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六百三十二章 驳封

三国骑砍 第六百三十二章 驳封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都,北宫兰台。

关羽阅览今年需要入阁储放的文档目录,这类文档一经选录就会永远存在于兰台中,除非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灾难。

汉室所藏的先秦文档在王莽之乱中损失一部分,这次天下大乱,虽经过补救,但还是遗失了许多。

其实,因为今文经、古文经的长期争斗,让各方大儒对古墓考古十分的积极。

任何古墓的文献出土,都会引发两汉大儒的兴趣,六七十岁的大儒为了考古而高兴的奔波,实属正常。

不提古文献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重大利益,光是考古本身获取知识就很吸引人。

直至汉末,荀爽等老一辈大儒、名士,依旧热衷于考古。

至于各路诸侯大规模有组织挖坟取金时,已经没人在意一同出土的文献……

如今天下将定,收集各种零散的古文献已经成了兰台、东观两座图书机构的职能、责任。

都是图书馆,可现在的兰台、东观职能上已经发生详细的划分,兰台重在收藏以及保护各种古文献竹简,如何辨认、解读,就是历代兰台御史、博士们的职责。

而东观则是一座成型的图书馆,里面的文档都是完整的文档,或者相对完整的文档。

因田信推广简体字的原因,这种势不可挡的形势面前,东观存书有原文抄本、隶书抄本、简体楷书抄本三种,以保证图书内容不会被人为篡改。

现在关羽阅读的也仅仅是兰台需要收藏、保护的古文献目录,许多竹简是零散状态,需要辨认、重编、解读。但也有许多因为战争而遗失、流传的个人笔记、日记。

这类笔记经过兰台认可,原件会收藏到兰台进行保护,三种手抄本则会储放在东观,以供君臣借阅。

关羽来兰台,就是找这类主人遗失的笔记进行阅读,以切实了解天下各地,各个阶层遭遇的具体状况。

当然了,因为笔记主人的经历、性格、立场不同,所以笔记里往往有很多冒犯的字眼,但这里是兰台,不需要自己骗自己,照常收录即可。只是原文誊抄到东观的手抄本,会用一些别字、近义词来代替敏感字眼。

关羽不仅仅是自己来看,随他而来的宋公国史官也会在兰台誊抄副本,以增加宋公室的学术底蕴。

而优良纸张的出现,让文化的传播更为效率,且低成本。

兰台里,还收藏着许多田信的缴获,比如徐晃贴身携带的随军记录,也有张辽的。这些记录载体是竹简,所以只有近年的笔录,太过久远的记录要么有目的的销毁,要么重新总结经验后留作家传。

还有许多魏军将领与曹操的书信联系的帛书,主要是曹操发给各将的帛书,被这些曹魏元老将军贴身携带。

与往日一样,关羽亲自打开箱子,拿起这些曹操帛书、徐晃、张辽的笔记、家书,驱虫的樟脑丸散发着独特气味。

关羽缅怀不已,并不阅览原件,只是来看看他们,随后就装箱封好。

田信对各种宝石缺乏兴趣,喜欢收集琥珀、松脂,关羽也存了许多松脂,准备用在自己的陵墓里。

按着现在三恪家族的功勋、影响力,已经三恪位在诸侯王之上的明确地位,亭侯以上死亡称之为薨,三恪可以用薨,也能用驾崩来描述。在礼仪和拳头的双重因素影响下,三恪薨后追封为王几乎可是视为定律。

王爵之礼下葬,那自然是下葬在陵墓中,陵是一种很大的坟。

关羽显然不想带一些金银俗物下葬,一方面派人雕刻石箱,一方面收集文籍进行誊抄,还有储备的松脂,分明是想赶在田信前面制作一封留给子孙的大礼物。

等关羽走出兰台时,已到傍晚。

黄权在朱雀门一侧等候,关羽车驾停下,黄权受邀欣然登车。

车内,黄权主动开口,解释说:“大将军,我等集议,皆以为魏人大破鲜卑,于幽严之间无人敢敌。今汉之强,不能跨海击辽东,不足以令公孙氏畏服。而魏之刀斧,与公孙氏之间唯有辽隧,辽隧虽险要,若冬季辽泽冰封,辽隧又有何用?”

现在的辽水流量、流经范围也大,从未驯服过,所以辽河口一带是巨大的沼泽烂地。

而辽隧,就是这片沼泽烂地的通道,是幽燕之地与辽东的唯一适合大部队行军的道路,十分重要。

“因故,大司马为公孙氏请封之事,恕我等不能通过。”

黄权回答时头垂下,不与关羽对视,显然是拒绝继续讨论,坚定了这个态度。

关羽沉吟,思索询问:“请封公爵确系大事,不该唐突贸然而行。那表封辽州牧、征夷大将军一事可有看法?”

“回大将军,朝廷恩威难加辽东公孙氏分毫,公孙氏于朝廷又无寸功,若遣朝中栋梁持重金厚礼渡渤海敕封,我恐事变于彼,我悔之无用。”

到目前为止,公孙氏还是曹魏的辽东郡守,实质控制辽东五郡,代表中枢向高句丽、朝鲜三韩收取税租。

根据各方面推算,公孙氏最少能动员五万左右的军队,其中甲兵最少也在一万,是一股重要的牵制力量。

可尚书台驳回了张飞的请封,张飞的请封和令公孙氏从属的策略已经过朝中公卿的朝议,按过去经验、程序来看,尚书台这里应该能顺利通过。

何况,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都是会参加、旁听公卿朝议的,当时没有表达出异议,怎么事情到了尚书台,就给统统否决了?

因此,问题没有出在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三人身上,应该出在别的地方。

关羽大概明了,这是田信突然翻越武关道,出现在南阳,正向江都移动引发的失控。

虽不在意料之中,但也不算太过意外。

车内无第三人,关羽询问:“可是兵部尚书邓芝封驳,拒不签字?”

“大将军,此系尚书台内事,焉能归责于一人?”

黄权抬起头看关羽,神情真切:“大将军持国当稳,不做,自是无错。若因辽东之事引来朝野诽议,朝局岂不趋于被动?”

“再者此一时彼一时,大司马表封辽东时,魏国正受粮荒,国势颓败人心离散。今魏国大破鲜卑,正是其士民欢欣鼓舞之际。休说区区公孙氏,就是我军,也要谨慎提防,不敢大意。”

说着起身长拜:“还请大将军三思。”

关羽只是静静看着黄权表态,这是在教自己怎么执宰朝纲?

闷闷吐出一个字:“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