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无可退

三国骑砍 第五百六十二章 退无可退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2: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虎虽被捕杀,可他在蓝田关点燃的狼烟却将紧要、致命的军情传了出去。

狼烟、烽火次第燃烧,天色近暮时,大概的战报送到吴质面前。

最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田信不仅从岭南火速返回南阳参与这场战争,还亲自为大军前锋,上雒坚城没能阻挡田信的脚步,蓝田关也是如纸糊的。

最快三天,最迟五天,北府大军就能在南山脚下完成集结,并向长安发起进攻。

换言之,霸上的郭淮、霸下塬的王忠,不仅要正面抵御马超,在三天后还会被田信斩断退路,被合围吃掉。

算一算交战以来的损失,上雒三千人,蓝田关四千人,张虎、吴班七千人,一万四千人就这么没了!

郭淮、王忠合起来也将近两万人,如果再丢掉……那剩下的仗不用再打了,自己麾下的奴隶、匈奴、杂胡改编部队本就没养熟,极有可能反噬。

也不能跑,一跑,大军就散了……砍掉自己脑袋的极有可能是身边的亲随。

以田信、关羽的威望、自信,有把握在这种时刻把军队带回河东……可把田信、关羽放到自己的位置上,面对现在这个形势,关羽会带兵后退么?

肯定不会,关羽会用尽一切办法去打这场仗,直到输光一切;田信会带着军队后撤?也不会,田信也会死磕到底。

以这两个人的威望,明明有退路,尚且要死磕到底;而自己呢,根本就没有退路!

军队撤离长安城,就是凝聚力瓦解之时!

只能前进!

仗打到这一步,不能怪吴班、张虎,这两个人的战争嗅觉十分敏锐;吴班在大雨后就率兵翻越七盘岭,被蓝桥洪水所阻,不得不停下来修桥;张虎本来负责南山主脉一带的防御,跟北府建信军隔山对峙。

张虎也察觉、预判到蓝田关的凶险,大迂回向蓝田关进发……可还是迟了一步,最终战死在蓝溪。

怪谁?怪魏兴带着上雒城投降,怪蓝田守军临阵反戈!

想不明白,南山降雨之际,魏兴怎么就好端端降了?

还有王雄,坐拥险峻关隘,援军近在咫尺,怎么也就降了!

不是自己不行,也不是大魏缺乏能征善战的将军,而是苟且偷生之辈实在是太多!

一场战役里,连续两个重要据点发生背叛……简直难以理喻,贻笑大方,传出去会动摇军心的!

只能更改宣传口径……他们没投降,是光荣战死了,面对田信,这种败亡方式很合理。

吴质这里秣马厉兵,调集长安周边早已备战的军队向蓝田进发,行军到蓝田的军队开始向灞水北岸进发,以抢占地利修筑工事,更要提防、骚扰北府前锋部队修筑浮桥。

另一边,更是派遣飞骑,调郭淮、王忠的部队从霸塬撤离,沿着灞水撤离……越快越好,如果被北府偏军咬住,这两万人就完了。

没了南山守军一万四千人,再没了这两万人,那么守卫石门关的魏平这五千余人也就会动摇,望风而降。

前后四万人没了,自己手里的军队可就是蛮夷、仆从军为主了,到时候别说督促这些人去打仗拼命,就是正常调动……都会出现问题。

没得选,已经没有更多的底牌,只能拼尽一切。

何况,这起战争,本就是一场破釜沉舟之战;不论胜败,都将挽救日益颓败的大魏国势。

次日,八月初一的四更时分,天色即将启明。

霸上军营,郭淮一宿未眠。

自昨日未时左右,整个南山防线布置的据点处处狼烟,入夜后更是烽火相连。

以自己对汉军的了解,北府兵打的这么凶猛,连续推进……说明田信极有可能就在军中,这仗还怎么打?

等不来南山秋雨,仅仅依靠正常的战术,是挡不住田信亲自指挥的北府兵。

烽火全线燃烧,类似一种熔断机制,这意味着霸塬战场已经失去了意义,留在这里阻挡、牵制北府偏军已经没意义了,反倒会赔掉这近乎两万军队。

必须撤离,再不撤,等马超咬上来,就只能闭目等死。

郭淮处于整体方略考虑,没有得到吴质命令的情况下,果断催促各军退兵。

霸下塬,郭淮军令传来时王忠就站在灞水南岸,望着清晨淡薄水雾弥漫的浮桥。

不时有跳水逃亡、或溺亡的吏士顺着灞水漂浮而下,淤积在浮桥处。

也有的吏士会抱着原木漂流逃亡,原木撞击让浮桥摇摇晃晃,仿佛随时都可能断裂。

没办法,只好以游船拨拢原木,保护脆弱的浮桥。

从吏士跳水逃亡,以及灞水的流速来推断,昨夜北府兵也发动了猛烈夜袭,许多守军弃寨逃亡,或跌入水中,或被抛尸河中。

毕竟,这一路领兵的主将是马超……马超做出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尤其是杀俘,马超没这方面的忌讳,才显得可怕。

“仓促撤兵,恐大军无故溃败。”

张雄轻驰而来,向王忠建议:“将军督率羌氐三部先行,末将愿率本部断后。”

各营都在收拾行装,羌氐部落缺乏重装器械,又习惯迁徙,因此准备速度最快。

张雄所部长林军是驾御战车行进、参战的重装步兵,重步兵才是这支军队的本质,战车属于可以遗弃的损耗品。换言之,张雄来断后,可以损失降到最少。

理论是这样,张雄也主动承担这个为难、凶险的使命,却让王忠有些疑惑。

做思考状,目光审视张雄……这家伙是张郃长子,另外三个兄弟都在皇帝身边充任侍卫,张郃目前督率洛阳中军集团,这对父子?

心中生出的怀疑渐渐散去,王忠微微颔首:“我会留舟船于南岸。”

浮桥就那么宽,如果时间宽裕,自然能驾驭战车缓缓通过;事态紧急,就必须抛弃战车。

到时候人挤在一起,对最后的断后部队很不公平,必须留一条新的退路,不然没有人进行最后的桥头断后,那么北府兵追上来,张雄的重甲步兵要么投降,要么被驱赶到灞水里淹死。

张雄感激莫名,抱拳道谢……王忠也只是随意摆手,风轻云淡的模样。

也只有张雄能断后,自己断后的话,郭淮、张雄也不放心。

很快,距离浮桥最近的武都氐王强端所部率先渡河;紧接着是河西之战后被吴质裹挟到关中的烧当羌部,再后是杨驹的白马氐部。

这里灞水还非常清澈,也因为刚刚从山里奔涌冲出,因此水冷异常。

杨千万穿一领羌氐风格的皮袄子,已经被水泡胀,就抱着一截原木从上游缓缓漂流而下,周围还有几个相距较远的亲兵,更多的亲兵已经被激流冲散,找不到了。

巡游、护卫浮桥的小船结伴迎上来,牵引原木向灞水北岸而去。

杨千万双腿颤抖踏上北岸河滩烂泥地,就见这里已有收容的败兵,几名军吏询问战况。

其中也有羌人、氐人,吱哩哇啦解释着什么……别说正常军吏,羌氐各部之间都有语言差异。

羌氐服饰近似,除了羌氐能区别彼此外,其他方面在魏军军吏眼里没区别。

因此这里收容的羌氐集中安置,魏人军吏主要审问逃回来的魏人吏士。

羌氐多蓄养猎犬,因此前线据点都分配了自带猎犬的羌氐青壮。

杨千万走到干燥处,就精疲力竭噗通一声坐在地上,几个亲兵跟上来帮他脱了浸湿的皮袄袍子、筒裤,一起凑到火边烘烤取暖,也晒着太阳,与周围羌氐人一样,大多情绪低落,沉默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