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诗

三国骑砍 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诗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八月十三日,关中方面的噩耗接二连三送抵邺城。

形势恶化的太过迅速,甚至没有一点反应时间;前脚才收到吴质所发即将决战的军情奏报,后脚就是吴质全军覆没的消息。

堪称国事动荡,社稷不稳。

仓促之间根本不清楚前线究竟发生了什么,到底是怎么败的,自然也就无从分析各项数据。

北府是否会联合张飞,对河北发起一轮新的决战?

就食于敌这种战术,汉军有把握达成。

可问题是……今年河北干旱,民间也缺乏粮食;北边鲜卑联盟蠢蠢欲动,此刻若遭遇鲜卑、田信、张飞三路夹击,河北形势就骤然凶险起来。

还不等魏国的中枢重臣商讨出结果,河南尹司马芝、洛阳留守的中领军夏侯楙、大将军曹真就发来最新的军情,以及一封田信的信。

铜雀台,曹丕活动散步,整理自己的情绪,以做好看信的准备。

不用想,这封信里肯定会大致的战报,也可能会有吴质战死的消息,甚至吴质投降的消息。

从吴质战前的推论来说,守住关中把握是很大的,最少有七成;接住南山大雨,击败、重创北府的可能性在四成。

可现在都完了,吴质生死不明。

雍凉军团十万人就这么没了,余下河北极限动员又能有多少军队?

今年是连续第三年干旱,民间缺少粮食,朝廷只有战略储备粮,如果极限动员,也无法持久。

在这个人心动摇的时期,大魏朝廷极有可能坍塌。

人心思变引发的坍塌,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军队都能瞬间瓦解,更别说组织度更差的官吏。

军队可以巩固朝廷组织,如果军队都不行了,那朝廷这个组织各处的官吏,自然会思索退路、进路。

等到那个时候,人心涣散,没几个人肯听朝廷的计划,就跟孙权的吴国一样,瞬间就没了,君不君,臣不臣的。

怀着一点忐忑心情,曹丕拿起桌上小刀轻轻划开漆印封住的木匣,木匣打开,最先是一卷折起的粗帛,质地寻常,可上面盖满了大大小小的朱印,从吴质的都督印、将军印、侯印,再到郭淮的长史印、王朗的司徒印……几乎所有北府俘获的魏军中高层军吏、官员的印文都出现了。

上百个印文连在一起的帛书,虽没有其他文字,可已经能证明他的雍凉军团没了。

今后雍凉地区,将遵循田信的口语,从文化上渐渐被称之为关陇地区。

“还真是……与众不同呐。”

曹丕捧着帛书随意扫着,一个个朱印背后的国家栋梁要么阵亡、要么被俘,仿佛自己的左臂就此被斩断……不,更像是被田信生生撕裂、扯断。

帛书被他随手丢弃在地,他已经相信吴质完了,这份帛书朱印给大魏中枢最少节约了十天的调查、确认时间。

现在好了,不需要提心吊胆又满怀期望去确认、探查战果,现在只需要讨论破局之策……简化了大魏中枢的议政过程,极大提高了效率。

看着是好事,可曹丕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只觉得脑袋发懵,可日子还得过,怀着最后一点愤怒,双手扶在桌案上身子晃了晃,曹丕口吻悔恨:“季重啊季重,还朕的十万甲士!”

感慨之余长吁短叹,颓败坐在太师椅上,曹丕感到浑身力量正飞速流失,隐隐有些头晕,视线一度趋于昏黑,但有渐渐恢复,没有当场昏厥。

“唉……断尾求生。”

闭上眼睛点评一句,吴质的毒计就是这样,赢了有赢了的好处,输了也能离间北府、江都朝廷,现在守住河北,静静看好戏就行了。

现在就怕田信还没看清楚形势,跟汉军联合攻伐河北……这样的话,吴质会死不瞑目,自己会倒霉,北府也不会好过。

如果田信、北府重臣看明白国际形势已经发生转变,那么河北就如吴质预料的那样:稳如泰山。

可田信究竟怎么想的?

从北府出兵,到现在,前后一个月半时间,应该能想明白一点。

如果想不明白,那只好自己想办法提醒田信,好让他回心转意,不要做傻事情。

带着一点期望,曹丕取出木匣里的纸张,大约十几页,与往常一样,前几页纸是田信这段时间的‘诗作’,当看到第一首诗的时候,曹丕心中大定,面露喜色:“季重计成矣!”

就见第一页纸上书写二十二个字,还有四个标点符号。

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曹丕喜笑颜开,借事喻事,以诗言志,这首诗一出,北府旧部自然知道今后的工作重心。

大魏,已经不是北府的敌人了……消灭大魏,对现在的北府来说绝非好事。反倒是张飞,可能会疯了一样进攻河北,倒是一个麻烦。

虽然田信这首诗很朴素,朴素的让他这个当皇帝的很不高兴……可比起其他更恶劣的结果,现在这点不高兴已算不得什么。

乐滋滋揭起这页纸张放到一边,随即曹丕脸上笑容僵化,嘴半张着眼珠子左右转动,看第二首诗。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细细品味这首诗可能的创作情景,以及田信当时破釜沉舟的心态,这让曹丕僵着的笑容缓缓融解,笑容更为灿烂。

不出意外会有第三首诗,曹丕目光扫视:

见杜子腾回乡有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曹丕默读觉得朗朗上口,越觉得这个叫杜子腾的人碍眼,平白玷污了一首好诗。

随即收敛情绪,翻开田信的信:“吴质罪行,罄南山之竹也难尽书,已被缢杀正法,传首江都。余下阵殁魏军吏士,皆收敛下葬。我知河北、边塞今岁有旱,塞外胡虏必然来犯。也不来占你便宜,可遣重臣来长安商议。”

“就议和一事,我有三事务必达成。”

“一者,吴质罪我乡党深重,我欲拟丑为谥号。若遂我愿,就放王景兴归朝。”

“二者,我曾与魏军吏士有约,欲放归两万河东、河北籍贯军士;其军吏不予放归,还请解送家眷使之团聚。”

“三者,纳质子于我,魏军不犯潼关、西河、上郡之地,我不伤质子,以宗子相待。”

末尾,田信又写道:“天下民力已然穷尽,亟需休养。河北之患在北,不在南。又闻诸胡有禁绝马匹流入塞内之盟约,你我可立君子协议,禁绝战马流入中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