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

三国骑砍 第六百一十一章 少府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马谡心神不宁回到成都,沐浴后带着公文、样品来丞相府述职。

正在侧厅等待传见用茶之际,相府长史李邵阔步而入,与马谡四目相对,见李邵神色肃重,马谡心中一凉,面露讶色。

若事情暴露,也罪不至死,大不了丢官而已。

官位么,没什么了不起的。

马谡不至于惶恐,惊讶之余,就是为董允感到伤心,自己最好的朋友也没了,不由悲怆,眼睛当即就湿润了。

李邵见他反应过来,嘴唇颤了颤:“幼常,丞相……丞相有话问你。”

“是,谡这就去正厅。”

马谡也不带样品,拿了公文就往边上的正厅走去,这时候天色渐阴,头顶铅色的云积聚。

正厅里,一些属官正收拾手头的公文,先后不一抱着文牍离去。

马谡突兀站在厅内,有些抬不起头来,感觉有负丞相的信任。

一开始就应该把董允交给丞相,让丞相来处理,出面斡旋,说不定还能保住命。

哪像想在,董允竟然在南中被捕。

诸葛亮面前摆着一卷竹简,见马谡进来,其他人先后退出后,诸葛亮伸左手拿起竹简,卷起,有气无力举起递出:“看看,这是休昭的伏罪书状。”

“休昭?怎可能,是谁审问的?”

马谡翻开竹简有些不相信,这么大的案情,地方官吏谁那么不长眼,竟然去审问?逼迫董允写认罪书状。

诸葛亮不回答,右手羽扇无力轻摇。

按照程序、情理、法律来说,自然不会有人去审问董允,可董允长途奔波身体撑不住,患了重病呢?

临死前,董允也坦荡,学习费祎将许多罪名揽到自己身上,为其他人开脱。

马谡泪水挂在脸上,挽袖擦拭,半响说不出话来。

诸葛亮见外面打雷,开始落雨,手里的羽扇随意丢在桌上,苦恼揉着自己太阳穴。

董允能一路逃到建宁郡……这其中肯定有帮凶,这种出于义气、友谊帮罪犯出逃的事情,自先秦、两汉以来已成为风气。

这个事情要查,要给关羽一个交待,也能把李严、廖立的嘴堵住。

见马谡渐渐控制住情绪,诸葛亮说:“江都事变时,休昭在城外。李正方提议封锁四方关津枢要,以管控出入,防止休昭出逃。云长公为休昭开脱,认为休昭罪小,不至于出逃,故驳回李正方提议。”

结果董允还是跑了,董允本身在益州就有人脉在,通过其父遗留的人脉联系马谡,见都没见一面就听马谡安排去南中避祸,等待朝廷大赦。

江都那边,一天抓不住董允这个核心人物,就很难给董允定罪。

费祎自杀谢罪,承担了很大责任;关羽也没有贸然给董允定罪,只是海捕董允,要抓住审问明白。

董允不是阿猫阿狗能通过其他人的证词进行判罪,董允本人的口供和认罪态度至关重要。

所以现在董允是弃官而逃的罪官,具体什么罪,始终没个说法。

如果遇到皇子出生或别的什么事情,皇帝是可以例行赦免罪犯的。董允这种罪名不清楚,又不上不下,躲过风头的罪官,混一个赦免也非难事。

可长久逃亡带来的身体负荷,还有费祎自杀等等心理压力,终于压垮了董允。

关羽那里已经尽力了,还有李严、廖立的追责,诸葛亮想着就冲心。

李严是江都尹,缉捕罪官是职权之内的事情,他要封锁江都范围内的关卡、码头、渡口也是职权之内的事情;他向关羽申请,关羽驳回……不出事还好,现在出事了,李严肯定要借此攻讦关羽。

宋公大将军又如何?执宰又如何?你总得讲道理吧?

还有廖立,以退为进辞去侍中、北府护军一职,身上官职枷锁一去,摇身一变就成了湘州士民的民意代表人。

按着陈公国三司制度,廖立俨然就是一个没有官印的湘州议政厅的议长。

廖立混在陈公国编修字典团队里,整日指点江山,点评时政,除了没有指名道姓外,各种攻击关羽、诸葛亮的执政权威。

湘州问题一日不解决,那湘军、交州、广州、武昌问题就跟着无法解决。

武昌地区的贺齐,老而不死,手握一支脱胎于吴军的割据武装,是目前江都周围唯一一股不受关羽控制的武装。

偏偏,贺齐这辈子打惯了大仗、烂仗,根本不怕关羽的‘威名’。

贺齐的军队钉在那里,李严、廖立的胆量格外的大;也因为贺齐的军队始终处于紧绷状态,让江都的卫军、中军、前军无法松弛、投入生产……可谓影响深远。

就江都附近的形势之复杂,已经不是关羽一个人能摆平、收拾的了。

现在又出现董允病死于建宁郡的事情,那丞相府就必须给一个说法,得堵住李严、廖立的嘴,还要给关羽一个体面的说法。

特别是北府搏命一击,竟然赶在秋雨封锁南山之前打赢了关中决战,更是让形势复杂到了极限。

水太浑浊了,董允、费祎才忍不住下场,想反制田信。

这种事情没有说服关羽支持,本身就失败了一半;关羽的中立态度,是默许董允、费祎,也等于在鼓励关姬反抗。

事情就这么爆发了,诸葛亮望着马谡:“幼常啊,如今情势危急,我有意征调季常入朝,拜为太常卿;再使杨威公入朝,拜为少府卿。就关中、凉州官吏调动,想必云长公也有应对。”

大司农国库,不能再跟少府卿管理的帝室内帑混淆了,虽然客观增加了财政效率,可也留下了许多隐患。

重设少府卿衙署,那么山林湖泽、矿藏开发……这些法理上都是皇室的私产,其他人要开采,要么交钱买一个许可特权,要么就是违法行为。

马谡听着回过神来,这是要逼着杨仪去跟北府要钱。

法理上来讲,山林开采、狩猎、宝石采集、象牙、宝珠、铜铁矿开采,甚至是南海最近开始流行的捕捞海鱼,都属于开发山野湖泽,这都是少府管理范围之内的事情。

北府不论开发关陇,还是开发交广,都绕不过少府衙署这道坎儿,要么给钱合法开发,要么不给钱违法开采。

少府,本就是给帝室捞钱的机构。

少府衙署规模庞大时,在全国各地自己搞开发,盈亏自负;现在没能力,去买采集开发盈利的许可特权,去拿职权交换分成抽税……怎么看,都是符合情理、律法的好事。

朝廷最大的问题是日益扩张的北府,扩张除了军功外,还有经济方面的快速发展。

重建少府衙署,将遏制北府经济发展,并给朝廷捞取大笔的收益。

有了这笔钱,再转手发展朝廷直辖区域的经济,或者以丰厚赏赐邀买军心,朝廷的控制力、威信,自然与日俱增。

这年头,有钱就有威信。

金银战剑的威力,谁都清楚。

马谡擦干眼泪,声腔干哑:“丞相,谡该当如何?”

“代我入朝述职,年内转任湘州刺史。”

诸葛亮盯着马谡,嘱咐:“少府衙署一事,以及幼常转任湘州一事,二者中有一事达成,自能裨益朝廷。”

御史、侍御史、治书御史、刺史(刺奸御史),都属于御史中丞徐庶管理,有徐庶支持和关羽配合,将现在湘州刺史甘述换掉……真的不难。

即将年底,诸葛亮、张飞、田信要派人入朝述职……北府的军功赏赐,最迟也就拖到这个时候协商处理。

起码,关陇十四个郡,朝廷要拿走最少五个。

而少府衙署的设立,就是一层针对北府的枷锁,足以换来许多谈判时的优势。

毕竟田信本人不可能入朝述职,吓住这个入朝的代表,只要协议公布,自然没有后悔……纵然想后悔,也要付出代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