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弃

三国骑砍 第七百六十九章 不放弃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都,兰台,太阳初升之际。

诸葛诞挽起袖子抱着一筐竹简呼哧呼哧走下台阶,将一卷卷竹简立着码放,以便于风干可能存在的潮湿水汽,避免长期贮存的竹简、牛皮绳腐烂。

三天前关中传来一些不好的消息,皇帝很不高兴,大将军也不高兴,结果就是皇帝的这一批近臣又被大将军处理了……比起上一批天子近臣,这次由大将军亲自处置,所以天子近臣们普遍得到正常的转迁,而非一刀砍光。

七品黄门侍郎诸葛诞,也因此平迁为兰台御史。

兰台御史也是御史,自然归属御史中丞廖立管辖……廖立很关心诸葛诞的身体健康,毕竟廖中丞与丞相可是挚友亲朋,理应照料丞相的族人。

所以特意嘱咐,命诸葛诞搬运、晾晒兰台所存竹简,以此好好锻炼体魄。

体魄健壮,自然精力旺盛,也就能很好的为朝廷分忧解难、好好效力了。

身为下属,诸葛诞自不能辜负上司的殷切期望和深厚关怀……

他擦拭汗水之际听到脚步声,扭头眯眼去看,就见黄门令黄皓步伐沉稳而来,手里还端着个木盘。

木盘里是两叠纸质书籍,看着沉甸甸模样,可黄皓呼吸绵长,行走如松岳,给人一种十分可靠、稳定的感觉。

诸葛诞将汗巾后入袖囊里,起身相迎。

黄皓理所当然的把手中木盘递给诸葛诞,目光环视周围地面晾晒的陈旧竹简,语腔温和吐字清晰、悦耳:“子修,至尊得卫公进献经传十七册,欲请子修总理校准一事。”

诸葛诞字公休,入汉以后避讳皇帝的‘公嗣’一字,就改字为子修。

诸葛氏并无什么明显的家传学问,若要说有,那特点就是博学各家。

“卫公所献?”

诸葛诞呢喃询问,屈身告罪,蹲坐在台阶木盘横放膝上,才拿起红黄绿三色彩绢装裱封面的目录书,翻开先审视这部《经籍列传》的编纂团队。

总编纂赫然写着‘卫公飞’三个大字,诸葛诞嘴角忍不住抽了抽,但也理解张飞的心思。

副总编纂写着曹植,其他编纂来自青徐二州相对有名的士人,都是不上台面的士人。能躲过曹操、曹丕的杀戮,还能熬到汉军光复中原的士人……普遍都是小鱼,大鱼早就被那张大网给捞干净了。

即便残存的大鱼,也是鱼鳞破裂,品相残损的残疾大鱼,浑身散着血腥,哪能充当门面?

也就胡昭是条很大,又保持完整的鱼,躲过了这场名誉、生命不可兼得的浩劫;但也有代价,胡昭的儿子在魏军效力,跟在司马懿左右,结果鹰山之战里司马懿穿戴杂兵服饰出逃,胡昭的儿子战死在乱军中。

家学博而杂,就是诸葛家族的特点。

这种家学特点适合不求甚解,只求大略的天才;很显然,相对于丞相及诸葛瑾,诸葛诞是个小天才。

以诸葛诞的才能、家学渊源来说,去编撰、修订《经籍》正好属于人尽其才。

出于一个文化人的直观嗅觉,诸葛诞立刻就想明白了张飞的用意;张飞用卫府的番号,从田信那里拿走了许多造纸的技艺和大量纺织布帛的织机、旋车。

经过这两年的沉淀,发展,张飞那里已经有足够的纸张储备;同时收集古今经文组成合集,再加上删减的各家解读经典的传,就组成了这套《经籍列传》。

里面的古今经文不需要分类,直接抄蔡邕、卢植、郑玄等人修订的《熹平石经》,再删减、和谐掉各家‘传’里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就组成了这套卫公版的《经籍列传》。

朝廷这里要做的就是检校内容,进行小范围、更高层次的修改,以完成定稿。

定稿后,自然就轮到张飞那里刊印,然后分发天下州郡;于是乎,卫公飞的名字也就刻在了所有的《经籍列传》里。

诸葛诞皱眉不已……虽然很心动,可自己有些不够格。

很明显,江东的那位族兄就非常适合这个工作。

跟诸葛亮不一样,诸葛瑾少游太学,几乎是后汉太学教育的最后苗裔。

所以诸葛瑾留在江东辅助镇东将军关兴理政之余,主要精力放在学校建设方面。对于编纂、修订经籍,诸葛瑾是当下最合适的。

诸葛诞心中徘徊,很想接下这个差事,可他多少是个有良心的人,抬头看耐心等候的黄皓:“仆才疏学浅,恐辜负至尊信赖。”

“子修何必自谦?正所谓兼听则明,卫公进献二十套典籍,这只是其中一套而已。至尊以分赐孔明先生、公渊先生等人一并修订,子修放手施为,无须顾虑。”

黄皓和颜悦色规劝:“子修若精力匮乏,可邀友人一同助力。”

“是,不敢辜负至尊器重。”

诸葛诞重新抱着木盘起身,俯首应下,黄皓也只是后退几步,施礼后飘飘然离去。

看着黄皓的背影,诸葛诞心情复杂……皇帝还是一个很想有作为的皇帝,就连皇帝的近侍中官也这样的识大体懂大义,今后大汉若中兴,怎么也是太史公之流啊。

可想到咄咄逼人的陈公及北府众人,诸葛诞忍不住幽幽长叹。

三天前北府军令抵达江都,两千余长乐宫卫士当即解除武装封存于长乐宫武库,仅仅一夜休整,就在前天一早轻装开拔返回南阳,留下偌大、空荡荡的长乐宫。

而原本停泊江都码头,准备拜谒皇后,进献各种礼物的岭南官吏……也都齐刷刷乘船离去。

留下失落、癫狂的皇后及一个即将举行,却不知该不该按计划举行的百日宴。

三个营的长乐宫卫士,说走就走,连大将军、卫将军、卫尉卿、江都尹、兵部尚书这些人都无法约束,只能放任离去。

若是北府一声令下,这三个营卫士会不会暴起发难?

就这么突然的轻装离去,诸葛诞后怕之余,也来不及思索太多,当天就转迁为兰台御史,做起了搬运陈旧竹简,晾晒防腐的工作。

再看看手里的一盘《经籍列传》,就知道皇帝还没有放弃。

可皇帝这么坚持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肯定有一个大众……就连自己天子近臣都不知道的隐秘工作线,这条线索给了皇帝继续坚持的勇气,似乎能等来时局变化的转机。

这个转机究竟是什么?

诸葛瑾想到了魏国……这怎么可能,魏国已经实际两分;曹丕不动手,邺都方面的曹叡、百官又怎么敢绕过曹丕,来跟皇帝达成协议?

曹叡的合法权利、资格来自于曹丕;此刻若背离曹丕,那就是不孝;曹叡监国太子的身份会动摇。

究竟是什么,让曹叡克服了法理、道德的约束,敢鼓足勇气跟皇帝合作?

这……可是一条大鱼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