情,你无理取闹的无可奈何状。

刘琰质问:“皇太后究竟有何事,挽留夫人至今?”

“皇太后心向浮屠道,这才留妾身畅谈至今。”

“就算探讨经学,也不至于如此吧?难道就不能放夫人归家数日,或使夫人回信说个明白?”

刘琰强忍着怒气,口气不善,咄咄逼人:“我家在元戚里,距离永乐宫不过三四里路程。究竟是什么经学,能使皇太后、夫人痴迷至此?夫人眼中,可还有我这夫君?”

胡氏见状更不可能认错、祈求原谅,犹自强撑,瞪目质问:“夫君此言,可是质疑妾身不贞?可是侮蔑君上?”

“岂敢?”

刘琰怒气突然散了,脸上没有表情:“只是夫人如此乖张,殊为无礼,令本侯十分难堪。我欲行家法,好叫里外人明白,我家虽小,亦有法度。”

不再听胡氏说什么,刘琰积蓄多年的亲随武士就出列上前,反剪住胡氏双臂,轮流左右开弓,抽打胡氏脸颊。

一张花容月貌的精致脸颊,硬是打破嘴角、眉骨,肿成一团,没了人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