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六百一十六章 风口的姚氏

三国骑砍 第六百一十六章 风口的姚氏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宫、二十一观。

三十六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等。宫城有大型的建章宫,演奏音乐、唱曲的宣曲宫。

还有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观象观、白鹿观,具体作用看名字就能知道。

此外还有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养南方奇花异木如菖蒲、山姜、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桔之类的扶荔宫;角抵表演的平乐观;养蚕的茧观。

上林苑中还有许多池沼,较有名的是昆明池、镐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当路池、太液池、郎池等。

其中昆明池是汉武帝元狩四年所凿,在长安西南,周长四十里,列观环之。

昆明池占地三百余顷,完全可以当做水军操练场所。

而田信则在平乐观废墟设立集结点,随着第一批请假回乡视亲的北府军吏陆续回归岗位,开始首轮征发诸胡骑士。

与岭南的汉僮、士家一样,这一批征召的以羌氐部族为主,征召过程中会打散原有的部落统属关系,形成新的军事编制从属关系。这个不需要担心各部酋长反抗,因为不会有太多小帅、头人支持他们。

瓦解了原有的部族联盟,重新构建组织隶属关系时,广大的部族小帅、头人们将获得晋升的渠道。

平乐观,阿富领着五十名部族武士及八十匹马前来报到,原有的部族武士经过了杜陵县尉的初步淘汰,符合征发标准的只有五十人,都已经在县衙、乡游徼,附近的北府驻兵乡坊、村坊里做了版籍记录。

就连阿富,也有了正式的籍属:鹰扬左卫蓝田县中水乡坊汉僮第十八幢世袭中士百户午富。

幢,是旗帜的一种,是类似伞状有垂幔装饰的一种,也类似于军中大将的指挥长麾。

关中汉僮编了一百二十个幢,幢主就是千户长,普遍是世袭上士;百户世袭中士……至于世袭下士的世职,目前跟诸胡不熟悉,也没有那么多提拔名额,因此下士从北府中遴选一批军吏充任。

世袭武官团队,田信没记错的话,原本世上最能打的三个军官团都有武官世袭的背景;两个是轴心国的,一个是大朙的世袭武官团队。

大朙世袭武官团队,真的是一茬茬的割草,一茬茬的硬挺,三线作战死不旋踵……壮哉,我煤山战神!

北府军吏是军中教育一茬茬培养、提拔起来的,因此不缺合格的军吏;世袭武官制度能稳定提供合格的军吏,这个是未来三十年以后才要考虑的问题,现在还不需要依赖这个制度。

许多历战老兵,体能、心态跟不上北府发展,倒是可以先转任工坊,先集中生活、工作几年,适应正常的生活后,再转任世袭的士家,充任地方的基层吏员。

阿富心中诽谤不已,恨不得找到杨千万,狠狠质问为什么要在姓氏上耍花招。

牛富多好听,硬是被杨千万砍掉了头,不能出头的牛,不就是午?

这段时间里阿富没少听军吏的调侃,都估计是他得罪了杨千万,才让杨千万做了个小小手脚,用以报复。

蓝田县的县尉也把话说的很明白,要么自己更改姓氏,做一个没有世职的总旗牛富,要么做一个北府功勋册有名的世袭中士百户午富。

显然,午富是个精明的人,做总旗,就要划归某个百户管理,战时是上司,平时就是自己头顶的头人、小帅……到时候,日子更苦,出头更是没啥机会。

世袭百户就不同了,起码自己死了,自己的弟弟、儿子、侄儿们还是能袭职的。

就凭一个世袭职衔,田信就把关中诸胡的小帅、小酋长们收买了。

在平乐观,午富先是跟随鹰扬左卫的军吏,将另一股凑为五十人规模的总旗中队纳入自己麾下。

然后领着两名总旗换了北府拨发的灰绿色衣袍,更换后挂上番号臂章,就一起参加本卫会议,平面地图肯定看不懂,可粗制的沙盘地图一定能看懂。

由鹰扬左卫安排午富百户队的驻屯位置,以及后续围猎时的进军路线、时间。整个参与围猎的二百个汉僮百户队都要参与这场围猎,只是位置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

相互配合交替前进,驱赶、缩小狩猎区域,最后合围,完成围猎。

而鹰扬左卫驻屯在骊山西南面的新蓝田县、杜陵;鹰扬右卫驻屯骊山北面的渭南、新丰,并负责潼关守御。

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完成后,午富觉得自己的智慧得到了启发,也终于想明白当时魏军是怎么败的。

就这种战前把作战任务安排到屯、队一级的组织结构……哪怕临阵主将、中高级军吏伤亡过半,其实也影响不到根本,因为中低级军吏知道作战任务是什么,不需要时刻听去中高级军吏的指挥。

隐隐认识到组织力的可怕之处,不等午富消化这些心得,又被鹰扬左卫少将第二秀传见。

营帐里,第二秀握着巴掌大铜镜细细观摩自己整理精致的髭须,显得面容白净、干练,听到帐外通传声,就把铜镜收入腰间皮盒:“进。”

午富有与其他九名百户,以及今后的上司幢主姚戈,那个传说中把族妹献给某位北府贵人,家族获得了一领鎏金明光铠的烧当羌姚氏家族。

因为这领贵人所赠的鎏金明光铠,让鹰扬将军、行京兆尹的鹰山亭侯罗琼记住了这个家族,并做了相关调查,给出了调研报告,于是作为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姚姓后裔,自然而然的姚氏家族化胡为汉,摇身一变成了虞舜之后。

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妫姓有田氏、陈氏、袁氏、胡氏、虞氏、卢氏,第二氏、法氏;姚姓因长久生活在羌部,姓氏不需要频繁更易,所以还留着上古淳朴的风俗,依旧以古姓为姓氏。

姚氏如此,细细考究,烧当羌各部,岂不是也跟汉人血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烧当羌如此,那么其他羌部、氐部,岂不是可以一样套用?

南匈奴各部就不用了,不需要北府推动,本身就有一批汉化的贵族,使用刘姓或其他姓氏,乐意主动归附文明的贵族、勇士。

河西诸胡连自己的出身都弄不明白,人家传承久远的羌氐、南匈奴都跟汉人有关系,自己这些杂胡本就是各部流传出来的杂支混合而成……那血脉上,虽说不明白传承谱系,可怎么也跟上古华夏诸部、秦汉帝国有关联才对。

否则,总不可能是天生地养的神灵子嗣吧?

隐隐间,在某种北府政策的大势面前,姚氏家族十分巧合的站到了风口。

第二秀打量这十一人,语气温和:“按律,士家须出子弟一人充当公上宿卫。这是个好机会,其他我也不多说,诸君多多思量,选俊杰、英武之人报备于我,我正好要去拜谒公上,一并带去请公上审核。”

姚戈当即施礼,不二话,躬身叉手礼:“喏!”

午富等十名百户紧跟着齐齐施礼,动作略散乱,声音大小有差:“喏。”

对此第二秀也只是随意笑笑,礼仪之类的相处久了,自然能学会,形成默契。

反正田信这里很好伺候,无心之失说错话又不会遭到严惩,这些人有足够时间学习、适应、改造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