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五百九十二章 讲故事

三国骑砍 第五百九十二章 讲故事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宫,刘禅以新的承光殿为寝殿。

刘禅却怎么也睡不着,熬了一夜,虽然很困,可他终究是个精力旺盛的少年,扛得住。

董允、费祎这些人的提议很有道理,不失为良策。

更让他忧虑、不安的是秋粮收缴时引发的民间舆论,因为历史积留问题,也因为工业、技术发展引发的经济变革问题,几种问题交织在一起,使江都朝廷不得不在荆州、湘州施行新的粮税,引发的民间愤慨,自然是朝着他这位新皇帝宣泄。

刘禅不敢打扰身孕明显的孙大虎,独自披着一领羊裘大氅走在宫殿二层的走廊,隔着护栏可以看到清晨,略有青灰色薄雾遮蔽的北宫。

西北角的方向是彰德殿,是先帝的寝宫,如今是一座定时打扫的冷宫。

宫中鸡鸣之际,立于玄武门南的钟鼓楼开始敲响晨鼓,三通晨鼓之后,才会洞开各门,江都的三座官市也会开启。三座官市分别是奢侈品、珍贵食材的北市;手工制品、刀剑、布帛、生活器皿的南市;以及大宗、廉价物资,位于码头处的外市。

自今年时,江都三座官市的商税统一为十税一;各处关津税卡,也统一为十税一;相较于以往表面意义上的十五税一,算是提高了三分之一税率。

而江都也率先实行五税一的粮食税……以前哪有这么重的粮税,基本上你种的粮食都不够你吃,总会被各种方式筹措为军粮;要么被官府强征筹措,要么被豪强以租税、利息的方式收拢、夺走。

所以之前朝廷地方上收取户调实属不得已的办法,从粮食上已经不能最大化收集资源,必须开辟新的收税方式,让懈怠的百姓积极奔波起来。

只要收取户调,缺乏纺织工具的百姓为了交税,只能多种植粮食、其他农产品;拿这些去跟豪,或在官市上兑换布帛,再以布帛交税……户调制度的施行,保证了粮食的筹集。

百姓存粮不够吃,自然不可能有积蓄,毫无抗风险能力。

稍稍有所动乱,就成了无忧无虑,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流民、灾民。

可麦城大肆制造织机,新式织机的推广……导致朝廷收了户调来的布帛后,却无法从其他途径获取粮食!

就连补血袋一样的地方豪强,也在织机推广中家业衰败,庄园经济惆敝,自己日子尚且紧巴巴,更不可能拿出积蓄的粮食‘义助’官军,获取政治特殊待遇。

户调这种税制换不来粮食,那只能重新施行新的粮税,五税一看着很重……实际百姓依旧还能有一些积蓄,比麦城织机推广前要好许多。

起码,家家户户有体面衣衫,不至于褴褛出行,影响观瞻。

可百姓不知足,只有家里有过余粮,在重新面临饥荒时,才会爆发出那种发自骨髓的仇恨、不甘。

原本赤壁之战以来荆州动荡,不适应战争的人都已经被淘汰;活下来的人已经习惯了饥一顿、饱一顿的不稳定生活。

可襄樊之战打崩魏军;江陵、麦城一役打崩吴军,外围防线扩展,使得江都周围突然迎来了长达四年的太平!

连续四年的太平,对赤壁以后的荆州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盛事。

麦城推广的织机又间接减轻了所有人的税赋压力,终于可以勤劳致富、积攒产业。

勤劳的人都已经过上了好日子,其中胆子大的已经拥有了织机;本该生活好过一日,可偏偏朝廷重新收税,这一收就是五税一。

五税一比起魏国的五税二、五税三……或者跟豪强部曲、农奴的不自由待遇来说,已经是难得的仁政。

毕竟,全靠邻国衬托,这施行于荆州、湘州的新粮税,比起魏国的标准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在舆论、具体事实面前,江都朝廷也是有说辞的,也是一种执政的必然。

不然,朝廷可没钱去民间筹集粮食;养着那么多军队,军饷可以用布帛代替,但口粮供应绝对不能缩减。

百姓少吃一口饭顶多骂你几句;军队没饭吃,为堵住你跟你讨饭吃。

两者的重要性不一样,遇到冲突时的优先权自然不同。

这本是田信、麦城、织机推广引发的粮食危机,好人让田信当了;朝廷要补上粮食窟窿,那坏人总得有人来当。

没几个人指责关羽,压力反而到了他这个皇帝身上,简直莫名其妙,让人无法理解基层吏士、舆论者思维。

刘禅望着青灰色调的北宫殿宇,又想到昨日一系列脱离控制的事情,心中有些羡慕刘永。

刘永很讨先帝喜欢,也受关羽、张飞喜欢;现在就藩齐国,帝王该有的享受、福利,刘永都有;可承受社稷之重的事情,却大半落在自己肩上。

一部《汉书》道尽了权谋诡辩,《商君书》又写尽了人心……一切都是那么的冰冷,令人窒息。

长舒吐一口浊气,刘禅抬手揉了揉肿胀眉心,想到今日还要听博士讲学,就来了些困意,便抬手拢了拢大氅约束这点热气,维持倦意回到寝殿,小心翼翼躺下。

刚躺下即将入眠,孙大虎就侧头依偎魏国,温热额头贴在刘禅冰凉脸颊,立刻让刘禅感受到了温暖,冰冷感受也让孙大虎呢喃两声,依靠的更近了一些。

大将军府,赵云披甲重装而来,万年不变的庄肃、温和神态。

待他落座,关羽语气疲倦:“子龙,至如今,我才有悔意。随先帝周旋天下四十载,无怨无悔。就今日,生出许多悔恨之事。”

赵云微微垂首:“世事沉沦,为奸贼所乘,此非大将军过失。”

堂前沾满了人,却寂静无声。

江都尹李严、御史中丞徐庶此刻分别坐在关羽、关羽的外围两侧,庭前站着许多临时召集来的各衙各司官吏,都是各自亲信人物,充作见证。

毕竟太常卿赖恭涉案,廷尉卿张温还在江东……这类案件最适合处理的两个衙门的最高负责人要么不适合,要么不在,那就必须找一些替代者过来,充当见证、公证。

要处理的人物太多了,几乎可以视为开国以来第一逆案……要杀人也要光明正大的杀,不能稀里糊涂杀。

充当公证的官吏许多是从床榻上拉扯起来的,如今一个个神色木然如同傀儡木偶。

再外围就是关羽调来的虎贲卫士……处理这帮天子近臣,根本不需要调兵,衙役登门就能擒拿、押解。真有持械反抗的,再调甲兵扑杀不迟。

庭院中,是神色趋于稳定的陈祗,经过大半夜的奔波,许多环节已经想通透了,这是自己唯一生路所在,也是能上岸的机会所在。

待关羽整理好情绪,就摆摆手,示意陈祗把之前讲过一次的故事再讲一遍。

有了先前的完整经验,这次陈祗言语中更多了许多细节描述……事情越发的生动、形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